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涅槃法身與諸功德叁者本體無二,故除如來別無真實涅槃。
辛二、其義廣說分叁:一、廣說異名;二、廣說意義;叁、彼等以喻了知。
壬一、廣說異名分二:一、以四義說四名;二、名義對應而說。
癸一、以四義說四名:
總之無漏法界中,依于四種義差別,
當知四種相應名,稱爲法身如來等。
總之,應當了知在無漏法界如來藏本體中,依于以下所說的“佛陀諸法不相離”等四種差別義安立法身等四種異名。
癸二、名義對應而說:
佛陀諸法不相離,及彼佛性如是得,
不妄不欺之法性,本來自性寂滅性。
如何對應?于種性從十力等佛陀功德無二的角度稱爲法身;從無始以來安住的佛性如是獲得或現前的角度稱爲如來;何時不妄、恒時不欺或無變的實相或法性,是聖者智慧的所境故,稱爲勝義谛;本來自性清淨且寂滅一切客塵障垢故,稱爲涅槃。
壬二、廣說意義分二:一、廣說無二義;二、廣說解脫義。
癸一、廣說無二義:
遍知一切現菩提,已斷障垢及習氣,
如來以及涅槃者,于勝義中無二性。
一切種智照見如所有盡所有的一切相而現證菩提稱爲如來,以及已斷二障及其習氣稱爲涅槃,故從證德究竟的角度安立爲如來,從斷德究竟的角度安立爲涅槃。實際在勝義中唯是同一如來藏,其自性無二。
癸二、廣說解脫義:
一切諸相無數量,無思無垢之功德,
無別體相即解脫,解脫彼者爲如來。
總體無有遺余即廣大的一切相功德,無邊差別功德及無法衡量的功德,甚深難測不可思議功德與徹底清淨二障及習氣的無垢功德,此等功德在無漏法界中無有差別的體相即是解脫。于彼解脫,從現量圓滿證悟真如的角度也是如來。
壬叁、彼等以比喻了知分二:一、繪畫喻之義;二、日輪喻之義。
癸一、繪畫喻之義:
譬如種種繪畫師,各自善巧各不同,
某師了知能繪分,此分余人不知曉。
此後于此由諸師,我之形貌當共繪,
具權國王于彼等,下谕布絹賜與彼,
從彼聽聞此事已,著手繪畫國王像,
繪畫王像畫師中,若有一人去他方,
由于彼人遠行去,缺少彼者一人故,
圓滿王像遂不成,此喻此處如是知,
所言彼等畫師者,布施持戒忍辱等,
具有殊勝諸方便,空性即說圓身像。
其義之比喻如何?譬如國中有種種畫師對畫首足等不同支分各自僅能善巧一分,一人所知能繪之分,余人皆不知曉。一時,權勢自在的國王下谕:汝等畫師當于此布絹上畫我圓滿身像。言畢賜布與畫師,衆師受命後對各自所知分著手描繪,畫師之中有一人如畫首者去往他方,由缺彼所應繪之一分故,像的一切支分不能圓滿。如是此處應知,此喻是依《寶髻所問經》(《寶髻經》)中的比喻而宣說。布施、持戒、忍辱及“等”字所攝的精進、靜慮、智慧一切方便分,如繪各各支分的不同畫師般。如是具足殊勝的諸方便者即是方便無缺的空性究竟法身,說此法身如同所畫的圓滿國王身像。
總之,所有畫師中若缺一人,則欠彼應畫之分而不足故,王像不能圓滿。如是,空性究竟即是法身,如已繪製的圓滿王像,若諸方便缺少一種,法身也無法成就,相反,若具足一切方便則能成就。是故須知斷與證或功德與涅槃或顯與空二者都是雙融無離的。
癸二、日輪喻之義分二:一、以四法與日輪相似;二、除佛外無究竟涅槃之理。
子一、以四法與日輪相似:
般若以及智解脫,光明照耀及清淨,
無二是故如光明,光芒日輪無二般。
了知如所有法之般若、了知盡所有法之智以及從所斷障礙中出離之解脫,此叁者依次是光明、照耀與清淨,除同一體別無他體的叁法,故依次如光明、光芒、日輪及彼叁者無二相同。
子二、除佛外無究竟涅槃之理:
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實涅槃不可得,
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輪永時不可見。
除佛外別無涅槃故,若未獲得清淨一切障礙的佛,真實涅槃也了不可得,因爲除斷證二者同時圓滿更無別別圓滿故,如舍棄光明與光芒後單獨的日輪不可見般。
己四、攝義並啓下義:
如是已說如來藏,十種意義而安立,
今說煩惱所纏藏,當以九喻而了知。
如是如來藏從本體乃至功德的十種義已明顯宣說,此如來藏現在就安住在煩惱所纏的衆生相續中,當知以九喻而了知,因爲其本體無法直接了知故。
己五、依啓下義以喻宣說分二:一、有垢真如共同相似對應;二、障垢與如來藏二者各自相似對應。
庚一、有垢真如共同相似對應分叁:一、如來藏周遍衆生之理;二、廣說其喻義;叁、總攝而說無前際理。
辛一、如來藏周遍衆生之理分二:一、略說;二、宣說喻義對應。
壬一、略說:
萎花中佛蜂中蜜,皮殼中果糞中金,
地中寶藏果中芽,破衣之中寶佛像,
貧賤醜女腹中王,焦泥模中妙寶像,
客塵煩惱所障覆,衆生如是佛性住。
九種比喻依次是:①萎敗蓮花中安住的佛。②群蜂圍繞中的美味蜂蜜;③皮殼中包裹的果實;④不淨糞穢中的黃金;⑤貧窮人家地下埋藏的寶藏;⑥果皮中具有能生苗芽的胚芽⑦破壞衣中包裹的珍寶佛像;⑧貧賤醜女胎中懷的轉輪聖王;⑨焦黑泥模中所鑄的真金像。如比喻一般,在被客塵的無量煩惱所纏覆的衆生相續中安住著本來清淨的如來藏。
壬二、宣說喻義對應:
障垢猶如萎蓮花,蜜蜂皮殼及糞穢,
地蘊果皮破壞衣,苦逼醜女黑泥模。
無垢佛性如佛身,蜂蜜果實及黃金,
寶藏胚芽寶佛像,四洲聖王妙寶像。
能障的障垢猶如蓮花、蜜蜂、皮殼、糞穢、地蘊、果皮、破壞衣、無怙等苦逼迫的醜女、焦黑泥模。所障的本來清淨無垢如來藏猶如佛身、蜂蜜、果實、黃金、寶藏、胚芽、珍寶佛像、四洲之主轉輪聖王、妙寶像。
辛二、廣說其喻義分九:一、萎花中佛之喻義對應;二、群蜂中蜜之喻義對應;叁、殼中果實之喻義對應;四、糞中金之喻義對應;五、地下寶藏之喻義對應;六、果皮中胚芽之喻義對應;七、破衣中寶佛像之喻義對應;八、貧賤醜女胎中懷輪王之喻義對應;九、焦泥模中妙寶像之喻義對應。
壬一、萎花中佛之喻義對應分叁:一、萎花中佛身之喻;二、煩惱中佛性之義;叁、喻義對應。
癸一、萎花中佛身之喻:
譬如萎敗蓮花中,安住相好莊嚴佛,
具淨天眼人見已,去除花葉顯佛身。
譬如萎悴敗壞的蓮花中安住著相好莊嚴威光赫奕的佛陀,具有清淨天眼的人見後欲令他人瞻仰,去除萎敗花葉令佛身朗然全顯。
癸二、煩惱中佛性之義:
如是善逝佛眼見,阿鼻亦遍如來藏,
無礙大悲于輪回,常住令衆解脫障。
此義與比喻相似,即善逝以無礙佛眼現量見自法——自性光明的法性如來藏也能周遍下至阿鼻地獄的衆生,大慈大悲的諸佛無礙了知對所化衆生有大利益,盡輪回後際常處叁有輪回救拔衆生,令彼等從障礙中逐漸解脫。
癸叁、喻義對應:
猶如萎敗蓮花中,安住善逝佛陀身,
無垢天眼見此已,去除凋殘敗壞葉。
如是衆生貪嗔等,煩惱纏中住佛性,
大悲能仁見此已,善作摧毀垢障業。
如具無垢天眼者見到萎敗蓮花中的佛後,爲顯佛身而去除殘花敗葉,如是,佛眼現見具貪嗔等煩惱垢染的一切衆生相續中安住著如來藏,爲令如來藏顯露,大悲能仁憐憫衆生如去除花葉般善作摧毀如來藏障垢的事業。
壬二、群蜂中蜜之喻分叁:一、群蜂中蜜之喻;二、煩惱中佛性之義;叁、喻義對應
癸一、群蜂中蜜之喻:
譬如上妙美味蜜,爲諸群蜂所圍繞,
須者見已設方便,驅散群蜂而取蜜。
譬如上妙美味的蜂蜜被群蜂密密匝匝地圍繞守護著,須求美味的智者見到群蜂圍繞中的美蜜後,以煙熏等善巧方便驅散群蜂後取得美蜜。
癸二、煩惱中佛性之義:
大仙一切智眼見,猶如蜂蜜之佛性,
彼之障垢如蜜蜂,善作徹底斷除業。
如是大仙佛陀以現量見一切所知相的智慧眼見到如美蜜般的各別自證智的佛性以及如蜜蜂般的佛性障垢煩惱及種子,爲徹底斷除彼等而善作事業。
癸叁、喻義對應:
譬如蜜爲百千萬,蜜蜂障覆須求人,
驅散彼等諸群蜂,隨意而作蜂蜜事。
如是衆生所具有,無漏智慧如蜂蜜,
善巧摧毀如蜂惑,智者佛陀如丈夫。
譬如百千萬億那由他數毒蜂遮障了上妙美味蜂蜜,須求美蜜的具慧丈夫見蜜後,驅散群蜂隨意取用或配製良藥等。如是一切衆生具有如美蜜般的無漏各別自證智,然被如蜂煩惱所障蔽,智者如來如取蜜丈夫般善巧摧毀彼等。
壬叁、殼中果實之喻義分叁:一、殼中果實之喻;二、煩惱中佛性之義;叁、喻義對應。
癸一、殼中果實之喻:
譬如具殼之果實,衆人不能得受用,
凡欲食用果實者,去除皮殼取果實。
譬如外有皮殼的稻等果實被皮殼所包裹時,衆人不得受用,因此凡欲覓求飲食等的人們,彼等定會從皮殼中取出果實。
癸二、煩惱中佛性之義:
如是衆生所具有,佛性爲諸惑垢雜,
乃至未脫煩惱垢,叁有不能作佛事。
如是一切衆生所具有的佛性如來藏,被煩惱障垢所雜,乃至尚未從混雜的煩惱障垢客塵中脫離,善逝佛陀的諸多不可思議事業不能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顯示或現行而作。
癸叁、喻義對應:
譬如稻谷麥等糧,果未脫殼具芒者,
倘若果實未善治,衆人不能享美味。
如是衆具法自在,未離煩惱之佛身,
于爲煩惱所逼衆,不能賜予法喜味。
譬如稻谷麥等果實尚未脫殼的具芒者,若未善作從殼中取出彼等之事時,衆人不得享用美食。如是,衆生所具的法自在如來藏未從煩惱纏中解脫的佛身,對被煩惱饑餓所逼的衆生不能成爲賜予法喜味的自性。
壬四、糞中金之喻義分叁:一、糞中金之喻;二、煩惱中佛性之義;叁、喻義對應。
癸一、糞中金之喻:
譬如有人行路時,黃金遺失糞穢中,
具有不壞之黃金,于彼安住百千年。…
《大乘無上續論略釋·彌勒教言 如來藏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