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面是由于前世的業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衆生的某些暫時因緣。倘若我們能以大乘教義爲增上緣來對治的話,斷除嗔心是根本沒問題的。
在了知了自己哪種煩惱比較嚴重以後,我們就要針對這種煩惱,在其剛剛露頭的時候,盡量把它鏟除于襁褓之中。舉個例子來說,假如自己相續中的嗔心很重,就要依照前面講的“迷亂直接觀爲四身”等教言,通過觀察嗔恨心的本體,將嗔心立即滅除。如同焚燒屍體時,要在下面堆滿柴火才能焚盡無余一樣,只有將自己所學的小乘、大乘、大圓滿等種種“木柴”,盡量堆集在嗔心煩惱的“屍體”上,才能把它統統燒幹淨。
以上講的是“先淨重煩惱”。
【至于希望依靠修持修心教法,而使自己能得到今生的名聞利養等等;或者來世的人天安樂;或者使自己能證得涅槃等等之類的,自私自利的所有想法,都必須徹底根除。】
這裏是講“斷一切果求”。
有些人修心只是爲了今生的名聲、地位、財産;有些人則是爲了來世的人天安樂;還有些人是爲了自己能解脫輪回,獲得聲緣、佛陀的涅槃果位……其實這些想法都違背了修心的誓言,充其量只是中士道而已。
前面也再叁強調過了,如果只是爲了自己能成佛、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而修行,根本不考慮衆生的利益,這種只爲“果求”的發心,實際上是一種顛倒思維。有人不禁要問:“我一心一意念佛,想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不對?你怎麼敢說這是一種顛倒思維?”其實這也沒什麼不敢說的,如果只希望自己快快樂樂,和阿彌陀佛的關系很好,吃的也有、穿的也有,一看到娑婆世界的家庭社會,各種關系非常複雜,就想一個人趕快躲到極樂世界去,把所有的衆生置之腦後、棄之不顧,這本來就是一種顛倒的希求。
我們不管修淨土宗也好,修密宗也好,無論修哪一種法門,都必須要把“衆生”帶上,衆生才是我們發願的總目標,倘若舍棄了衆生,大乘的味道就一點兒也沒有了。這一點請大家務必要記住!
【舍棄有毒食莫學重義氣】
這次法會期間,我們每天雖然講得比較多,大家也比較累,但所講內容卻是極其殊勝的。希望你們這次回去以後,一定要把這些教言當作一輩子的修行要點來行持。
我看現在很多人真的是修錯了——修淨土宗的人沒有菩提心,修錯了;修大圓滿的人沒有菩提心,同樣也修錯了。倘若連最基本的菩提心都沒有,一天到晚只是自私自利地學佛,那麼學了一輩子,也不會得到究竟的解脫。
通過學習這部論典,也許你們以後會開始注重菩提心。其實菩提心也不難修,只要我們在行任何一件善法時,常常提醒自己應以利益衆生爲宗旨,如此一點一滴在相續中積累,逐漸逐漸菩提心就會生起來。常住的道友,今年已經用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學完了《釋迦牟尼佛廣傳》,你們若能將《廣傳》中的內容與《修心七要》的竅訣結合起來,那麼就會如麥彭仁波切所說的,達到糖與蜂蜜圓融一味的效果。在學院長期聞思的道友,相信大家基本上都明白菩提心的重要性,所以在這裏,我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長途跋涉來學院參加法會的居士們,你們以前吃了那麼多“有毒的食物”,倘若不加緊治療、猛厲對治的話,臨命終時一定會特別痛苦的!
【夾雜著執著諸法實有,夾雜著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心態的所有行善,都像有毒的食物一般,因此,我們必須要去除這些念頭。】
大家應該清楚,不管念觀音心咒、還是誦經禮佛,無論做什麼樣的善法,即使表面上有再大的功德,只要沒有想到衆生,百分之百都是爲了我的名聲、我的利益、我的快樂、我的解脫……這實際上和飲用“有毒的食物”沒什麼差別。
此處“有毒的食物”,比喻夾雜自私自利心的各種善行。現在很多在家人普遍都有類似的情況:他們供養、布施、放生、修建寺廟,一切的積善做功德,都是爲了自己一個人能遠離痛苦,獲得解脫。如果發心是這樣的話,即使他們每天都在做善法,但沒有以菩提心攝持,其結果也最多是個人天福報。同樣,出家人也應該注意這一點,現在漢傳佛教的寺院,每天早上叁、四點鍾就開始作功課,一直是佛號不斷、梵音繞梁,然而他們心裏到底爲衆生想了沒有?如果有的話,這種精進確實值得隨學;但如果沒有,每個人都在爲了自己而修行,那就是一個最大的錯誤,應當盡早改過來!
以上說的是“舍棄有毒食”,下面開始講“莫學重義氣”。
【如果有人對我們造成了傷害,我們也要斷除那種睚眦必報、耿耿于懷,無論何時都無法排遣仇恨,(總想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那種世間人所贊許的義氣。)】
世間人非常講究“重義氣”,如果有人曾經害過自己的親友,就一定想方設法幫他們報仇雪恨。我在《旅途的腳印》中就講過,有個人爲了報殺兄之仇,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務,帶著隨時可能燃燒的仇恨,揣著槍和刀子,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地遍尋仇人,他曾揚言:“哥哥是我最親的人,即使一百萬也抵不上他的一根小指頭。此仇不報,我誓不爲人!”若以世間人來看,他對自己兄弟的義薄雲天,簡直像《水浒傳》裏講的一樣,令人贊歎不已、非常羨慕,然而從發了菩提心的角度來說,這種行爲就值得聖者呵斥了。作爲大乘修行人,即使自己的親人慘遭殺害,我們也不能起點滴的報仇之念,畢竟殺人者也是一個衆生,他是在煩惱的驅動下才這麼做的,我們如果傷害他的話,就會違背佛陀所有的大乘教言。
這個道理對某些道友來說,可謂耳目一新、聞所未聞,也許有人還會想:“這怎麼行呢?別人殺了我的父母,我要是不報仇的話,今後怎麼在世人面前擡得起頭來?”對此,法王如意寶教導我們:就世間想法而言,保護自己的親戚朋友、降伏不共戴天的怨敵,確是值得贊歎的英勇行爲,但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講,我們必須要對所有的衆生一視同仁,不能有絲毫的親怨執著!
【莫發粗惡語勿候險阻處】
發了菩提心的人不能說粗語、惡語,也不能在別人遇難的時候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我們絕不能說那種爲了報複他人的惡毒語言而刺傷他衆的話;即使他人有過失,我們也不說“這是他罪有應得!”之類的話語。】
“莫發粗惡語”,就算別人真有哪些地方做得很過份,我們也不應該爲了報複而揭露他人的過失,或者在別人遇難時,不僅不幫忙,還要說些冷嘲熱諷、不中聽的話。
【即便他人對自己造成了一些傷害,我們也要舍棄那種時刻懷恨在心,一旦複仇的時機降臨,就立即“報仇雪恥”的行爲。】
假如某個人以前對我們造成過傷害,自己沒有機會報仇時,雖然表面上按兵不動,但卻一直耿耿于懷、懷恨在心,直到某一天,趁對方力量薄弱時,馬上揭竿而起,連本帶利地追討回來。就像有些人一樣,平時不管跟誰都嘻嘻哈哈,似乎沒什麼矛盾,可是一遇到機會,不要說金剛道友,就算是曾給自己傳過法的上師,他也會把新仇舊恨一筆算清,甚至還在別人面前說:“我早知道他的人面獸心了,只不過以前給你們暗示過,但大家都沒有在意。知道嗎?他以前還做過什麼什麼……”,然後拌著手指,一個一個開始數。這種卑鄙的行徑在世間人眼裏,也許司空見慣、不足爲奇,但是修行人畢竟與世間人不同,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乘人之危的話,怎麼能稱得上是大乘佛子呢?
什麼是“候險阻處”?比如一個人要想殺害敵人,他就要選擇有利的地勢,候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處,趁敵人不備,將其殲滅,以此可以引申爲某些人爲了報仇,處心積慮以待時機。以前在“文革”時期,常可以看到這種事情:一個上師平時對弟子們管教太嚴,無意中得罪了某人,這個人很可能趁“批鬥”時大做文章,對這個上師揭發檢舉,陷上師于悲慘的境地……那個年代的曆史,我想不必多言,大家也非常清楚,這種做法,對于發了菩提心的人來說,是極不應理的!
【莫刺要害處犏載莫移牛】
不要故意刺傷他人的要害,也不要將本該犏牛馱運的貨物,移嫁到黃牛身上。
《修心七要》的內容,看起來還是有點難講。雖然這一次我講得比較急,但以後方便的時候,堪布、堪姆們每年應給大家傳講一遍,這樣對你們來說,收獲會非常大的。
【絕對不要去做當衆揭發他人過失、持誦致命咒語傷害非人等等之類的,凶狠殘害其它衆生的行爲。】
“莫刺要害處”,首先講到我們不要當衆揭露他人的過失。有些道友平時揭別人短時,滔滔不絕、辯才無礙,簡直是這方面的天才!即使別人沒有招惹到他,他也會吹毛求疵,對人大放厥詞。具有這種“美德”的人,能否算一個大乘的修行人?你們自己應該在心裏掂量掂量。
這裏還講了,我們不能念一些降伏猛咒,去傷害非人等凶殘的衆生。聽到這兒,有人也許會問:“你們密宗不是也有一些降伏咒嘛,這該作何解釋?”的確,密法裏是有一些降伏咒語,但這是在具足菩提心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的,而且其結果必須是完全利益衆生。此處所講的,並不是以大悲心爲出發點,而是以嗔心、害心等爲由,持誦猛咒來傷害衆生。所以,由于發心與結果的不同,二者絕不能相提並論。
我聽說有些道友在看到“阿修羅”的一些舉動以後,非常不滿,私底下以嗔心念了很多降伏咒來對付他們。要知道,作爲一名大乘修行人,不管是對人還是非人,這種行爲都是絕對禁止的。若有違犯,必將會徹底毀壞菩薩戒的命根!
【還要杜絕那種以狡詐之心而將降臨在自己身上的責任或過失推诿、轉移給他衆的惡毒行爲。】
“犏載莫移牛”,意即犏牛背的貨物,不要轉移到黃牛身上。此喻說明,本來是自己的過失,就不能惡意嫁禍于人,讓別人替自己背黑鍋。
今天我在處理一些糾紛時,一個道友忏悔說:“千錯萬錯,都是我一個人的錯,當天發生的事情,都怪我不好……”事後我想:他這種勇于承認錯誤的態度還不錯,假如明知道自己犯了錯卻不敢承認,一口咬定是別人的過失,自己…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