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P11

  ..續本文上一頁

  諸佛菩薩告訴我們:要想獲得快樂,必須要有産生快樂的因。快樂的因是什麼?就是積累資糧。比如,供養上師叁寶、承侍僧衆、爲魔衆施食子、供燈、磕頭、做泥塔、念經、轉繞壇城等等,甚至有時將自己吃剩的飯,以觀音心咒作加持後布施給衆生,也能積聚很多的福報。

  在供養叁寶時,如果有條件,最好用真實的上乘的供品作供養;倘若沒條件,則哪怕是一根香、一盞燈,或者在心中作意幻供養,也都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供養時一定要具備清淨的發心,千萬不可以夾雜吝啬心。譬如自己在供養一百元時,如果發現相續中有吝啬心,那就不要供養一百,看看供養十元有沒有吝啬心,如果沒有,就把十元拿出來,倘若還有吝啬心,那就幹脆不供好了。現在有很多人今天供養,明天就後悔了。記得以前有個人供養了學院一百元錢,過了五年還挂在嘴上,念念不忘,這些都不是清淨的供養。所以,供養時的發心清淨非常重要,若能在此基礎上同時具足菩提心,這樣的話,福德將會更爲圓滿。

  【總之,就是要用我們的身、口、意叁門盡力地積累資糧,並皈依叁寶、發菩提心、向上師叁寶敬獻曼茶羅,並且殷切地祈請:“如果自己生病能更有利,就祈求你們加持我生病;如果自己病愈能更有利,就祈求你們加持我能夠痊愈;如果死亡對我更有利,就祈求你們加持我,讓我死亡。”就這樣將一切希求、疑慮抛之腦後,專心專意地誠懇祈禱。】

  《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說,所有的積資淨障都可以包含在“七支供”裏面,因此,平時我們應該多修“七支供”來積累資糧。然而,很多學禅宗、大圓滿的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爲“我現在經常處于光明法身的境界中,根本不用供養、念咒,也不用磕頭”。可是,你們真的有這種境界嗎?你們觀察一下,自己相續中是否已經完全具足了菩提心?如果是的話,那倒很值得隨喜,因爲菩提心在相續中即使生起一刹那,也遠遠勝過了以遍滿世間的七寶供佛之功德,但是如果沒有,那就要老老實實,不要誇誇其談、亂說大話。

  還有些修行人因爲自己囊中羞澀,沒有力量供養上師叁寶,經常很苦惱。其實,你們大可不必如此,因爲你們相續中菩提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勝于世間的金銀財寶。比如說,現在讓你們拿十斤黃金來作供養,很多人可能都辦不到,但是只要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瞬間,價值也絕對超過了十斤黃金。關于這一點,也許很多人從來沒有計算過!

  在積累資糧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作皈依、發心、供曼茶羅,接著在叁寶面前恭敬合掌,依《斷除希疑祈禱文》(凡夫經常處于希望與疑惑中,患得患失。觀修此文,能斷除他們的希疑,故噶當派的修行人對此文非常重視)一心一意地祈禱:“如果生病對我的聞思修行以及利益衆生更有利,就請加持我的病怎樣都治不好,病痛一刹那也不要停息;如果我病愈對自他更有利,就請加持我的疾病早日康複;如果我死亡對自他更有利,就請加持我快點死亡;如果我不死對自他更有利,就請加持我暫時不要死!”

  這篇祈禱文的境界非常深,一般的凡夫人,不要說白天,即使在夢中也不會有這種想法,有人甚至認爲:“怎麼會是這樣呢!叁寶的加持不可思議,如果我真的永遠痛下去、病下去,甚至死掉了,那該怎麼辦?生病已經讓我苦不堪言了,如果還要請佛菩薩加持我的病永遠都不要好,豈不是讓我苦死了?”一般而言,人們對自己的生病和死亡非常執著,這幾年我去過很多大醫院,每次一有時間,我就到旁邊的病房找病人聊天。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生病、希望自己快死,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時候出院?”他們肯定會說:“願我早點好起來,盡快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可千萬不能死,我還有好多事要做”,“我特別害怕死”……世間人有這種表現尚且情有可原,畢竟他們以前沒接觸過大乘佛法,一點兒也不懂佛法的奧意,可是,偶爾我還會碰到一些所謂的大乘修行人,甚至是密宗修行人,對這個問題他們的反映竟然也一樣,這就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其實,倘若對衆生沒有什麼利益,自己病好了又有什麼用?徒是造業而已!

  丙二、(淨除罪障):

  【我們還應當這樣思惟:這些傷害我者,其實是在告訴我,如果我不想遭受痛苦就應該與痛苦之因——惡業一刀兩斷。】

  痛苦的因就是惡業,如果我們不願遭受痛苦,就千萬不要再造惡業,否則造了惡業,想種子不生果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自然規律。

  對以前造的惡業勵力忏悔,發誓今後絕不再造此業,這是淨除罪障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並對往昔所造的惡業産生深切的後悔之心,這就是破惡對治力;發誓今後縱使遭遇命難,也決不再造惡業,這就是恢複對治力;皈依叁寶、發菩提心等,就是所依對治力;而修習空性、念誦殊勝咒語等等,就是現行對治力。我們應當在具足以上四力的前提下勵力忏悔,直至將罪業忏除清淨的驗相出現爲止。】

  與“金剛薩埵修法”中講的一樣,忏悔必須具足四種對治力,才可以忏淨。

  ①破惡對治力:自己對往昔所造的罪業,就像誤喝了毒藥一樣特別後悔。

  ②恢複對治力: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也決不再造此惡業。比如,有些道友出生在海邊,以前每天都吃海鮮,幾十年來吃了幾十萬條生命(去年印度尼西亞的海嘯,我想此事也難逃幹系),學佛之後明白了因果,于是非常害怕、後悔,發願今後再也不吃這些生命了。

  ③所依對治力:皈依叁寶,或在上師、佛像前發菩提心,以其作爲忏悔的所依對境。

  ④現行對治力:觀修空性,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以及“等等”所包括的傳講大乘菩提心的甚深經典、造佛像、供養、持名號,這是寂天菩薩在《集學論》中所講的六種現行對治力。作爲修行人,早晨起來時還應最少念21遍百字明,以遮止罪業的增上。

  我們應當以四對治力爲前提,精進地忏悔罪業,直至出現清淨的驗相爲止,比如夢見日月、自己身著白衣、沐浴、罪障變成黑色的東西從體內排出等等。

  丙叁、(布施魔鬼):

  【向(傷害自己的魔鬼等等)布施食子,然後祈禱它們:“你們是督促我修習菩提心寶的助伴,對我有無比的恩德,希望你們能幫助我,使所有其它衆生的痛苦能夠成熟于我的心相續。”我們應當如此這般地向它們祈請。】

  對于害自己的妖魔鬼怪,我們應向它們布施食子,並百般祈請:“雖然你們這次害了我,讓我生病,讓我發瘋,但卻是對我修菩提心最大的幫助,對我具有無比的恩德,所以非常感謝你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害我,讓我生病,給我製造各種各樣的違緣,而且使所有衆生的痛苦都成熟于我的相續。”

  大乘的修心方法確實與常人的思維背道而馳,一般的世人見了以後,會認爲這種想法簡直不可理喻。但不管他們怎麼說,大家學完以後,如果遇到此類情況,雖然將這些教言全部用上非常困難,但至少也應該用上一點點。否則,學了這麼好的大乘論典,回去以後稍微有點人或非人的危害,自己就像沒有學過的人一樣睚眦必報,這些教言豈不是白學了?如同一個司機,明明跟教練學了很長時間的開車,但正式駕駛上路時,卻不按照以前所學的去做,僅憑自己的想象開車,後果會怎麼樣,大家可想而知。

  我們現在所學的這些大乘法要沒有絲毫錯誤,正因爲它如此殊勝,我們才必須要按照它來行持。有些道友雖然皈依了多年,出家了半輩子,但從來沒聽過這麼希有的竅訣——被害後竟然還要對害自己的魔鬼感恩不盡。其實,這也不值得什麼大驚小怪,作爲大乘修行人,必須要這樣做,而且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令我們的心力不斷增強,心的力量增強後,積累資糧就易如反掌了。

  《釋迦牟尼佛廣傳》曾有一個公案:嘎樂嘎國王將忍辱仙人的四肢砍斷,仙人對他卻沒有生絲毫的嗔恨,以此忍辱的功德,刹那圓滿了八萬大劫的資糧。這就是心的力量!可一般人卻根本沒辦法做到,雖然很多人口口聲聲說:“我要成佛”,但你們憑什麼成佛?沒有這種強大的心力,成佛遙不可及!

  【如上所講的方法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就應當(向魔鬼)布施食子、修持慈悲心,並且向它們祈禱:“往後我一定盡力讓你們得到眼前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也希望你們不要來障礙我的修行。”】

  倘若有些人心力不夠,不敢如此觀想,那還有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向魔鬼布施食子,對它們修自他交換菩提心的同時,心裏默默祈禱:“我會將自己念經、修行等一切功德回向你們,盡力幫你們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利益,以此希望你等不要再給我製造違緣,障礙我的修行了。”

  總而言之,“利益衆生”是我們修行當中最大的目標。就如往昔的釋迦牟尼佛一樣,佛陀在因地累劫勤苦,最後終證無上菩提,目的是什麼?就是轉妙*輪來利益衆生。除此以外,願自己獲得快樂的念頭一刹那也沒有。與此相比,我們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始終不離“讓我快樂,讓我健康,讓我解脫”的發心,將衆生的利益完全置之不理,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的。學完了這部大乘論典以後,大家的心態能否從根本上扭轉過來?如果不能,即使你認爲自己是學佛的人,實際上就連佛法的大門也沒有摸到。

  丙四、(供養護法):

  【向護法供養食子,祈求它們加持自己能夠平息修法過程中的違緣障礙,並幫助自己能夠成辦修行中的順緣。】

  在學院有不少道友喜歡供護法,在他們的草坯房頂上,經常可以零零星星看到很多糖果、餅幹。但他們供護法是爲了什麼呢?對此我曾一一采訪過,答案不外乎是“願我不要生病”、“願我生活快樂”、“願我的修行沒有違緣”……一切的核心都圍繞著“我”。雖然供護法是件好事,但如果發心太小,就不是大乘供護法的方式了。

  那麼,什麼才是大乘的供護法呢?《修心七要·日光藏》中講,大乘供護法應該具備叁種發心:“願我相續中利他的菩提心早…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