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光照叁界▪P5

  ..續本文上一頁《寶箧印陀羅尼經》一樣,無有間斷,前面的還沒有離去,後面的已經充滿了。

   昨天有看到倒挂的彩虹,這個是很殊勝的。有的人你發財了,賺個一億元、十億,億萬富翁,你想看倒挂彩虹是很難的,活一輩子也不一定看到。這都是一種加持,“至誠恭敬祈禱垂加持”種種的。“一切所欲勝共諸悉地”,殊勝的和同共的悉地,“無礙自在成就祈垂賜”。

   所以我們修恭敬、虔誠心。因爲這個大聖的這種自在境界不是我們可以得到,只有“垂賜”給我們,然後我們要准備好,始終准備好。你准備好,它就現前了。如果沒有准備好,對你來說現前也是白搭,就過去了。所以要准備好,象練兵一樣,練兵千日,用兵一時。修行也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供養僧衆也是,再那個的僧衆,你看了都恭敬,供養都可以。學倒不一定要學,你學的話要有介紹,五十叁參都要有介紹。師父給你講那個殺豬的是個菩薩化現得,你去跟他學不要緊的,有師父告訴你。在五十參裏面,出家人的身份也不少,但是不是所有都是出家人身份,甚至裏面有蓋房子的、有織布的、打獵的,最差的還有妓女,妓女都是菩薩化現的。在五十叁參裏,大菩薩化現,這個就要有師父介紹,沒師父介紹你不知道的。

   但是看到出家人形象,你要普遍恭敬,這裏面有聖人,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都是凡夫,不要緊,但是你不能錯過那一個真的。不培養起良好的習慣,那一個聖僧現前,你就錯過去了。所以我們供齋要供千僧齋,數量多了,裏面就有。佛陀就跟我們說,在末法時代,你只要供養一千個出家人,裏面肯定有個阿羅漢。是不是這個道理呀?越是末時代,我們出家人的習氣毛病越來越重,但是不要緊,你只要普遍恭敬,裏面有聖僧,有好樣的。

   就象我前面講到那些修行法門一樣,越來越高,越來越殊勝。有的是即身成佛,有的是修九年就成佛,有的是九個月就成佛,六個就成佛,幾個星期就成佛。真正按照般若叁昧,達到這個境界行般若叁昧,九十天就現前,見無量光無量壽,得大成就。有的更快,一個星期就可以,但是你要准備好,你沒准備好,一個星期?多少也沒有用。所以念佛法門是一期、二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七天,都是非常殊勝。但是沒有准備好,不行。

   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但問耕耘,莫問收獲。你只管你的心誠懇了沒有,有沒有像黃金一樣?無雜質無雜染。你有沒有返過頭來看看你自己?我們的心像蓮花一樣的多大多漂亮,裏面含金量多少,很重要。如果你達到了的話,加上法,有人引導這些法再學,再加上回光返照,那成就會很快,自己就會開心起來,法喜,那種法喜禅悅。

  

  持咒念佛皆入心

   《大加持雲》第一句所緣境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大樂宮殿中,”大樂宮殿就是極樂世界,對境是極樂世界。最後一句“無礙自在成就祈垂賜”,諸佛菩薩已經無礙了,大成就了,佛光遍照了,我們無明還在遍照,業障還充滿著,所以佛有那個願,我們還得配和,這個很重要。

   我們的佛性就猶如摩尼寶,我們的佛性都帶來了吧,沒有丟掉吧。佛性是我們的摩尼寶,但是要開啓,要由善知識,已經知道什麼是摩尼寶的人來幫助你挖掘出來。所以皈依外在的叁寶,是爲了開發你內在的叁寶。這要借助什麼?借助外在善知識來幫你。對于外在的皈依要至誠懇切,因爲你知道你家裏有寶藏呀!所以以至誠的皈依把這個摩尼寶找出來,要像蓮花一樣。

   “嘛尼”是摩尼寶,蓮花是“貝美”。唵嘛尼貝美吽!“唵”是一切音聲總持,“吽”是一切佛的心,佛的音聲把我們攝到佛心裏去。最後一個“舍”,我們古代讀 “哈利”,在唐朝,唐、宋、元翻譯過來讀“哈利”,現在藏傳佛教讀“舍”,其實是叁個梵音合在一起的叫“哈利”。

   簡單的,有時候師父爲引導弟子,因爲他是有實修的,不是嘴讀的,是這個法界裏咒的音。可以引導。但是沒有師父傳,只是結個緣,念念而已,可以引導。這要有師父傳,一步步的。

   “唵嘛尼貝美吽舍”,“舍”是阿彌陀佛的心,極樂世界,每一個字都代表特殊的意義。“唵嘛尼貝美吽”,念時有時侯可以思維一下,咒雖然是不思維,但有時侯也可以思維一下。蓮花一般如摩尼寶,摩尼寶就如蓮花,蓮花就如摩尼寶。“唵”和“ 吽”有什麼區別?念念也要入,安住著入叁昧,咒本身是總持,咒是引衆生入正定,入叁昧,所以平時要有修。

   我們在座的級別很高的,佛教徒裏算是佼佼者,回去要會修。反過來說我們都不修法,真是叫末法時代了,你還指望那些殺豬,殺雞的人修呀?我們都是搭袈裟,都是老弟子了,要修。

   念阿彌陀佛也是呀,“阿”字,文殊菩薩千臂千手千缽千釋迦,“阿”字就是毗盧遮那佛,無生大空性。“阿”就是阿字觀,入中央毗盧遮那佛的清淨法身體性。入阿彌陀佛的還有一個東方什麼觀,南方什麼觀,西方什麼觀,北方什麼觀。東方是“啰”字觀,還有一個“入”字觀,它的發音不一樣。

   我們念阿彌陀佛,首先淨化我們的業障,大光明,以“阿”字開頭,“阿、彌、陀、佛”都有它的含義,都有它的功德,佛名號的功德,萬德洪名。念的時侯也要入心,很實在的,“砰”敲一個很清晰的印,念阿彌陀佛一聲下來就是一個印,叫法王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要觀想,就好象在白布敲印一樣的,阿彌陀佛“咚”一個印,阿彌陀佛“咚”一個印,就這樣敲下去。

   道正法師所講的願將娑婆遍種西方蓮,就靠這個法王印,把我們的肉體梵志變成法,清淨的法,就從有限變無限,打破我執我見,虛妄煩惱。痛苦越來的時侯你越要念,無量光無量壽,什麼是我呢?然後就由無量光無壽來替代。所以這個痛苦特別幫助修行,佐料一樣的。

  

  修行莫離善知識

   修行也是要認真的、入心的、入定的。定引慧,慧再持定。定的境界就越來越高,定也是有次第的。定有次第了,慧也有次第,慧也有更高的層次。更高次第安住著,因慧而入定,定又更高,因定而發慧,慧又更高。所以才有五十叁地菩薩,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住、十地。然後地地增高,到等覺、妙覺、成佛,那就福慧兩足。

   這是我們自己親自修,你願這樣修,你願求解脫,你跟著善知識,你沒有完成的事不要緊啊,因爲你與善知識相應,任何的時侯往生都可以,隨善知識的願力帶業往生。

   還有一種人修法,偏離,不願意跟著善知識,自已覺得自己很聰明,千錯萬錯,那就變成世間練氣功的外道之流。

   像永嘉大師,天臺宗的法師,講經說法開悟了,還要找一個開悟的師父,還要找六祖大師,沒有六祖大師,沒有開悟的師父給你印可,叫自然外道。

   雖然是出家人,身披袈裟開悟了,依教而修開悟了,你開悟了也要找一個有資格的人給你印可。就象智者大師一樣, 智者大師學法華叁昧開悟了,也要找師父給他印證,師父跟他說“非你莫證,非我莫知,同入靈山海會。”你看給他印證。

   叁皈要有叁皈的師父、五戒要有五戒的師父、傳戒有傳戒的師父、授法有授法的師父、修道有修道的師父、證道有證道的師父。

   有的人說我的根本上師是某某人,我說你已經開悟了?沒有開悟,談得上什麼根本上師。令你開悟的人是你的根本上師,哪怕這個人是很沒有名氣的,其貌不揚,沒有名聲,但是緣份在這裏,法緣在這裏,他讓你明心見性了,那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師。

   這個都有不同的,師父有叁皈依師父、五戒師父、八戒師父、十戒師父、具足戒師父。傳什麼法的師父、傳什麼傳承的上師、灌什麼頂的上師、授竅訣的上師、引領你實踐的上師,然後最後讓你明心見性的這才是根本上師,他對你恩德是最最大的,讓你即身成就的。

  

  句句金剛語 如入清涼林

   法也是這樣的,你們開心不開心,富貴不富貴,沒福報的人就嫌麻煩,師父這麼麻煩,他吃飯不嫌麻煩,如果今天讓你吃山珍海味,你大概不嫌多吧!慈禧太後一吃就是一百零八道菜,你沒那福報,吃不到。也有人業障重,你給他吃,“這麼麻煩?”他就要吃臭豆腐。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你讀了《大藏經》那還了得,八萬四千法門,同時讓你結緣攝受。不同次第,引渡不同的次第,滿不同衆生的願,讓你成就不同時間的法喜,這是不一樣的。

   修行要有進步的,沒有進步有什麼意思?老讓你念一年級有什麼意思?對不對?你一年級讀不好那不行,成績很差,最後還留級,留到幼兒園去了。你讀的成績很好,每次都考一百分,還憋著讓你讀一年級,那你肯定希望讀二年級,二年級成績很好讀叁年級,叁年級很好讀四年級,這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中國只有高中生,大學沒有,那就覺得沒面子,我們中國連高等學府也沒有。如果中國有高等學府了,只有本科生,沒有研究生,那你就覺的不過瘾,我想讀研究生讀不到。那某一些專科裏學位沒有,博士學位沒有,沒有辦法就到國外著名大學,哈佛這些大學,他的這些專科有高等學位,對喜歡讀書的人,“我就想拿到博士學位”,就是這個道理,反過來你沒有就顯得枯燥無味。

   所有我們人類到現在這些宗教,佛教是最豐富,浩如煙海,句句金剛語,句句不錯。你用現代科學去推敲佛講的話,沒一句話是錯的,佛講的就這麼偉大!佛法富貴啊!我們這次讀藏經真的好福報啊!做叁寶的弟子,沾一點點邊都不得了。

   讀藏經我閉關的時侯也讀過,一開始讀經的時侯,頭兩個小時都有點煩悶。這是什麼呢?這是業障,它頂著你不想讓你讀。你認真的,心靜下、靜下、靜下……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就開始有味道了…

《佛光照叁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藏經法會序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