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大綱獅吼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堪布益西彭措譯
南無格魏(頂禮上師)
本來無垢此心性,了義文殊勇士體,
以知正理銳利劍,斬斷叁有諸癡網。
唯此遍行如來藏是叁世一切諸佛所說密意的精要,也是一切顯密諸法唯一的關要。此相極其甚深,所以佛經中說縱然諸十地大自在者也如夜觀色法般難以如實徹證,更何況諸平凡者呢?
此亦,在導師佛陀所演經教之中,有些是從空性分開顯如來藏的本體,而有些是從本來具足十力等功德顯分開顯如來藏的自性,此二本須無礙雙融。然而對于二谛無別深複又深的關要未能生起信解故,有人視如來藏自性爲不空之常。相反,有人卻執其自性僅爲單空,不建立本具身智功德而墮入損減的斷邊。彼等爲建立各自宗派而發出破立的各種嘈雜诤論高聲如大海洶湧般。然而唯有獲得上師竅訣的諸多善緣者,心中如同溶入勝妙甘露精華而安住,自然于空性法界與光明智慧無礙雙融義獲得信解,同時又滅除對顯空任何一邊的偏袒執著。如是宣說。
通常來說,雖然如來的善說正量是無欺真實的聖教,但要了知其是無欺又需要以叁種觀察後才能得知彼爲無垢,由此方可信受爲真實經典。尤其,字面所說之義,是以無有理的妨難且有正確能立的方式來認定爲了義。否則,若棄離了能清淨經典的正理,僅按某人所說那樣而生信,則尚不足夠。因爲,一般教有正邪兩種,正教也有了義與不了義的差別,此是無可否認的。所以凡夫于諸所行境以聞思斷除增益而以叁量了知後,將會生起不退轉的信心。否則,若自己不能以正量了知,又不能在敵方前安立,則如于彼而言鬼是隱蔽法的補特伽羅說此處有鬼的話語,不能使自他生起信解,因此,契合正理而作闡述是智者的法相。若以理成立,诤辯者的舌頭自會縮回,而住持自宗的衆人也會生起不退的歡喜。若是以理不成立的道,縱然如何宣說而粉飾彼,但過失卻如泉湧般不斷增多故。此處,已入于未被分別尋思錯亂的佛及諸大佛子的傳承軌道後,舍棄偏執而以公正心來說,對如來藏的此等能立相以真實理論作衡量時,見到承許如來藏自體不空堪忍之常與無有功德的單空二者,既無能立又有妨難,而見到承許在衆生界也具有本體空性、自性本具功德的如來藏,既無妨難又有真實的能立。
首先,若問衆生相續中具有如來藏有何能立的根據呢?《寶性論》雲:“佛陀法身能現故,真如無有差別故,具種性故諸有情,恒時具有如來藏”。以理抉擇如是所說義分二:一、宣說他宗;二、安立清淨自宗。
一、宣說他宗:雪域前代的許多人說,所謂“佛陀法身能現”僅僅是從智慧法身能周遍一切分,及“真如”僅僅是同類的單空,以及“具種性”也僅僅是將會成佛。對《寶性論》的此精華偈頌以不能挖掘出要義的少許詞句宣說而已。
其實,僅僅從法身周遍一切境的角度,不能成立真實的種性,僅以現似他相續所攝的佛智能周遍一切境的這一點,仍然沒有彼一切境成佛的根據,現在尚未現前自相續的法身故,仍會對因(理論)産生懷疑。
再者,僅是單空無任何種性之義,即是雖然你心中想承許種性如種子變成苗芽般,現在絲毫沒有佛的功德,以道的因緣將會成就。彼實空無遮分是無有作業的無爲法,有如是差別不符任何道理,比如在名言中有爲法種子的顯分可轉變成苗芽,而種子的無實空分何時也不可能轉變成苗芽般。
另外,建立僅以實空就能成佛也是未經慎重觀察的,因爲,雖然許心實有不能成佛是正確的,無實也不一定能成佛。盡管土石等一切法是無實的,但誰也無法安立凡是無實都能成佛。僅以緣無實能斷障就將其立爲種性也是下劣的,因爲在你承許僅緣空性遣除所知障是無根據的,而尚需無邊福德資糧輔助的同時,卻又將如是無遮分許爲如來藏則毫無意義。因爲此者應成和聲緣共有的種性了,以此不能成立將會成佛。即是僅憑這一點安立不了任何能遣除所知障後出生一切種智的道理,以及無遮自體沒有明智分故,在成佛時以彼不可能了知任何法。所以,若轉依有爲法的種性正合你心的話,則在一切有情心相續中無始以來就有智悲力叁者的種子,如猛獸、羅刹等也有對自己孩子的慈悲心,及能識別利害的心智等,彼等以道攝持後遠離障礙而展轉增長,將會成就具足無量智悲力的佛陀,僅如此承許也較承許無遮爲種性賢善。即是,凡須成立能生所生的因果,卻抛棄了具刹那有事因的能生後,而將非能生的無實無爲法許爲因者,則成極爲希奇處!
有人如此想,並非所有無實都是種性,僅以心性無實爲種性應該合理吧。縱然心的無實也沒有能生任何有事的功能,有法心的前前刹那産生後後刹那合理故,似乎你已不需要此無爲法的種性了,那麼最好舍棄吧!
如果想,不是在分開二谛後而安立的,而是承許有法心的光明與法性空性無別的實相爲種性。此亦,倘若所承許的是心識與智慧中的無變無爲法的智慧,如是以教理均能成立故,此爲極成。然而心中認爲是將與空性雙運的刹那有法心識分安立爲種性,由此逐漸轉變成佛,這種想法最爲卑劣。種性應成有爲法和無爲法兩分,如是則無必要無能力的無爲法成爲假種性,而能生果的有爲法成爲真實種性,完全舍棄了承許自性住種性是無爲法界的一切大乘經典的密意。因此,乃至自心不放下以能生所生的因果方式安立種性,口中雖說清淨法界是自性住種性,然其實正暴露了自己心中所想與口中所說明顯矛盾的面目,除此之外,別無實義可言。所以凡是承許無變法界是佛性,首先當須認識所謂的法界是某施設處——真實勝義二谛大雙運極無所住中觀義。倘若未能認識其本性而僅僅將彼許爲相似勝義(單空),則猶如將見到的林中群猴錯認爲叁十叁天的天人般,執非法界爲法界而且承許是成佛的種性,及緣彼者修持般若波羅密多,以及承許彼爲自性身的因等,成立如是所安立的一切是大乘的仿造道,般若等經中也如此宣說。
因此,將寂滅一切戲論網的二谛無別法界義——各別自證的所境,稱爲自性清淨法界與空性,此者是佛的真實種性以及將能成爲具二淨的自性身,在一切大乘經論中都曾宣說故。由此不得不承認自性住種性是無爲法,而凡是無爲法者,有以自體産生余果後滅盡自體的作用是不合理的,故法身的一切功德只能承許是遠離障垢之果。決定是這樣,以補處十地大自在菩薩在《寶性論》吉祥怙主龍樹在《贊法界頌》中都曾明顯闡述過,所以自宗遵循彼等論典承許無爲法界法是種性。彼界是一切諸法的實相,本體無生無滅,住于顯空無別的本性,沒有偏墮于任何一方。如是,顯現生而複滅的諸有爲法,象顯現那樣不成立故,以此不染汙法界本體。因此,須由輪回因果本來清淨而本體自成光明和無漏諸顯現無離無合的此關要,無倒認識如來藏之相。
二、安立清淨自宗。
前面偈頌首句“佛陀法身能現故”之義是:究竟正等覺圓滿佛身即是等同虛空的法身功德。此者是從具諸束縛的平凡補特伽羅的相續中後來有明現或顯現出或能現前故,安立現在有情相續中就具有如來藏。
以此如何成立之理,分爲共同與不共兩種:
一、共同,若存在能現前智慧法身的有情,則其心中決定具有將能成佛的種性,根本沒有種性就能現前法身是完全不合理的,如《贊法界頌》雲:“有藏勤作故,能見黃金等,無藏雖勤作,唯一生煩惱。”
二、不共,如是所說是爲合理。若想如良田中將能長出莊稼般,把此心立爲將來成佛的因,然如何安立本來具足佛功德的殊勝種性呢?也可成立彼,因爲一切諸佛出有壞皆以無爲法而安立自性智慧身,不是所作無常的自性,以教證理證均能成立故。
此亦,教證:《涅槃經》雲:“諸比丘,若戒律圓滿者,于如來無爲法,說爲有爲法者,不若成爲外道,毋甯死矣。”又雲:“善男子,今于如來,當觀爲常身、無毀身、金剛身、非肉身、法身。”又雲:“若說如來無常之句,不如以舌根觸燃火之薪,毋甯死矣,亦不應聽聞彼句。”僅是無遮分不能成立爲涅槃,彼經又雲:“所謂空空,何時尋找,何者亦不可得。何者亦無,裸體外道亦有,然解脫非如此也。”又雲:“何爲解脫者,即非所作之種性,彼乃如來也。”《能斷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僅以此等略作表示,在一切了義經中都有廣泛宣說。
複次,理證:與本來法界無二平等一味究竟之果——一切相智,若是以因緣新生所作的無常法,則應成有非自然智慧、未斷行苦、有滅有生、以自體滅故具虛妄性、自體未成究竟皈依生後無間滅故、僅于因緣聚集處獨住故、未入諸法平等一味、未超越一切邊、未滅意生身等、無自在隨他轉等諸多過失。如是承許將會産生把金剛身視爲無常的很多極大罪過故,應當在舍離此劣道後于無二智慧身觀爲大無爲法、大常法。
有些唯依觀現世量衡量智慧不可能是無爲法,心與常法不成同一體性,這樣認爲甚是下劣。雖然了知所境的狹隘心識決定是無常的,但是能知和所知一味的遍空虛空金剛智慧與彼不相同。因爲在無爲法自力光明不變的體性中含攝輪涅一切諸法,所以彼本體本來無有生滅,以觀察究竟的理論成立故,如是智慧是不住有爲無爲任何邊的大無爲法。因此截然不同于單單的無實單空,而且有事法和無事法二者都是有法,彼等或依因緣産生或依觀待假立故,在真實中以理觀察均是有爲法、虛妄、欺诳的。而如來藏是有事無事諸法的法性大無爲法,真實中無有欺诳。如《中論》雲:“性名爲無作,不待異法成。”又雲:“涅槃名無爲,有無是有爲。”
如是究竟法身智慧是遍一切有寂、平等性、無爲法、無變勝義的自性,以了義經和究竟觀察之理均可成立。彼于將來某時可以現前的有情相續中,現在智慧法身自性已經是以法性理遠離盈虧而存在。雖然在現相中由于離和未離客塵而…
《如來藏大綱獅吼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