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P27

  ..续本文上一页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一品非常重要,在五种原译本中,独于此品内容完全相同,可见佛于每次说法时都要提出来说,目的在激发我们的道心,使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是佛的金口玉言,决定真实。所以在赞佛里有一句,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其光遍照法界,无处不照。一切诸佛成佛以后,其智慧光明德能完全相同,皆为遍照,但佛要放光才照,而阿弥陀佛不放光也照。因阿弥陀佛从前在世间自在王如来座下,承其威神,曾亲自看见虚空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概况,所以他的光明是常照,不是放光。顶上圆光是常光,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而每人的光不一样,心地善良,光相就好,烦恼重,光是灰色。最好的光是金色、黄色、白色,其他较次。诸佛顶上圆光大小不一,其放光所照佛刹范围亦有远近,这完全视其前世在因地中求道,所发之愿大小不同而各有差别。唯独阿弥陀佛,他的愿力遍法界,所以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他的教区。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世间放光物体,只有日月为最,而弥陀之光胜于日月之光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此二句最为重要,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都有这句,可见释迦佛对阿弥陀佛之赞叹不是偶然的,是恒常的、真实的。释迦佛如此赞叹,也就代表一切诸佛如来同样赞叹,并一致同意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遇到这部经,乃是遇到一切诸大乘经之第一经。阿弥陀佛的名号很多,上面经文讲了十二个,这十二个名号,皆为光明之德。“无量光”表真实智慧;“无边光”表解脱平等,万法一如。“无边光”是本具的性德,我们有分别就划界限,有执著就不能超越界限,心量小就不平等。佛法要细心体会,才能了解其真实义,只要有执著就有边际。“无碍光”是讲作用,智慧德能作用,永远没障碍。心是清净的,心是本体,用是随缘,就自在无碍,“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原则是恒顺众生,众生根机不同,应随机施教,佛无有定法可说,能令众生各得其益。今天有的法师随其自己的分别执著而说,即难以分辨邪正。释迦佛预知后世有此情况,故临涅槃时说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依据经典,不依个人说法。如其说是引经据典,还要看何经。就净宗言,如非净土五经一论,即不便接受,因其他经典并不契我之机。“无等光”是甚深密义。“智慧光”能破无明。“常照光”,寂而常照。“清净光”,即三善根。无贪,去贪爱,世间法不贪,连佛法也不贪;无嗔,决无嗔恚嫉妒;无痴,真妄、邪正、是非,一接触就明了,决不颠倒迷惑,即得清净光。“欢喜光”,佛菩萨所在之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俗谓人缘好。

  “解脱光”,要离四相及四见,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破四相是相似的菩萨,破四见是真菩萨。“安隐光”,何时才真正的安隐?中国历史是全世界最完整的,仔细去读即可发现无常,人生、国土、朝代,时有变迁,生灭无常。“超日月光”,光明的亮度超过日月。“不思议光”,包括所有不可思议功德。佛光触照,即佛的加持,“垢灭善生”,此“善”字是专指无始劫的善根发现,对此法门深信切愿一心持名。“身意柔软”,是身体健康,对世出世间事,心开意解,恒顺众生,无得失利害的妄想,得到自在。有堕三恶道者,佛光一触到,即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念其光明、威神、功德,以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均包括在内,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故经文说日夜称佛的光明威神功德,至心不断,即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寿众无量第十三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西方世界第一殊胜就是无量寿,古来许多大德对净土宗之赞叹,认为“无量寿”是净宗第一德。唯独寿命长才能使众生达成圆满的成就,且能增长其信心。我们知道西方世界纯是菩萨,没有声闻。此处所说有无数声闻之众是指菩萨中其修学程度等于声闻,故名之为声闻。大乘圆教初信至七信的菩萨,其断惑的能力等于小乘阿罗汉。七信以上不叫声闻。菩萨有五十二个阶级,如学校之分班次,只是七年级以下谓之声闻。这些人智慧能力超过声闻,神通智慧全没有障碍,如前面所说其能力为八地菩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此种情况如靠菩萨自己的能力,虽八、九地菩萨也作不到,此乃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之力。此段经文显示出与华严的境界相同,华严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此属事事无碍法界。

  佛举比喻,说明西方世界往生人数之多,无法计算。大弟子目犍连尊者代表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星球上所有众生,他于二十四小时可算出其数字。假如十方世界众生,悉成缘觉,缘觉比阿罗汉果位高一级,寿万亿岁,每人神通均与目犍连一样,尽其寿命,竭其智力,共同计算七信位以下的菩萨人数多少,他们连千万分之一的数字都算不出来。因为任何人听到这个法门,人人都想去。阿弥陀佛成佛已十劫,十方一切刹土诸佛菩萨宣传推荐介绍此法门,其往生人数之多无法计算。

  下面再举一个例,譬如大海,深广无边,取一根汗毛,剖析为一百条,取一条沾海水一滴,此一滴水与大海水在容量上几无法相比。前面所说的大目犍连等所算出来的数目如毛尘水,其未算出者,如大海水。西方人数之多无法计算,寿命之长亦无法计算。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没有不求长寿的,秦皇、汉武都不例外。南北朝时有一位昙鸾法师,未遇到佛法时学仙,希望长生不老。一次途遇天竺三藏菩提留支,问佛门中有无长生法。留支即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也。鸾顶受,烧仙经,一心修净业,很有成就。净土三经一论,其中往生论之注解就是鸾师的著作。

  宝树遍国第十四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以下数品介绍西方世界的依报环境。极乐世界,多诸宝树,纯金树、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等等,无量无边。佛为我们介绍许许多多的七宝行树,我们也实在无法体会,所以佛只能用娑婆世界所常见的黄金白银琉璃水晶,略举其大概。实际上与我们这个世界的金玉珠宝并不相同。我们的金玉珠宝的光彩比不上西方的,在应用方面更比不上,西方世界的黄金可以作衣服穿,琉璃水晶也是软的。看到这种情形不必去研究、比较,只有相信圣言量,佛不会骗人,等将来到了西方一切都看到了,方知经文之不诬。现在打妄想没用,反而把心搞乱了,毫无益处。西方世界这样美好,心向往之,如果只为贪图西方之美好环境而愿往生就去不成,因心不清净。佛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必要样样都说到,起码给我们一个大概的轮廓,以启发我们修学的信心与往生的意愿。因在此娑婆世界生活甚苦,修行障碍太多,西方资源丰富,衣食自然,对于我们选择道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资讯。

  下面提到树木的整齐美观,“行行相值,茎茎相望”,不是人工栽种的,而是自然排列,美不胜收。中国的艺术,书法与绘画,历史渊源甚久,好的书画没有一笔败笔。西方世界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所有宝树栽种的行列,整齐美观,恰到好处。“清风时发,出五音声”,所发音声皆宣扬妙法,此皆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可以说整个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破无明、成佛道,永无退转。弥陀所有一切设施,真是尽善尽美。在西方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工夫不间断、不退转,十方世界无此等事实。五音在中国是宫、商、角、征、羽,另外还有两个半音,一共有七个音,西洋也是七个音,七音一配合即成交响乐,不需要乐谱与指挥。

  菩提道场第十五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道场树是阿弥陀佛说法讲堂四周的树,不但树排列整齐,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