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則是觀待余。若事無少作,何爲有所待?
以此雖無因,未生而壞故,先有與壞過,太過亦除遣。
如有具生者,則許有礙性,如是諸有者,有是可壞性,
有非生則非,由因性決定,果性則決定,無諸異因故,
無常性無異。
故彼等系屬,常性已遣除,聲能由前說,連系過已遣。
言士夫未作,非能立知實,無人過造失,火等見余相。
計彼爲未作,不成爲智因。于諸常住中,全不生事能。
分別習氣生,增益行境覺,有從彼所生,非義爲行境。
告謂所作者,見爲顛倒故,未作語義實,反則違遍故。
無故,未說因,則疑彼容有,有事于相違,亦見能遍故。
由不得,不成遍無,前已說。無性若不成,于遮生疑惑。
若隨行及遮,于宗有法有,由決定果智,成者,是能立。
若所立異品,說其遮遣性,即成此同法,故因皆隨行。
有編製名言,諸咒能成果。
若謂事功能,無別余亦成。若謂是余義,安布前已除。
彼義應常成,有待應無能。若由能如此,彼應皆能成。
非由善作故,不待作者別。若有事作爲,亦事異成異。
非由作者別,能定,由言成。
差別無可作,作何成作者?若顯爲加行,彼前已遣除。
若彼覺是顯,彼合于果者,說者是顯因,聽者應系果。
若不顯微誦,聲功用加行,意誦應無義。聲是耳行境。
間從彼生故,彼覺亦顯者,若有義不成,分別隨行故。
自與共自性,欲一體而誦,由諸言誦故,不違非由事。
若無次序者,聞說味與海,應無差異果。
彼依士夫有。字從起智生,從智而生聲。有彼差別彼,
是由耳決定。由彼智生智,聞彼非疾聞,由待憶彼故,
能憶後體性。彼是因持心,諸字因與果。說是諸次序,
彼由士夫作。
故彼字體性,句與句他性,作者功用異,共作果差別。
彼諸字次序,編製而诠轉,不違欲成序,常住相違故。
士夫與諸字,因果性成故,字序皆從士,如火與薪理。
諸智力士夫,能作咒次者,不共性成就,余無彼能故。
有了知續者,作某等密咒,彼是主者力,隨彼說理故。
欲果作諸咒,應說士夫作。成立士無能,由此而除遣。
所說覺、根、語,士夫等能立,似量有余故,非能達實義。
聲自體不說,此義,此非義,士設立此義,彼複具貪等。
一了義非余,誰作此差別?如是有人知,汝爲何不許?
若語量不欺,說彼了義者,諸極不現事,非有量能知。
誰語量不欺,彼所作語言,得謂正教故,非士作,無義。
若極不現義,無教有知者,則許超根義,有能了知者。
或自具貪等,余非了明義,吠陀非能了,誰達吠陀義?
故欲生天者,聞說祭祀火,有謂食狗肉,非義,何量證?
世語共計者,彼有種種義,誰辨此聲義?超根義誰見?
見非世許義,天天女等聲,如是聲于余,起如是分別,
世許諸人語,不許彼爲量。複由彼達義,此欲嗔何爲?
若違越世許,分別有何因?世許非量故,執彼有何因?
世許于聲義,決定生猶豫,以見彼諸聲,種種義轉故。
由未見決定,有各種功能,聲自引疑惑,余無不可故。
有說此是路,是此株杌說,余謂是自說,當觀彼差別。
可于一切轉,兩說顯一義,是由何而定?除說欲決定,
何知超根境?說欲是定因,言是彼能顯,彼非人則無,
彼非唯一義。
若由自性定,于余彼不可,言亦成無義。名顯性差別,
由何而決定?隨自何所欲,何謂定于彼?故言皆可立,
非唯顯汝欲。
吠陀一分故,余亦應如是,如火禦寒實。余作如是說。
味同,體同故。一器余亦熟。有余錯亂故,知理如此破。
士常爲作者,諸事常,超根。根所取,諸事。因、住、壞不等,
余由二種量,遣除爲行境,違依教比量。諸所有言說,
未遣諸相違,論義亦未顯,計彼義谛實,娼婦以吵勝。
若如是量成,則此何非量?士夫多說中,非無一實義。
聲住于說者,非事性、非果,除此相反者,亦無不錯亂。
諸能诠轉趣,見所诠而作,彼此相違義,如何通于一?
故教與諸事,任何了達者,不成“無不生”,彼能定何義?
故彼雖遮返,不成有事無。定無爲果者,不得,不能成。
計吠陀量、有作者,計浴爲法種姓傲,爲滅罪故行苦惱,是愚惡慧五種相。
量謂無欺智。
安住能作義,不欺。聲亦爾,顯示所欲故。說者能作境,何義覺明顯,
于彼聲是量。義性非有因。 緣于已取故,不許彼世俗。
覺是正量性,所取所舍事,轉趣彼主故。由有境各異,
覺證各異故。彼有此有故。
由自證自體,由名言是量,論是遮愚蒙。
顯不知義爾。證知自體後,總相識應得,意謂于自相,
不知所知故,觀察自相故。
世尊具是量。
爲遮無生者,論說成爲故。待立量應理。
量非有常性,達有事量故。由所知無常,彼不堅性故。
有依次生者,常生非理故,不可觀待故,非誰饒益故,
無常亦非量。
住行、形差別,及能作義等。
極成或無喻,複是疑惑性。
隨有無加持,形等如欲成,由彼所比度,彼是正理性。
異事所成就,聲同無異故,比度則非理,如灰物比火。
非爾,則陶師,製作陶瓶等,作泥團形故,蟻垤亦彼作。
所立隨行故,果總亦能立,系屬各異故,說異過果同。
種類別所成,由風聲之總,成立,非正理,如說語言等,
牛故是有角。依他說欲故,諸聲皆非無,有彼故義成,
一切成一切。
以此而觀察,劫毗羅等派,由無常等故,亦說無心等,
及剝皮死故,而說具足心。
劫毗 若事體不成,此理若成就,別不成無害。如聲依虛空。
聲雖不成立,事成即成立,如佛對鸺鹠,說身等能立。
若彼性誤等,聲雖不錯誤,知能立有過,由事成事故。
行故有手故,立有角及象,此聲之所诠,世許,非欲說。
如彼事是因,即何時非因,由何計彼因,而不許非因?
由械藥等系,黑者傷及愈,無系屬株杌,何不計爲因?
自性無差別,亦不可能作,常則無遮故,功能亦難知。
有何成何性,計余爲彼因,則于一切果,諸因應無窮。
能生苗地等,性轉變是因,若彼善修治,見彼差別故。
若如根境合,無別,是覺因,此如是。非爾,彼亦有別故。
諸別無能,若性無差別,合亦應無能,故成有差別。
故各別無能,合則有功德,是因。自在等,則非,無別故。
量知不現義,無彼能立故,殷重修非有,有作如是說。
于不知而說,諸恐錯誤者,爲修彼說故,尋求具知者。
故應善觀察,辦彼所修智,此能知盡數,于我無所需。
了知取舍性,及其諸方便,許彼爲定量,非了知一切。
隨能見遠否,要見所欲性,若見遠是量,當來依鹫鳥。
能立由修悲。
覺依于身故,由修無所成。
非爾,破依故。
最初受生時,呼吸、根、覺等,非不待自類,唯從于身生,
太過故。現見,具有結續能,彼爲有何事?又由無何事,
于後無結續?何處不産生,濕生等衆生?全無彼地等。
故一切種性,故根等不待,自類是大種,如一轉變時,
皆變無別故。諸根一一損,意覺非有損,此變則現見,
彼等亦轉變。故覺住所依,有依于覺性,是諸根之因,
故是根從覺。有如彼能引,後亦當如彼。由彼識益故,
說意依于身。若無根非覺,彼亦非彼無。如是互爲因,
故互是有因。從無次第者,非生有次第,非別亦無待。
從身次生覺。彼亦顯次第。其前前刹那,是一一刹那,
先無者之因,是故一切時,可見其爲因。
後心與余心,結續有何違?彼羅漢後心,由何許無續?
豈隨此宗派,量不能義耶?若謂離彼因,此中何不說?
如彼覺取故,意非從有根。生識能異故,亦非從一切。
無心故非余。一因故共住,如根如色味。由義門轉變。
常隨彼轉故,由有能饒益,彼因故第七,及說言生故。
有時于心續,亦容能饒益,如瓶等火等,唯爾非必遮。
于身安住時,心應無遮滅。
由彼有乃有,彼自在轉故,彼呼吸,非彼。若無勤功力,
由何風呼吸?由彼等盛衰,應得爲盛衰。彼等過亦同。
心因則不同。余安住能引,亦許是因故。
若如株杌等,過違,身非因。由死過退時,則應能複活。
若如火雖滅,薪變不複還,彼亦不退轉。不然,有醫故。
有令生變化,有不複生者,有可還轉故,如火于薪金。
初雖小不退,所作可還者,彼當能複生,如金堅硬性。
說非少可醫,能治難得故,或壽已盡故,若僅是病患,
則無不可醫。死毒等遮故,彼咬亦可截,由離變壞因,
彼何不複活?
親因無變異,則諸有因者,不能使變異,如泥無變者
則瓶等無異。若事無變異,彼事有變異,此彼因非理,
如牛青牛等。心與身亦爾。彼從俱有因,生果則共住,
如火與熔銅。
有無無依故,非爾。有住因。是依,此無依,離住無余故。
是余即彼因,彼于事何爲?應成無所壞。若計由壞因,
彼亦同上過。住因複何爲?若謂遇壞因,之間彼使住。
壞是事法性,有此無害故,住因何所爲?若謂如水等。
所依,此亦同。諸事刹那壞,是彼事相續,如是生因故,
是爲彼所依。不爾則非理。障礙流失故,是水等所依。
無行者德、總、業等何用依?
由此于和合,及有和合因,種類等住性,無依故皆遣。
若事由余壞,彼住因何爲?彼無余而壞,諸住因無能。
有依皆具住,有生皆有依,故一切有事,有時應不壞。
若是自壞性,彼余何能住?若非自壞性,何用余能住?
身無所增滅,由覺用差別,慧等能增滅。燈光等諸依,
則非有此事。由彼此能勝,非不益于心。有時貪欲等,
壯等增長,是從苦樂生。彼從調適等,生覺使變故。
由此說合等,使退失念等。由內義差別,生覺使變故。
如有續差別,由聞猛…
《釋量論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