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淨念相繼”。平常六根皆向外緣,要把它收回不再向外攀緣。習慣喜歡看電視,現在不看了,專心念佛。佛在遺教經中說︰“製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日常社會上應處理的工作,仍負責照做,並不是不管。做完了不要再去想,立時把佛號提起來。有人說從事各行各業,不想那兒行。須知妄想是第六意識分別心起作用,不想反而處理得恰到好處。禅家說,參禅不可用心意識參。處世待人也不應當用心意識,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純用理智,不用情識,這樣處理業務必更正確更圓滿。
“發菩提心”這一句話有多種解釋。蕅益大師說,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菩提心。這種解釋容易懂。古大德對于發菩提心有幾種說法。依起信論說,“菩提心”包括叁種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無量壽經說,“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說的越多越搞不清楚。蕅益大師講的比較明白,真想求生淨土乃是無上的覺悟。你若想成菩薩、羅漢、或求人天福報,都不是圓滿的覺悟;如真覺悟,不但世間事不會留戀,連佛法也要放下。
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講“十念必生”,古大德有一個比較。佛四十九年說經,那一部經屬第一?在理論上、修學上、因果上說,大家公認華嚴經是第一,華嚴與無量壽經相比,無量壽經乃是第一,因華嚴部頭雖大,如不到最後求生淨土就不圓滿。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二佛所說,其第六章發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說的,所以第六章是淨土宗經典最原始的根據。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詳盡說明。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最重要,它是四十八願的核心,達到佛法至高無上的巅峰,九法界衆生均能平等得度,這個法門特別殊勝,是淨宗之特色。
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注解寫出來之後,傳到美國來,我與他尚未見過面,他把這部書托一位同修帶給我並叫我寫篇序文。我在序文中有一句話說,淨土是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度衆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黃居士看到之後,至爲歡喜贊歎。他說︰“這一句話不容易說出來,真正認識這部經的人不多。”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部經之後,寫了叁首偈,末首最後有兩句︰“佛說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未遇到黃老居士之前,在臺灣、海外弘揚此經,只有我一個人,勢力非常孤單。好在若幹年來還講了許多大乘經論,旁人雖不高興也不好意思說我什麼。等我遇到黃老居士之後,才遇到了一位知心人。在大陸弘揚此經也只有他一個人。若能對于此經真明白真認識,然後信心才能堅定,往生淨土就有把握了。
彭紹升居士,清朝乾隆時人。父爲兵部尚書,貴族家庭,以童子身未滿二十歲考中進士,不作官,學佛,很有成就,是一位在家大德。他所節校之無量壽經只用康僧铠的一個本子,簡略其文字,讀起來很舒暢,可惜未參考其他四種版本,實爲美中不足。此本在臺灣有流通。丁福保無量壽經箋注是根據彭居士本。他另外還寫了一部華嚴念佛叁昧論,對于淨宗甚爲通達,他說︰“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因當時無量壽經共有五種譯本,文字互有參差,學佛的人無從取舍,所以大家都奉持秦譯小本阿彌陀經。王龍舒居士亦曾作過會集本,名爲大阿彌陀經,收在大藏經,可惜他只根據四種原譯本。大寶積經無量壽會品他未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有遺漏也不圓滿。清朝鹹豐年間魏源居士亦有會集,包含五種,但取舍不當,並依自己的意思改動經文。印光大師最反對,他說這個例子不能開,你的學問再好也不能改經,若學人均如此,則以後經本可能改的面目全非。夏蓮居老居士是位大通家,博學多聞,宗說俱通,且爲密宗大德,顯密圓融,會集本經極爲圓滿。去年我在邁阿密講經,有許多外國人參加聽講,曾居士翻譯。題目是“認識佛教”,講了五天。外國人中有神通的,曾居士把書上的夏老相片給他們看,他們說此人在世時不太出名,乃大菩薩再來,身體是透明的。以上所說除身體透明無從證明外,其余說的全對。據說夏老往生前曾有暗示說,這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將來是由海外傳到中國,而且日後會傳遍全世界。他講的話,現在全要兌現了。夏蓮老確實是一位再來人,爲了會集本經,他掩關叁年,稿經十易,並經慧明老和尚印證,極其慎重。梅光羲居士與夏老是同學,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佛學家,他是黃居士的舅父,也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師,我是向李老師學的,說起來我與黃念老也有一段因緣。梅居士在本經序文中有幾句話很懇切,他說︰“夏老教眼圓明,深于文字,專功久修,遍探原譯,洞窺諸本,網羅各藏,于五種原譯內,玄義微言,深文奧旨,無一語而不詳參,無一字而不互校,務使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皆光羲與慧老法師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誠所感,屢現瑞征,茲恐駭俗,姑不具引。”黃念老一生之願也是希望這部會集本,大放光明,常照世間。現在這本經已經印了叁十幾萬冊,似乎可以滿夏黃二老之願了。
本經之殊勝在于契理契機。經典的教學是否合乎我們現前的需要,如法門很好,學了就能馬上得到利益才是最殊勝的經典。佛所說一切經典都有理論的依據,都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依密教說就是真言。諸佛如來住真實慧,希望衆生也住真實慧。在理上講是平等的,在事上講並非平等,確有高下,必須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住真實慧。教下如不大開圓解;學禅如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密宗如不叁密相應,顯密融通,都不能住真實慧。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真實慧,權教二乘無份。無量無邊法門中,如選中念佛法門即是住真實慧。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怎麼那麼巧你就碰上了。華嚴經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惟有真實的智慧才選擇這個法門,我們今天也選這個法門,認真修學,我們不輸給他們。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叁個條件,即信、願、行。文殊、普賢法身大士往生也是這叁個條件,我們往生的因與法身大士等覺菩薩相同,因平等,果就平等,生到西方享受果報亦相同,四土叁輩的果報都是相同的。其他法門就不一樣,兩個人同參禅,彼此修行不同,果報亦不同,只有淨土法門,因同果亦同。把自己心安住在一句佛號上就是“住真實慧”。我們與十方世界等覺菩薩無二無別。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佛法教學內容是教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惠以真實之利”,佛開示我們希望我們轉凡成聖。世間所有一切利益都是假的,若說世間有利可圖乃是迷惑顛倒。叁界之內無利益可言,叁界之外才有,但有圓滿有不圓滿。生到西方世界受用利益與諸佛相同,四十八願說的非常清楚,第一、生到西方我們與阿彌陀佛身體相貌完全相同。正報相同,依報也相同。這種說法,許多人不相信。佛絕無妄語。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絕不會騙我們。華嚴會上諸菩薩果位不平等,智慧德用不平等,西方世界凡聖都平等。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最契機的就是本經。華嚴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權教二乘無份。此經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衆生,一律平等得度。其他法門對衆生並非平等得度。我們業障深重,生到西方文殊普賢與我們平起平坐,與一切如來也是平起平坐,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觀音勢至是古佛再來,現在是以等覺菩薩身份示現,我們與他們是同學,還會退轉嗎?
淨宗之妙在于“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無論從事何種行業,事務繁簡,男女老少,都可修持,極其方便。修行方法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工作時不須要思考的都可以同時念佛;須要思考的,把佛號放下,等事作完,立刻把一句佛號提起來,一切時一切處都無妨礙。同時自己修行還可以影響旁人。手裏拿著念珠念佛,他人看見也念一聲阿彌陀佛,這個金剛種子就種上了。社會念佛人多,以大多數人的力量,可以避免許多災難。
佛的法運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今年(一九九二)是佛曆叁垴一八年,正是末法時代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將來佛法滅盡時,這一部經再多留世間一百年。屆時衆生有極重的業障遇到這部經都能得度。所以這一個法門是此界他方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
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講經,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新加坡有一位老太太,半年前聽到這個法門,念了半年,預知時至,坐著往生了。這是最近的事,往生並不需要很久的時間,問題你是不是真心。真心想去,若對這個世界還樣樣舍不得,就沒有希望了。念佛求生乃自己一生當中唯一優先的大事,世間法夾雜不得,出世法也不能夾雜,就是一句佛號,連觀想都不要。世間一切都是假的,只要走得灑脫就行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得一心,其他都是輪回生死業。世間法照常做,樣樣不妨,不要挂在心上,念念挂著阿彌陀佛。宋朝黃打鐵就是一個實例。
貳、概要(十門開啓──玄義)
一、教起因緣
下面談到本經的概要,黃念老完全依照清涼大師華嚴疏鈔的十門開啓─玄義爲根據。第一條教起因緣。佛爲什麼出現在世間,又爲什麼爲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其動機與目的何在?原因確有好多,其最主要的是“以一大事因緣故”。世間聰明人知道世間很苦,生活不好過,古今中外都無例外,但無辦法改善。第一等聰明人對問題發現了,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上面一大事因緣之“一”字,就是“一心”,也就是“一心不亂”的“一”。在所有問題中,第一是念頭,妄想太多了,如何降伏?金剛經上長老須菩提問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金剛經詳解有幾百家之多,如找不到解決辦法,金剛經就不契機了。如用我們的辦法,如問“應雲何住”?一句“阿彌陀佛”就解決了。再問“雲何降伏其心”?一句“阿彌陀佛”也解決了。另外這個…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