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P10

  ..續本文上一頁,如果不再遇到正法,趕快超越,一轉眼又回去叁惡道。來生想再得人身,很不容易。

  自己冷靜想想,我們起心動念,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做到五戒十善。如果真正做到,來生能得人身;做不到,來生必定墮叁惡道。佛門廣大是不錯,但是修學任何一個法門,想一生成就,確實很難。若不成就,難免墮入叁惡道。一墮惡道,要到那一生那一世再出頭來作人?時間是以“劫”計算的,不是算年數的,是講多少劫、多少劫以後。所以,想想事實真相,才知道此事真正可怕,才知道佛的恩德之大。否則,講佛恩之大,沒人相信,無法體會。

  能超越六道的,無量法門中,只有念佛往生一個法門。我想這部經講完之後,我再把《觀無量壽佛經》細說一遍,讓大家對事實真相更清楚,更理解。清楚了,自然就會用功,就能體會念佛往生才是這一生中唯一大事,才明了精神、光陰之可貴,不敢浪費,不敢空過。現在因爲不知道,不明了,一天到晚糊裏糊塗過日子。《觀經》下叁品往生說得很詳細,都是造作惡業的衆生,指的就是我們自己。經上講得清清楚楚,如果不往生,一定墮在叁途,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這件事情多可怕!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第四大段說妄語惡的業果。這幾句經文雖然好懂,我們的警覺心依然不夠。因爲在處世待人時常犯,常常犯就是警覺心不夠。“兩舌”是挑撥是非,鬥亂兩頭,是要這兩個人不和,讓這兩個人鬥爭。小則使兩個人變成冤家對頭,這是你從中製造的,這個罪過很大;大則挑撥兩國交戰。所以,辦外交要謹慎,好的外交官顧全兩國人民的福祉,化解情結。用心不善的,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換句話說,很容易産生外交上的磨擦,嚴重的磨擦就會引起戰爭,罪過極大。“惡口”是說話粗魯,很難聽,易與人結冤仇。“妄言”是騙人,自欺欺人。“绮語”是花言巧語,損人利己。《地藏經》上講,造這種罪業,死了以後墮入拔舌地獄。這是“口業”之惡。

  憎嫉善人。

  對于好人好事,他看了難過、嫉妒、憎恨,想方法破壞,想方法障礙。

  敗壞賢明。

  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有證之聖賢人,居此一方,自能移風易俗化導一方,爲地方國家之寶。不能親近護持,反加障礙、破壞,是五逆重罪之一,死墮阿鼻地獄,報得累劫愚癡,痛不可言。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爲人子弟,孝親尊師,尊崇道德,決不會造惡業。凡是造惡業的衆生,心裏決定沒有“孝敬”。由此亦能深深體會佛陀的教學,教的就是“孝敬”。孝敬擴充到圓滿,就成佛。由此可知,“孝敬”才是世出世間聖賢之大道。聖賢功夫從這裏開始,還在這裏圓滿。所以,佛在大經上講,初發心便成正覺。就孝敬之道,方能體會佛講這句話的意義。初發心,即是圓滿;到成佛,依舊是圓滿的。初發心的時候,心圓滿;成佛的時候,心行都圓滿。此乃聖賢大總持法門。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自然是犯五逆重罪。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我們自己要好好的想想以上四句經義,要多念幾遍。若犯了其中任何一條,四句就全都犯了;果報就在叁惡道,來生人天沒分。學佛當然沒成就,因爲這種惡業障礙清淨心。心不清淨,念佛就不能得一心;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功夫成片得不到,這一生就決定不能往生,與西方極樂世界只結個善緣而已,不曉得到那一生那一世再遇到善緣。遇到善緣,還是要把惡業斷掉,才有機會往生。

  根據佛在大乘經論講的這些事實,我們每一位同修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念佛、修行,與淨土緣深。若不深,每一次講經,你不一定喜歡來聽;喜歡聽經,平常肯念佛,即表示與淨土緣深。既然緣深,爲什麼沒能往生?因爲這四種惡業沒有洗刷幹淨,被它障礙。由此可知,我們在這一生中,若不能斷惡修善積累功德,還與過去生一樣,還是去不成,依舊搞六道輪回。既然六道輪回,就決定免不了叁惡道,而且在叁惡道的時間就很長,在人間的時間決定短。

  人間壽命短,惡道壽命長。佛說人間一個月是餓鬼道的一天,我們人間過一年,餓鬼道才只十二天。鬼的壽命有多長?假設也是一年叁百六十五天,鬼的壽命差不多皆是千歲。地獄道就更可怕!李老師編的《佛學概要十四講》說,地獄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中國號稱五千年曆史,在地獄才二天。地獄的壽命多長?短命的萬歲,長命的是萬萬歲,實在可怕。佛在一切經典裏講地獄,總是講得很詳細,用意就是勸告我們去不得。爲什麼還要造業,偏偏要去,這怎麼得了!畜生愚癡,也很難脫離畜生道。這是說明叁惡道真正可怕。

  不是對于事實真相徹底搞清楚的,警覺心提不起來,起心動念還是被妄想、習氣所主宰,就是經典裏常講的“可憐愍者”。真可憐!“可憐”不是指世間孤苦伶仃的人,是指世間不知道事實真相,起心動念都在造惡業的那些人,真正是可憐者。明白這個道理,真正要回頭,從那裏回頭?就從佛的教誨回頭,決定不造口業,認真修持五戒十善。這是佛法修學的最低標准,五戒十善只得人身。來生要得人身,認真的修五戒十善,絕對不嫉妒人,絕不破壞別人的好事。“好事”是指對社會有意義,對大衆有好處的事。不但不破壞,還要盡心盡力幫助,希望它成就,希望它更圓滿。我們盡一分心力,就是隨喜功德。要孝順父母,尊師重道,與人往來要有信用,存心要真誠。這就是“修行”,把以往所有的惡習氣修正過來,這個人就得救。

  如果這個人回頭,而不知道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來生可得人身。得人身之後,能不能保證不迷惑?很難。難在那裏?第一、自己有惡習氣,心裏有煩惱。第二、外面有惡友,有惡緣。惡友挑唆你,惡的環境引人起惡念,讓人造惡業。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都不好,所以要想保住清白,決不是一樁容易的事。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

  愚昧無知者,誤認爲自己很能幹,認爲自己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狂妄到了極處。

  “侵”是侵犯。此處講的“道”就是詐術,欺騙人,僞善欺詐。現代社會,無論在國內、國外,不難看見這些事、這些人。我們應當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這一類的人。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此言作威作福者,不自慚懼。“欲”是希望。希望別人對他恭敬,希望別人怕他,所作所爲都在此處下功夫,不知道慚愧。“慚”是良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製裁。自己造作惡業,沒有良心的責備,即世人常講的“天良喪盡”。這樣的人在佛法裏稱爲“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是沒有善根之義,佛來也度不了。因爲他自以爲是,自以爲聰明,認爲佛也不如他,菩薩更不用說。不接受教化,必墮叁途。輿論製裁,他置之不理,根本就無所謂,還是我行我素。這就是“一闡提”的诠釋。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這種人無惡不作,在社會上也可能是大富大貴。爲什麼沒有報應,爲什麼不折損他的壽命?其實是真的折損,他本來可以活到一百歲,現在七十歲死了,已經折損叁十年。這種富貴是他前生修積得多,雖然浪費,浪費得很快,因爲前世修的福多,前世修善積福;這一生縱然作大惡,尚未享盡,雖經消損,余福尚多。如果前生修積福少,造大惡者,報應立刻就現前,因爲福報享盡了。惡報立刻現前。

  今世爲惡。福德盡滅。

  此即現前的果報。雖然過去世積德修福,但是這一生迷惑顛倒作惡太多,他的福德逐漸都消耗盡。看他過去生中積的善德多少,積得多,還要好多年才能消耗得盡;積得少,很快就耗盡。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福善之報消耗盡時,冤家債主都來了,這個時候,討命的討命,討債的討債。這種現象,如果稍微留意,不難發現。特別是在醫院裏,看那些病重垂危的人,聽聽他的說話,他說看到某某人來了,某某人來了……,所說的皆是已經過世的人。他看到很多鬼魂來了,這些鬼魂是真的還是假的?確是真的。是不是他的親人?不是的。《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這是冤家債主變成他的家親眷屬來誘惑他。如果現的是本人的面貌,他看到,決不會跟著冤家債主走。所以,這些冤家帶上一副假面具來騙他,他很容易就跟他們走了;走了之後,面孔一轉變,就跟他討債,就要報複。家親眷屬不會再見面,經上講得很清楚,死了以後各奔前程,各人造的業不同,縱然再見面,也不認識。再見面,已經改頭換面,怎麼會認識,何況還有隔陰之迷。這是冤親債主來報複,“諸惡繞歸”,後悔莫及。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此二句與前面的意思一樣。阿賴耶識裏落下惡的種子,天地鬼神沒有不知道的。《太上感應篇》講得很好,“舉頭叁尺有神明”,不要以爲自己起心動念沒有人知道,天地鬼神確實都看到。天地鬼神的神通還小,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凡是往生的人皆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衆生起心動念,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沒有一個不看見。你騙誰?騙愚癡的衆生可以,騙諸佛菩薩,就大錯了!正是自欺欺人。所以,這一部經若真正能體會,真正能明了,則起心動念自然正大光明。我們可以跟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佛菩薩相比,你心清淨,我也不輸你,這樣的人才能往生。如果相差懸殊太大,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古德常說“喊破喉嚨也枉然”。因爲心裏還有惡念,身口還造惡業,所以念佛不能往生。

  殃咎牽引。

  “殃”是災殃;“咎”是罪過。自己造作的罪業在引導自己,這就是“業力”。業力引導趨向惡道。

  無從舍離。

  六道凡夫是惡業牽引著。念佛的人是願力在引導著。有願力,業力一定伏住。不可能業力與願力同時起來,沒有這個道理。比如明與暗,房間裏不可…

《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