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心得開明 第叁四▪P3

  ..續本文上一頁是“佛法”。爲人介紹時,要介紹真正要緊處,人家聽了當然歡喜,當然接受。不要跟他講,這個菩薩很靈,那個菩薩神通很大,否則人家就說你迷信。你是真的講錯,介紹錯了;必須介紹“正道”給他。勸人念佛不容易,世尊在此對彌勒菩薩講“實當念佛”。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才跟他講實當念佛,因爲他能相信、能接受,聽了不懷疑。

  “正道”一定要清楚,要理解。佛法所修學的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法的“正道”。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很多,可以廣泛的介紹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要介紹參禅,若無真善知識指導,參禅的確不易。介紹“讀經”,一般人都能接受。讀經的要領是“不求解義”,用這個方法止息妄念,修清淨心。如果讀經時還研究其中的意思,心又不得清淨。若不讀經,自然就打妄想,所讀的經文愈長愈好。

  古人讀經,多半選《法華經》、《楞嚴經》。這兩部經的分量恰到好處,從頭到尾念一遍,一般人要念八個小時。一天八個小時不打妄想,這是好功夫。念得很熟也要五個小時。現代人工作很忙,沒那麼多時間讀誦,就勸他念《無量壽經》最好。這部經不太長,也不太短,初學的人念一遍需一個半鍾點,念熟之後只要一個小時。一天有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頭腦清淨,對于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幫助。只教他念,不要讓他想。念熟了,意思自然就明了;熏習久了,自然能發心依教奉行,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開示正道”。

  度未度者。

  還沒有得度的、沒有接觸佛法的人,我們要給他接觸佛法的機會。沒有正確認識佛法的,要教導他。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決不是宗教。佛陀的教育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黨派,超越宗教。何以知之?請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他參訪的那些菩薩們,國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他們都來學佛,都來接受佛陀教育,而且都在佛陀教育裏修得學位(菩薩是學位)。其中一位宗教徒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導人;遍行外道也是一位虔誠的宗教界的長老,可見它是超越宗教的。我們必須爲人解釋清楚,基督教徒也很樂意來修學,天主教的人也喜歡來修學,都來皈依叁寶,來修學佛法;因爲這是接受圓滿智慧的教育。

  佛陀教育確實沒有宗教的界限。如果說,我們是佛教,他是基督教,彼此互相誹謗,我們的清淨心即失去了,平等心也沒有了。所以,要把佛法介紹給不知道佛法的人;想要在這一生中真正得成就的,把成就的方法介紹給他。這就是菩薩事業,是菩薩應當做的。這一段經文不長,但是字字句句都非常實用,我們應當好好的學習。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我們必須知道這個世間的真實狀況,才會發心斷惡修善。總而言之,叁界統苦,這是事實。世間人所謂“樂”,實際上只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決不是事實真相,只是受苦暫停。暫時停止的感覺以爲是樂,其實它只是暫停而已,不是真的沒有。佛要不提醒我們,自己不能很冷靜細心想想,這樁事確實被疏忽,導致我們對于宇宙人生許多的錯覺。錯誤的想法與看法,必然有錯誤的造作,這才有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有沒有終了的時候?沒有。

  “若曹”是指你們大家。佛在此告訴我們,應當知道,“十方人民”不是單指娑婆世界,而是指十方一切諸佛世界,六道衆生大致上都是一樣的,跟我們此處相差不多。

  “永劫以來”。從時間上說,太長遠了,長遠到沒有法子計算。“輾轉五道”。“五道”就是平常講的六道,說五道就不含阿修羅道。《楞嚴經》裏講得很明白,除了地獄道沒有阿修羅,其他四道,天上、人間、畜生、餓鬼皆有阿修羅。凡是阿修羅都是有福沒有德。福報在那裏修?罪與福都在人道修。天人只知道享福,不會修福。叁惡道人受罪,造業的機會也很少。唯獨人道可以造惡與修善,所以感得六道輪回。

  我們講六道,就是將天阿修羅也算是一道,他有天人之福,沒有天人之德。我們常講凶神惡煞,就是阿修羅。天上也有凶神、有惡煞;鬼道也有惡鬼、有羅刹,是鬼道的阿修羅。阿修羅怎麼得來的?他們肯修福,所以福報很大,但是他們的嫉妒心、嗔恚心很重。因此,感得大福報,然而還有嫉妒、嗔恨的習氣。在天上就變成惡神,不是善神。在鬼道也變成惡鬼。在人間就變成惡人,像希特勒、史達林這一類的都是人間的阿修羅。于是輾轉五道,永遠沒完沒了,這才是事實真相。

  在此五道中,人道的壽命短,其他四道的壽命都很長。實在幸虧作人的時間短,造作罪惡還有限度。如果人的壽命長,一生造善固然好,若造惡業還得了。知道這個事實狀況,才真正“憂苦不絕”。了解事實狀況,才曉得擔憂,才知道是苦,沒有樂。

  我們得人身,就是苦本。每天要吃叁餐飯,一餐不吃就餓得很苦。吃飽了很快樂,那是苦受暫時停止。假如真樂,作人不須吃飯、喝水,這多快樂!累了要休息,不休息苦就來。由此可知,身是一切苦受的根源,有什麼好處。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生之苦,如果不是佛在經上說得那麼詳細,我們想像不到。

  佛說,一個人來投胎是由四種緣而來的,如果子女跟父母沒有緣分就不會來。這四種緣分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我們想想,家親眷屬是報恩的多,還是報怨的多?只想想我們自己處世、待人、接物,是不是常受恩惠?你不給人恩惠,誰來報你的恩!你一天到晚看這人不順眼,那人也看不慣,你的周圍都是冤家債主,將來到你家投胎就是報怨的,不是報恩的。報恩是天生的孝子賢孫,外面誘惑都不會帶壞。爲什麼善人家裏生的小孩都善?善與善感應。你修善,我也修善,彼此非常歡喜,志同道合,而且過去世又有關系,自然就來了。惡與惡交感,你喜歡做壞事,我也喜歡做壞事,志同道合,他就來了,這就是敗家子,報怨來的。曉得事實真相,平常處世、待人、接物,盡量施恩,絕對不與人結冤仇。結了冤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事非常可怕!冤仇愈結愈深,愈報愈殘酷。

  神識來投胎,一入胎就不自由。沒有入胎的時候,他自由自在。孔子稱之爲“遊魂”,《易經》上講的“遊魂爲變,精氣爲物”,這兩句話對于宇宙人生的觀察,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當時佛法還沒有傳到中國)。遊魂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魂”。事實上他不靈,真的是冥頑不靈。說“遊魂”很有道理,他的速度非常快,非常不穩定,到處亂跑。可是他一入胎就不能動,就失去自由,所以佛經把胎胞比成地獄。這十個月的坐胎,就等于在地獄受罪一樣,他的感受不曉得有多少年!我們常講“度日如年”,坐胎時在母親肚子裏,真是度日如年,所以稱作“胎獄”。他的苦樂隨著母親的心情而變化:母親歡喜的時候,他的苦受比較少;母親一不高興,他在裏面就非常痛苦;母親喝一杯熱茶,他就像在火燒地獄一樣;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寒冰地獄一樣。他有種種感受,非常痛苦。

  “生時苦痛”。出生的時候,佛在經上形容,有如通過夾山地獄。生出來的時候,皮膚跟外面空氣接觸,就像針刺在身上一樣,所以一出生就痛哭。你們看,那一個小孩出生時笑咪咪的?沒有見過,皆是大聲痛哭,就證明他出生不快樂。人在痛苦的時候才哭,所以一生下來就苦,苦一輩子,永遠苦不完。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已經過了這一關,把這事忘得一幹二淨,這是愚癡。

  人不能不老,不老就短命。若不歡喜短命,就要受老苦、病苦。縱然現前還沒有親身體驗到,但在周邊環境的人都看得到,或者自己家裏有老人,親戚朋友中有老人,再不然到老人院參觀。外國有許多老人公寓、老人院,辦得很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照顧,不覺得缺乏,但是精神生活之苦,沒有辦法解決。老人住在那個環境裏有什麼感覺?坐吃等死!就像判了死刑一樣,日期已經定了,只是還沒有執行,非常可憐!而且老人院裏每天都有老人過世,擡著走了。看到今天這房間空了,明天那房間空了,想想過幾天輪到自己,這種痛苦的精神生活,就不是物質生活能彌補的。

  老人的幸福,是在年老時能有機會經常跟年輕人相處在一起,他心情就愉快。見不到一個年輕人,心裏就悲哀,這是必然的道理。今天社會的發展已邁向工商業時代,每個人工作都非常忙碌,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中國人還有一點舊觀念,星期天或者半月、一月會去看看老人。外國人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一年難得去看一次,甚至十年、八年才想到還有父母在,想去看看,到那裏也找不到了,可能搬家,或者已經死了都不知道。有的小孩十幾歲離開家庭之後,一生都不再見面,這在外國是很平常的現象。

  “病苦”。病的時候自己活動能力失掉,飲食起居都需要別人照料。死是最痛苦的,究竟痛苦到什麼程度,也無法想像。佛在經上比喻:人的神識離開身體時,痛苦就像生龜脫殼,活的烏龜被剝下殼來。佛以此形容“死苦”。

  除生、老、病、死之外,還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是我們身外之苦,那裏有樂?佛說的都是事實真相。

  “惡臭不淨”是講我們的身體,一星期不洗澡,身上就臭,誰都不願意接近你。“惡”是惡念。貪、嗔、癡、慢是惡。身體細胞新陳代謝,不幹淨。要真正認清楚事實,才知道佛所講的事實真相一點都沒錯。

  “無可樂者”。這個世間那有可樂之事,所有一切萬法刹那變化,皆是無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是真實的。佛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唯獨西方世界不一樣,西方世界是真常不是無常。爲什麼它是真常?西方世界沒有一個人作惡,沒有一個人有惡念。當知一切現象唯識所變,一切衆生生活環境是隨著意念起變化的,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之殊勝,是他方…

《無量壽經講記 心得開明 第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