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並不是我們的聰明才智不如古人,實因我們犯了很大的錯誤。一入佛門學的太多,心就亂了。古人是一門深入。從前無印刷術,請佛經要手抄。老師傳法只一部經,專精;專精破煩惱障。我在臺灣有一位鄰居方豪先生,政大文學院院長。他是天主教堂神父,初中未畢業,一生精力專攻二十五史中之宋史,成爲宋史權威,是專修成功的例子。佛法修學亦複如是,學任何宗派都怕夾雜。從前叢林是專科大學,不是門門都有。即天臺山專修法華,五臺山專研華嚴,長安大慈恩寺專研唯識。各有各的專長,全是一門深入,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部經能斷煩惱,妙極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等煩惱斷的差不多再出去參學,就可以踏上法門無量誓願學的路子。今天恰好相反,對于不太喜歡的衆生不度,煩惱也不斷,專修無量法門,所以一事無成。
我這一生非常幸運,所遇老師均用古老方法教學。最初學哲學是拜方東美先生,他先問我以前學過哲學嗎?看過哲學書籍嗎?我說都沒有。他叫我到他家裏上課,當初想不出爲什麼,後來才明白,以前我是一張白紙,並未受到汙染,只能向他一人學,不能上學校,這樣的老師可遇而不可求。後來向章嘉大師學佛,他住在青田街八號,也叫我到他家學,同方東美先生一樣。章大師圓寂後乃親近李炳南老師,在李老師座下不是個別上課,但他對我約法叁章︰一、只可聽他一人講,不可聽其他人說法。二、看任何書須經他核准。叁、以前所學一概作廢,從頭學起,聽他一人指導。此叁條件如不接受,可聽便。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如我今天也用這個方法,學生馬上就走了,可能還說你有什麼了不起,善知識多的很。李老師給我五年時間,我自動要求延長學習五年,完全根據他的指導,不違背他的原則。
西方有四土叁輩九品。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功夫淺的,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最低的叫“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品位低成佛時間長,品位高成佛快。果能深信切願,乃徹底無上的覺悟。這一句佛號從深信切願裏生出來的,若無信願則如古人說,喊破喉嚨也枉然。若對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種種情愛障礙身心即無救了。知道毛病就要痛下決心,先放下得失之心,得到的全是假的,失掉了更好,我去西方本來不要,不操心不牽挂,把世間法甩得幹幹淨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修種種功德,盡量做,心地不沾染,絕不著痕迹。
觀經雲︰“若有衆生,願生彼國,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一、至誠心,二、深心,叁、回向發願心。這叁種心其實就是一心。一心有體有用。至誠心是真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發願心是他受用。真心到了極處,在世間處世以至誠待人,世法吃虧,在西方世界占了便宜,這個帳要會算。如果計較眼前小利,西方就去不了。西方人沒有一個不是真誠的,我要同他們一樣,不自欺欺人。深心是好德好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沒有比念佛更善的。把所修所行一切功德,回向衆生,回向菩提,回向實際。這個心與諸佛度化衆生之心相應,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解同佛解,行同佛行,與阿彌陀佛相同,與釋迦牟尼佛相同,與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相同,決定可以往生。
菩提心義雲︰“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于此。”菩提心是真實徹底覺悟之心,所以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實際上就是真心本性,具足一切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德能,如六祖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諸佛菩提心開發出來了,我們的菩提心被障礙住了。大乘經上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了性就成佛,雖然不是圓滿報身佛,但亦具足無量德能。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均有能力示現各種身份度人。圓教初住以上菩薩就有此能力。大乘起信論中所說之境界是初開悟的境界,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他是圓教初住菩薩,華嚴會上的觀音是第七回向菩薩,法華經普門品中之觀音是等覺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稱爲分證佛。
贊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理論上無問題,事實上一般人很難達到這個境界。曆代學人以禅宗論,六祖座下成就的人太多了,明心見性者有四十叁位,可謂空前絕後。其他祖師座下有叁、五人或一、二人已經算了不起了,可見禅宗成就之難。淨宗修行不要斷惑,即能橫超叁界,其修行有成就者比禅宗多多了。
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儒家說叁世怨,今生修善,來生享福,第叁世必墮落,這就是魔業。世間人作好事,佛並不贊歎,因爲搞不好必落叁世怨。現在社會上發大財者皆是前世修來的,他今生如再對社會有貢獻作大布施,來生還有大福報。若是今生只圖享福,福報享盡,必然附帶作了不少惡業,來生定受苦報。假如他有智慧,不忘失菩提心,則來生的果報完全不一樣了。
念佛求生淨土,目的是超出生死輪回,其最要緊的就是最後臨終一念。人生在世不要求現前福報,把這個福報留到最後臨終時,佛來接引,無疾而終,乃是最大的福報。這種例子聽到很多。臺南有位老太太站著走的。臺北蓮友念佛團李濟華老居士在會中講經一個多小時,講完坐在客廳藤椅上走了。念佛要保持心無雜念,修行多年,到最後改學其他法門,或臨終時貪戀世間的財産親眷,往生則無望矣。
“阿彌陀佛”是梵語,譯爲中國話是“無量壽、無量光”,以佛家術語說,就是“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壽”代表“時間”,“光”代表“空間”,豈不是把一切法都包括在內嗎?這個名號即一切自性圓滿的德號,也是法界圓滿的名稱。念這個名號,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裏邊,一個也未漏掉。圓滿涵攝一切,橫豎交馳。阿彌陀佛名號是法界本體的名號,包括阿彌陀佛法身,阿彌陀佛的淨土,所以稱之爲“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不要分別自他,沒有界限。只有一句佛號,沒有雜念,不但彌陀與我合成一體,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亦與自己成爲一體。念佛人多,明白事實真相的人不多。
“阿彌陀佛”是“性德”,“念阿彌陀佛”是“修德”,“性修不二”。性是本覺,修是始覺,“始本不二”。“生佛不二”,西方確有一阿彌陀佛,我們的自性也是一尊阿彌陀佛,所以一爲事念,一爲理念。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心中沒有執著謂之相應。道理完全明白,心裏無執著,亦無疑惑,謂之相應,爲理念。道理不明白,而不疑惑,亦爲相應,爲事念。能達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在形式上分不出,而境界上確屬不同。理念如不能見性,還屬事一心不亂,專念如果念得見性就是理一心不亂。見到性時忽然開悟,如大勢至圓通章上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一開悟,理統統明了了。理一心就是法身大士,故持名功德不可思議。此法比其他方法好,簡單容易,隨時隨地可修,能得諸佛之護念,在修學過程中遠離一切魔障,古人贊歎之爲特別殊勝。七地以上之大菩薩才能圓證叁不退,如有真發心念佛,真正願生淨土,他現在雖是凡夫身,諸佛看他是聖人,他不久就要圓證叁不退。
“頓”是快速,七天就能成功,乃是真事。前年華盛頓D.C.周廣大先生病危,遇到龔振華居士勸他念佛,他念了叁天叁夜,臨終時看到西方叁聖從雲中下來,接他往生,他自己說的,不會臨死騙人。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講經,李木源居士說,有一位男居士也是臨終時遇到善知識,也念佛往生了。叁年來我們曉得的已有十幾位。光是我們口頭勸,人家還不大相信,現在真有這麼多人作出榜樣,就不得不信了。學佛無論何宗何派,任何法門,最後目標都歸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的菩薩全被普賢菩薩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
本經以“圓生四土,迳登不退”爲趣。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同時也生到其他叁土,此之謂“圓生”,其他世界無此例。娑婆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土,而不同于西方同居土有四種情況︰第一、暫同。小乘人證果之後就不住在此世界,他們灰身滅智。諸佛菩薩也與我們同居,但度盡了有緣的之後,他就走了。西方同居土諸上善人都與我們在一起。第二、難遇。雖有聖者不易相會;虛雲老和尚朝五臺,叁步一拜,路上生病,苦不可言。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似乞丐,名文吉,照顧他一路。到五臺後打聽,據說是文殊菩薩化身。西方世界諸菩薩與我們天天見面。第叁、稀少。此娑婆世界聖者如珍寶,而西方聖者無量。第四、所作不同。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造六道輪回之業,西方人全是破無明煩惱,圓成佛道。
密宗是開了智慧才能學,內心清淨,一塵不染,普通人學一定墮地獄。嚴格說,八地菩薩才有資格學密,是正科生,圓教初住菩薩可以旁聽,不是開玩笑的,一定要搞清楚。我學佛,章嘉大師不傳我密宗。密宗的內容,他給我談了很多。密是最高的佛法,也是最殊勝的佛法。
法身佛所居之土名爲“常寂光土”。要解雲︰“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複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故知身土不二,皆屬強名;寂照同時,非思量境。西方四土說到常寂光土乃完全說事實真相。說真的我們很難理解,說假的反而容易懂。因爲我們生生世世都是在虛假的環境中討生活,習慣成自然。講真的太生疏了,所以說現在的人認假不認真。真相必須離念,一念不生,“不生”也不生,就是常寂光的境界。真境中身與土皆不可說,也不可以想像,不可思議,因其不落在八識範圍之內。我們日常生活出不了八識,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真的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也不落印象,此之謂不可思議。西方四土是圓融的,從理事圓融、理事不二上講,我們現在何嘗不是,此種現象就在眼前,我們不覺得而已。問題是在我們有分別執著。淨土中人不用心意識,絕無分別執著,也不落印象。一方面是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