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

  濁世惡苦第叁五

  世尊在這一品經文裏,苦口婆心教誡我們,勸導我們要明了事實真相,認清現實環境,必要斷惡修善,才能真正離苦得樂。尤其是現前這個時代,若與經文對照,世尊在叁千年前,就已經將今天社會狀況看得非常顯明。這是我們對世尊的智慧、能力不能不佩服的地方。當然,這樣的智慧能力,是一切衆生自性本具的。

  佛告彌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爲衆惡。甚爲大德。

  這一段文是贊歎。“汝等”指彌勒菩薩暨與會的大衆們。身爲佛的弟子,能在濁惡世間端心正意,給世間人作一個好榜樣,現身說法。如何在濁惡世間真正能離苦得樂?苦從那裏來?苦從惡業來,世間人造惡,自己並不知道,就是所謂的“迷惑顛倒”,雖不是有意做的。有意做的當然有,但是多數不是有意做的,是因爲愚癡,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往往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他們是看錯了。

  以現前的社會現象來說,即使受過高等教育(高等科技的教育),對于是非善惡還是很難辨別。譬如,愛因斯坦受過高等教育,不能說他不聰明,然而他爲什麼發明原子彈?他沒有想到會給世間帶來嚴重危害。如果是受過中國古代的教育,雖然知道怎麼做原子彈,決定是密而不宣,因爲他明了將來很多人會遭難,他負有因果責任。原子彈一旦落在野心家的手中還得了嗎!這就是教育,能使人辨別是非善惡。

  中國諸葛亮是很聰明的人,也有科學頭腦。他發明“木牛流馬”,在中國曆史上有記載,是一種機械化的運輸,不知道他是怎麼做的。雖然它的速度不高,史書上記載,一天可以走叁十裏,但它不需要人力。他死後,技術不留給後世,就是怕這種機械化的技術,若被後人所得,經過再研究,再改進,再發展,會給社會大衆帶來不幸。尤其不可被野心家們利用,所以諸葛亮不肯把它留傳下來。

  “教育”就是教我們能辨別是非善惡,教我們念念都要想到社會大衆,有義務照顧今世、後世一切衆生的幸福,這才是教育。決不是爲自己的名利,更不是炫耀自己的才能。聽說,愛因斯坦晚年非常後悔把原子彈的理論公布于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若能在起心動念之處克製自己,不做惡事,這才是“大德”,是真正的成就德行。

  這一品經文很長,這句經文在這品經裏是總綱領,非常重要,我們要牢牢記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作惡。不作惡的標准,就是絕對不傷害別人。傷害自己不要緊,決不要傷害別人。下文具體說明怎樣才不造惡。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

  諸位要記住,佛講經的原理原則永遠不變,但是種種境界之不同,將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這一句是講現前這個階段,十方世界的狀況比我們世界好。娑婆世界比不上他方世界,但是娑婆世界過去也有非常好的時候。這一點我們要懂,娑婆不是永遠苦,過去苦、現在苦、未來還苦,沒有這個道理。所謂風水輪流轉,總是會變的。目前這個世間狀況是很苦,真正比不上他方世界。追究原因,爲什麼比不上?不要說他方世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種種苦難在在中國曆史上是找不到的。中國曆史上有過亂世,但時間都沒有這一次長,沒有這一次嚴重。從曆史觀察,這一代不如過去。再從橫面看整個世界,中國在過去,曾經是整個世界上最光輝燦爛的民族,是高度文明的國家,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今天我們臺灣除了財富之外,在文化水平上,若跟其他國家來比,實在是落後很多,許多不如他國的,原因在教育。

  中國古代爲什麼好?人民從小就接受儒家的教育,從小就培養成倫理道德的觀念,起心動念都有一個准則。雖然有出入,但是不離譜,離這個標准總相差不遠,道理在此。過去所謂的“禮義之邦”,人人講禮、守法。肯犧牲自己,幫助別人,這是“義”。舍己爲人,從前是這麼美好的社會。再看看現前社會,禮義淪喪。民國以來,我們舍棄孔孟的思想。孔孟教育是從漢武帝時建立的,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孔孟倫理道德思想爲教學的中心,一直到前清二千年來沒有改變。後漢明帝時,佛法傳入中國。孔孟儒教、大乘佛法,規範中國百姓人心,所以能維持長治久安,維持禮義之邦。

  今天我們把傳統教育舍棄,社會呈現混亂的現象。這亂象有沒有辦法改進?沒有辦法!即使再從孔孟教育做起,至少也要叁十年至五十年之後才能看到成果。這是非常困難,是很痛心的一樁事。

  十方世界何以現在比我們好?十方世界都有諸佛菩薩在教學,我們這個世界沒有。諸佛菩薩不來,高僧大德們也一個個凋零。黃念祖老居士是當代非常希有難得的大善知識,最近也往生了。當今佛法在全世界,講經的人才實在太少了,幸虧利用現代科學工具,錄音帶、錄影帶、CD、網路的傳播,聊勝于無。

  我在南洋弘法,知道馬來西亞佛教的狀況,許多大城市的佛教團體都在聽錄音帶,都在看我們贈送的經書。特別是《無量壽經》,在東南亞地區人人讀誦,都依這個方法修行。更難得的是我過去沒聽說過,也沒見到過的一樁事。在新加坡,販毒是唯一死刑,且是絞刑。販毒的人很多,而且都很年輕。這些販毒的人被抓到之後,關到監獄裏就等著上斷頭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到監獄裏勸他們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大多數囚犯都能接受,監獄就像精進佛七的佛堂。因爲他們都知道那一天往生,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老實實在那裏念佛。不念佛的人上斷頭臺的時候全身癱瘓,需要幾個人架著上去,吊死的時候七孔流血。念佛的人不需要人攙,自己上去,大大方方地,一點恐懼都沒有;吊死之後面貌正常,不可思議。火化後撿得堅固子(舍利子),是我自己一生中所沒見過的,顔色好,又大,堅硬的程度,掉在地上像金屬的聲音一樣,真正不可思議。一個要上吊刑了,全獄的囚犯都爲他念佛送行,證明佛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念佛,真實忏悔,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是真能成功。

  他們在上吊的前兩天,佛號日夜不間斷,而且面貌都改了。他們的家屬去探望,非常明顯的覺察到,沒有關到監獄以前的面貌很壞,家人都不願意理會;而在獄中念佛之後,整個人的相貌都變了,變得清淨和善慈祥,家人眷屬看到,沒有一個不歡喜。所以,新加坡有不少販毒的人往生成佛。各有因緣,因緣雖不同,他們往生成佛,卻一點都不假。這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啓示。李木源居士問我,這樣方式往生好不好?我說,很好!

  唐朝善導大師就示現一個榜樣,他是淨宗第二代祖師,傳說他是在寺院門口的柳樹上吊往生的。這就是給後世人看,若在緊急關頭,任何方式皆可往生。我們今天在新加坡看到這些死囚上斷頭臺往生,示現這麼好的瑞相,肯定往生。他們沒有第二個念頭,只有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先去的人跟後面的人說:我先走,我在那邊等你們,我們到那裏再見。實在不可思議!這才曉得大乘佛法教化功德之殊勝,我們無法想像得到。

  “十方世界”佛菩薩多,佛陀教育普及,所以“善多惡少,易可開化”。“開”是開導;“化”是教化。“開”就是開示;“化”就是悟入。如佛在《法華經》上講的“開示悟入”,真正覺悟,真正入佛菩薩的境界。“化”是變化氣質。變凡夫爲聖賢,是教學真正的成果。這是佛贊歎他方世界。

  唯此五惡世間。最爲劇苦。

  佛菩薩爲什麼不來我們這個世間?我們不能怪他,不能冤枉他,佛菩薩過去常在中國示現,曆史上記載很多,那是暴露身分的,沒暴露身分的更多。現在爲什麼不來?原因是現代人不肯接受。也許有人說,我們很樂意接受。其實你的樂意是嘴皮上的,心裏並沒落實。嘴皮上跟佛菩薩不能感應道交。你真心好善、好德,諸佛菩薩那有不來之理。口裏喜歡,身心不能奉行,陽奉陰違,這是得不到感應的。無佛教化,世間人就苦。

  尤其是現前這個時代。最近二、叁十年來,我們看全世界的人心動向,可以說皆是聽騙不聽勸,喜邪不喜正。不喜歡正法,講求神通、感應。不願意坐下來接受佛菩薩真實的教導,不喜歡讀經、念佛;喜歡神通、感應,喜歡奇奇怪怪的。所以,不是佛不來,而是衆生不要佛。正法沒有人提倡,沒有人支持、擁護,所以正法衰微,結果世界變成“五惡世間”。

  “五惡”就是殺、盜、淫、妄、酒。前面四科“殺、盜、淫、妄”非常明顯,末後這一條是五戒裏的酒戒,但是講得很少。細看經文,實際上講的是“十惡”裏的貪、嗔、癡,也就是意業叁惡。因此,這一品經文講得非常具體,非常完備,它的內容就是“五戒十善”。若心行全違背五戒十善,就是造作十惡。現前這個世間確實是這種狀況,所以大家過的日子很苦。“劇苦”是劇大之苦,不是小苦。今天在社會上,窮人苦,富人也苦;沒有地位的人苦,作總統、作院長的人也苦,沒有不苦的。

  我們知道“果”,也知道“因”,而後才知道怎樣離苦得樂。我們希望在劇苦的世間找出一條生路。這一條生路就是破迷開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在這個時代,我們提倡淨宗,雖然依據的是五經一論,決定是以《無量壽經》爲主體,其余的經論是輔助。

  《地藏經》我講過很多遍,同修們要記住,不要産生錯誤的觀念。《地藏經》是輔助我們修行的。原因在那裏?就是這些年來,看大家讀經很用功,念佛也還不錯,都相當精進,爲什麼習氣不能斷,煩惱不能除,依然是非善惡不能辨別,就是智慧不開。原因實在是我們沒有把基礎奠定好。基礎決定是《觀經》的“叁福”,所以我講《地藏經》是依“叁福”講的。以《地藏經》來解釋叁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是以這一部經來說明這十一句。你們仔細聽我在圖書館講的《地藏經》,是不是講…

《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