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心得開明 第叁四▪P4

  ..續本文上一頁諸佛國土所沒有的。這要歸功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之清淨善良,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我們要求往生西方淨土,必要修清淨心,要修至善之心,則決定往生。爲什麼要念這一句佛號?是把我們的妄想雜念念掉,把我們的清淨心念出來,目的在此。“心淨則土淨”,這樣才能感應道交,才有往生的把握。

  下文,佛再教我們修善;前面經文令人知惡斷惡。心清淨,身就清淨,體質自然改變。世間人用醫療、藥物來改造體質,能不能達到目標?能達到有限的目標,絕對達不到真正改變體質的目標。因爲體質是屬于依報,真正控製體質變化的是心情。心性重要,生理健康的基礎建立在心理健康上;心理不健康,身體怎麼可能健康。什麼樣的心才是健康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心”是健康的心。善心、惡心都不是健康的心,唯獨清淨平等覺是健康的心。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

  宜自決斷。

  “宜”是應該。自己覺悟了、明白了,就應該下定決心,要有決斷。

  洗除心垢。

  我們心理的染汙,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要洗得幹幹淨淨。用什麼方法洗?我們今天采取的方法就是“執持名號”,用這一句名號,念念提起覺正淨,就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洗得幹幹淨淨。名號是工具,“洗心”是功德、是效果。妄想、分別、執著是無始劫來心理累積的汙垢劇毒。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此乃世尊一語道破一切衆生心垢的根源。妄想演變成“所知障”;執著演變成“煩惱障”,變成兩大障礙,于是清淨心永遠被障礙埋沒。雖有清淨平等覺,而不得其用,很可惜,也非常可憐。

  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許多方法門徑只有一個目標,“洗除心垢”。參禅用參究的方法洗除心垢;密宗持咒用叁密相印的方法洗除心垢。由此可知,目的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樣。我們今天采取“執持名號”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來得方便。行、住、坐、臥,隨時隨處,都用得上功夫,不像其他法門,有許多限製。

  參禅的人一定要在禅堂打坐,離開禅堂功夫就斷了。念佛法門,走著、站著、坐著、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一切時一切處,功夫可以不間斷;不像其他的法門功夫容易間斷。密宗裏有許多儀軌,若做不到就不相應,所以要有時間,要有修學的環境。總之,都沒有這一句佛號方便。何況其他法門全靠“自力”,念佛法門稱“二力法門”,有彌陀弘願誓力的加持,這與修學其他法門不一樣。念佛用的功夫少,收獲則不可思議,這是爲什麼我們在許多法門裏選擇念佛法門的道理,這是智慧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佛教我們要:

  言行忠信。表裏相應。

  佛陀指示我們的原則,我們要做到。我們的行爲、言語要以“忠信”爲准則,能做到這兩個字,就是“尊師重道”。做不到忠信,心目中就沒有老師。老師教我們的做不到,也就是不孝父母。所以,“孝敬”表現在生活上就是忠信。孝敬是根本,像一棵大樹的根一樣。忠信是枝葉,是從根本生的,表裏要如一。“表”是外表;“裏”是內心。心口不相應也是不孝,也是不敬。

  佛法修學的基礎,就是《觀經》叁福十一句,從初發心到成佛都不能違背這十一句。自行化他,前十句是自行,後一句是化他。化他是“勸進行者”。前十句的境界無限深廣,從那裏修起?從孝敬開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陀教我們從孝親、尊師開始,一直到成佛,還是修這個根本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禮敬諸佛”,還是孝敬。若問佛法修的是什麼?可以說自始至終修的就是“孝敬”而已。孝敬在“言行”就是“忠信”。“表裏相應”,我們要認真做到。孝敬做得圓圓滿滿,沒有絲毫欠缺就是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敬就沒有做到圓滿,因爲心垢沒洗幹淨。老師要我們“洗除心垢”,還有一念無明沒洗幹淨,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孝敬就不圓滿。必至成佛,心垢洗得幹幹淨淨,絲毫汙染都沒有,圓成佛道,這才得大圓滿。“孝敬”二字做到究竟圓滿,這就是佛法。

  我們天天拿著好香、鮮花、水果拜佛,磕頭作揖,希望佛菩薩保佑我們升官發財、天下太平,這些念頭全是汙染。佛是教我們把汙染洗掉,不是教我們天天增長汙染。汙染的心就是宗教,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汙染。宗教要是沒有狂熱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建立在情執的基礎上,而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破迷開悟。這是它們的不同處。

  我們心目中佛菩薩是老師,不是神明。家裏供養老師的形像,我們見到,會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念念提醒自己的警覺,這就是學佛,這才是佛弟子。諸位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佛教真實的利益,你決定得不到。佛法是世界上最圓滿、最完備、最真實的優良教育,世出世法裏確實找不到。孔子的教育,我們雖然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不圓滿。因爲只講到人天法門,而且只能說達到欲界天,達不到色界天。因爲色界天要修禅定,儒家沒有修定,所說的“止于至善”,其“至善”是有範圍的。如果止于至善用在佛法上,這個至善是沒有止境的,是盡虛空遍法界。衆生因爲不知道環境的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曉得爲什麼要斷惡,爲什要修善。經典就是老師爲我們說明此事,講得清楚明白,使我們知道真正應該斷惡修善。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

  這四句是佛教我們自己得到老師教誨的真實利益,一定要發心幫助別人。若社會上多數人都接受佛陀教育,社會自然和諧,世界自然和平安定,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日子過。所以,不是自己一個人善就行,還要幫助一切人斷惡修善,這是每一位佛弟子應盡的義務。

  “人能自度”,自己確實有能力度自己,有能力度自己就是“盡孝、修敬”。能盡孝修敬,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認真努力奉行,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如來、諸上善人與自己自然感應道交。幾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知道;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自己可以選定。這多麼自在!“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古人有做到的,今人也有做到的。他們能做到,我爲什麼做不到,原因在那裏?在“洗除心垢”的程度不夠。我們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這些事都知道。以念佛的功夫來說,“功夫成片”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以得到的。功夫成片也有叁輩九品,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很高。“功夫成片”的上輩叁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能預知時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行。中輩叁品就能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真的自在。這就說明我們人人都能修得到,爲什麼不肯修!這是學佛真正的成就。

  佛在本經講,“惠以衆生真實之利”。什麼是“真實之利”?世間的榮華富貴一樣也帶不走,唯獨“生死自在”是真的,這才是真實的利益,其他都是假的。

  大家都曉得李炳南老居士,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就得生死自在。他是一個真正有修持的學佛人,決不打妄語。他在中興新村講經時公開宣布,他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走,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這是我跟隨他到中興新村聽經,與大衆同學們親耳聽聞的。因爲我聽到他講這個話,所以回來與同學們商量,老師既然生死自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希望他常住,不要早走。老師在世間沒有別的事,就是講經,不講經就走了,所以急須選一部大經。我們八個同學聯名發起,請老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此事是我帶頭建議的,想留老師多住幾年。他在七十多歲時就有這個能力。他于九十七歲時往生,預知時至。往生的前兩年,九十五歲時透露了消息,他告訴大家,我講經再過兩年就不講了,你們要珍惜,要好好的聽。臺中的同學聽老師這樣說,特地到臺北來找我,說老師宣布只講兩年就不再講,問這話是什麼意思。我說,老師的意思是兩年以後他就往生。果然沒錯!兩年後他往生淨土。

  一般人預知時至多半是在一個月、半個月之前,長的大概是叁個月,兩年前預知的很少見。六祖惠能大師往生是在一年前宣布的。李老師是兩年前宣布的。他念佛功夫如何?我可以告訴諸位,他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他沒有到一心不亂。我跟他十年,他的境界我很清楚,上品功夫成片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爲什麼說他未到一心不亂?如果是一心不亂,對于一切事的處理決定沒有絲毫的錯誤。因爲他的智慧德能恢複,也就是六種神通恢複,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都具足。“事一心不亂”是圓七信位菩薩。李老師沒有展現通智的能力,證明他還沒有達到事一心。念佛念到事一心,等于證阿羅漢果,我們坐在此處,樓下幾層人們的活動,都看得清清楚楚,地是透明的,這就證明你得“事一心不亂”。由此可知,一心不亂是很難的,不容易得到。

  “功夫成片”則人人都可以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凡聖同居土,所謂“萬修萬人去”,就怕你不肯修;要是肯修,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是“自度”。沒有到這樣功夫不可以稱自度,往生若沒有把握就不算自度;要真有把握,絕不自欺欺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師教我們做的,我們都能做到,就有把握。

  我跟大家宣布過,古德講叁輩九品很難懂,我有一個新的講法,我是依《無量壽經》講的。如果我們把《無量壽經》的教訓,每一句都百分之百做到,就能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得上中品往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得上下品往生。如是遞減,減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兩成。換句話說,如果依此經典教訓連兩成都做不到,即是與阿彌陀佛結了善緣,這一生未必能往生。等到下一次再得人身,再遇到這個法門,再繼續起修。

  真正發心,要想脫離輪回,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

《無量壽經講記 心得開明 第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