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神足”是“神通”,佛不大用神通接引衆生,因妖魔鬼怪都有神通,衆生不易辨別,佛禁止用神通,但若遇有大影響力的人,如國王大臣,偶爾亦用神通而以說法爲主。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叁十七、衣食自至願。叁十八、應念受供願。)
此願對我們亦甚重要,我們在六道中太久,養成一種堅固的習氣,衣食住行,一天到晚牽挂不停。阿彌陀佛告訴我們不必過慮,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現在科學發達,還作不到。今天科學家已經探討出來,能與質可以互相變化,如何變法還不知道。想吃什麼,一想就來,吃完了,什麼都沒有了,也不要洗碗洗筷,這多爽快。衣服也一樣,隨心所欲,不要衣櫃,亦不必逛公司。一切受用,隨心所欲,不必操心。供佛在修福中最殊勝,現在不要說佛,就是想供羅漢也找不到。到了西方,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我要普供養,一念就作到。要用什麼樣供養具也是隨意即至。這種智慧、能力、神足皆達圓滿。照經上說,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得到,而此經只說“生我國者”即能達到,未說上品上生,可見下下品亦能如是。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即能達到八地菩薩的地位,所以許多菩薩都不相信。此法易行而難信,真相信者,乃過去生中之善根福德有以致之。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叁十九、莊嚴無盡願。)
此段願文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環境,只說一個概要。“萬物”指一切物質。“嚴”是莊嚴,“淨”是清淨。現在全世界環境汙染的程度非常嚴重,看到“莊嚴清淨”四個字,比從前人感觸深刻。“光”是光明,“麗”是華麗,形容極樂世界之善美,形色殊勝奇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此皆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功德之成就,以及十方世界往生西方之人淨業所感。西方世界的景象,諸大菩薩雖具天眼,縱然是等覺菩薩也無法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圓圓滿滿的說出來,因其是如來果地上的成就,唯佛方能究竟。
學佛最要緊的是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之後,自己才能選擇與決斷。我們生在這個娑婆世界,一切事事物物都看清楚了,難免日久生厭,想離開,到那裏去呢?世間人福報大地位高的帝王將相,豪富人家,愈富貴,造的業愈重,將來轉生到那一道,被業力牽著走,自己作不了主。凡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善惡境界,心裏有所想像,晚上就會夢到,思想就是業力,業力確實有。如想改變業力,其唯一方法,以願力降伏業力。今天有幸在佛門中找到一條生路,不但善知識勸導我們,諸佛菩薩異口同聲稱贊念佛法門。尤其末法時期,除此之外,無第二條路可走。雖說法門無量,是從理上說,事上不然。以小乘初果而言,地位很低,如小學一年級,也要斷叁界八十八品見惑。見惑分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共有八十八品,斷盡了才能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還不能出叁界,要再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超出叁界,實在不容易。如搞不清楚,作一個錯誤的決定,把自己一生誤導了。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裏。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于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無量色樹願。四十一、樹現佛刹願。)
樹木人人都喜歡,品種亦多,非常高大,達百千由旬。“由旬”是印度計算長度單位,分大中小叁種,大由旬合中國八十裏,中由旬合六十裏,小由旬合四十裏。經上所講由旬均指大由旬而言。道場樹是阿彌陀佛講堂周圍的大樹,其高度有四百萬裏,如此高大殊令人難以相信。應知西方人的身材亦比例的高大無比。贊佛偈裏贊歎阿彌陀佛的身相,“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眉間有兩根白毫,旋轉在一齊,如珠子形,有五座須彌山大。佛的眼睛比太平洋還大,如此說來,西方人與樹之比例,就講得通了。經中只舉出最易常見的樹加以形容,“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指一般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者,對于樹還能了解,若講其他物件,則善根劣的菩薩,恐不能了知。凡是往生西方的人,其身量與阿彌陀佛相同。
西方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全是阿彌陀佛稱性功德之所流露。樹之功德不可思議,樹亦能弘法教學,其功用如同電視畫面。如我們想看十方世界的狀況,悉可于寶樹間見之,且可隨心所欲,猶如明鏡,睹其面像。
我們必須體認都有過去世,如無,今生所受之果報就講不通。世間每人所受果報不同,自作自受;明此事實,決不怨天尤人,心平氣和的接受。知道因果報應之道,我要好好修極樂世界的因,把全部精神投入下去,來生即可接受果報。在此世生活是受業力支配,想作好事都有魔障;生到西方,蒙佛威神加持,沒有任何魔難。
我作佛時。所居佛刹。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阿彌陀佛雖說他自己的居住環境,也就是告訴我們,生到西方之後,我們的正報、身體與容貌,以及所居的生活環境與阿彌陀佛一樣。西方是平等世界,居住的環境寬大廣博,莊嚴清淨。“光瑩如鏡”,“光”是光明,“瑩”是清淨,一塵不染。無論是人的身體或一切萬物全是透明的,七寶也是透明的。娑婆世界只有水晶透明,西方連地都是透明的。徹照十方無量諸佛世界,現在的事,過去的事,未來的事,都能看見。心裏想什麼,統統能見到。無量劫來的因緣果報,無論是自己的,或諸菩薩的,都能徹底明了。爲什麼成佛成菩薩,爲什麼墮叁惡道,一目了然。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衆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叁、寶香普熏願。)
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已曾讀到“香光莊嚴”一句經文,現在在此地見到香光莊嚴的真相。前二品講光明,此品講寶香。此世界七寶只有光彩而無香味,西方世界的七寶有香味,所以稱極樂世界, 是“香光莊嚴”世界。初學佛者對寶香最易得到感應,心地清淨虔誠,或念佛,或誦經,有時會聞到香味。叁月前在達拉斯陳大川居士家中,有一次同修五、六人在院中乘涼並討論佛法,同修們同時聞到異香,時間很長。證實佛的光明周遍法界,寶香亦是周遍法界。十方世界衆生有緣見到佛光,聞到寶香,都會發心學佛。這樣經文顯示西方境界與華嚴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完全相同。衆生能接觸到佛光寶香,與佛緣深,這些祥瑞的感應均能啓發衆生的信心,他有這種感應,對佛法發生信仰,至于以後修學能否有成就,要看他遇緣如何,如遇到念佛法門,較易成就。
四十八願中前四十叁願皆是佛發願普度衆生往生淨土,四十四至四十八願是佛發的別願,專對菩薩們發的。菩薩都是舍己爲人,但七地以下菩薩,在六道中度生,皆有隔陰之迷。到人間一投胎就把前一生的事忘掉,如這些菩薩修淨土法門,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即不會有隔陰之迷。所以大菩薩常常照顧小菩薩,往往在必要時一點醒,小菩薩可能立即覺悟。
我作佛時。十方佛刹諸菩薩衆。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叁昧。諸深總持。住叁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四、普等叁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此處說“諸菩薩衆”,以圓教說,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子統統包括在內。他們有緣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叁昧”。菩薩多生多劫發願教化衆生,在自覺覺他方面皆有殊勝功德,聽到這個法門,所得的利益超過凡夫太多了。他們得到清淨解脫,“清淨”離一切染著,染著有程度淺深不同,“解脫”是離一切煩惱。只要有牽挂即有煩惱,不能自在。“普等叁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以本宗來講,“普等叁昧”是念佛叁昧中之最高最深的。“諸深總持”,簡單說,一切善法決定保證不會失掉,一切惡念決定不生;安住在念佛叁昧之中,一直到成佛。菩薩雖未到西方,而聽到阿彌陀佛名號,讀到無量壽經,即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但菩薩必須對阿彌陀佛生仰慕恭敬之心;如對經法名號排斥毀謗,不但得不到加持,而且有甚深罪過。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在定中不必離開本處,起一個念即能供養一切諸佛,最難得的是他仍不失定意。我們自己一個人在道場修行,心很清淨,一旦向某善知識參訪,定就失掉。我們平時念佛爲什麼見不到阿彌陀佛,見不到還好,見到必大驚喜,反而心動了,甚至于生起驕慢之心,看不起別的修行人。即使將來見到佛或西方極樂世界,如祖師們一樣,不必當一回事,一切境界現前,決定不執著。如慧遠大師當年叁次見到極樂世界,從未告人,最後臨終時才告訴徒衆。同樣,一切魔境現前,不生嗔恚,亦不失定意,不受其影響,依然一句聖號。順逆境界現前,我們的心是清淨的。
我做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叁忍。于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證離生法”,此“生”字指“六道輪回”,“離生法”是永遠脫離叁界六道。菩薩示現在叁界六道,如得不到佛的加持,仍會有隔陰之迷,還有生死法。“陀羅尼”梵…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