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肩齊亭,充滿圓好。
十六,胸有萬字。
十七,身長倍人。
十八,七處平滿。
十九,身長廣等,如尼拘盧樹。
二十,頰車如師子。
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師子。
二十二,口四十齒。
二十叁,方整齊平。
二十四,齒密無間。
二十五,齒白鮮明。
二十六,咽喉清淨,所食衆味,無不稱適。
二十七,廣長舌,左右舐耳。
二十八,梵音清澈。
二十九,眼绀青色。
叁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
叁十一,眉間白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
叁十二,頂有肉髻。”
問:這叁十二相,是如何修成就呢?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雲:“佛告慈氏菩薩摩诃薩:于諸世間,所有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衆生,學、無學、人及辟支佛,如是有情精勤修集無量無邊所有功德,比于如來一毛功德,百千萬分不及其一。如是所有一一毛端,皆從如來無量功德之所出生。如來之身一切毛端所有功德,共成如來一發功德。如是佛發八萬四千,一一發中各具如上毛端功德,如是合集共成如來一隨好功德。如是隨好具八十種,一一好中各有如上佛發功德,如是合集共成上如來一相功德。如是諸相具叁十二,各具如隨好功德,如是合集至百千倍,成佛眉間毫相功德。其相圓滿婉轉右旋,如頗胝迦寶,明淨鮮白,夜闇之中猶如明星,毫相舒之,上至色界阿迦膩吒天,卷之,如舊複爲毫相于眉間住。以此毫相所有功德至百千倍,成佛頂上肉髻之相,所有功德,無有人天能見頂者。如是肉髻千倍功德,不及如來梵音聲相所有功德。其聲下徹阿鼻地獄,上至色界究竟天中。如是所說無量功德,皆是如來大悲化現。如是化身皆由無量功德集成,無比、無喻、無與等者。如是化身千倍功德成佛報身。如是報身所有功德,百千萬倍成佛法身,所有功德莫知其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諸佛如來無邊功德,不驚、不怖、不畏者,當知是人成就精進波羅蜜多。應發如是廣大之心:佛身功德無量福聚,我今觀之,誓當修證,勤行精進,不惜身命,爲一切衆生于無量劫,受叁塗苦,心不生悔,皆令圓滿具足成就六種波羅蜜多,得成無上正等菩提。”
衆佛友!如來佛于過去世行菩薩道時,修集如此無量無邊的功德,才成就的叁十二相,不是轉輪聖王行十善而成就的叁十二相所能比擬的。就如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的在家名字)剛出生時,阿私陀仙人爲太子看相時的情形:
淨飯王問阿私陀仙人說:“諸相師說不定一事,若在家者當作轉輪聖王,若出家者當得作佛。”
阿私陀言:“諸相師者,以世俗比知,非天眼知,諸聖相書又不具足遍知,于相總觀不能明審。是故,或言在家當爲轉輪聖王,出家當爲佛。今太子叁十二相,正滿、明徹、甚深、淨潔、具足,必當作佛,非轉輪王也。”摘自《大智度論》。
因此,佛陀提醒說:“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總結:一、不要以爲有叁十二相的人,就是如來。
二、不要以爲如來不具足叁十二相。
叁、要知道如來所具足的叁十二相,比轉輪聖王的叁十二相,還要“正滿、明徹、甚深、淨潔、具足”。
四、我們還要知道,佛陀的種種相好,都是一點一滴的功德累積起來的。
五、我們要發願,也要修集如此的無量功德,成就圓滿法身。
好了!下課!
祝衆佛友身心愉快,平安吉祥,直趣無上菩提。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金剛經》講解第四十四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8月27日
講別:第四十四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釋經】須菩提!如果有人作這樣想: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說一切諸法都是會消失而不存在的。別作這樣想!爲什麼呢?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對于一切法不會說,這些法都是會消失而不存在的。
【說明】現在來說明幾個詞:即“斷”、“常”、“生”、“滅”。爲了說明這四個詞,我要先說明兩個詞,即“有”、“無”。
一、“有“:當所指定的“現象”,在指定的範圍中,是“存在”著的時候,稱之爲“有”。例如:桌子上有電腦。
二、“無”:當所指定的“現象”,在指定的範圍中,是“不存在”時,稱之爲“無”。例如:石頭雕的女人,無子。
現在來說明“生”、“滅”兩個詞:
一、“生”:當“現象”從“無”變成“有”。
二、“滅”:當“現象”從“有”變成“無”。
現在來說明“斷”與“常”這兩個詞:
一、“常”:當“現象”是“永遠有”。
二、“斷”:當“現象”只“出現一次”就不會再出現。
現在來補充說明另外兩個詞:
一、“住”:當同一個現象繼續存在著。
二、“異”:當現象從某一種存在,變成不同的方式存在。
在說明前,該溝通好的用詞,已經溝通好了,現在可以開始說明了。
衆佛友!有哪一個法,一定是“有”、“無”、“生”、“滅”、“斷”、“常”、“住”、“異”嗎?請衆佛友深入觀照。現在,我自問自答,舉一例來觀照,請大家深思,並對一切法深入觀照其實相。以“紙”爲例:
自問:紙一定永遠“有(存在)”嗎?
自答:紙,被燒後就會不存在;就算不被燒,被任何方式破壞就都不存在;就算不被任何人爲的方式破壞,把它放在一處,也會被“空氣”、“光子”撞擊久之後就不存在。因此,可知“紙”不會永遠存在。
自結論:因此“紙沒有永遠存在的現象(無常)”。
自問:紙,雖然不會永遠存在,但是,紙是屬于永遠不存在的嗎?
自答:不是。紙,實際上是存在的,才被人們使用著,所以,實際上,紙,不屬于永遠不存在的現象。
自結論:“紙,不屬于永遠不存在的現象(非無)”。
自問:紙,既然非永遠存在,也非永遠不存在,那麼,紙,有從不存在變成存在的現象嗎?
自答:當有人用紙漿來造紙,則紙,就會從不存在變成存在(生)。
自結論:因此可知,紙,有“生”的現象。
自問:紙,有從存在變成不存在的現象嗎?
自答:當紙,被燒,或被風化,或被動物吃了,或埋土中爛了,或被水泡爛全散了。這時,紙,就會從存在變成不存在了。
自結論:所以,紙,有從存在變成不存在(滅)的現象。
自問:紙,在變成紙之前,“它”是什麼呢?
自答:紙漿。
自結論:紙,未生前,“它”的名字不叫紙,叫“紙漿”。
自問:紙漿,在變成紙漿之前,“它”是什麼呢?
自答:是木頭。
自結論:紙漿,未生前,“它”的名字不叫紙漿,而是叫“木頭”。
如此,深入觀照,得出結論:
當“它”是紙時,叫紙。當“它”是紙漿時,叫紙漿。當“它”是木頭時,叫木頭。而在木頭之前,“它”是種子、陽光、空氣、土壤、水份。甚至“它”有永遠的過去,依當時的現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
自問:當紙,從存在變成不存在時,“它”是什麼呢?
自答:如果是被燒的,“它”就變成灰、光、熱、二氧化碳、水;如果是被吃了,“它”就變成動物身體的一部份,及糞便;如果被風化,“它”就變成土粉;如果被水泡爛了,“它”就變爲紙漿。
自結論:通過如此深入觀照可知,“它”的未來,也是依當時的現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它”有永遠的未來。
從上面兩個結論,而合爲另一個結論:
“它”,都是從一種存在,變爲另一種存在。所以“它”有“異”的現象。
又“它”這種“異”的現象,是永遠的。所以,“它”的“異”的現象,是“繼續的現象(住)”。
“它”這種“異”的現象,是永遠如此的,所以是屬“常”的現象。
“它”只有“異”:指當現象從某一種存在,變成不同的方式存在的現象。
“它”沒有“生”:指當“現象”從“無”變成“有”的現象。
“它”也沒有“滅”:指當“現象”從“有”變成“無”的現象。
從這兒就知道“它”是“無生、無滅、常住、變異”
衆佛友!您如果以爲我在說明“它”時,只是指“紙”,那您就觀察錯了。當一個人手上拿著一張紙,這時,這個人可以觀察兩個角度:一、觀察“紙”;二、觀察“它”。
衆佛友!如果您不了解我在說什麼,請您將我說的話存檔,並從頭看一遍就知道了。
“紙”,是有“生”、“滅”、“無常”、“非住”的。
“它”,是“無生”、“無滅”、“常住”、“變異”的。
請衆佛友深入觀照,別辜負這段法緣。
換個方式來形容就是:它,是永遠在當下,依當下的因緣在變異的方式下,永遠常住著。
現在回到觀照“紙”的更多現象。
當“紙”,還是一張“純白紙”時,一旦被畫上一個黑點,就不是“純白紙”了…
《《金剛經》講解 下 (慧祥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