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上續論略釋·彌勒教言 菩提品第二

  菩提品第二

  戊二、覺悟支菩提義分叁:一、略說所講義之分類;二、講法總標而說;叁、彼等對應而廣說。

  己一、略說所講義之分類:

  淨得遠離及二利,其依深廣大自性,

  常住世間如實性。以此八義而宣說。

  具二淨之菩提是本體;出入定的智慧是能得因;遠離二障及習氣是果;由斷盡煩惱障故,是遠離一切有漏衰損並獲無漏圓滿聖財的自利,由斷盡所知障故,是無礙成辦他利事業,即是業義;成就彼二利圓滿的所依是具有無量功德,稱爲相應;具有功德的菩提難測難量故,是甚深法身,具有力等無量功德故,是廣大報身,契合相應根機行他利故,是大自性化身,叁身即是分類行;彼叁身乃至衆生未盡之間安住是恒常;此等除佛外不能如實證悟是不可思議。

  己二、講法總標而說:

  本體因果與事業,相應以及分類行,

  恒常以及不思議,由此建立如來地。

  如是由本體、因、果、事業、相應、分類行、恒常、不可思議等八相而建立佛地。

  己叁、彼等對應而廣說分七:一、淨得本體及因義;二、遠離障垢之果義;叁、自他二利之事業義;四、其所依具足功德義;五、以叁身分類之行義;六、衆生未盡之間彼等常住義;七、如實不可思議義。

  庚一、淨得本體及因義分二:一、略說淨得;二、其義廣說。

  辛一、略說淨得:

  所謂自性之光明,猶如日輪與虛空,

  以諸煩惱所知障,厚重雲聚而障蔽,

  遍具無垢佛功德,常堅不變之佛體,

  此依于法無分別,及以揀擇智獲得。

  所謂心之自性本來光明的法界具有如日輪般的證德與如虛空般的斷德的自性,在先前位時被厚重雲聚般的煩惱障所知障蔽,具足十力等一切無垢佛功德的恒常、堅固、不變的自性——佛體是依于入定緣如所有義的無分別智慧以及後得位緣盡所有義的揀擇智慧二者而獲得。

  辛二、其義廣說分二:一、具二淨本體之義;二、能得智慧因義。

  壬一、具二淨本體之義分二:一、真實;二、差別。

  癸一、真實:

  佛性是由無別異,清淨妙法所安立,

  猶如日輪與虛空,智慧離染二體相。

  勝義的如來性是與功德無二安住的證德以及是遠離客塵障垢的斷德故,以具二種清淨妙法所安立,自性光明如日輪,本來清淨如虛空,智慧及離垢染即是于究竟斷證二德的體相,稱爲佛陀。

  癸二、差別分二:一、自性光明之差別;二、離垢清淨之差別。

  子一、自性光明之差別:

  光明非是所作性,無別超過恒河沙,

  是故本來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諸法。

  自性光明的差別:由于無漏法界自性本來清淨光明不是因緣新生的所作法而是無別相應故,及功德數量超過恒河沙故,十力等佛法本來任運具足。余釋雲:“圓滿具足諸佛法。”遍知多羅瓦承許是離垢的差別。

  子二、離垢清淨之差別:

  是以自性不成立,周遍以及客塵故,

  煩惱所知二障位,宣說猶如厚重雲。

  離垢清淨的差別:由諸障垢自性本來不成實有故,及能周遍一切不淨位故,以及是能斷的客塵故,宣說凡夫的能障是重雲般的煩惱障與所知障,清淨彼等稱爲獲得二種清淨。

  壬二、能得智慧因義:

  斷除二種障礙因,承許即是二種智,

  一者無分別智慧,二者依彼後得智。

  能斷除障礙解脫及一切種智的煩惱障和所知障的因即是二種智慧。亦即,承許是入定無分別智慧以及依彼後得揀擇盡所有法的智慧二者。

  庚二、遠離障垢之果義分二:一、以喻略說無垢;二、其義廣說。

  辛一、以喻略說無垢:

  猶如具有無垢水,蓮花漸榮遍滿池,

  亦如圓滿之月輪,羅睺口中得解脫,

  複如圓滿之日輪,雲聚煩惱中解脫,

  具有無垢功德故,具光明者即彼體。

  從貪欲煩惱中解脫,猶如充滿沒有濁塵的無垢淨水、且被逐漸榮茂的蓮花遍滿的美麗水池;從嗔恚煩惱中解脫,猶如從羅睺羅口中解脫的滿月般具有無垢圓滿的慈悲光明;從癡心煩惱中解脫,猶如日脫重雲般具有二種無垢智慧功德,是故具有光明顯現的即是如來的體性。

  唯佛如同佛身蜜,果實真金及寶藏,

  果樹無垢寶佛像,轉輪聖王純金像。

  一切士夫中最勝的能仁佛陀如同脫離萎蓮的佛身、脫離蜜蜂的蜂蜜、脫離果皮的果實,脫離糞穢的真金、地下顯露的寶藏、種子中出生的果樹、脫離破衣的無垢珍寶所成佛像、胎藏中出生的轉輪聖王、脫離泥模的黃金像般,現量現前法界的唯一是佛陀。

  辛二、其根據廣說分叁:一、以二智出生二身之理;二、由斷叁毒成就二利之理;叁、由淨障垢獲得實義之理。

  壬一、以二智出生二身之理:

  如水池等貪欲等,客塵煩惱得清淨,

  簡要無分別智慧,其果如是而宣說;

  具有一切相殊勝,佛陀之身決定得,

  是依出定揀擇智,其果如是而宣說。

  猶如蓮花嚴飾、濁塵澄清的水池及“等”字所攝的羅睺羅口中解脫的月輪、雲中脫出的日輪般,從于悅意境的貪欲及“等”字所攝的于不悅意境的嗔恚、于中品境的愚癡,叁毒煩惱客塵障垢中解脫而獲得清淨。彼者雖有多因,然就根本因簡要而言,即是以入定無分別智慧遣除煩惱障所得之果,如是而宣說;而斷德圓滿的所依——決定獲得具有一切空性光明殊勝相的如來果,是以後得揀擇所知的智慧斷除所知障的果,如是而宣說。

  壬二、由斷叁毒成就二利之理:

  由斷貪欲之濁塵,且于所化衆蓮中,

  降禅定水滋潤故,佛如清淨之池水;

  由脫嗔恚羅睺羅,且以大慈悲光明,

  普照一切衆生故,佛如無垢之滿月;

  由脫厚重愚癡雲,且以慧光照群生,

  遣除無知黑暗故,佛如無垢之日輪。

  由已斷盡自相續中如濁塵般的叁有貪欲,且于所化衆生之蓮以宣說妙法如降水般獲得極寂禅定並以止觀滋潤故,佛如淨水盈滿的蓮池;由自相續從如羅睺羅般的不悅凶惡嗔恚中解脫,且以大慈悲光明普照一切衆生界故,佛如無垢圓滿的月輪;由自相續從如重雲般的無明愚癡中解脫,且契合各各所化衆生的因緣如實以智慧光明遣除一切無知黑暗故,佛如無垢的日輪。

  壬叁、由淨障垢獲得實義之理:

  獲得無等等法故,賜予無上法味故,

  遠離二障皮殼故,佛如佛身蜜果實;

  淨故真實妙功德,遣除有情貧窮故,

  解脫果賜衆生故,佛如真金寶藏樹。

  現前珍寶法身故,兩足主尊最勝故,

  顯示種種寶色故,佛如佛像王金像。

  由獲得不與一切凡夫聲緣菩薩等同而唯與諸佛等同的功德法故,能賜予一切所化衆生無上圓滿的聖法味故,遠離皮殼般的二障故,依次佛陀猶如遠離能障的佛身、蜂蜜及果實;由本體本是以障垢而清淨的自性故,以功德實質或諸無盡真實妙功德能遣除所化衆生的貧窮故,能于所化衆生相續中賜予解脫果故,依次佛陀猶如真金、寶藏及大樹;由已現前能出生一切所需的如意寶般的具有無量功德之法身故、是主要所化兩足中的主尊或核心的殊勝引導者故、如出生一切所需的寶珠般顯示種種幻化色身像故,佛陀猶如遠離各自能障的佛像、轉輪王及黃金像。

  庚叁、自他二利之事業義分二:一、略說成就二利義;二、其義廣說。

  辛一、略說成就二利義:

  無漏周遍不滅法,堅固寂常不變處,

  諸佛法身如虛空,能作聖者六根境,

  令見非大微妙色,令聞清淨微妙音,

  令嗅善逝戒妙香,令嘗大聖妙法味,

  令受叁昧妙樂觸,令知甚深勝妙理,

  倘若仔細而思惟,佛如虛空離諸相。

  解脫身是無漏斷德,法身是周遍一切的智慧證德,二者平等具有永時畢竟不滅之法,因爲此二身由無老故堅固,無病故寂靜,無生故恒常,無死故不變。同時也是他利圓滿一切白法的源泉故,善逝如來法身如色法發揮場所的虛空能作聖者菩薩六根各自的所緣境。如何作呢?梵語“布德”具有非大、自在二義,此處義爲自在。因爲能令具有殊勝眼根的所化菩薩親睹非由四大聚合色塵自性的自在微妙如來色身,能令耳根聆聽不雜世法的妙法梵音,能令鼻根嗅觸舒心悅意且未被過失所染的諸佛淨戒妙香,能令殊勝舌根品嘗大聖佛陀所享甘露微妙法味,能令身根覺受叁摩地輕安大樂妙觸,能令意根通達諸法本來無生的深密妙理。雖然能令聖者菩薩感受他利究竟勝義無漏大樂,但是若以勝義理細細思惟,則知能作如是事業的佛陀如無爲虛空般遠離生等相或者能生果的諸因相故,是不可思議。

  辛二、其義廣說分叁:一、總說成辦二利之理;二、別說自利圓滿;叁、別說他利圓滿。

  壬一、總說成辦二利之理:

  總說二智之作用,應當如此而了知,

  成就圓滿解脫身,及成清淨法性身。

  解脫身與法性身,應知二相亦一相,

  無漏性故周遍故,無爲法故依處故。

  盡管證悟如所有盡所有的入定出定二智的作用有許多,但若概略總說,則應由如此宣說而了知。彼義如何?即由入定智斷除煩惱障故,成就圓滿斷德的解脫身;由出定智斷除所知障故,成就圓滿證德的清淨法身。當知解脫身和法身各有一種自利作用,即是“二相”。又共有“一相”,彼義如何?由解脫身是圓滿斷德的無漏性及證德清淨智慧周遍一切故,以及二者都非因緣所作故,是自利圓滿。二者也是他利圓滿的依處故,二利均已究竟。

  壬二、別說自利圓滿:

  煩惱習氣滅盡故,承許即是無漏法;

  無著以及無礙故,承許智慧周遍行;

  畢竟無滅自性故,承許即是無爲法。

  不滅性者爲略說,由堅固等廣說彼,

  當知滅者有四相,翻此堅固等法故,

  謂腐變易及間斷,不可思議變易死,

  當知無彼故次第,堅固寂靜常不變。

  無漏義是由已滅盡諸煩惱及習氣故,沒有有漏煩惱;以如所有智無著、盡所有智無礙故,承許智慧周遍一切所知;彼二者是畢竟不變易或不遷變的自性故,是無爲法。不滅性是略說無爲法的根據,由堅固及“等”字所攝的寂滅、恒常、不變則是廣說不滅。如何宣說呢?當知,所謂滅有四種差別相,依次是與堅固等四者恰恰相反的非堅固、非寂滅、…

《大乘無上續論略釋·彌勒教言 菩提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