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心得开明 第三四▪P4

  ..续本文上一页诸佛国土所没有的。这要归功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之清净善良,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我们要求往生西方净土,必要修清净心,要修至善之心,则决定往生。为什么要念这一句佛号?是把我们的妄想杂念念掉,把我们的清净心念出来,目的在此。“心净则土净”,这样才能感应道交,才有往生的把握。

  下文,佛再教我们修善;前面经文令人知恶断恶。心清净,身就清净,体质自然改变。世间人用医疗、药物来改造体质,能不能达到目标?能达到有限的目标,绝对达不到真正改变体质的目标。因为体质是属于依报,真正控制体质变化的是心情。心性重要,生理健康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健康上;心理不健康,身体怎么可能健康。什么样的心才是健康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是健康的心。善心、恶心都不是健康的心,唯独清净平等觉是健康的心。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

  宜自决断。

  “宜”是应该。自己觉悟了、明白了,就应该下定决心,要有决断。

  洗除心垢。

  我们心理的染污,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洗得干干净净。用什么方法洗?我们今天采取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用这一句名号,念念提起觉正净,就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洗得干干净净。名号是工具,“洗心”是功德、是效果。妄想、分别、执著是无始劫来心理累积的污垢剧毒。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此乃世尊一语道破一切众生心垢的根源。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著演变成“烦恼障”,变成两大障碍,于是清净心永远被障碍埋没。虽有清净平等觉,而不得其用,很可惜,也非常可怜。

  佛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许多方法门径只有一个目标,“洗除心垢”。参禅用参究的方法洗除心垢;密宗持咒用三密相印的方法洗除心垢。由此可知,目的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今天采取“执持名号”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来得方便。行、住、坐、卧,随时随处,都用得上功夫,不像其他法门,有许多限制。

  参禅的人一定要在禅堂打坐,离开禅堂功夫就断了。念佛法门,走著、站著、坐著、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一切时一切处,功夫可以不间断;不像其他的法门功夫容易间断。密宗里有许多仪轨,若做不到就不相应,所以要有时间,要有修学的环境。总之,都没有这一句佛号方便。何况其他法门全靠“自力”,念佛法门称“二力法门”,有弥陀弘愿誓力的加持,这与修学其他法门不一样。念佛用的功夫少,收获则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我们在许多法门里选择念佛法门的道理,这是智慧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佛教我们要: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佛陀指示我们的原则,我们要做到。我们的行为、言语要以“忠信”为准则,能做到这两个字,就是“尊师重道”。做不到忠信,心目中就没有老师。老师教我们的做不到,也就是不孝父母。所以,“孝敬”表现在生活上就是忠信。孝敬是根本,像一棵大树的根一样。忠信是枝叶,是从根本生的,表里要如一。“表”是外表;“里”是内心。心口不相应也是不孝,也是不敬。

  佛法修学的基础,就是《观经》三福十一句,从初发心到成佛都不能违背这十一句。自行化他,前十句是自行,后一句是化他。化他是“劝进行者”。前十句的境界无限深广,从那里修起?从孝敬开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陀教我们从孝亲、尊师开始,一直到成佛,还是修这个根本法。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礼敬诸佛”,还是孝敬。若问佛法修的是什么?可以说自始至终修的就是“孝敬”而已。孝敬在“言行”就是“忠信”。“表里相应”,我们要认真做到。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丝毫欠缺就是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敬就没有做到圆满,因为心垢没洗干净。老师要我们“洗除心垢”,还有一念无明没洗干净,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孝敬就不圆满。必至成佛,心垢洗得干干净净,丝毫污染都没有,圆成佛道,这才得大圆满。“孝敬”二字做到究竟圆满,这就是佛法。

  我们天天拿著好香、鲜花、水果拜佛,磕头作揖,希望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天下太平,这些念头全是污染。佛是教我们把污染洗掉,不是教我们天天增长污染。污染的心就是宗教,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没有狂热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建立在情执的基础上,而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破迷开悟。这是它们的不同处。

  我们心目中佛菩萨是老师,不是神明。家里供养老师的形像,我们见到,会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念念提醒自己的警觉,这就是学佛,这才是佛弟子。诸位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决定得不到。佛法是世界上最圆满、最完备、最真实的优良教育,世出世法里确实找不到。孔子的教育,我们虽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不圆满。因为只讲到人天法门,而且只能说达到欲界天,达不到色界天。因为色界天要修禅定,儒家没有修定,所说的“止于至善”,其“至善”是有范围的。如果止于至善用在佛法上,这个至善是没有止境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众生因为不知道环境的事实真相,自然就不晓得为什么要断恶,为什要修善。经典就是老师为我们说明此事,讲得清楚明白,使我们知道真正应该断恶修善。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这四句是佛教我们自己得到老师教诲的真实利益,一定要发心帮助别人。若社会上多数人都接受佛陀教育,社会自然和谐,世界自然和平安定,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日子过。所以,不是自己一个人善就行,还要帮助一切人断恶修善,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尽的义务。

  “人能自度”,自己确实有能力度自己,有能力度自己就是“尽孝、修敬”。能尽孝修敬,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认真努力奉行,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如来、诸上善人与自己自然感应道交。几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知道;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间,自己可以选定。这多么自在!“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古人有做到的,今人也有做到的。他们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在那里?在“洗除心垢”的程度不够。我们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这些事都知道。以念佛的功夫来说,“功夫成片”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以得到的。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很高。“功夫成片”的上辈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行。中辈三品就能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真的自在。这就说明我们人人都能修得到,为什么不肯修!这是学佛真正的成就。

  佛在本经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什么是“真实之利”?世间的荣华富贵一样也带不走,唯独“生死自在”是真的,这才是真实的利益,其他都是假的。

  大家都晓得李炳南老居士,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得生死自在。他是一个真正有修持的学佛人,决不打妄语。他在中兴新村讲经时公开宣布,他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是我跟随他到中兴新村听经,与大众同学们亲耳听闻的。因为我听到他讲这个话,所以回来与同学们商量,老师既然生死自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们希望他常住,不要早走。老师在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讲经,不讲经就走了,所以急须选一部大经。我们八个同学联名发起,请老师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此事是我带头建议的,想留老师多住几年。他在七十多岁时就有这个能力。他于九十七岁时往生,预知时至。往生的前两年,九十五岁时透露了消息,他告诉大家,我讲经再过两年就不讲了,你们要珍惜,要好好的听。台中的同学听老师这样说,特地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宣布只讲两年就不再讲,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老师的意思是两年以后他就往生。果然没错!两年后他往生净土。

  一般人预知时至多半是在一个月、半个月之前,长的大概是三个月,两年前预知的很少见。六祖惠能大师往生是在一年前宣布的。李老师是两年前宣布的。他念佛功夫如何?我可以告诉诸位,他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他没有到一心不乱。我跟他十年,他的境界我很清楚,上品功夫成片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说他未到一心不乱?如果是一心不乱,对于一切事的处理决定没有丝毫的错误。因为他的智慧德能恢复,也就是六种神通恢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都具足。“事一心不乱”是圆七信位菩萨。李老师没有展现通智的能力,证明他还没有达到事一心。念佛念到事一心,等于证阿罗汉果,我们坐在此处,楼下几层人们的活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地是透明的,这就证明你得“事一心不乱”。由此可知,一心不乱是很难的,不容易得到。

  “功夫成片”则人人都可以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所谓“万修万人去”,就怕你不肯修;要是肯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自度”。没有到这样功夫不可以称自度,往生若没有把握就不算自度;要真有把握,绝不自欺欺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师教我们做的,我们都能做到,就有把握。

  我跟大家宣布过,古德讲三辈九品很难懂,我有一个新的讲法,我是依《无量寿经》讲的。如果我们把《无量寿经》的教训,每一句都百分之百做到,就能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得上中品往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得上下品往生。如是递减,减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两成。换句话说,如果依此经典教训连两成都做不到,即是与阿弥陀佛结了善缘,这一生未必能往生。等到下一次再得人身,再遇到这个法门,再继续起修。

  真正发心,要想脱离轮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

《无量寿经讲记 心得开明 第三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