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弃盖第三▪P2

  ..续本文上一页在,又在!不可能不在!也就说像刚才一样,你愈去注意它的时候,它就会愈酸愈痛。所以第三种我们容易起瞋心的就是酸痛,身体上种种不好的觉受。

  (4)妄想太多:我们一再讲到打坐要数息,不要数妄想;妄想还没来时,你不要怕打妄想,妄想已经过去了,你还想说,刚才打了将来不要打,人因为自己打妄想,而把妄想留下来,然后形成自己打坐的障碍,恨自己,怨自己,这样形成障碍,这是瞋恚。

  (5)另外一种瞋恚也许你能够用功,好几天好几个月,可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说我怎么在原地踏步,没有进步!你一天到晚想进步,坐了老半天,怎么还在数息,没有不见了,没有什么特殊的风光,没有什么特殊的体验,就会觉得自己很泄气。

  这样不管是对外境的冷热,对外境声音的动静或者对人,人会吵你,让你不能够安心打坐,对这身体的酸痛麻,对于我们妄想的此起彼落,以及在我们短时间内,见不到很明显的进步,这些都是瞋恚,因为打坐而能够产生的这些瞋恚;这些瞋恚不能够放下,是没办法安坐的。

  ¨ 观念:

  我们要了解到一个道理,瞋心是因为爱而有的;因为爱不得所以产生瞋心;这道理,我们一般人好象都懂,就像我们爱一个人,爱不到,反而起瞋心;同样刚才所讲也是一样,譬如说:天气,你爱那种很舒服的天气来打坐,结果爱不得,现在太冷了,太热了!所以起瞋心。我们希望很快的没有妄想,这是你爱,但妄想很多,所以起瞋心,我们希望很快的进步,结果没有进步,所以起瞋心,因此贪爱是瞋恚的根本,要去瞋恚,首先就是要除掉贪爱。

  ¨ 以佛法来讲如何去除瞋恚?

  瞋心用慈悲观,刚才讲到首先要去除贪爱,其次慈悲观主要是修慈忍。慈跟忍:首先讲忍,安忍。我们常讲到打坐,不先求进步,要先求能够安,而怎样能够安?首先要先能够忍。譬如:对于天气的冷热,你要能够忍,忍就是要能接受它,在心里上接受它就不是问题,同样我们声音也是一样,声音你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去抵抗它。有人想说我用念佛,念快一点,把声音逼出去,其实你在念快时,声音已经在你心中,因为你想把它逼出去;有人数息把数息数紧一点,把妄想逼出去,可是你这种动机,就已经有妄想的存在,对不对?你要把妄想逼出去,妄想就已经存在你心中,你再把它逼出去,所以忍的意思,就是要先能够接受!

  同样,对于所谓的酸痛麻也是一样!我们接受它,就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你不要想逃避,不想很快的没有,接受它;妄想杂念也是一样,我们都相信自己是初修行者,总是会有妄想杂念,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有进步,在方法上用功,不要想一下子没有妄想杂念,所以忍就是对于不好的境界,从忍而能够安,忍到最后我们不觉得跟它产生,对立、冲突、矛盾的时候,心就能够安。

  安忍是比较消极的,消极的去忍受;慈悲,比较积极的是要跟它产生和谐的关系,积极的去接纳、认同。这样瞋心就可以慢慢消除了!瞋心是因为对立跟冲突;用安忍使身心慢慢能够产生统一跟和谐,就能够去除瞋心。很多人学打坐,如果心调不好,很容易愈打坐,瞋心愈重。因为打坐者比较容易形成孤僻的现象,因为身心想静,不希望身心受到任何的干扰,在我们的世界里,你不可能不受到缘的牵连;所以只是想我要一直逃避这些缘,又逃避不了,瞋心就会变得愈来愈重,这是讲到打坐的瞋心。

  第三、弃睡眠盖者:内心惛暗,名为睡。五情暗蔽,放恣肢节,委卧睡熟,名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如是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诸余盖情,觉故可除,睡眠如死,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如诸佛菩萨呵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临阵两刃间 尔时云何安可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贼覆心无所识 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呵睡眠盖,惊觉无常,减损睡眠,令无惛覆。若惛覆心重,当用禅镇,禅杖的却之。

  (三) 睡眠盖:我想睡眠上次已经说过了!主要是讲昏沉的现象。睡眠可以分做三大类:

  (1)第一是晚上睡觉:人本来就是需要休息的,但休息时间要节制,不要睡得太多,时间都浪费了!尤其很多人睡醒之后,不爬起来,继续睡经常就会乱梦,乱梦身体会更累。

  (2)第二在打坐之中产生昏沉的现象:我们上次说到有人是因为体质的关系,可以靠运动、饮食来慢慢调伏;有些人是气脉碰到障碍,所以产生昏沉的现象,这就要靠时间,慢慢使气脉的障碍去除之后,就能有所帮助。

  (3)最后一种就是心力不足:就是道心不够,就像我们前面所讲,机械式的数法,这就是要提起自己的道心,觉悟到生死可怕、烦恼众多;觉悟到佛道很遥远,必需自己很精进去努力。我们一生从开始学佛到现在,学得多少?剩下的生命还有多少?如果这样一天过一天,到临终的一剎那,我们有多少的把握?所以不断地提醒自己去精进用功,去努力,这样道心提起来,昏沉睡眠的现象就可以慢慢去除掉。

  第四、弃掉悔盖者:掉有三种,一身掉、二口掉、三心掉。身掉者: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

  (四) 掉悔盖:掉就是好动,平常生活中好动,打坐时身体就会不安。

  (1) 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人打坐坐了三四十分钟之后,就会开始觉得心烦,会开始觉得身不安,就很想下坐;那时候脚不一定是酸痛,身体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现象,但就是想动,这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你这种好动的习气。

  (2)有些人是气脉碰到障碍,气脉因为碰到障碍,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可是让我们心烦、身不安,就很想放腿下坐;如果能克制继续坐,不要让心继续烦下去,不要让你的身下坐,用方法过一段时间,这障碍去除之后,反而能够更上一层楼,更进一步!所以坐不暂安,有时候是属于生理上的一种过程。

  口掉者:好喜吟咏,诮竞是非,无益戏论,世俗言语等。

  平常话讲太多,当然增加很多是非,让我们打坐时,增加很多妄想杂念,我想这大家都知道。另外一点,话讲多比较容易伤气,我们打坐时舌顶上颚,因为上下气能够衔接,比较不会伤气,而我们讲话时,当然没办法舌顶上颚,就会伤气!所以有些人,在比较严谨的修行时刻都要禁语。禁语,除了不跟人家讲话,会产生一些妄念,另外对我们的气有帮助。

  心掉者:心情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

  心掉者,当然是讲很多的妄想杂念。在这时代很多人受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就是希望生活多彩多姿、求新求变;所以有些人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每天一早看报纸,没什么新鲜事,就觉得整天日子过得太无聊。如果我们一天到晚,想说看有什么新鲜事,心不可能定的。所以我们常讲一个修定者,要能够安于平淡;因为平淡才能定,因为如果一天到晚想有变化,生活得多彩多姿,你的心不可能定的。你在想时,心就不定,碰到境界时就喜欢嘛,心随境转,当然不可能定!所以现代人这样的观念,才让自己自找麻烦,本来已过得很好,没有什么烦恼了,却一定要去找很多烦恼的事情,心不能安,不能安于平淡,不能安于寂寞。

  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得定,何况掉散!掉散之人,如无勾醉象,穴鼻骆驼,不可禁制。

  如偈说:

  汝已剃头着染衣 执持瓦钵可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 放逸纵情失法利

  既无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

  我常想在这时代,佛法说是末法时代,不好修行,但事实上这时代好修行,你要看经,经典那么多,一部大藏经现代人都可以买的起;然后你要上课做什么,很多科技的发明,能够帮助我们生活的更简单;可是很多人,没办法应付这些,一天到晚在忙碌,为什么呢?还是一句话,不能安于平淡,不能安于寂寞!觉得好象自己要做很多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上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活动这么频繁?结果我跟他讲:现代人就是为了要让人家知道自己还活着,所以不得不动一动也!为了要让人家知道你还活着!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做很多事清,让人家知道,我在这里!所以现代人所谓的掉就是这样!不断地要去求新求变,自己要能够满足,也要让人家知道,那你就没办法,一定会有很多劳累的事情发生,没办法好好安心打坐,除非把这些观念能够修正过来,否则在我们这时代里,不管是出家或在家都一样,心不容易定。下面我们再看悔。

  悔者: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未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做,忧恼覆心,故名为盖。但悔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

  悔,有两种:第一种因为掉后生悔,前面掉举,妄想打了很多,最后发觉不对,不应该!第二种因为做了一些错事或者重要的事情,所以常怀怖畏,常常觉得自己会恐惧害怕,会悔恨。对于我们一个人,总是难免会做一些错事,所以我常讲要有悔,但不能恨。

  悔跟恨不一样!悔,我知道我做错了;恨,每个人最初都把自己看得很完美,我要学圣人,不可以起贪心、不能起瞋心、不要起愚痴心,自己好象出水莲花,很纯洁,把自己想象得很好!哪天做一件坏事情,这完美的形象就破碎了,然后就恨自己。所以对于现代心理学,也讲到当我们做错事情时,要能够接受!接受我们是会做错事情的凡夫,如果我们在心理上,不能接纳你已做错的部分,在我们心里有一部分是我,有一部分非我,那些不能接纳的部分还是存在,可是因为你自己不能接纳,所以会变成精神分裂。即使没有很大精神分裂的状态,会有一种很不稳定的情绪,因为…

《《天台小止观》讲记 弃盖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