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P2

  ..續本文上一頁行人,盡管有些人口才好,有些人身材好,有些人勢力大,但這都不是值得贊歎的,我們唯一應贊歎的,就是相續中有一顆尊貴的悲心。這一點哪怕是對小孩子,我們也應從小就灌輸他們悲心的教育,令其調柔相續,成爲一個慈悲善良的人。

  ③“不依二邊智”:依靠不墮輪涅二邊的空性智慧,也即《入中論》所說的“無二慧”。

  只有具備了以上叁者,我們才能終證無上大菩提。

  【至尊阿底峽尊者在修習菩提心方面的竅訣,(主要)來自于叁位上師。第一位上師,是割下自己身肉布施他人,並因專一修持大悲心而獲證空性的達瑪吉達上師;第二位上師,是敢于自受他苦的宣巴南鸠上師;第叁位上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洲大師。】

  要修菩提心的話,這方面的教言非常多,比如寂天菩薩以理證宣說的《入行論》、以教證宣說的《集學論》,都著重抉擇了自他相換的修法;阿底峽尊者在修持菩提心方面,另外還有七個程序:知母、念恩、報恩、悲心、慈心、勝解信以及生起,但這裏所講的七種教言略有不同。我們學《菩提道燈論》時也講過,阿底峽尊者對藏地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以前尊者在印度時,他的上師和本尊曾授記,如果去藏地弘法的話,他將利益無量人和非人衆生,但自己的壽命會大大縮減,本來可以活到九十二歲,如果到了藏地,七十二歲就會圓寂。然而,尊者不顧自己的生命,發願來到雪域,著重弘揚了大乘菩提心。

  至于修菩提心方面的竅訣,尊者主要來自于叁位上師,下面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①割下自己身肉布施他人的達瑪吉達上師:他是一位小乘有部宗的班智達,雖然前半生沒有聽聞過大乘佛法,但相續中的悲心卻非常重。有一次,他的鄰居得了一種怪病,醫生說只有依靠活人的精肉才能治愈,除此以外別無他法。爲了救人,達瑪吉達把大腿的精肉割了下來作爲藥引,因爲還是凡夫,所以感受了劇烈的疼痛,但由于悲心深重而沒有生起後悔之心。不久,病人果然痊愈,他感激地來到達瑪吉達上師面前說:“我的病已經完全好了,但卻給您帶來了這麼大的痛苦!”上師回答:“只要您能得到安樂,我即使死亡也可以忍受。”當天晚上,他夢到一個身穿白衣的人對他說:“欲獲無上菩提,必須要經曆像你這樣的苦行,善哉!善哉!”然後用唾液輕拭他的傷口。第二天早晨醒來,傷口果然恢複如初且未留絲毫痕迹,同時,般若空性的境界也在他相續中如實生起,《中觀六論》的所有詞句不僅可以朗朗背誦,而且意義也能通達無礙。

  後來,他對阿底峽尊者傳講了很多修菩提心的教言,其中最著名的有《孔雀滅毒》和《寶劍論》。

  ②敢于自受他苦的宣巴南鸠上師:宣巴南鸠,意爲仁慈瑜伽。這位上師常于寂靜處修“自他相換”,將他人所有的不順、痛苦、疾病以自己來代受,將自己所有的快樂、福報、善根等回向衆生。尤其他喜歡在恒河邊修持大悲菩提心。有一次,彌勒菩薩在他的境界中親自顯現,以金剛歌的方式,對他的自他相換予以高度贊歎,並賜予了種種教言。依彌勒菩薩的加持和自己菩提心的感召,當地的國王、大臣、婆羅門、沙門、貧民,乃至羅刹、夜叉等非人,大象、獅子、螞蟻等旁生,都願意集中到他的面前,接受菩提心的加持。當時,在整個恒河流域,宣巴南鸠上師的菩提心竅訣無與倫比,阿底峽尊者也在他面前接受了很多這方面的教言。

  以上兩位,是尊者年輕時的上師。

  ③大名鼎鼎的金洲上師:金洲,史學家認爲是印度尼西亞,根登群佩認爲是現在的斯裏蘭卡,無論如何,它是離印度有一定距離的某個地方。當時,阿底峽尊者已經依止了很多上師,有一次在金剛座轉繞菩提塔時,度母現于空中,顯示種種神變,指點他說:“如果你想繼續利益衆生,必須要依止金洲上師,修持大悲菩提心。”于是,尊者帶領很多班智達,用十叁個月的時間,航海抵達金洲,途中他們經曆了種種磨難,有時差點被巨浪吞沒,有時遇到凶猛的食人鯨,但依靠菩提心的加持,終于遣除了一切違緣,順利地來到金洲上師面前。上師見到尊者後,淡淡地說:“如果你能留下來十二年修持菩提心,我可以攝受你。否則,絕不攝受。”尊者想:“既然曆經千辛萬苦才到這裏,我一定要留下來。”爲了求法,尊者毅然答應了金洲上師的條件。此後十二年中,尊者與上師同居一室,之間只隔一條布簾,日日夜夜唯修菩提心,最後金洲上師相續中的菩提心,猶如傾滿妙瓶般全部注于了阿底峽尊者的相續。當尊者離開上師時,上師賜給他一尊閃閃發光的釋迦牟尼佛像,象征他將成爲整個佛法的教主,同時也授記他今後會到藏地雪域,弘揚大乘菩提心。

  史書中說,尊者前後共依止了一百五十多位上師,其中十叁位是大成就者。別的上師圓寂時,尊者並沒有開很隆重的法會,唯獨金洲上師圓寂後,尊者不間斷地每個月爲上師舉辦“忌日供會”,供有很多燈盞。不僅如此,每當尊者提到其他上師的尊名時,會合掌當胸,可一提及金洲上師的尊名,就合掌于頂,雙目垂淚,弟子們問尊者:“您在敘說諸位上師尊名時,有如此大的差別,這是因爲上師們的功德有別呢,還是對您的恩德有別呢?”尊者回答:“我所有的上師都是大成就者,功德如佛一般沒有差別。而在恩德上卻有大小之別,我相續中的這少分菩提心,就是依靠金洲上師而得的,因此他老人家對我的恩德最大。”

  【而此處所講的,就是金洲大師的教規。雖然金洲大師的教誨也是浩如煙海,但依照善知識恰卡瓦的宗派,卻是從七個要點來進行宣說的:包括宣說前行法、正行修持菩提心、惡緣轉爲菩提道用、歸結終生之修法、修心圓滿之標准、修心之誓言、修心之學處七個方面。】

  《中觀莊嚴論》中說:有些人依靠空性見生起菩提心,有些人依靠菩提心生起空性見。阿底峽尊者是藏地公認的應成派論師,而他所遇到的上師,有些是有部宗的(達瑪吉達上師)、有些是唯識宗的(金洲上師),盡管見解比不上尊者,但都是依靠菩提心證悟了般若空性,由此菩提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雖然阿底峽尊者的菩提心竅訣來自于叁位上師,但此處所講的,就是金洲上師的教規。尊者進藏後,依度母的授記,最主要的弟子是仲敦巴,仲敦巴門下有叁大弟子——普瓊瓦、博多瓦、金厄瓦,其中博多瓦又有兩位主要弟子,分別是朗日塘巴和恰卡瓦,菩提心教言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

  金洲大師的教言非常豐富,而這裏,恰卡瓦格西主要將其歸納爲七大要點:前行法、正行修持菩提心、惡緣轉爲菩提道用、歸結終生之修法、修心圓滿之標准、修心之誓言、修心之學處。其中,前行與正行是具體修持的法門,後面五點則是附加的內容。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並不是理論上了知就可以了,希望大家多利用時間反複修持。忙于聞思的道友,盡管不可能花很長的時間,但每天串習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老年人,雖然口中念誦阿彌陀佛,但心中如果沒有修過菩提心,念佛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你們一定要真正修持,因爲修持的功德完全超越了平時的念誦。前一段時間我也講過,只是無念地坐禅,根本不可能證悟心性,一定要先修持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其他修行便很容易成就了。

  噶當派的修行竅訣比較多,此處的修法與甯瑪巴的修行教言有一點不同,甯瑪巴主要依照《大圓滿前行》,而這裏則是噶當派的修行方法:先將屋子打掃幹淨,門窗緊閉,屋內遍灑香水,觀想這是迎請諸佛菩薩的宮殿。佛堂上,先擺放釋迦牟尼佛,接著擺上遣除外面違緣的綠度母,遣除內部違緣的不動佛,以及諸佛菩薩大悲心的代表——觀世音菩薩,這是噶當派的四大本尊。然後,面對佛像,念誦皈依、發心,並想:“願諸佛菩薩加持我,爲了利益一切衆生,我一定要修持菩提心。”接著作七支供、供曼茶羅,並思維、觀想、修持從“人生難得”、“壽命無常”直到菩提心正行之間的所有程序。如此每天早上修持一個小時。

  這一系列修持下來並不會太難,在座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無論如何也應該修一下了。這裏並不是要你們去修持勝義菩提心,因爲現在大部分人不懂中觀,對一般人來說,生起勝義菩提心確實比較困難;然而,世俗菩提心就不一樣了,即使七、八十歲也是可以修的,過兩天講“世俗菩提心的本體”時,你們就會知道,其實世俗菩提心極易修持,關鍵就是看自己修不修了。

  就像前段時間學的《大圓滿前行》,理論上我講得比較詳細,可是大家有沒有修呢?有些人說:“五十萬加行我已經修完了!”但是“人生難得”、“壽命無常”等共同加行,你們想過多少次,修過多少次?堪布阿瓊(虹身成就者)曾把“發菩提心”之前的加行專門修過一百天,一個引導一個引導地逐步修持(《密宗實修法》中有具體方法),你們如果沒有修這些,要想獲得成就,是非常困難的。

  有人若想依次第實修,按甯瑪巴的修行,可以參閱《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大圓滿心性休息》,若按格魯派的修行,應以《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教言爲主。

  全文分七:一、宣說前行法;二、正行修持菩提心;叁、惡緣轉爲菩提道用;四、歸結終生之行持;五、修心圓滿之標准;六、修心之誓言;七、修心之學處。

  甲一、(宣說前行法)分叁:一、暇滿難得;二、死亡無常;叁、輪回過患。

  【當修前行法】

  【修學前行,可以從暇滿難得、死亡無常以及輪回過患叁個方面來進行觀修。】

  乙一、(暇滿難得):

  【首先觀修:獲取修法之所依——睱滿人身的因,就是必須圓滿地修持善法。然而,能夠修持善法的衆生卻是極其稀少的,因此,獲得暇滿果報的機會也是難上其難的。如果對旁生等其它衆生進行觀察,就能真切地體會到:它們獲得暇滿的機會簡直是絕無僅有。

  因此,我們就應當敦促自己:千萬不要令自己所獲得的暇滿人身成爲毫無價值,而應當專心修持清淨妙法!】

  …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