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浊世恶苦 第三五▪P9

  ..续本文上一页地鬼神也是如此,你犯了过,他就如同警察,如司法机关一样,把你登记起来;你不犯过,他不敢对你轻举妄动。鬼神之能事也只是如此。

  终入恶道。

  造作极重恶业之人,果报必定堕三恶道。

  自有三途。无量苦恼。

  “自”是自然。三途从那里来的?是自性因三毒自然变现出来的现象。自性以有恶业因缘,即变一真法界为三恶道,自己在里面受罪。我们修善业,心念念是善,就“自有”三善道。三善道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就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道是自性变现的。“生”就是变现的意思。不但六道是自性变现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自性变现的。换句话说,存的是什么心,处世、待人、接物是什么样的行止,就是造作,造作因缘,自性就变现出境界。境界随心所变,唯识经论中讲“唯识所变”,《楞严》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即自然,“众生心”是造作,“应”即现象。果报自然应现出来。事实真相如此,知此,我们何必造恶业,自性随恶因缘即变现三途境界现象。众生一入其中,必定愈迷愈深,境界现象愈变愈恶。那一个受恶报的人甘心情愿,明了自造罪业,自作自受,没有话说。如果这么想,罪报很快就受完,就有出头的日子。不服气的人,总自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做这么多好事,我真被冤枉。愈以为冤枉,罪业愈重,业习愈深,苦报愈烈。经云:

  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此是世尊感慨,总结此一大段盗恶的因缘苦报“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第三大段是讲淫恶,意思非常明显,要细说的就是前面两句。能觉悟这两句的人很少。“世间人民”专讲六道里的人道。佛在人间讲经说法,对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众生。“相因寄生”,用现代的话说,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不能离开人群独立的生活。“相因”就是彼此互相依赖。所以,在这个社会上有各行各业,少一行都不行;少一行,我们的生活就不方便,就有困难。农夫种稻,我们才有米饭吃;纺织业织布,我们才有衣服穿。大家都种田,没人学纺织,我们有得吃,就没得穿。这才晓得社会上每一个行业,都是为了便利我们的生活,互相依赖,不能独立生存。

  回向偈里的“上报四重恩”,四重恩第四就是“众生恩”。一切众生于我都有恩,无论他是学什么的,无论从事那一种行业,我们都要依赖他们,都不能缺少。所以,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德。“四重恩”:

  第一、父母之恩。身命得之于父母,父母有养育之恩,要报父母之恩。

  第二、佛恩,即师恩。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的智慧,使我们能明达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老师教导的。没有老师教导,我们怎能明了。

  第三、国家之恩,古代即是皇帝之恩。一位好皇帝,保护国家人民,使人民安居乐业。现代已从君主发展到民主,民主就是政府。政府保护国土,照顾人民,才算尽到职责。老百姓依靠政府的保护,才能安居,才能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四、众生之恩。今天大家都会念回向偈,可是不少人有口无心,念是念了,心里有没有报恩之念?如果没有,念也是白念。怎样念才相应?认真学佛修行,就相应。不认真修学,拿什么报恩?相应是以修行的“功德”来报恩,真正有功夫,真正有德学。“德”是清净心,是断烦恼,开智慧。以戒定慧三学来讲,“功德”二字意义就非常明显。“持戒”是功;“禅定”是德,因戒生定。“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开智慧”是功;“生活圆满”是德。不开智慧,生活无法圆满,日子过得很苦恼;智慧开了,生活就快乐。所以,修功而后就有德,以此功德回向报恩。人生活在社会上,彼此互相依靠,决定不能独立生活。彼此有深厚之恩情,当时时存有感恩之心,此即是真心流露。

  “寿命几何”。谁能知道自己的寿命?年岁大了,风烛残年;年轻的也不能保证长命。要真的觉悟,台湾许多寺院都有骨灰塔,到骨灰塔里看看,年轻的人不少。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一定要提高警觉。趁此身尚健壮时,力行善事,积功累德可以延年益寿;如或迷惑颠倒,胡作妄为,是折损自己的寿命。造业的人不知道人生的真相;如果晓得真相,就会爱惜光阴,爱惜自己的精神。世间就这两项宝贵,其他的都不重要。

  今天下午有一位老居士来看我,他住在西班牙,学佛没有多久。他问我修什么好?我教他修清净心。他说这很难,心怎么可能清净?我说修清净心,要把妄念去掉,把妄想执著去掉。他说,这些去不掉,每天都想,每个月要多少收入才能生活;这不能不想,是现实问题。所以,我劝他念《了凡四训》,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念明白了,就真的可以放下,不要想。不想,收支是那么多;想它,还是那么多。何必打妄想,何必想明天的事,了凡先生为什么不想。世人不明真理,不明事实的真相,不明因果,所以他不能不想。若一切事理因果皆明白了,叫他想,他也不想。事实真相搞清楚,才能真正回心转意,一心修善。因此,学佛首先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这就是“看破”;看破之后自然会“放下”,放下恶念,放下恶行,不再造恶。没搞清楚,就看不破;看不破决定放不下,还继续不断造恶业,那里会有好结果。这就是“不良之人”。“不良”就是不善。

  “身心不正”的含义非常深广,下面举“常怀邪恶”为例。“邪恶”是指邪淫。“常念淫泆”,就是指邪淫。“烦满胸中”,“烦满”是指欲火,欲火在烧,“邪态外逸”。凡是邪淫,必然像佛在此讲的“费损家财”,家庭怎么会和睦,怎么会美满?家庭要兴旺,父兄要作子弟的模范,作榜样。儿女看到你这样的行为,不要以为他年纪小不懂事,那是自欺欺人。他是没有力量反抗你,心里决定不服,不服就不孝。现在年轻,不觉得;老的时候,儿女不孝,到那个时候,现世报就现前,不要等来世。转眼之间,自己衰老了,儿女又不孝。儿女想想你从前所作的行为,对你不会尊敬。

  自己真正接受佛菩萨的教训,心正、行正的利益之大,到年岁老了就晓得,儿孙贤孝,事事称心。因为有好的榜样在,邻里乡党、亲戚朋友都对你尊敬。德行不是一天树立的,是几十年树立起来的,晚年就收获果实。年轻放逸,如果不是短命,晚年必定受苦报。所以,不要以为社会上发财的人很多;要看他的行持,财富能保持多久。能保持到晚年吗?靠不住。在这个社会上,国内、国外大家看得太多。有的中年衰败了,有的五十、六十岁就衰败了。好运走完了,想再起来,很不容易。三十、四十失败的,也许还有机会再起来。五、六十衰败的,精神、体力也都衰退,晚年的景象就看出来。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很多。作大官、显赫的,在位时,不可一世;下台时,没人理他。特别是现在的社会,人都很现实,跟你往来是有利可图,利害之交。你的地位失掉、退休了,对我没好处,交情也就一刀两断,再不往来。人情之冷淡,比比皆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不往来。不像古人讲道义,不是利害之交;现在很少讲道义了,多半是利害之交。

  “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当求的是道德,是学问。觉悟的人应当求的是断烦恼,是超越三界,这是理当求的。世出世间法,应当求的,他不求;不应当求的,他天天求,这是颠倒。

  又或交结聚会。

  儒家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说“观友知其人”,要想了解一个人,看他交的是那些朋友,就知道他是那一类的人。“人以群分”,作恶的人,他的朋友都是作恶的。如果不是一类的,绝对不会聚集在一起。恶友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换作恶的经验,作奸犯科,自然愈来愈严重。

  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

  在中国历史上,昏君为了贪爱女色而亡国的例子很多,殷纣王、周幽王、夏桀都是。历史上最近的,大家最清楚的吴三桂也是。吴三桂为什么打开山海关引进清兵,就是为了陈圆圆,国家人民全不顾了。经文就是指这一类的事情。中国有,外国也不例外。外国历史上,这种例子也很多。这种作恶极大,因迷惑贪爱,多少人牺牲生命财产,造这么重的业,实在不应该。

  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在位迷于权势,只顾个人物欲的享受,不顾人民的死活,怎么能得人心。等到人民厌恶、憎恨的时候,国怎会不亡!只要有一些豪杰起义,百姓就会附和,社会动乱不安,最后国破家亡,自他人民皆受苦难。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一大段的结文,与前段类似。所作的恶业,“著于人鬼”,后人把它写在历史上,这是著于人;鬼神也把它记在生死簿上。“神明记识”,阿赖耶识里落下了种子。这个恶的种子,将来遇到恶缘,一定有报应,即是“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他造的罪业极重大,果报就非常惨。地狱罪报不晓得到什么时候才受完;然后再变畜生来还债。要是受害的众生多,这个债要到那一年那一劫才能还完。何况还债,他并非甘心情愿,还是造业,这就是“辗转其中,累劫难出”。

  佛讲这些话,慈悲到了极处。三恶道众生确实是辗转在三道里轮回,很难出离。如果不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在恶道里劝化,我们这些人想得人身,谈何容易,没有出头的机会。畜生道有佛菩萨,饿鬼道也有佛菩萨,地狱道里还是有佛菩萨在那里教化众生。恶道众生能接受佛菩萨教诲的人太少,不相信的人太多。人间是善道,今天“正法”有几个人能听得进去,可知教化之难。佛教恶道众生,不晓得比教我们难多少倍!我们很幸运,在恶道里遇到佛菩萨说法,一点头,一相信,就出离恶道。人生短短几十年…

《无量寿经讲记 浊世恶苦 第三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