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P27

  ..續本文上一頁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爲預計。

  這一品非常重要,在五種原譯本中,獨于此品內容完全相同,可見佛于每次說法時都要提出來說,目的在激發我們的道心,使我們有更深刻的認識。“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是佛的金口玉言,決定真實。所以在贊佛裏有一句,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其光遍照法界,無處不照。一切諸佛成佛以後,其智慧光明德能完全相同,皆爲遍照,但佛要放光才照,而阿彌陀佛不放光也照。因阿彌陀佛從前在世間自在王如來座下,承其威神,曾親自看見虛空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刹土概況,所以他的光明是常照,不是放光。頂上圓光是常光,佛有,我們每個人都有。而每人的光不一樣,心地善良,光相就好,煩惱重,光是灰色。最好的光是金色、黃色、白色,其他較次。諸佛頂上圓光大小不一,其放光所照佛刹範圍亦有遠近,這完全視其前世在因地中求道,所發之願大小不同而各有差別。唯獨阿彌陀佛,他的願力遍法界,所以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他的教區。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于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叁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若有衆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世間放光物體,只有日月爲最,而彌陀之光勝于日月之光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此二句最爲重要,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都有這句,可見釋迦佛對阿彌陀佛之贊歎不是偶然的,是恒常的、真實的。釋迦佛如此贊歎,也就代表一切諸佛如來同樣贊歎,並一致同意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遇到這部經,乃是遇到一切諸大乘經之第一經。阿彌陀佛的名號很多,上面經文講了十二個,這十二個名號,皆爲光明之德。“無量光”表真實智慧;“無邊光”表解脫平等,萬法一如。“無邊光”是本具的性德,我們有分別就劃界限,有執著就不能超越界限,心量小就不平等。佛法要細心體會,才能了解其真實義,只要有執著就有邊際。“無礙光”是講作用,智慧德能作用,永遠沒障礙。心是清淨的,心是本體,用是隨緣,就自在無礙,“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佛菩薩教化衆生的原則是恒順衆生,衆生根機不同,應隨機施教,佛無有定法可說,能令衆生各得其益。今天有的法師隨其自己的分別執著而說,即難以分辨邪正。釋迦佛預知後世有此情況,故臨涅槃時說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依據經典,不依個人說法。如其說是引經據典,還要看何經。就淨宗言,如非淨土五經一論,即不便接受,因其他經典並不契我之機。“無等光”是甚深密義。“智慧光”能破無明。“常照光”,寂而常照。“清淨光”,即叁善根。無貪,去貪愛,世間法不貪,連佛法也不貪;無嗔,決無嗔恚嫉妒;無癡,真妄、邪正、是非,一接觸就明了,決不顛倒迷惑,即得清淨光。“歡喜光”,佛菩薩所在之處能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俗謂人緣好。

  “解脫光”,要離四相及四見,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破四相是相似的菩薩,破四見是真菩薩。“安隱光”,何時才真正的安隱?中國曆史是全世界最完整的,仔細去讀即可發現無常,人生、國土、朝代,時有變遷,生滅無常。“超日月光”,光明的亮度超過日月。“不思議光”,包括所有不可思議功德。佛光觸照,即佛的加持,“垢滅善生”,此“善”字是專指無始劫的善根發現,對此法門深信切願一心持名。“身意柔軟”,是身體健康,對世出世間事,心開意解,恒順衆生,無得失利害的妄想,得到自在。有墮叁惡道者,佛光一觸到,即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念一句阿彌陀佛即是念其光明、威神、功德,以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均包括在內,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故經文說日夜稱佛的光明威神功德,至心不斷,即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壽衆無量第十叁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又有無數聲聞之衆。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連。神通第一。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衆生。于一晝夜。悉知其數。假使十方衆生。悉成緣覺。一一緣覺。壽萬億歲。神通皆如大目犍連。盡其壽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會中。聲聞之數。千萬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廣無邊。設取一毛。析爲百分。碎如微塵。以一毛塵。沾海一滴。此毛塵水。比海孰多。阿難。彼目犍連等所知數者。如毛塵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壽量。及諸菩薩。聲聞。天人。壽量亦爾。非以算計譬喻之所能知。

  西方世界第一殊勝就是無量壽,古來許多大德對淨土宗之贊歎,認爲“無量壽”是淨宗第一德。唯獨壽命長才能使衆生達成圓滿的成就,且能增長其信心。我們知道西方世界純是菩薩,沒有聲聞。此處所說有無數聲聞之衆是指菩薩中其修學程度等于聲聞,故名之爲聲聞。大乘圓教初信至七信的菩薩,其斷惑的能力等于小乘阿羅漢。七信以上不叫聲聞。菩薩有五十二個階級,如學校之分班次,只是七年級以下謂之聲聞。這些人智慧能力超過聲聞,神通智慧全沒有障礙,如前面所說其能力爲八地菩薩。“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此種情況如靠菩薩自己的能力,雖八、九地菩薩也作不到,此乃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之力。此段經文顯示出與華嚴的境界相同,華嚴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此屬事事無礙法界。

  佛舉比喻,說明西方世界往生人數之多,無法計算。大弟子目犍連尊者代表神通第一。叁千大千世界星球上所有衆生,他于二十四小時可算出其數字。假如十方世界衆生,悉成緣覺,緣覺比阿羅漢果位高一級,壽萬億歲,每人神通均與目犍連一樣,盡其壽命,竭其智力,共同計算七信位以下的菩薩人數多少,他們連千萬分之一的數字都算不出來。因爲任何人聽到這個法門,人人都想去。阿彌陀佛成佛已十劫,十方一切刹土諸佛菩薩宣傳推薦介紹此法門,其往生人數之多無法計算。

  下面再舉一個例,譬如大海,深廣無邊,取一根汗毛,剖析爲一百條,取一條沾海水一滴,此一滴水與大海水在容量上幾無法相比。前面所說的大目犍連等所算出來的數目如毛塵水,其未算出者,如大海水。西方人數之多無法計算,壽命之長亦無法計算。自古以來無論中外,沒有不求長壽的,秦皇、漢武都不例外。南北朝時有一位昙鸾法師,未遇到佛法時學仙,希望長生不老。一次途遇天竺叁藏菩提留支,問佛門中有無長生法。留支即以觀無量壽經授之,曰此大仙方也。鸾頂受,燒仙經,一心修淨業,很有成就。淨土叁經一論,其中往生論之注解就是鸾師的著作。

  寶樹遍國第十四

  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金樹。純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唯一寶成。不雜余寶。或有二寶叁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根莖枝幹。此寶所成。華葉果實。他寶化作。或有寶樹。黃金爲根。白銀爲身。琉璃爲枝。水晶爲梢。琥珀爲葉。美玉爲華。瑪瑙爲果。其余諸樹。複有七寶。互爲根幹枝葉華果。種種共成。各自異行。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是諸寶樹。周遍其國。

  以下數品介紹西方世界的依報環境。極樂世界,多諸寶樹,純金樹、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等等,無量無邊。佛爲我們介紹許許多多的七寶行樹,我們也實在無法體會,所以佛只能用娑婆世界所常見的黃金白銀琉璃水晶,略舉其大概。實際上與我們這個世界的金玉珠寶並不相同。我們的金玉珠寶的光彩比不上西方的,在應用方面更比不上,西方世界的黃金可以作衣服穿,琉璃水晶也是軟的。看到這種情形不必去研究、比較,只有相信聖言量,佛不會騙人,等將來到了西方一切都看到了,方知經文之不誣。現在打妄想沒用,反而把心搞亂了,毫無益處。西方世界這樣美好,心向往之,如果只爲貪圖西方之美好環境而願往生就去不成,因心不清淨。佛要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必要樣樣都說到,起碼給我們一個大概的輪廓,以啓發我們修學的信心與往生的意願。因在此娑婆世界生活甚苦,修行障礙太多,西方資源豐富,衣食自然,對于我們選擇道場,提供一個非常好的資訊。

  下面提到樹木的整齊美觀,“行行相值,莖莖相望”,不是人工栽種的,而是自然排列,美不勝收。中國的藝術,書法與繪畫,曆史淵源甚久,好的書畫沒有一筆敗筆。西方世界的景象如同一幅美麗的圖畫。所有寶樹栽種的行列,整齊美觀,恰到好處。“清風時發,出五音聲”,所發音聲皆宣揚妙法,此皆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可以說整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幫助一切衆生斷煩惱、破無明、成佛道,永無退轉。彌陀所有一切設施,真是盡善盡美。在西方極樂世界聞法、修行,工夫不間斷、不退轉,十方世界無此等事實。五音在中國是宮、商、角、征、羽,另外還有兩個半音,一共有七個音,西洋也是七個音,七音一配合即成交響樂,不需要樂譜與指揮。

  菩提道場第十五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裏。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裏。一切衆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晖遍照。複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衆寶之王。以爲璎珞。雲聚寶鎖。飾諸寶柱。金珠鈴铎。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爲第一。

  道場樹是阿彌陀佛說法講堂四周的樹,不但樹排列整齊,樹…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