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化叁身,叁身本體無二無別,從這一點來說,又可稱爲本性身。當明白了這一切煩惱皆爲四身之幻相後,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種抉擇方法,在顯宗中是最甚深的竅訣,也即禅宗經常談到的“煩惱即菩提”。關于認識煩惱本性的方面,《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有一些與顯宗不共的竅訣,對于某些利根者,尤其是以前學過大圓滿、大中觀的人來說,煩惱痛苦産生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其他對治方法,只要依靠這些竅訣,通過觀察煩惱的本面,就能直接將其轉爲道用。
“空護爲最上”的解釋,加在此處比較合適。此修法在斷法中也有,具體是說,我們在值遇違緣、魔障、人、非人等種種損害時,應把自己的身體觀爲空性,外面的魔怨觀爲空性,損害自己的方式也觀爲空性,這就是最無上的護輪,也是在勝義當中將違緣轉爲道用。平時,有些道友出遠門時,喜歡找人先打個卦,算一下是否出門大吉,會不會碰到違緣,其實,如果具備了一些中觀的勝義境界,通過一觀空性,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自己的分別念而已,分別念是空的,外緣也是空的,根本沒有必要多此一舉,觀空性就是最好的金剛護輪。
下面是把世俗、勝義結合起來的觀想方法。
【另外,這些害己者也是促使激勵自己修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的善友,所以對自己有很大的恩德。】
害我們的這些人與非人,實際上是激勵自己修煉菩提心的最佳善友,對于他們的損害,不但不能心生嗔恨,反而還要感恩戴德。
今天我聽說,有兩位常住道友依靠這幾天學的竅訣,在發生矛盾時,互相觀待修菩提心,獲得了極好的效果。我知道以後非常欣慰,其他道友也很羨慕。他們能在遇到違緣時,把這些方法全部用上,將其轉爲菩提道用,這種修行境界,雖然從平時不一定能看得出來,但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卻可以明顯感受得到。這種能將煩惱轉爲道用的人,即使現在到外面去弘法利生,也是完全有資格、有能力的。
修學大乘菩提心的人,如果遇到有人加害自己,也應該認爲他們的恩德相當大。以前學院搞“治理整頓”時,有些道友依靠這種外緣,生起了極大的嗔恨心,當時道心馬上就退了;然而,有的道友看到這些無常的景象時,切實感受到了佛法難聞、輪回痛苦,對于那些造違緣的人生起了難忍的大悲心,而且菩提心日日增上,對他們來說,這些違緣是難得一遇的修法良機。同樣,“文革”時期也有一些大乘修行人,把牢房當關房,別人侮辱打罵他時,他將這個人當作自己圓滿忍辱度的善知識,打罵過後,馬上將剛才修安忍的功德全部回向,的的確確把大乘佛法用到了實處。
我們現在處于有漏的叁界,修行從頭到尾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但是就算以後遇到了違緣,依靠所學的這麼多教言,我們也能想方設法將其轉爲道用。如同一個人在餓的時候,則只要能填飽肚子,什麼東西都可以吃,同樣,我們在遇到違緣時,只要能將其轉爲道用,就什麼竅訣都可以嘗試。平時沒有違緣時,看起來修行還不錯,可一遇到違緣,自己的煩惱習氣馬上就暴露無遺,這種人,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只因爲我們遠離了對治之法,才會在不知不覺之間生起煩惱,正是仰仗著這些害己者,才讓我了知這一切。所以,他們就是上師、佛陀的化身。】
《中觀四百論》中說,衆生煩惱的存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種子的方式存在,一種是依靠對境而現形。前者比較細微,一般不容易發現,後者只要有了對境,煩惱馬上就會産生。所以,在害我的對境沒有出現時,我無法發現自相續中潛藏的嗔恨煩惱;一旦他人傷害我,引發了我的嗔心,我才知道自己相續中的嗔心竟然還是那麼強烈。正是仰仗他們的提醒,才讓我認識了相續中的煩惱,所以,害我者對我的恩德非常大。
有些道友平時不接觸人時,看起來非常寂靜調柔、和藹可親,然而一旦他們接觸外人,聽到幾句貶低自己的話後,馬上就火冒叁丈、怒不可遏了。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反觀一下:這個讓我生氣的人,實際上對我的恩德很大,爲什麼呢?因爲沒有他,我就不知道自己原來修得這麼差,通過他對我的毀謗,就把我的嗔心種子挖出來了,我才明白自己其實還需要修持,所以害我的人跟我的上師、佛陀沒有什麼差別。阿底峽尊者也說:“叁寶、本尊、上師、五趣衆生(天與阿修羅歸爲一趣),全部都是我的至尊。”
【還有,在出現患麻風病等異常痛苦時,也應當思維:假如沒有這些痛苦,我反而會落入追求今世者的行列,並將正法忘得一幹二淨。承蒙這些害己者的逼迫,才使我能夠憶念正法,它們的確是上師叁寶事業的化現啊!】
即使我們不幸罹患了麻風病,也應當思維:“正是因爲這些痛苦,才使我有機會舍棄今世、憶念正法,它們的確是上師叁寶的化現!”當時在藏地,麻風病是最可怕的傳染病,其令人聞名喪膽的程度不亞于現在的艾滋病、非典,據說罹患上這種病主要是因爲觸怒了龍王,得了此病以後,患者馬上會被隔離人群,驅逐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然而,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即使染患上這種可怕的疾病,也同樣能轉爲道用,切實體會一把“壽命無常”。就像去年有位佛教徒不幸染上非典,之後才明白“死亡無常”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繼而對輪回生起了厭離心,舍俗出家。我想,如果沒有那一次非典,也許他一輩子都會忙碌于世間瑣事之中,寶貴的人身也就這麼白白浪費了。所以,如同高明的醫生能運用善巧方便,將致命毒藥變成活命良藥一樣,修行人只要擁有了佛法妙寶,世界上的一切磨難就全都可以轉爲修行的助緣。
因此,鑒別違緣、順緣的標准,不在于外境的好壞,關鍵在于內心能否將之轉爲道用。如同五十年代的大饑荒,當時只要不中毒,所有野草都可以吃,盡管生活很艱苦,但大家圍著熱騰騰的一鍋野菜,照樣吃得有滋有味;等到日子好過了,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人們口味越來越挑剔,也越來越難以滿足了。修行也是如此,修行好的人雖然身處劣境、值遇種種危害,但依靠菩提心的力量,仍然可以將之全部轉爲菩提道用,不覺其苦反而樂在其中;修行不好的人盡管物質條件極爲優越,生活資具一應俱全,可他的心始終無法輕松快樂,看誰都不順眼,似乎周圍的人都跟自己過不去,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爲相續中沒有菩提心。故對于修行人來說,周圍的環境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調整自己的相續。
正是由于這些違緣的逼迫,我們才有了趨入正法、步入解脫的機會,所以,這些害我的違緣就像無價之寶一般珍貴,我們應當視其爲本尊、上師,恭敬依止,龍樹菩薩贊雲:“此等如意寶,妙瓶如意牛,故如本尊師,應當依彼等。”
【最後觀想:總而言之,有如依靠上師可以生起菩提心一樣,依靠傷害我的衆生以及這些病痛,就能使我的相續生起兩種菩提心。因此,我應該從心靈深處來感謝它們。】
依靠上師傳授的修心竅訣,我們的相續能生起菩提心;依靠怨敵、疾病的危害,我們同樣也能生起菩提心。既然如此,那爲什麼我們只對上師恭敬頂戴,而對怨敵、疾病卻恨不得滅之而後快呢?
比如,一個人看見一頭牦牛,以其爲對境,觀想它沈溺輪回所感受的各種痛苦,依靠它的因緣,在相續中生起了強烈的菩提心;而另一個人依止了一位了不起的大活佛,通過觀修活佛賜予的殊勝教言,同樣也生起了菩提心。這兩個人所生起的菩提心,其實在價值方面是完全等同的,我們不能說依靠牦牛生的菩提心價格便宜,而依靠大活佛生的菩提心就價值不菲。所以不管什麼樣的衆生,只要能讓我們的相續生起菩提心,就是值得恭敬的大善知識,與自己的上師沒有任何差別。
大家在遇到痛苦違緣時,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大乘修行人,如果是的話,就根本不會斤斤計較,想方設法避免違緣的損害,而會心平氣和地完全接受,並且將之盡量轉爲道用。我們周圍有一些菩提心修得好的道友,他們生病也好,痛苦也罷,什麼違緣也無法動搖他們平靜的生活;相反,像我這樣修行不好的人,只要遇到一點點違緣,馬上就心急如焚、焦慮萬分,這就不是真正大乘修行人的表現。以前,金厄瓦格西稱贊夏日瓦格西說:“您能將一切惡緣轉爲道用,一切痛苦觀爲快樂,這種境界實在稀有罕見!”的確,這種修行境界非常令人羨慕,但願所有的人,也能具備這樣的殊勝境界。
【下面講述以集資淨障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殊勝行爲。】
以上已經講完了在發心方面(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應該將惡緣轉爲道用,下面接著講,在行爲方面如何將其轉爲道用。
【四行勝方便】
在行爲方面,具有四種殊勝的方便方法:積累資糧、淨除罪障、布施魔鬼、供養護法。
這四個科判講完後,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安住于你們的光明境界當中(指睡覺)!有些新來的人坐了這麼久,現在一刹那也坐不住了,腳伸過來、伸過去,心裏非常羨慕旁邊的出家師傅一兩個小時跏趺坐都不動,但自己又實在坐不住(衆笑)!理解,理解,不要笑,這一點沒有什麼,真的很理解!
乙二、(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行爲)分四:一、積累資糧;二、淨除罪障;叁、布施魔鬼;四、供養護法。
丙一、(積累資糧):
【第一個殊勝的方便法門,就是積累資糧。
當自己遭受痛苦的時候,心中時常會想:“如果能沒有這些痛苦,那該有多快樂啊!”但在此時,我們卻應該這樣觀修:這一切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想遭遇痛苦而只想得到快樂,就必須通過行持樂因來累積資糧。並盡力供養上師叁寶、承侍出家僧衆或爲魔衆供施食子等等。】
一般來說,我們病得很嚴重時,會想:“我要是沒有病該多好”;沒有生活來源時,會想:“我要是有人民幣該多好”;生意不順利時,會想:“這筆生意要是能順利該多好”……多數人在遭遇痛苦時,都希望自己能夠遠離痛苦,獲得快樂,但是作爲一名修行人,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
…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