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阇世王,犯五逆罪,臨命終時忏悔,念佛往生。佛說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聞裏一定有信有解,系念中一定有願有行,叁條件具足,往生西方的意念非常堅強。“植衆德本”,就本宗言,就是執持名號,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一生所解所行所修者只有一個願望,即將來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如願的。過去所造惡業,應當忏悔,念阿彌陀佛即是真忏悔,心裏只有阿彌陀,惡念就消失了,何況又得彌陀十方諸佛威神加持。
自古以來有不少大德也不是一學佛就學這個法門,如蓮池、蕅益以及近代印光大師都是通宗通教,到後來接觸這個法門,馬上就相信。我學佛之後第五年即接觸到淨土法門,但不相信。跟李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淨土者,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淨土,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共十一個位子菩薩,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知此事實之後,才相信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度衆生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的第一法門。發現之後,乃將其余經教全部擱置。
建立信心有兩種,一種是真心認識明白了解,信心決不會動搖。一種是老太婆式的信仰,雖不懂而其善根深厚,教她念佛,她就死心蹋地的念佛,一生不改,決定往生,我們不如她。臺北蓮友念佛團有一位李濟華老居士,有一次集會時,向蓮友講了一個半小時,聲音宏亮,講完之後,向大家說,我要回家了。大家以爲他年歲大了,八十幾歲,要回家休息,沒想到他下了講臺到客廳,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說,他兩叁個月以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星期假日到老朋友處聊聊天,似有惜別之意。二次大戰之後香港何東爵士夫人,何世禮將軍之母,全家是基督徒,惟何夫人信佛,兒女非常孝順,家中仍有佛堂,彼此並無沖突。她的往生,給香港人很大的啓示。往生之日她把子女們以及家中親眷一齊召來,她說,我們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母子一場,你們今天念聲佛號送送我。這最後的要求,于情于理都講得通。她盤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鍾就走了,從此她一家人都信佛了。她平時不說話,臨終表演給大家看,結果度了一家人。世間什麼事都是假的,只有這一件事是真的。
“爲道作善,便持經戒”。善惡的標准要知道,佛的教誨是標准,戒律也是善惡的標准,但有一總原則,即“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更進一步,凡是對自己有利的是惡,凡是利益衆生的是善。應知世人與佛的觀念不同,佛是覺者,衆生是在迷。六道輪回從自私的念頭來的,只要有我,就有輪回,就有叁界六道。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破了我執,即證羅漢,超越叁界。念念爲我,增長我執,有法執者不能見性,這是事實真相。又如參禅,一坐一個月不出定,而我執未破,將來可能到色界無色界天,而出不了叁界。念佛可以了生死、出輪回、生西方,但“我”的觀念越淡越好,將來到西方品位高。所以平時處世,多爲別人設想,多爲社會設想,不要想自己。每天讀誦經典接受佛的教誨,把佛的教訓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爲,此之謂“學佛”,如此行持,命終絕不會墮叁惡道。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十方世界諸衆生類。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二、國無女人願。二十叁、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花化生願。)
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時,看到十方世界男女雜沓,糾纏不清,所以他建造這個世界沒有女人,凡女人生到西方一律變成男人。相貌如有美醜不同,即有差別;西方是平等的,所以相貌完全一樣。唐朝道宣法師曾說過,凡是有女子的世界,必有地獄,佛在經中有此一說。從前女人苦難多,中國印度均如此。今天社會開放,男女平等,學佛有成就者,首推在家女衆。十方諸佛刹土衆生均不出胎、卵、濕、化,胎生如父母、兄弟、夫婦之情,如繩子綁起來,很難得斷。西方蓮花化生就沒有這些牽連。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佛說一切法門皆應機說法,此經是對根熟的人說的,如不想成佛,這一願亦可助人得人天福報。以讀經念佛方法求世間人天福報,第一要“歡喜信受,禮拜歸命”,真真照作。何者爲善,應作;何者爲惡,應止。以清淨心修六度,處世待人接物,以此六條爲標准,他人見到你自然生恭敬心,得到大衆的尊敬。來生生在富貴家,身體沒有缺陷。因善根深厚,來生還能遇到佛法。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叁十、樂如漏盡願。叁十一、不貪計身願。)
西方世界無叁惡道,而阿彌陀經上說西方世界有白鶴孔雀等飛鳥,豈非畜生?其實它們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的,爲的是講經說法,使大家隨時隨地都聽到說法的聲音。佛說一切衆生分爲叁大類:第一類是正定聚,他所修學的法門絕對正確,有結果,謂之正定聚。第二類是邪定聚,無論修什麼法門,其理論、方法、境界,無論怎樣精進努力,都得不到結果。第叁類是不定聚,看緣份,遇到真正善知識即可帶入正途,遇到邪門外道,就把你帶入邪定聚。所以善知識非常重要,現在很難找,比不得從前。從前人修行,明心見性,一切通達,即上山住茅棚閉關,等于向大家宣布,我已畢業,等人來請其下山弘法。現在未出家即閉關,已漫無標准。目前只有一個辦法,學古人,作古大德的私淑弟子。孟子仰慕孔子,而不在同一個時代,孟子以孔子著作爲圭臬,以之爲師,他學成功了。後世尊孔子爲“至聖”,尊孟子爲“亞聖”。其他例子很多,如漢朝司馬遷,史記作者,學左丘明,左丘明的著作是左傳;唐朝的韓愈學司馬遷。今人找不到,只有學古人。佛門中蕅益大師仰慕蓮池,學得很像,也成爲一代祖師。我今天給諸位介紹一位大善知識──阿彌陀佛。根據無量壽經修學,能把這一部經的理論都明了了,教訓都能在生活之中實現了,你就是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
西方世界往生大衆的快樂,如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漏盡”是煩惱斷盡了。煩惱有叁大類,見思、塵沙、無明。此經是大乘經典,應以大乘教義诠釋。小乘只斷見思,大乘漏盡是十地菩薩,法雲地菩薩,見思塵沙斷了,四十一品無明,他斷了叁十九品,還剩下二品未斷。這是大乘羅漢,身見已破,不再起我執我見之念。佛爲什麼還講這種話呢?因爲我們是帶業往生,身見未斷,隨時想到我,而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我的念頭就不會再起來。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鍾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叁十二、那羅延身願。叁十叁、光明慧辯願。叁十四、善談法要願。)
到西方世界後,體堅力強,身爲金剛不壞身,“那羅延”是力士神名,比喻堅固。身頂皆有光明,光明是由清淨心發出來的。現在社會上有神通的人很多,有的能看到光明,也能離地叁尺,他這個能力不是他自己的,確實有,而是妖魔鬼怪加給他的,他被妖魔鬼怪控製著了。
“善談諸法秘要”即講經說法。現在講經的人少,我勸各位發心學講經,勿以自己無智慧而不學。假如真發心,爲了報佛恩,弘法利生,不圖名聞利養,講經時,自有佛菩薩加持。有時在講壇上發揮經中奧義,淋漓盡致,事後想不起來說些什麼。有時預備講演資料,開講後,全用不著,各位將來如參與講經,或能遇到此種情況。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爲衆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叁十五、一生補處願。叁十六、教化隨意願。)
“一生補處願”頗爲重要。佛曾保證我們在西方極樂一生決定成佛,“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的地位,圓教的一生補處,如觀音勢至等。假如我到西方,要多久才能回來度我的家親眷屬?到了西方同阿彌陀佛一見面,得到佛力加持,即能再回娑婆世界,教化一切有情,來去自如,不會再有隔陰之迷。七地菩薩尚有隔陰之迷,生到西方竟能得到如此殊勝功力,到十方世界教化衆生,其目的是在發信,使其對佛法産生信心。已經認識佛教者,使其修菩提行,最高的階段,使其行普賢道。
凡是一乘了義的經典均屬于普賢道,爲最高的佛道。永離惡道,不是不去惡道,而是乘願化身去的,目的在教化惡道衆生,而非業報。地獄衆生在地獄受苦,而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中,一切苦樂都不受,苦樂之事是有的,他的心是定的,所以他不感覺什麼。凡夫心隨境轉,爲其所迷,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所以受苦受難。西方人心都清淨,而且這個清淨不會失掉,因爲阿彌陀佛的幫助,無論在什麼惡道中都不會受其影響。或者說法,或者聽法,作影響衆。文殊、普賢、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他們是在唱戲,前臺後臺不一樣,也許到了後臺,老師變爲學生。所以佛法常講本迹因緣,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