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親友書釋·白蓮鬘▪P4

  ..續本文上一頁生中也是名聲掃地之因,因此務必杜絕此六種行爲。

  壬叁(能斷之對治)分二:一、對治之功德;二、未對治之過患。

  癸一、對治之功德:

  佛說一切財産中,知足乃爲最殊勝,

  是故應當常知足,知足無財真富翁。

  人天導師佛陀說:所有的財産之中,知足少欲是最爲殊勝、無與倫比的,因此應該恒常知足少欲。如果知道滿足,那麼即使無有金銀等財産,也可以堪爲享受真正富裕之果的富翁,因爲真正的財富就是令人得以滿足。

  癸二、未對治之過患:

  智者痛苦如財多,少欲之人非如是,

  一切龍王頭數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被人們稱爲相續寂靜調柔、財物豐足的諸位智者因積累、守護、毀盡這些財産也曆經同樣多的辛酸,而清心寡欲的人們並不會這麼含辛茹苦。例如,富裕十足的龍王有多少財富,頂上的蛇頭就有同樣多數目,因而龍王們有多少蛇頭,就會有那麼多蛇頭中所生的熱沙等損惱的苦痛。

  辛四(斷除受用之散亂)分叁:一、斷除貪妻;二、斷除貪食;叁、斷除貪眠。

  壬一(斷除貪妻)分二:一、應舍;二、應取。

  癸一、應舍:

  性如聯敵劊子手,輕淩夫君如惡女,

  微財不放如盜匪,當棄此等叁婦人。

  秉性惡劣猶如聯合怨敵殺人的劊子手一般;對自己的丈夫輕視淩辱,就像橫行霸道的惡毒女人一般;甚至對微不足道的財物也不放過,如同無所不偷、無所不搶的盜賊土匪一般。國王必須棄離以上所說的這叁種婦人。

  癸二、應取:

  隨順自己如姊妹,情投意合若摯友,

  仁愛自己似慈母,聽從如仆敬若神。

  (國王你)應當迎娶的四種妻子:即如同姊妹般隨順自己,夫唱婦隨;好似親密的摯友一般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猶如慈愛的母親般誠心誠意利濟自己;如同仆女般對自己言聽計從,任憑指使,是不失各自種姓之因,因而對待自己敬若本種姓的天神一般。

  壬二、斷除貪食:

  了知飲食如良藥,無有貪嗔而享用,

  非爲驕橫體健朗,唯一爲使身生存。

  明確認識到飲食就像良藥一樣,藥物應當恰到好處,根據病情適量,如果過多過少,就會事得其返,達不到效果。同樣的的道理,應當了知食量,而無有貪嗔之心享用飲食,這是總說。

  分別而言,並不是爲了飽食終日,自高自大而用餐。意思是說,費盡心機以食物來強健身體,爲了張弓射箭等力大無窮、體魄強壯的驕矜而用餐;爲了青春常住而進食即爲了韶華之驕矜而食;爲了心情舒暢、健康無病、萬壽無疆等而享用食物。這些都是爲了驕矜而食。

  再者,心裏想爲了依靠營養豐富的佳肴而增強體力,如此一來身強力壯,便可享受他者的女人或者加害仇敵等爲非作歹,有此種顛倒妄想純屬爲了專橫跋扈而大吃大喝。

  此外,也不應爲了依靠富有營養的美食等使自己膘肥體胖,結實健朗。實際上這也是耽著驕氣十足與身強體壯而橫行霸道殘害別人。因而,以嗔恨吃喝絕非用餐的真正目的,而要唯一爲了使修行正法的所依身體生存而進食。

  壬叁、斷除貪眠:

  賢明君主勤度過,白晝上夜及下夜,

  睡時亦非徒無果,于中夜具正念眠。

  賢明的君主,在整個白日裏應當神清氣爽而杜絕沈睡的現象,並且將夜晚也分成叁時,上下夜不眠而度過。即使在夜半更深入睡時也不是無有果,即是指處于等舍無記的狀態中,而是心想爲了保證修法的身體住留理當睡眠,心裏具備這種正知正念而在上、下夜之間的中夜進入夢鄉。爲了在當時能將無記的睡眠轉爲善法,白日裏也要心心念念不離一切善法,如果一心專注遣除黑暗的光明想、具有很快起床的念頭而入眠,那麼以發心力可將睡眠變成善舉,而當真正酣睡時無有這種意樂也可以。

  庚二、修行同品四無量:

  恒常真實而修持,慈悲喜舍四無量,

  縱然未證正等覺,亦得梵天無量樂。

  如果常常認真精勤修持願一切衆生快樂的慈心、願彼等遠離疾苦的悲心、願其具足安樂的喜心與無有親怨一視同仁的舍心此四無量心,即便是沒有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果,也將獲得梵天世界的無量安樂。

  己二、正行:教誡修四禅:

  以斷欲行喜樂苦,四種禅定次第生,

  梵天光明遍淨天,廣果天之四天界。

  修持殊勝寂止禅定之方法:以對治支尋伺而斷除希求淫行損惱等,獲得功德支寂靜所生之喜樂、安住支一緣住心證得一禅境界。同樣,依靠以內等淨斷除尋伺而獲得具喜樂之二禅心,以行舍與知念斷除喜而獲得僅具樂之叁禅心,以念清淨與舍清淨斷除樂受而獲得具有舍受的一緣四禅心。所有四禅均斷除一切痛苦與意苦受。依靠如是斷除此等所斷之因——四禅定依次轉生到梵輔天、光明天、遍淨天與廣果天中。

  己叁(後行)分二:一、總說棄惡從善;二、尤其斷除等持障之法;

  庚一(總說棄惡從善)分二、一、宣說善惡輕重;二、教誡具足對治不善之廣大善法。

  辛一、宣說善惡輕重:

  恒貪不具對治法,功德主田之事生,

  五種善惡更爲重,故當精勤行大善。

  無論是善法還是惡業,恒常造作、以強烈耽著而作、無有摧毀此業的對治法、功德的根本或福田叁寶等以及總的田中居于首位的饒益之田與痛苦之田,由此所生的五種善業與不善業與其余業相比,更爲廣大(指行善)、更爲嚴重(指造罪)。因此,務必要精勤杜絕滔天大罪,奉行齊天洪善。

  辛二、教誡具足對治不善之廣大善法:

  數兩鹽轉少水味,非能改變恒河水,

  如是當知微小罪,無法摧毀大善根。

  比如,一兩鹽能夠轉變少量水的味道,而無法改變恒河的大水,同樣的道理,我們應當知曉:以所造微乎其微的惡業不可能有害于力量強大的廣博善根。

  庚二、尤其斷除等持障之法:

  掉舉後悔與害心,昏睡貪欲及懷疑,

  當知此等五種障,乃奪善財之盜匪。

  心散亂于對境的掉舉以及對以前所造之事等追悔莫及的後悔、陷害他衆的害心、心內收的昏愦以及極度內收之睡眠、慕求有漏的悅意欲妙、對道果等滿腹懷疑,應當了知此等五障是趁人不備偷竊以及明目張膽掠奪善財的“盜賊”與“土匪”。在此,掉舉與後悔二者合而爲一,因爲它們同是動搖之法故;昏沈與睡眠二者作爲一個,是因爲它們同是神志不清的狀態。

  戊六(智慧)分二:一、略說信等五根之道本體;二、廣說正念等智慧。

  己一(略說信等五根之道本體)分二:一、宣說應取之信等;二、以對治所斷方式遣除驕矜。

  庚一、宣說應取之信等:

  信心精進與正念,等持智慧勝法位,

  當勤于此稱力根,乃爲頂位之本體。

  希求善法的信心、欣樂而爲的精進、不忘失前面所緣境的正念、一緣專注所緣之義的等持、辨別法理之智慧,此五種也是加行道勝法位的本體,對此,應當精勤而行。忍位時,稱爲五力,暖位時稱爲五根,成爲加行道頂位智的也只是這五種,而別無其他。

  庚二、以對治所斷方式遣除驕矜:

  病老死及愛別離,如此業即我所造,

  如是反複思維者,彼對治門不驕矜。

  患病、老朽、死亡、愛別離這些痛苦之因——業無非是由自己所造的,因此我是痛苦之因果的罪魁禍首。反反複複思維如是道理之人,通過對治此所斷,而根本不會生起我具備等持與智慧等的驕慢之心。或者說通過對治種姓等驕矜而遣除自滿的心態。

  己二(廣說正念等智慧)分二:一、宣說有寂一切善資根本即是智慧;二、真實宣說具智慧之道。

  庚一(宣說有寂一切善資根本即是智慧)分二:一、增上生與決定勝之根本——世間正見;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辛一、增上生與決定勝之根本——世間正見:

  若求善趣與解脫,理當修習世正見,

  若持邪見縱行善,亦具難忍之苦果。

  假設不求善趣與解脫,也就另當別論。如果想獲得善趣與解脫,那麼務必要修習所了達的業果等無有欺惑之世間正見。任何一位補特伽羅,倘若執持“業果不存在”的邪見,那麼表面無論怎樣修福行善,終究無濟于事,必將感受無間地獄那難以堪忍的異熟痛苦。對此,咒威貢波尊者的注釋中這樣寫道:“若有人說:“如果執有邪見而發放布施也感受難忍異熟果是不合理的。”這裏的意思是指邪見的嚴重果報足可以壓服微小的善果,使得無法感受善果。”榮敦大師則認爲:心懷邪見者以前所行的布施等一切善舉也將招致極爲悲慘、不堪設想的難忍報應,因爲以邪見能將一切善業斬草除根之故。

  辛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當知人本無安樂,無常無我不清淨,

  未憶念此之衆生,四顛倒見即禍根。

  從人作爲所化的角度來說,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人類本來無有安樂可言而是痛苦的本性(苦),不可能住留二刹那,因而必定是無常的自性(無常),作者我本不存在(無我),身體是肮髒不堪的自性(不淨)。沒有常常憶念如是之義的衆生,反而執持淨樂常我的四種顛倒之見,實際上這是禍害的根源。

  庚二(真實宣說具智慧之道)分二:一、別說重要之見;二、真實之道。

  辛一(別說重要之見)分二:一、抉擇無我;二、觀察我之所依蘊。

  壬一、抉擇無我:

  當悟經說色非我,我不具色非依存,

  色亦不依我而住,如是余四蘊皆空。

  應當了悟經中所說的“色非我”的含義。意思是說,色與我不是一體。同樣,我與色之間也不是像天施具有瓶子一樣具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和色法相互不是以“我依于色”或“色依于我”的異體方式而存在。同理,其余的受想行識四蘊也均是以我而空的。

  壬二、觀察我之所依蘊:

  當知蘊非隨意生,非時節及自性生,

  非體自在非無因,乃由無明業愛生。

  應當了知,本爲空性的我之所依蘊也並非時而由我所生、時而由他所生、時而有因所生、時而無因隨心所欲而生,也不是由時節中所生,不是由主體或自性之…

《親友書釋·白蓮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親友書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