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因者。顯示諸異難,不能,無果故。非于事,諸事,
各住自體故。所有雜色體,黃色則非有;從非彼果遮,
則于二俱有。于義若無異,聲異則非理。故欲求彼果,
亦異無彼果。譬如由眼等,生一色識果。何故?有宣說:
彼果無差別,頓達某一切,彼體雖離總,已說其無異,
然由名而說。
若謂一住故,諸多亦聞一。
住爲依爲顯?如是彼非理。
于常無益故,非依如盤等,于墮性棘等,亦能生彼境。
彼亦無是用。無彼亦住故。非住。複非理,若異若不異,
觀察皆非理。
于自堪生識,爲此就余作,所顯、堪能性。作者,亦是因。
此若先已能,待彼則不可。無變異故彼,豈由具總顯?
非如眼藥等,于根起作用,于彼有無時,通達無畏故。
諸種類能顯,若許具種者,燈等能顯者,應得具牛等。
諸謂類從別,爲余、非余有?彼先無諸別,總慧如何起?
見一所有者,于余不見故。非余不隨行,余亦非依故。
不行,彼非有,非後有、具分。不舍前所依,嗚呼失敗因。
安住余法者,不動于自處。于生余處上,安住,極其理。
彼事于何住,于彼無系屬,周遍彼等境,嗟乎太希有。
若總類普有,一顯彼顯性,無異故普見。彼非特別顯,
未通達能顯,必不達所顯。總與具總法,何故相反許?
無異義歲雖無,如說煮者等。異故,業非因。非類,屬業故。
是余聽因故。業亦無有住。無系故,聲因,是總則非理,
太過故。無業,非諸知說因,得非有因故。由無隨行故,
亦非是功能。若煮者等總,如初有性等,如是應明顯,
不爾,無別故,後亦不應顯。待所作饒益,方是能顯者,
無變故無待。若此有增盛,刹那故,何作?雖同是各異,
種類隨相近,于某轉,非余。此是聲知因。
若無舍離遮,余事物隨行,一果非除果,極其各異故。
若由一體性,多能作一果。
一體有彼故,俱有應無用。彼無異自性,離不行別定。
離一無果故,從別彼等起。所有能作義,即是勝義有,
彼亦無隨行,隨行不生果。
故體性雖異,有是因,非余。此是其本性。
若無各異者,應頓時生滅。從彼有異故,無如是過者,
一壞時體住,非彼性。是故,不起總別覺。遮無體性故,
不觀住不住,總覺亦染壞,故亦無破難。彼之能生性,
其余如何生?異別性能生。若非異亦有,已說彼非生。
現亦不依余。作異,即勝義,彼是從余返,說彼爲因果,
許彼是自相,彼有取舍果,故人皆趣彼。
如無異無別,非一切皆成,如是異無別,非皆成一切。
雖異由法性,成爲某作者。
無異唯一性,作不作相違。有異故無作,俱有應不作。
若依次作者,爲彼事性耶?爲具彼諸事,應極異、不異,
有同不同性,異門應互異。若謂彼異者,由何性說彼,
名差別、名總?若彼等各異,成異性,如是,如瓶等互別。
雖許爲總別,不成總別者。
由何性現前,欲求所辦果,此人即趣彼,觀其異不異。
自體異遮同,彼等各異性,無事體隨行。應趣等過故。
即此對無慚,無理隨便說,彼等亦破除。一向容有故。
一切二體性,除彼差別故,教雲飲酪時,何不奔向駝?
若謂有殊勝,由此趣別者,彼即酪余無,故非二,是除。
一切同體性,覺聲應不異。說異統攝者,彼無故非有。
無事無體故,诠體非所觀,即彼等言聲,便成爲遮诠。
自性諸差別,待別或單純,成所立故說,如滅果及有。
若因有、性有,如何非所立?差別無隨行,失因及所立。
若立唯有別,于有法總上,無少義可成,如此亦無遮,
所別爲所立,此因無隨行。若有是所立,則別成所立。
不取彼差別,若成唯有事,彼能遍所立,隨行無失壞。
不成,有法無,依二有錯亂,無法是相違,有豈成所立?
自性成能了,彼能遍決定,性定是所了。此遮則彼遮,
譬無常所作,非作則不滅。
無因故若滅,自體即相屬。諸事有所待,則見無決定。
彼因縱衆多,亦容有不遇。以無果住故,說滅待因者,
一切能滅因,說皆成錯誤。彼因無能故。此由自性滅,
所說由何減,余亦由自性。
故有事爲境,比量爲二種,果、自性。由彼,定屬所立故。
覺爲先轉故,彼性不可得,即說彼不轉,說不得爲量:
論時無關系,諸義超諸根,由無因,彼等,不得故,豈無?
非定有無果,故不成爲量。
若有殊勝因,有者亦成量。能知性不知,此理是所說。
不知因,能成,果即無所有。義自性有因,性不得亦是。
若由某等因,通達彼爲無,可見不見因,若全非有者,
可見,不可得,當知爲無事。若有相違事,能害彼有故,
得彼相違者,決定彼爲無。
無始習氣生,分別所熏成,依有、無及俱,聲義法叁種。
成彼非事因,謂彼不可得,是因,彼非無,安立言說故。
一向勝義轉,于見差各異,諸義、諸言聲,無因應不轉。
過、未生亦爾,諸語亦應無,虛妄義者故。許覺義爲境;
撥聲義成立,遣法所依故,非和合所立,是成立單法,
不撥聲義者,由有無品別,有事爲所現,從此生果故。
于不能作義,求者觀何爲?中性人美醜,欲者觀何益?
分別智境故,聲義是假立。事所依不成,言說正理者,
說唯此是法。
聲與事同時,無無不生故,非由彼成義,彼顯說者意。
可信語不欺,由總而比度。
系屬順方便,說士夫義語。依觀察而說,非依諸余語。
于見及不見,有事諸義理,現量二比量,無害此不欺。
可信語不欺,由總雖不現,無位故此覺,亦說爲比量。
所取所舍性,及方便決定,要義無欺故,可比度其余。
待殊勝士夫,余知如實義。若對彼殊勝,能知,許彼義。
言如此或非,他有過無過,諸量難得故,余知難了達。
滅及依勝進,皆有逆品故,由習彼成性,有能盡諸漏。
無害、真實義,顛倒極力阻,成性終不退。覺執彼品故。
一切諸過失,薩迦耶見生,無明彼彼貪,從彼起嗔等。
由此說衆過,其因爲愚癡。余說薩迦見,斷彼皆斷故。
諸語顛倒因,諸失依人故,人不作谛義,有者作是說。
諸語谛性因,功德依人故,余說人不作,豈非顛倒義?
能了解義因,名依士夫立,語縱非人作,故容有顛倒。
若系非人作,不了名,應知。若由名彼顯,計余應無能。
諸語定一義,不應達余義。若連系多義,應能顯相違。
士夫縱未作,遍計應無義。連系諸異事,立故應說因。
士夫未善作,應畢竟無義。若計善作者,此真同象浴。
系者無常故,系屬常非有。故義與聲系,是人覺善作。
若與義俱生,于諸聲自性,相反,不應理。假系無此過。
若所依雖滅,不滅,常如類。于常,依何能?由何許彼依?
由能生于智,俱有因和合,彼智可生故,了智于瓶等,
生起許爲顯。諸不變、無別,能顯自何作?何許彼顯彼?
連系成實事,異故種種覺,不異,即彼性,離此無余事。
事性各異故,系屬分別作。有實,依賴余,如何成余系?
諸字當無義,句遍計無事。此有事連系,當如何而轉?
不憶作者故,傳許人未作。有隨此宣說,故惡暗周遍。
猶如此士夫,未從他聽聞,于字句安布,無有能說者,
有說余亦爾。編製諸余論,離師教授外,曾見有誰讀,
何不如是比?何類從何成,無別如火薪,余未見因者,
正知由彼成。見果相同故,未說諸差別。凡所宣說因,
一切皆錯亂。
雖皆無始成,然非依非士,故士夫未作,余亦不依人。
蔑戾車等言,說斷無等語,無始故亦爾。是先作因故,
如此人未作,即成有何德?義于功用別,見故亦是疑。
字余無別故,成立有何果?
語非異于字,以不可得故。
是多支體性,彼等異無義,非事假名事,如雲獅子等。
若各各有義,多立事顛倒。由通達一支,當達諸語義。
頓了達一切,應無時差別,一性亦無異,漸達非有故。
無常,勤發故,何非士夫作?若常,應常得,以無障覆故。
若謂俱有因。未具,不聞者,必待他。甯爾, 決定則相違。
若彼非能遍,非一切可得。若遍,則一切,應頓時可得。
若作可得者,無變何能作?若根善淨者,彼無余應聞。
若由善淨別,異故一義定。聲聚多喧雜,如何而得聞?
若聞彼散聲,非是能诠者,謂離聲有異,當極信于此。
若余聲靜住,能诠如何聞?又功能定故,如何達異聲?
如由彼彼過,不許聲能诠,由諸聲所顯,能诠如何無?
若謂字次序,字無異故非。彼亦無建立,余次序違故。
說遍及常故,無時方次第。無常非能遍,過失前已說。
顯次亦非語,常則除顯故。由功用所作,成故即是果。
善知已成義,許余覺能顯。如燈,若余者,作者有何別?
若謂作體性,離障爲顯者,于無事功作,和合有何能?
與聲無別故,余亦得爲顯。若如是許者,諸因皆無用。
認識、有合等,所計諸能立,無喻,諸有事。皆刹那壞故。
亦破余惡因。覺非依人者,自許、現、世共、比量頓違害。
異字之次序,已明顯觀察。彼由分別增,何非依士夫?
有即壞系屬,故聲是無常。
由火生余義,其壞無實故,薪應猶可見。若彼由此壞,
如何余壞余?甯,薪何不現?彼持故不現,非,彼不障故。
生故壞有壞,如是薪應見。若如殺殺者,罪人不複生,
于彼亦如是。能殺非即殺。若壞非余性,薪應即壞性,
彼無故非因,此外無余相。
壞雖是無因,常故有事壞,同時俱有者,無事由何常?
于無,則不犯。事不壞過失,不許諸有事,由壞而壞故。
爲知有事壞,不觀待余故,心增益彼異,說彼住無因。
若無從自有,此分別相同。無彼少許過,僅是成爲無。
有則此分別,成與事系故。說言是無者,亦是非有事。
若少有所作,…
《釋量論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