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靈,心裏的概念,這是一個幻象,這個只是一些原子,一些粒子。這種講法,月稱菩薩說,這個是違背一般世間的現量的。
月稱菩薩是講,如果你說這個事情他是非他生,這樣的講法並不違背世間,這一切都等于回答昨天某一位的一個問題,月稱菩薩是講,他生不但在勝義谛不可能,就在世俗谛也沒有辦法他生。
月稱菩薩說,在世間一個人只不過是稍微放了一點種子,到另外那個人那邊去。這樣子的話,這個人就說這個孩子是我的孩子,然後他種的一個種子就說,這個樹是我種的。所以,就算在一般的這個世界裏面,我們也不接受他生。這邊月稱菩薩在講什麼呢?昨天月稱菩薩講,平常人也不接受自生。今天還有講,普通的人也不接受他生。在月稱和一般人之間,只有一個差別,就是月稱菩薩有一個修的道,而平常人沒有。在一個平凡的人,月稱菩薩還有我們說,可以說是一個哲學家之間,也有不同。因爲我們說這種哲學家或者這種搞方法論,他們有一個問題。因爲他們對他們自己的這種概念有一種成見,就是他們對于這個有一種成見。所以,月稱他不但在究竟的立場上,不接受自生和他生,在一般的世俗立場上他也同樣不接受。這個還有沒有其它問題,剛才這幾個記誦不那麼難。
他的問題是說,身爲一個哲學家,或者一個理論家,理論師,我們有的是這種倒世俗,在這樣子,我們怎麼樣能夠分出什麼是正世俗,而什麼是勝義谛,答案是說,就是來學中觀,學中觀,然後逐漸破釋一些倒世俗的概念。
他的問題是說,我們現在在世俗谛,我們怎麼證得勝義谛,仁波切是說,我們既不在世俗谛,也不在勝義谛。我們其實兩個都在,或者兩個都不在。
怎麼樣能夠證得聖一地,要證得就得要修行。
提問:如果一個平凡人的見解,他就是相對真理的話。舉一個例子來說,有兩個平凡人,他們都有正常的眼睛,他們今天看到這個杯子中的一個杯子都沒有問題,可是這兩個人,一個人看到這個杯子會說這個杯子好漂亮,另外一個人就會覺得這個杯子好醜,我不喜歡,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怎麼樣去了解相對真理和究竟真理,就是正世俗,我們如何以這樣的正世俗爲道去修行,去接近真理。
A: 他的問題剛剛大家聽到了嗎?就是說一個正常人所見就叫做正世俗的話,那現在兩個人都同樣看見這個杯子,一個人看這個杯子很漂亮,一個人看這個杯子不漂亮,我們怎麼叫這兩個都是正世俗,答案是這兩個都是正世俗,所謂正倒世俗,是一個人所見,依照眼根所見,這兩個人看到都是一個杯子,馬克杯,並不是依煩惱的所見,並不是你看了以後他美或者不美,並不是以這個分的,兩個人都以沒有受到影響的根所見,以這個爲標准。有兩個辦法能建立所謂正世俗,在佛教的立場上來說,我們判斷正世俗和倒世俗是看這個任他的感知有沒有煩惱在裏頭。在一般的世界裏面,我們不這樣做。在一般世俗的這種觀點來說,就是看你健康的程度,就是以你觀察時候你健康的程度來做正和倒的分別。
下面一個記誦。下面我們是想常見或者斷見。這種是一切印度的哲學都做同樣這種事,這個芽並沒有離開種,所以在芽的時候,這個種子並沒有壞掉。但是,芽和種他又不是相同。所以在芽的時候,你也不能說他有種,這個就是我們說的中觀。這個是利于二邊的過世,這句話或者這個記誦是中觀應城派很有名的講法。因爲中觀次序派,這個記誦就沒有辦法完全這樣說,爲什麼呢?因爲中觀自續派他們相信世俗谛有所謂他生。
我們再回到書上,如果我們不能離于二邊,我們就有問題了。如果一個東西他是,等于依靠實存的因存在,就等于有問題。聖人在他們的證悟裏面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實存的東西。這個記誦實際上是非常好的記誦,你應該寫在一張紙上,把他裝在筐裏挂牆上。
下面這兩句話,“空性應是壞法因”,我覺得這實際上就是我們平常在做的,一個大乘的行者,我們認爲當我們修空性的時候怎麼樣,我們拿一個空性作爲摧毀這個世界的東西,把這個世界現有東西,我們認爲它不對,把他用空性摧毀掉,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空性不是摧毀現象的東西,他也不是製造出無的這種工具。他也不是製造出一個空間的東西。爲什麼呢?因爲當我們說空間是一個實存的東西,是一個實體,而空性是超越二邊,就是超越這種極端的。他這邊講,如果一個東西真正是有他的自性存在的話,那空性就會把這個東西毀滅掉。任何一個現象,它實在從自或者從他所生出來的話,他是這種獨立的生出來的話,或者我們說究竟的,或者說無條件的這樣生出來的話,這樣子的話,那空性就變成什麼?空性變成一個電鋸,像人家鋸樹的電鋸。
因爲一切的法他本身就不是由某一個東西這樣生出來的,所以這個東西他就是超越過了我們剛剛說的,就是超越過了這種二邊。
這位先生他問,我們修空性的時候,不應該做什麼,我們修空性的時候該做什麼呢?你這樣講,就是談修道,談修道我們就有另外一套語言了。我們大概要停在這邊。因爲下面再過一兩個記誦,就是唯識宗就開始講話了。唯識宗當他們反駁的時候,他們會提出四項理由來證實萬法唯心。這四個例子,每一個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例子。在月稱菩薩寫的論裏,月稱菩薩自己在這個時候,當唯識宗提出四點,月稱菩薩自己都說,關于你們提出來的,我得想一想。
提問:仁波切早先有提到,在我沒有看到梨子的時候,這個並不存在,他講的這個,非常違背我們現代人的這種現量,我們說當我們在看到梨子之前的話,梨子並沒有從這個現象裏消失,我們所看到的梨子,如果用西方的邏輯正確來講,我們有看到梨子的經驗,我們有一個這樣的經驗,那你現在沒有看到梨子的話,只能說你沒有看到梨子的經驗,不能否定地說,這個梨子並不存在,這個物理原因並沒有消失。
A:爲什麼呢?爲什麼我們不管看到沒看到那個桃子都在那邊,他理由是什麼?
提問: 因爲像你所講的,這個梨子並不是憑空産生的,對不對?
A:這並不表示桃子在現象間。我們看到了那個桃子的時候,當然桃子在那邊,你說我們沒看到的時候,並不表示桃子在現象界裏沒有。比如說你這一生第一次看到桃子,好吧我們就說你八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桃子,你在這邊實際上你想辯駁說,我叁歲的時候,早已經有桃子了,對不對?你是這個意思是不是?這個不是詭計,他說這是你說的。這個實際上是一個假設,你這個假設是怎麼來的?你這個假設是以你目前的經曆假設回去的。你只是因爲你現在看到了這個桃子,你也看到了很多有關桃子的研究,桃子是什麼時候就有的,然後有很多別的報道,你就說我沒出生以前,早就有桃子了。
我們說,當你出生的時候,我們說你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瞎子,在那種情況之下,什麼叫做桃子?你會說,桃子是一個圓形的,甜的東西。那個時候,在你桃子的世界裏,就沒有紅色,或者他上面的顔色。就算有人想嘗試跟你講,什麼叫紅色呢?紅色就是火的顔色,但是對你仍然沒有意義,因爲你從來沒有看到火。所以對于你來說,一個桃子,你的主要參考是什麼?就是說桃子是一個圓形的,甜甜的,你能夠觸摸的這種參考的東西,拿他來說。似乎這位先生講,他的意思這表明什麼?我們所經曆的就是我們眼睛所經曆的東西,這個是我們經曆到的東西,仁波切講,像眼睛、鼻子、舌頭等等這種經曆,他所造成的。
然後說,你說原來眼睛是瞎的,你活到40歲,當有人幫你眼睛開刀,你有了眼睛。你那個時候,40歲的時候,你有眼睛了,你要幹什麼?你要開始學習,什麼是紅色,什麼是藍色,是不是?所以那個你要去那種專門教顔色學校去學,你會假設什麼呢?這麼多年來,桃子原來就是紅色。但是,你這個是什麼?你是用現在你的經曆把它回到以前去,不止是到以前,你還可以想到未來。你會想說,明天這個桃子是紅色的,這個就是我們說的比量。
我有了眼睛以後,我會說,以前我不知道這個桃子是什麼顔色,但是桃子以前就有顔色,只不過我沒有看到。仁波切是說,除非一直到你知道那個所謂存在的概念,本身都不存在,當然是這樣。這個牆裏面有一個城市,就好象是這樣子。這個牆裏面有像咖啡廳等等,他不存在因爲什麼?因爲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也一些像飛碟等等什麼,仁波切說,這個就是人的幻想、妄想,這並不表示這些東西不存在,他們存在。但是這個小姐說,我們是不知道他們存在不存在,仁波切說,這種不知道稍微有點不一樣。
提問: 剛剛有人說,唯識,有部,經部,都屬于倒世俗,他甚至比那個正世俗還差,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說從今以後,我們都不應該看唯識、有部、經部的書,只能看中觀應成派的書,學放牛的,他到底怎麼看這個世界,我們也這樣看這個世界。
A:不是這樣的,除非你先把這些書讀過了,那個中觀應成派的書你是讀不懂的。這個就像剛才那位小姐講的一樣,這些東西他最大的功能只能帶你到那邊,如果你沒有先讀了前面倒世俗的東西,你看不懂。月稱菩薩從來沒有否定過這種黃色的海螺。月稱菩薩跟你講的時候,黃色的海螺是倒世俗。當你了解到這點之後,你能夠怎麼樣?你能夠看到白色的海螺。
提問: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從倒世俗再到正世俗,然後才能到究竟的真理嗎?
A:不見得一定要這樣子。有叁類學生,第一個就是那種理論家,第二種就是完完全全一個正常的人,第叁種人就是說,你已經有這種了解,空性的這種潛力,或者有一點這種了解的人,仁波切會講,多半像我們屬于第一類人。因爲,在座的各位多半都是受過現代科學的教育,比如說你像那種粒子,你相信就是說,我不知道,但是他是存在的。我雖然不知道,但是他還是存在。但是月稱菩薩會跟你講,認知和存在是同一個東西。而同樣他也會講,認知還有不存在,…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