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親友書釋·白蓮鬘▪P3

  ..續本文上一頁玉言如此說道:“諸比丘,斷除嗔恨,汝將成不退果。”

  己二、斷除懷恨之果:

  我爲此人相責罵,毆打擊敗奪吾財,

  耿耿于懷起沖突,斷除懷恨即安眠。

  我遭受對方此人直接惡語謾罵,暗中毆打,不擇種種惡行手段而令我一敗塗地,此人還搶奪我的財産。如果往日的宿怨一直懷恨在心,勢必會引起身語沖突,倘若能摒除這種懷恨,那麼內心遠離苦惱,從而便可無憂無慮、心安理得地入眠。

  己叁、旁述心之特點:

  當知心如于水面,土石之上繪圖畫,

  其中具惑如初者,諸求勝法如末者。

  要明白的是,衆生之心的狀態如同在水面、土上、石上畫的花紋一樣有不穩固、穩固、極穩固的差別。其中煩惱紛湧的心如同第一——水面的圖畫一樣,欲求趨入正法的一切殊勝善心則好似最後一種——石頭上刻的圖案一般一成不變、最爲勝妙。

  己四、斷除嗔恨之緣——粗語:

  佛說語言有叁種,稱心真實顛倒說,

  猶如蜂蜜鮮花糞,唯一當棄最末者。

  佛陀親口教誡說:語言分爲叁種,即隨順而說稱心如意之語,如理如實而說的真實語,相違或不知而顛倒胡說之語,所有人們的此叁種言詞依次稱爲如同甜美的蜂蜜、絢麗的鮮花與肮髒的糞便之語。其中,唯一要棄之千裏的就是最後一種。

  戊四(精進)分二:一、教誨精進之對境;二、教誡表裏如一之精進:

  己一、教誨精進之對境:

  今明後明至究竟,今暗後暗至最終,

  今明後暗至終點,今暗後明至圓滿。

  如是四種類型人,國王當做第一種。

  “今明後明至究竟”是指今生也幸福快樂後世也享受安樂的有情;“今暗後暗直至最終”即指今生苦不堪言,後世也是邁向痛苦之處;“今明暗趨至終點”是指今世安樂無比,後世痛苦不堪;“今暗後明至圓滿”是指今生雖然飽嘗痛苦,但後世卻踏上幸福之路。這四種補特伽羅中,國王你應當力爭做從光明到光明的第一種人。

  己二、教誡表裏如一之精進:

  當知人類如芒果:外似成熟內未熟,

  內成熟外似未熟,內外未熟內外熟。

  應當清楚認清或明確:人也像芒果一樣有內外成未成熟四類,內在未成熟,但從外表看來似乎已經成熟;內在已成熟,而外觀似乎尚未成熟;內在未成熟,外表也顯出未成熟的本相;內在成熟,外觀也表現出成熟。

  戊五(禅定)分叁:一、加行;二、正行;叁、後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斷除違品散亂;二、修行同品四無量:

  庚一(斷除違品散亂)分四:一、斷除對境之散亂;二、斷除世間八法之散亂;叁、斷除財物之散亂;四、斷除受用之散亂。

  辛一(斷除對境之散亂)分二:一、以轉變內想之方式禁護根門;二、以知對境之法相方式而斷除貪執。

  壬一(以轉變內想之方式禁護根門)分四:一、教誡防護根門不貪他女人;二、教誡護根門防止其他欲妙;叁、未護根門之過患;四、佛陀贊歎護根門。

  癸一、教誡防護根門不貪他女人:

  切莫眼瞧他妻室,若睹亦隨其年齡,

  作母女兒姊妹想,若貪真觀不淨性。

  萬萬不可故意觀瞧他人的妻子。如果自然而然看見,也要根據年齡,如果比自己年長,那麼就作母親想;若較自己年輕,則作女兒想;與自己同齡,則作姊妹想。切莫貪戀。假設未能避免已經産生貪戀,則真實觀想她們的身體本是不清淨的自性。

  癸二、教誡護根門防止其他欲妙:

  當如聞子寶藏命,守護動搖之內心,

  猶如猛獸毒刀刃,怨敵烈火厭欲樂。

  應當像護持聽聞、親子、寶藏與生命一樣防護一刹那也不安住、蕩蕩悠悠的那顆心,諸如:在聞法時必須全神貫注聆聽所聞之義,如果心不在焉,一味散亂,當然聽不到所要聽的句義,因而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于法音上;慈母擔憂心愛的幼子跑到懸崖等危險地帶而常常以正念來巡視;(具寶藏者)由于擔心大寶藏被盜匪等攜走而白天黑夜守護;(每個衆生)時時刻刻都是全力以赴保護自己的性命。應當了知防護心就像這些比喻一樣。

  若問:那麼,如何以正念作哨兵來防護這顆心呢?要像對待凶猛的毒蛇、劇烈的毒藥、鋒利的刀刃、殘忍的仇敵、熊熊的烈火一樣厭惡欲樂。

  癸叁、未護根門之過患:

  一切欲妙生禍殃,佛說如同木鼈果,

  世間人以其鐵鐐,縛輪回獄當斷彼。

  若想:如果沒有厭惡欲妙,後果將如何呢?所有欲妙都能産生禍害,招致大罪,佛陀說一切欲妙就像木鼈果一樣,據《念住經》中記載:木鼈果是生長在西方海島上的一種樹木,它的果實雖然香甜可口,可是上午食用,下午就會命歸黃泉。因此,必須舍棄此等欲妙。否則,世間人們將不由自主地被欲妙的鐵鐐束縛在輪回的牢獄中。

  癸四、佛陀贊歎護根門:

  知伏六根諸對境,恒時動搖不穩固,

  沙場勝敵此二者,初諸智者真勇士。

  應當了知,眼等六根各自的對境色法等一切,恒常動搖不定,瞬息萬變,能力勝此而如如不動之人與能在沙場上攻克敵軍的勇將這兩者中,初者——諸位智士才是當之無愧的真正英雄。其原因是:所謂的英雄是堅強穩固的稱號,意味著不隨他衆所轉,僅僅在疆場上戰勝敵方並不難做到;由無始以來不斷熏染、根深蒂固的習氣所牽,真正能夠做到“心不隨根轉,根不隨境轉”的凡夫是不會有的,因而人勝伏對境的難度要超過戰勝敵人的千倍。總而言之,沙場勝敵在旁生中也有,而勝伏根境這一點就連帝釋天王也難得做到。

  壬二(以知對境之法相方式而斷除貪執)分二:一、了知欲界主要貪欲之女身而斷貪;二、了知總貪欲之理而斷貪。

  癸一、了知欲界主要貪欲之女身而斷貪:

  當觀少女身背後,臭氣顯露九孔門,

  如肮髒器難填滿,皮飾遮掩亦不淨。

  憑借自己的智慧從另一側面來觀察青春年少女人的身體,臭氣難聞,九種孔門暴露在外,如同不止一種、具有屎尿血等叁十二種的不淨物容器一般,無論享用多少飲食也難以填滿,如此這般肮髒汙穢的器具即便有皮膚遮掩,並佩帶金銀珠寶裝飾品、穿著衣裳等,但還是要從另一面來審觀,意思是說分別剖析身體與莊飾而通達女身的本性。

  癸二、了知總貪欲之理而斷貪:

  如麻風病蟲蠕動,爲得樂受皆依火,

  非但不息苦更增,當知貪欲與彼同。

  例如,患有麻風病者遭受皮下蠕動癞蟲的不斷搔擾,爲了求得樂受都會依靠火,以此似乎使那些癞蟲稍稍不動,可是,這種辦法非但不能止息疾病,反而會引起更大的痛苦。應當明白的是,貪執欲妙非但不能息滅,反而會愈來愈強,有增無減。

  辛二(斷除世間八法之散亂)分二:一、對治;二、所斷。

  壬一(對治)分二:一、真實對治;二、宣說具對治之功德與不具對治之過患。

  癸一、真實對治:

  爲見勝義于諸法,如理作意而修習,

  與之相同具功德,他法少許亦無有。

  爲了照見無常、苦、空、無我的勝義實相,對于一切萬法要如理如實作意串修諸法的實相。可與此相等被歎爲觀止具有功德的其余法少許也不存在,因爲只有此對治法才能擊敗內心的怨敵。

  癸二、宣說具對治之功德與不具對治之過患:

  族貌聞雖具全士,然離慧戒非受敬,

  何者具此二功德,彼無他德亦應供。

  任何人即便門第高貴、相貌莊嚴、廣聞博學面面俱到,但如果不具備如理思維意義的智慧與如法而行的戒律,則並不能堪爲應敬處。某人具足心行如理如法的智慧與戒律這兩種功德,就算他無有種姓高貴等其余所有功德也可堪爲應供處。

  壬二(所斷)分二:一、教誡斷除真實世間八法;二、教誡斷除彼之果——罪業。

  癸一、教誡斷除真實世間八法:

  知世法者得與失,樂憂美言與惡語,

  贊毀世間此八法,非我意境當平息。

  作者以呼喚的口吻稱道:通曉世間道理的大王,謀得受用與未得受用,身心快樂與痛苦、耳聞美言與惡名,當面贊歎、暗中诋毀,此等即是所謂的世間八法,因爲所有世間俗人都住于此、依于此、用于此、無法擺脫此等世間八法之故。此八法並非是具有殊勝法理之我的行境,非爲我所應耽著的,一定要平息贊毀等這一些,不爲八風所動。

  癸二(教誡斷除彼之果——罪業)分二:一、真實宣說;二、需斷彼之理。

  子一、真實宣說:

  汝爲沙門婆羅門,師客父母王妃眷,

  亦不應造諸罪業,地獄異熟他不分。

  大王你不僅爲了自己,哪怕是爲了供養處比丘、婆羅門、天尊、親友貴客、父母、王妃以及眷屬也絕不能造罪業,否則,自己感受地獄的異熟果報時其他人一絲一毫也不能分擔。

  子二、需斷彼之理:

  有者所造諸罪業,縱未即時如刀砍,

  然死降臨頭上時,罪業之果必現前。

  有些作惡多端、罪大惡極之人雖然沒有像(身體)被利刃所砍割(即刻血流不止)那樣立即感受果報,但死亡臨頭時他的罪行惡業之果——痛苦都必定會絲毫不爽地現前,就像鳥飛翔在空中的身影一樣(鳥類飛翔在空中時身影不見,但無論落于何處便會顯現)。

  辛叁(斷除以財之散亂)分叁:一、總說財物取舍之分類;二、別說斷除無義瑣事;叁、能斷之對治。

  壬一、總說財物取舍之分類:

  佛說信心與持戒,多聞布施淨知慚,

  有愧智慧聖七財,知余財物無實義。

  能仁佛陀說:信心、持戒、多聞、布施,觀待自己無垢的知慚、觀待他人的有愧與智慧是聖者七財。應當認識到:依此財産可以遣除自他暫時與究竟的貧窮,意義重大,而其余普通財産則是無常欺惑性的,並成爲束縛之因,所以並無實義。

  壬二、別說斷除無義瑣事:

  賭博以及看聚會,懶惰依附惡劣友,

  飲酒夜晚入村落,斷毀名譽之六法。

  尤其是,通過下棋等方式進行賭博,觀看衆人聚會使等身心散亂,懈怠懶惰、依附惡友、痛飲美酒、夜間遊逛他處,此等相當于導致惡趣果報之因,今…

《親友書釋·白蓮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親友書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