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之道,也沒有比菩提心更爲殊勝的成佛之道,若無有菩提心則不會現前成佛之道,而不爲菩提心所攝持之佛道更是無處尋覓。
諸佛經行唯一道,菩提心之如意寶,
欲解善緣唾手得,需具叁傳承竅訣。
十方諸佛必經的唯一道即是菩提心,它才是真正的如意寶。欲得解脫的善緣者,若想輕而易舉地撷取此菩提心如意寶,需要具足叁大傳承,即龍猛菩薩傳下來的甚深見派傳承、無著菩薩傳下來的深廣派傳承,以及普賢菩薩與無量無邊已經發了菩提心的諸大菩薩所行持的廣大行派傳承。自相續想要真正受持菩提心一定要依靠此叁傳承行持。
深見廣大行派道,博大精深大乘軌,
見行地道等持廣,善巧方便智深奧,
深廣派博大精深,是所有大乘之宗軌,若歸納,可完全包括于菩提心中。廣大行派由普賢菩薩所傳,對諸佛菩薩受持菩提心的行爲以及五道十地等進行了廣大宣說。甚深見派依《中觀六論》弘揚,其甚深智慧奧妙無邊,是獲得菩提心的殊勝善巧方便。
聖釋妙論需依故,印度開宗二祖師,
藏地教主龍欽巴,妙論外無解脫道。
聖者所诠釋的殊妙論著必須依靠菩提心,以此緣故,諸後學者應努力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若想真實生起菩提心,除印度開宗的二大祖師——龍猛、無著菩薩,以及藏地教主全知無垢光尊者叁位的善妙論典以外,再無有其他解脫道。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淨土宗認爲,只要修持淨土宗,其他法再不必修。禅宗也說自己的宗派才是最殊勝的。有很多高僧大德都會強調自宗的優越性,有人也許認爲這樣做沒有必要,但實際上,很多弟子沒有主見與抉擇的能力,若上師著重強調自宗,他就不會依靠其他修法,唯一專心致志修持一法,以此也就很容易在相續中生起修法境界。
不具菩提心竅訣,濁世多诩學密者,
口頭高法漫虛空,縱稱善妙是魔宗。
現在有很多人,相續中不具足菩提心的竅訣,卻自诩爲修學密宗的修行人,以宣揚自己爲目的,將所謂的密宗作爲高談闊論的資本。五濁惡世中,這種自我標榜的語言已經蔓延虛空,如此虛誇的語言即使宣說得再如何善妙也只是一種魔教而已。
華智仁波切以一種批評的語氣說:行持密宗的修行人,如果相續中沒有利他心,僅僅爲了得到神通、爲他人治病或者開天眼等而修學,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法,只是純粹的魔教。在修學過程中,一定要生起一顆利他菩提心,哪怕只是相似的菩提心,也是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爲了生起如此殊勝的菩提心,如何苦行也值得。若相續中連一個相似的菩提心也不具足,即使修托嘎、直指本性而生起了一點暫時的覺受,這種境界也會很快消失,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問一問那些具有多年修行經驗的老修行人。
按照傳承上師的教言,在心相續中修持菩提心與空性正見的時間越長,學習密法的基礎就越穩固。可是現在的很多人對菩提心根本不重視,一說起密宗卻興奮不已,華智仁波切說:傳講密法時,衆多弟子慕名而來,而講《入菩薩行》時,幾乎沒有幾個弟子。以前法王如意寶經常爲大衆灌頂,實際上,真正灌頂的覺受或甚深境界很難在凡夫相續中生起,上師如意寶也只是希望藉助這種方便爲大衆作一些開示。國外有些高僧大德也說:如果說傳法,很多人都不會來,但若舉行時輪金剛、大幻化網的大灌頂,就會有很多人集中在一起,這時也可以給大家講一點大乘佛法。高僧大德們的這種做法也可謂用心良苦,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達大乘佛法的真實涵義,之後在相續中生起真正證悟的境界。
未曾學修大乘論,真實教義視如敵,
彼相續無如來道,菩提心彼豈知曉?
那些整天高談闊論、對聞思不屑一顧的人,從來都未學過大乘論典,也不懂什麼是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對佛陀傳下來的真實教義當作怨恨的敵人一樣看待,只想直接修持,直接安住。不管這些人的名氣、地位有多大,但如果相續中連如來的正道都不具足,難道還會知道菩提心嗎?相續中真正具有菩提心的上師,一定會極力宣講對弟子相續有利益、有幫助的殊勝大乘法要,並且自己也會精勤修習,決定不會將其作爲怨敵一樣看待。
人天導師釋迦佛,亦叁大劫積聞藏,
方示大乘善妙道,藏土愚者絕非知。
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爲了獲得證悟,爲了獲得無二智慧,不僅真正守持菩提心,而且廣泛聞思大乘教法,在叁大阿僧祇劫中積累聞受佛法之寶藏,對大乘佛法,即使四句偈也甘願舍棄身肉而求取,在經過無以計數的苦行之後才真正悟道成就佛果,並爲衆生廣轉妙*輪。以前釋迦牟尼佛布施身肉給五只老虎時就說:“今天我將自己的身肉布施給你們,將來我要將真正的佛法施予你們,使你們獲得真實的解脫。”
但是,現在藏地有些愚者,沒有佛法的基礎,只是在上師面前受個大圓滿的灌頂,就認爲:我已經證悟了,可以馬上顯示神通度化衆生。然後跑到城市裏,結果兩叁天後便還俗了。修行時做一個普通僧人,在寂靜地方聞受佛法相當重要,若能堅持如此修持,即使沒有出現奇特的境界,或者頭上沒有出現光環也無所謂,只要一顆真正的菩提心在相續中生起來,那臨終之前,密法或大乘佛法的種子必將會成熟。
聞受佛法與不聞受佛法有很大差別。去年我在沈陽放生,曾在大連一位居士家裏住了幾天。她女兒與母親都信仰佛法,可她的丈夫邪見很重,對佛法一點也不懂,不過,我當時還是給他作了皈依。今年我又去了他家,整整過了一年,這期間他經常看淨空法師、慧律法師的講法光盤,淨空法師講的“華嚴”,他一共看了42盤,其他法師的光盤也看了一些。現在他的思想完全改變了,其相續中的疑惑幾乎蕩然無存。你們現在也許還沒有發覺聽法在相續中所起到的作用,但以後在講法或者自己修行時就會發現,自己在最初皈依或剛開始學佛時所出現的疑惑與邪見,通過長時間的聞思已經無影無蹤了。而且,現在的社會很複雜,文化也多樣化,這其中摻雜的許多不善因素,只有通過佛法的熏染才會逐漸逐漸消失。
華智仁波切在這裏以十分尖銳的語氣說,難道藏地的這些愚者能在短時間之內開悟嗎?末法時代的很多愚人都希望快點證悟,但實際上,證悟與否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菩提心能夠在相續中早日成熟,爲了使菩提心在自相續中盡快生起,大家確實應該精進。現在的工人、農民,還有自己的親戚朋友們,爲了世間的生活,爲了金錢,爲了一些無聊的瑣事,如是地精進,如是地奮鬥,他們爲了這種充滿痛苦的生活如是地奔波,反過來,作爲希求真正解脫的修行人卻每天睡懶覺,是不是很不合理呢?自相續中如果具足世間人精進的百分之一,那麼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感悟。
善心悲心偏袒者,暫時常易淚湧動,
愚者縱捧爲菩薩,絕無殊勝菩提心。
有些人如果見到親朋好友,或者與自己緣分比較好的人遇到困難痛苦,眼淚馬上就會流下來。這時,其他一些愚笨的人見到他就會說:“真是大菩薩啊!見到衆生受苦,立刻就流下了眼淚。”他自己也開始認爲:我肯定是菩薩。但眼淚不能代表什麼,因爲世間有些人非常喜歡哭,就連水拿不動掉在地上都會“哇哇”地哭起來。根登群佩說:人在受到感動或者一時沖動時也會哭,但這並非純淨的大悲心。他有一次在外道塑像前強烈地祈禱,後來眼淚就不知不覺地流下來了。但是,如果像《前行》中所講那樣:有些上師見到衆生受苦,馬上就會流下淚水,並且發願要自己代這些衆生受苦。以此可以推斷,這位上師一定具足了大悲菩提心。
我們在父親、母親等親友死的時候哭算不算是大悲菩提心呢?不算,這只是世間的一種情感,一般世間人都會具足。或者在看上師傳記、見到可憐衆生時,也會流下眼淚,這算不算大悲菩提心呢?也不算。要真正衡量相續中是否具足大悲菩提心,就看自己怨恨的敵人遭受痛苦時會不會流下淚水?如果這時能夠發自內心的流下悲愍衆生的眼淚,並且希望能夠替他感受痛苦的話,這才算是真正具足了大悲菩提心。
表面多勤誦禅修,自以爲是行佛道,
不知初中末竅訣,絕非勝妙佛子行。
華智仁波切在這一頌中,不僅講到菩提心的重要性,而且也講述了一個很重要的修法竅訣,即最初發菩提心,中間心不外散、一心一意地專注,最後將功德回向一切衆生。如果懂得這一要訣,那就是真正修持大乘佛法的菩薩。
很多人表面特別精進,每天都在行持善法當中度過,但是,初中後的叁個要訣是否具足?若未具足,那即使所做的是善事,有功德,也絕非大乘菩薩的行爲。有些人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爲在極樂世界很快樂;有些禅師每天都打坐,因爲這樣就可以成佛,但成佛之後做什麼卻沒想過。實際上,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是爲了利益衆生,自己一定要先成佛,這就已經具足菩提心了。
現在的部分寺院與法師不太強調最初的發心,但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按照華智仁波切的教言,不管你是修禅宗、淨土宗,還是修大手印、大圓滿,這些都不重要,或者在什麼地方修也不是很重要,最關鍵的是開始時要發菩提心,中間以無緣攝持,最後爲利益一切衆生成就佛果而回向。如果最初不具足發心,最後也沒有爲利益一切衆生而回向,這樣只是作一些表面的誦修,自己雖然認爲是在行持佛道,但由于未以叁大竅訣攝持,那也就決定不是殊勝善妙的佛子行爲。
無等人天之依怙,功德源泉叁寶前,
未誠皈依獲定解,絕非內道佛教徒。
世間無與倫比的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以及追隨他的僧衆,還有佛陀所宣說的妙法,是世間人天一切衆生的依怙,是無與倫比的功德源泉。在如此殊勝的叁寶面前,若未誠心誠意皈依而獲得定解,則此人絕對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時首先要知道佛陀是世間最無上的聖者。佛陀在藍毗尼園降生時即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因爲…
《竅訣金鑰簡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