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亲友书释·白莲鬘▪P3

  ..续本文上一页玉言如此说道:“诸比丘,断除嗔恨,汝将成不退果。”

  己二、断除怀恨之果:

  我为此人相责骂,殴打击败夺吾财,

  耿耿于怀起冲突,断除怀恨即安眠。

  我遭受对方此人直接恶语谩骂,暗中殴打,不择种种恶行手段而令我一败涂地,此人还抢夺我的财产。如果往日的宿怨一直怀恨在心,势必会引起身语冲突,倘若能摒除这种怀恨,那么内心远离苦恼,从而便可无忧无虑、心安理得地入眠。

  己三、旁述心之特点:

  当知心如于水面,土石之上绘图画,

  其中具惑如初者,诸求胜法如末者。

  要明白的是,众生之心的状态如同在水面、土上、石上画的花纹一样有不稳固、稳固、极稳固的差别。其中烦恼纷涌的心如同第一——水面的图画一样,欲求趋入正法的一切殊胜善心则好似最后一种——石头上刻的图案一般一成不变、最为胜妙。

  己四、断除嗔恨之缘——粗语:

  佛说语言有三种,称心真实颠倒说,

  犹如蜂蜜鲜花粪,唯一当弃最末者。

  佛陀亲口教诫说:语言分为三种,即随顺而说称心如意之语,如理如实而说的真实语,相违或不知而颠倒胡说之语,所有人们的此三种言词依次称为如同甜美的蜂蜜、绚丽的鲜花与肮脏的粪便之语。其中,唯一要弃之千里的就是最后一种。

  戊四(精进)分二:一、教诲精进之对境;二、教诫表里如一之精进:

  己一、教诲精进之对境:

  今明后明至究竟,今暗后暗至最终,

  今明后暗至终点,今暗后明至圆满。

  如是四种类型人,国王当做第一种。

  “今明后明至究竟”是指今生也幸福快乐后世也享受安乐的有情;“今暗后暗直至最终”即指今生苦不堪言,后世也是迈向痛苦之处;“今明暗趋至终点”是指今世安乐无比,后世痛苦不堪;“今暗后明至圆满”是指今生虽然饱尝痛苦,但后世却踏上幸福之路。这四种补特伽罗中,国王你应当力争做从光明到光明的第一种人。

  己二、教诫表里如一之精进:

  当知人类如芒果:外似成熟内未熟,

  内成熟外似未熟,内外未熟内外熟。

  应当清楚认清或明确:人也像芒果一样有内外成未成熟四类,内在未成熟,但从外表看来似乎已经成熟;内在已成熟,而外观似乎尚未成熟;内在未成熟,外表也显出未成熟的本相;内在成熟,外观也表现出成熟。

  戊五(禅定)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后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断除违品散乱;二、修行同品四无量:

  庚一(断除违品散乱)分四:一、断除对境之散乱;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三、断除财物之散乱;四、断除受用之散乱。

  辛一(断除对境之散乱)分二:一、以转变内想之方式禁护根门;二、以知对境之法相方式而断除贪执。

  壬一(以转变内想之方式禁护根门)分四:一、教诫防护根门不贪他女人;二、教诫护根门防止其他欲妙;三、未护根门之过患;四、佛陀赞叹护根门。

  癸一、教诫防护根门不贪他女人:

  切莫眼瞧他妻室,若睹亦随其年龄,

  作母女儿姊妹想,若贪真观不净性。

  万万不可故意观瞧他人的妻子。如果自然而然看见,也要根据年龄,如果比自己年长,那么就作母亲想;若较自己年轻,则作女儿想;与自己同龄,则作姊妹想。切莫贪恋。假设未能避免已经产生贪恋,则真实观想她们的身体本是不清净的自性。

  癸二、教诫护根门防止其他欲妙:

  当如闻子宝藏命,守护动摇之内心,

  犹如猛兽毒刀刃,怨敌烈火厌欲乐。

  应当像护持听闻、亲子、宝藏与生命一样防护一刹那也不安住、荡荡悠悠的那颗心,诸如:在闻法时必须全神贯注聆听所闻之义,如果心不在焉,一味散乱,当然听不到所要听的句义,因而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于法音上;慈母担忧心爱的幼子跑到悬崖等危险地带而常常以正念来巡视;(具宝藏者)由于担心大宝藏被盗匪等携走而白天黑夜守护;(每个众生)时时刻刻都是全力以赴保护自己的性命。应当了知防护心就像这些比喻一样。

  若问:那么,如何以正念作哨兵来防护这颗心呢?要像对待凶猛的毒蛇、剧烈的毒药、锋利的刀刃、残忍的仇敌、熊熊的烈火一样厌恶欲乐。

  癸三、未护根门之过患:

  一切欲妙生祸殃,佛说如同木鳖果,

  世间人以其铁镣,缚轮回狱当断彼。

  若想:如果没有厌恶欲妙,后果将如何呢?所有欲妙都能产生祸害,招致大罪,佛陀说一切欲妙就像木鳖果一样,据《念住经》中记载:木鳖果是生长在西方海岛上的一种树木,它的果实虽然香甜可口,可是上午食用,下午就会命归黄泉。因此,必须舍弃此等欲妙。否则,世间人们将不由自主地被欲妙的铁镣束缚在轮回的牢狱中。

  癸四、佛陀赞叹护根门:

  知伏六根诸对境,恒时动摇不稳固,

  沙场胜敌此二者,初诸智者真勇士。

  应当了知,眼等六根各自的对境色法等一切,恒常动摇不定,瞬息万变,能力胜此而如如不动之人与能在沙场上攻克敌军的勇将这两者中,初者——诸位智士才是当之无愧的真正英雄。其原因是:所谓的英雄是坚强稳固的称号,意味着不随他众所转,仅仅在疆场上战胜敌方并不难做到;由无始以来不断熏染、根深蒂固的习气所牵,真正能够做到“心不随根转,根不随境转”的凡夫是不会有的,因而人胜伏对境的难度要超过战胜敌人的千倍。总而言之,沙场胜敌在旁生中也有,而胜伏根境这一点就连帝释天王也难得做到。

  壬二(以知对境之法相方式而断除贪执)分二:一、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二、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癸一、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

  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如肮脏器难填满,皮饰遮掩亦不净。

  凭借自己的智慧从另一侧面来观察青春年少女人的身体,臭气难闻,九种孔门暴露在外,如同不止一种、具有屎尿血等三十二种的不净物容器一般,无论享用多少饮食也难以填满,如此这般肮脏污秽的器具即便有皮肤遮掩,并佩带金银珠宝装饰品、穿著衣裳等,但还是要从另一面来审观,意思是说分别剖析身体与庄饰而通达女身的本性。

  癸二、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如麻风病虫蠕动,为得乐受皆依火,

  非但不息苦更增,当知贪欲与彼同。

  例如,患有麻风病者遭受皮下蠕动癞虫的不断搔扰,为了求得乐受都会依靠火,以此似乎使那些癞虫稍稍不动,可是,这种办法非但不能止息疾病,反而会引起更大的痛苦。应当明白的是,贪执欲妙非但不能息灭,反而会愈来愈强,有增无减。

  辛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分二:一、对治;二、所断。

  壬一(对治)分二:一、真实对治;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

  癸一、真实对治:

  为见胜义于诸法,如理作意而修习,

  与之相同具功德,他法少许亦无有。

  为了照见无常、苦、空、无我的胜义实相,对于一切万法要如理如实作意串修诸法的实相。可与此相等被叹为观止具有功德的其余法少许也不存在,因为只有此对治法才能击败内心的怨敌。

  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

  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

  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

  任何人即便门第高贵、相貌庄严、广闻博学面面俱到,但如果不具备如理思维意义的智慧与如法而行的戒律,则并不能堪为应敬处。某人具足心行如理如法的智慧与戒律这两种功德,就算他无有种姓高贵等其余所有功德也可堪为应供处。

  壬二(所断)分二:一、教诫断除真实世间八法;二、教诫断除彼之果——罪业。

  癸一、教诫断除真实世间八法:

  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

  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

  作者以呼唤的口吻称道:通晓世间道理的大王,谋得受用与未得受用,身心快乐与痛苦、耳闻美言与恶名,当面赞叹、暗中诋毁,此等即是所谓的世间八法,因为所有世间俗人都住于此、依于此、用于此、无法摆脱此等世间八法之故。此八法并非是具有殊胜法理之我的行境,非为我所应耽著的,一定要平息赞毁等这一些,不为八风所动。

  癸二(教诫断除彼之果——罪业)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需断彼之理。

  子一、真实宣说:

  汝为沙门婆罗门,师客父母王妃眷,

  亦不应造诸罪业,地狱异熟他不分。

  大王你不仅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供养处比丘、婆罗门、天尊、亲友贵客、父母、王妃以及眷属也绝不能造罪业,否则,自己感受地狱的异熟果报时其他人一丝一毫也不能分担。

  子二、需断彼之理:

  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

  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

  有些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之人虽然没有像(身体)被利刃所砍割(即刻血流不止)那样立即感受果报,但死亡临头时他的罪行恶业之果——痛苦都必定会丝毫不爽地现前,就像鸟飞翔在空中的身影一样(鸟类飞翔在空中时身影不见,但无论落于何处便会显现)。

  辛三(断除以财之散乱)分三:一、总说财物取舍之分类;二、别说断除无义琐事;三、能断之对治。

  壬一、总说财物取舍之分类:

  佛说信心与持戒,多闻布施净知惭,

  有愧智慧圣七财,知余财物无实义。

  能仁佛陀说:信心、持戒、多闻、布施,观待自己无垢的知惭、观待他人的有愧与智慧是圣者七财。应当认识到:依此财产可以遣除自他暂时与究竟的贫穷,意义重大,而其余普通财产则是无常欺惑性的,并成为束缚之因,所以并无实义。

  壬二、别说断除无义琐事:

  赌博以及看聚会,懒惰依附恶劣友,

  饮酒夜晚入村落,断毁名誉之六法。

  尤其是,通过下棋等方式进行赌博,观看众人聚会使等身心散乱,懈怠懒惰、依附恶友、痛饮美酒、夜间游逛他处,此等相当于导致恶趣果报之因,今…

《亲友书释·白莲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亲友书略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