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P4

  ..續本文上一頁“大事”就是“生死輪回”的大事,比上面的“一”還難。佛家說受有五大類─苦、樂、憂、喜、舍,世間禅定所謂四禅八定,不是一心,只伏住妄念而已,屬于舍受,好像是定,其實不是。其得定有時間性。非想非非想天的壽命有八萬大劫,期滿其定自然消失。妄念仍然起來,不究竟。大乘經上說的是真實的定。楞嚴謂之“性定”,即“楞嚴大定”。世間人作不到,沒有能力入這個境界,所以佛才來到世間,告訴我們這個念佛法門。但世間的人以爲太容易了,不相信。現在社會上人士聽騙不聽勸,說真的不相信,說假的反而有許多信徒。相信正法的人太少了,實在是悲慘的現象。

  這部經是佛四十九年教化衆生之重心,十方世界罪業深重的衆生,若能信能行,十念即能往生,乃是對衆生無比的利益與恩惠。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說,佛說這個法門,主要的對象是專度凡夫,兼爲菩薩。此法門無階級、無次第。小乘有四果四相,大乘有五十一個階位。這個法門無階位,一生到西方就究竟成佛。如真信,成功不要經曆叁乘,叁乘是修學的階段,也不要經過叁大阿僧只劫。真正工夫精誠得力,七天就能成功。淨土聖賢錄中宋朝瑩珂法師只念了叁天叁夜,真求真念,一心一意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對他說,你的陽壽還有十年。瑩珂法師說,我業障太重,經不起誘惑,恐有墮落,十年壽不要了。佛說好,叁天後接你。他告訴大家這個消息,無人相信,因他是一位破戒比丘,但看其說話態度,又不像騙人。到了第叁天上早課時,他對大家說,今天不要照往常課誦,請大家改爲念佛送送我。念不到一支香,他說西方叁聖來了,就往生了。他相信因果報應,他是一位破戒比丘,心想若不往生一定墮地獄,所以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

  黃念老根據古大德的敘說,將這部無量壽經歸納幾個重點,第一是“稱性極談,如來正說”。這句話對本經說,恰如其份。華嚴法華均是一乘圓教大法,稱爲“經中之王”。我國每個佛教宗派均尊之爲“根本”,顯其重要性。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所以整個佛法之重心即是本經。華嚴法華也是從此經流露出來的,一切諸佛也是由這部經而成佛的。唐朝時日本一位大德道隱法師說︰“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濁惡到了極點,心地汙染比自然汙染更嚴重,可怕至極。在此濁惡之世,能遇到這部經,真可謂“如貧得寶”。

  有人常常在想,現在專修淨土,只供一尊阿彌陀佛,從前供的佛菩薩會不會怪我呢?這種念頭已把佛菩薩當作凡夫,把他們看低了,這個罪過可不小。應知供養不是請他們享受,供花供果就聯想到因果,供水表示清淨心,提醒我們清淨平等。供燈表示光明,我們心要正大光明。油燈表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供養是警惕自己,佛菩薩並不需要這些。佛菩薩在世間莫不是舍己爲人,明白此意才是莊嚴自己。如認爲佛菩薩貪圖我們的供養,乃是大錯特錯。經此反省就是覺悟,悟後起修,修正我們的行爲、思想、過失、見解,一天修一項,叁年就成爲一位賢人。真正修善行,鬼神都敬畏。

  無論修學什麼法門,越簡單越容易乃是最好的法門。黃念老把這個法門比作全自動傻瓜照相機,人人能照,而且不必對光圈,每張都能照的很好。佛爲救世而來,幫助一切衆生快快成佛,用其他法門都能達到此目標,但是時間長,所謂夜長夢多,障礙難免。前文有“簡易直捷、出世之正說”一語,就好像學校裏有主修科有選修科,這是如來教化衆生成佛的主修科,所有一切衆生平等得度,即謂之“正說”。道隱又說︰“百萬阿僧只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爲此法之由序。”這幾句話,若非真正過來人說不出。佛經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華嚴法華在一代時教中只是序分,本經才是正宗分。我年輕時,李老師苦口勸我學淨土,我雖不反對,而不甘心不情願。從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開始在臺北講華嚴經十七年,講到一半,起了一個疑問,想到華嚴會上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善財修什麼法門?熟讀華嚴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們全是修淨土,而且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都學這個法門,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令人當生成就。若不是講華嚴十七年不會相信。看到道隱的話,使我極爲感動。這個法門,修很容易,相信太難了。

  楞嚴經也是一部大經,玄奘大師在印度十七年未見到過。印度人把此經當國寶,不傳給外國人,且不准流通出去。智者大師講法華經,體會到“法華叁昧”,發明了天臺家特有的“止觀”,即“天臺教觀”。當時有一位印度法師見到智者的止觀,他說這個方法與楞嚴頗爲相近。智者聞後在天臺建築一個拜經臺,向西方禮拜,希望楞嚴經能傳到中國來,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圓寂,這種精神真了不起。唐朝印度般刺密谛法師好幾次偷偷帶了楞嚴經到中國來,都被印度海關查到。最後一次他把經文寫成小本,又把手臂剖開放在裏面,等疤痕長好,帶到中國。出家人到底與世間人不同,犯了國法親自又回印度向當局自首,接受處分。當時翻譯楞嚴經是在廣州,潤文由房融擔任,他是武則天的宰相,因犯錯被貶到邊地廣州。恰好有此機緣參加譯經工作,他的文字一流。一切經文字之美,首推楞嚴。楞嚴經主要是講“楞嚴大定”,不是普通定而是如來果地上的大定,又稱爲“性定”。經中有二十五位菩薩修的都是楞嚴大定,代表無量無邊的法門。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是念佛法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裏想,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結果感到六道輪回的果報。若把念頭轉過來,一天到晚想佛念佛,現前就能見佛。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一生見過叁次西方極樂世界,其所見的境界與經中所講的完全相同。從未告訴過任何人,到最後臨終時佛來接引,才告訴衆徒。

  “淨念相繼......自得心開。”淨念相繼是方法,要用清淨心去念,雜心亂心念佛就得不到效果,必須專心念。更不能懷疑,也不能夾雜。夾雜、心就不淨。許多同修不懷疑可以做到,不夾雜做不到。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一切放下。相上要,性上不要。事上要,理上不要。事事本來無礙,心有牽挂則有妨礙。“相繼”是不斷,“自得心開”即禅宗“大徹大悟”的境界。淨宗手段簡單容易而且穩當,奇妙疾捷莫過于是。往生極樂的因是信願行,文殊普賢與五逆十惡所修因是一樣,全是信願行,如果你有神通,即能知五逆十惡的人,他今生造惡,但從前多生修了不思議的善行,不然不會到臨終時遇到善知識。

  末法時代衆生的錯誤知見太多了,且有陰魔幹擾。魔有四大類︰(一)五陰魔─色受想行識。(二)煩惱魔,天天打妄想。(叁)死魔,壽命短。此叁種屬本身的。(四)天魔,外面境界誘惑我們,受其幹擾,身心則不安穩。什麼是正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乃是唯一的正見。若是懈怠或退轉,或改學其他法門,這一生就沒有出叁界的希望。楞嚴經說︰“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修學稍有執著就錯了,無論世法或佛法,統統不要執著。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假如有人說︰“哪有一句佛號就能成就?釋迦佛講此法門是善巧方便,不是真的。”說此語者可能是魔,你若信心動搖,就被魔控製住了。今天我看到一本雜志,說十往生經、阿彌陀經都是假的僞造的,西方世界是太陽神。造謠的人很多,使一部份人喪失信心,實在可憐可憫。謗法之罪甚重,將來墜入地獄,永無超生之望。多年來往生的人我們親眼見的、親耳聞的,有許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的,這些人均可作證明。林看治居士寫的念佛感應見聞記,其中有一半我都認識。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那些人我都見過,一點都不假。

  符按:前引楞嚴經︰“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出自楞嚴經第九卷,有十段文都有這四句。其大義是講五陰魔,色受想行識各有十重,總共有五十重陰魔。修道人修到相當程度,暫時得到一種很好的境界,如身能出礙,可穿牆透壁,或能看到自己身內的五髒,或于黑夜看見遠方的市井街巷,或聞到空中說法的聲音,或看見諸佛世界。這全是在修定當中內心發出光輝,暫時顯露出來的幻境,不是真聖果的境界。這時候一定要如如不動,不去理他,不要生歡喜心,若稍有貢高自滿之心,就被魔所控製,可能把你搞得頭昏腦脹,不知自己是老幾,所以說“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十往生經雲︰“若有衆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這段經文內有一句話很要緊,即“願往生者”,是感應的關鍵。行者一定有這個意願,必定感得佛遣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信願行中“願”是關鍵。蕅益大師要解中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比十往生經說的更爲明白更爲肯定,不但二十五位菩薩,而是十方一切諸佛都來護念。一個真正求生西方之人,其身光明周邊四十裏範圍內妖魔鬼怪都不敢來犯,這是真實的。

  佛在其他大乘經中說的最高境界是“無念”與“無生”。教下常說的無生法忍,遠非凡夫所能作到,亦無法受其益。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也就是真證得無念與無生。通常如仁王經所講的,七地菩薩可證得下品,八地菩薩證中品,九地菩薩證上品,這裏的標准比較嚴格,以八地爲標准。無生法忍的含義必須明白,如真正證得此境界,看一切法沒有生滅。生滅是幻相,不生不滅是真相。我們…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