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海市蜃樓這回事,這個海市蜃樓本身,他不會幹擾任何人,他存在是可以接受的。應成派所要否定的,就是說我們說海市蜃樓是在那裏,那裏頭的水是真實存在,就是應成派所要駁斥的。如果我們不否定這個水的真實存在性,當我們趨近這個海市蜃樓,發現這個水根本不是真實存在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會很失望。
基于剛剛所說的,現在讓我們對這個黑板上的題目,就是說要建立世俗谛跟建立勝義谛,來注意這兩個題目。月稱是一個非常清醒的人,雖然有時候在他一生中,他可能會從一只畫的牛身上去擠這個乳出來。但是,他是相信說,如果我要煮一只蛋,應該有水和火這些作爲因根源。所以在建立世俗谛的過程中,他會很開心的接受所有因果的定律,就是說因緣果這些定律,他都很開心的接受。在建立世俗谛的整個題目中,在這個範圍中,他會接受說有道、有一個在學習的學生,有上師,有涅磐,有成佛等等。這個是在建立世俗谛的過程中。這包括成佛,。然後呢,有我們所謂的建立勝義谛。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世俗地的時候,不要用建勝義谛的分析方法來建立世俗谛。就好象月稱菩薩說,就好象海市蜃樓,這個所謂成佛或者證悟,也跟海市蜃樓一樣,當我們趨近成佛,或者趨近證悟的時候,我們以去分析勝義谛的方法,去趨近這個成佛證悟的話,我們也會看到,他也是不存在的。
當唯識論者,他們說阿賴耶是真實存在的時候,他們是在當他們建立勝義谛的時候所說的。因爲,這種字眼,例如說是真實存在,或者實相存在,或者有自性,這些都是在勝義谛的部門裏頭。
不是這些房屋,這些高山阻止我們證悟成佛,是我們對他的這種執著,認爲他真實存在這種執著。所以,這個分別希望大家擺在腦子裏,把它記住。
何故能領受境視,此他性念非我許,故能憶念是我見,此複是依世言說。我們的對手現在問一個問題,應成派是不是就不相信或者不接受自證分這回事。你是不是不接受記憶,月稱菩薩說,不是的,對我們來說,這所謂自證分,所謂我們的記憶或者後面,都恰到好處的。因爲對我們來說呢,這個能看到藍顔色的心,跟這個藍顔色這個外境都不是分別的個體。我也沒說,能看到藍色的這個心是真實存在,而這個藍顔色是不真實存在的。我沒這麼說。
所以對我來說,在建立世俗谛的時候呢,我可以說,我記得昨天所看到那個藍色。我剛剛那麼說,是不經過分析的,是基于我們平常的這種經曆來說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能用分析的這個系統來建立用義谛。
下一個記誦。是故自證且非有,汝依他起由何知,作者作業作非一,故彼自證不應理。因爲你們唯識宗所談的這個自證分,不能成立。是什麼心去看到這個依他起的性呢?對唯識宗的人來說呢?既然心跟外境是兩個個別的實體,一個是這個心是真實存在,而外境是不真實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呢,有一個自證分,一個是真實存在,另外一個不真實存在,這是不能成立的。
能見的那個人,跟見的這個動作,對唯識宗的人來說是不同的。所以,從唯識宗的這個學說來說,自證分,或者有這個自知的心是不能成立的。
下一個記誦很重要。若即不生複無知,謂有依他起自性,石女兒亦何害汝,由何謂此不應有。現在唯識宗的論點,越來越趨近中觀論點,他們越來越提升到中觀論點了。這裏他們說,是有依他生,依他起的性,但是他不是從自生,也不是從他生。這不用讓我們,不是自我可以所要看見的。因爲中觀學者也說,所有的境,所有的外境都不是自生或者他生,所以在這裏,唯事宗跟中觀宗的論點非常接近。但是還有一點分別。
但是,當中觀論者,他說這些東西不是由自生或者不是由他生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另外再製造一個實體出來。然而唯識宗說,雖然這個依他起的性,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但是他們說,依他起這個性,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這裏月稱菩薩就有一點諷刺性地說,這裏就是說石女,不能生育女人的兒子,到底對你做了什麼害處呢?你應該以這個石女的兒子,你把這個石女兒子,把它當做是依他起這個講法,石女沒有小孩,這個是超越自生或者他生的。他也沒有所謂自證分。這個說法就跟唯識論所說的,依他起一樣。所以,月稱菩薩這裏很諷刺地問他,爲什麼你偏偏要挑中來說這個依他起,是實有的呢?這就等于就在說,石女的兒是實有的。
若時都無依他起,雲何得有世俗因,如他由著實物故,世間建立皆破壞。當我們分析的時候,我們現在建立,就是說依他起這個性呢,是不存在的,對于你們唯識宗的人來說,這個好象無著菩薩一樣,就像德光他們都包括在內,甚至,法稱也包括在內。依他起這個性是不存在的。對于你們唯識宗的人來說,這個世俗谛的因是什麼?這裏月稱菩薩所說的是什麼呢?這是很偉大的論點,他就是說,在唯識宗他們都認爲波浪不是實存的,可是他們卻認爲大海是實存的。在唯識宗來說,這個波浪是世俗谛,這個波浪從哪兒生出來的呢?是從海裏所生出來的。就這個理由就可以證明,波浪跟這個海不是二,沒有異,是不異的。但是,由于唯識宗他們相信依他起,所以他們就認爲跟海是一體。所以就沒有起這個波浪的因了。
這個記誦的最後兩句,如他由著實物故,世間建立皆破壞,他就警告唯識宗說,如果你這樣說的話,因爲你執著這個實物,所以你就會把所有的世俗的,平常的經驗全部會摧毀掉。
對月稱菩薩來說,如果你經過很多思考,然後終于找到一個方程式的話,這個方程式不但不是解決這個問題,解答問題的,而是他是所有的麻煩或者問題的根本。這個記誦是一個另很多人都感到不舒服的。
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脫。這些人離于龍樹菩薩所指出的那條道而修的人,這些人沒有一個能達到解脫的道,這包括唯識宗的人,好象無著菩薩一樣,就像德光他們都包括在內,甚至法程也包括在內。爲什麼呢?下面兩句說,因爲要達到解脫的話,一定要有世俗跟勝義谛,就像兩只腳,一只搭著世俗谛,一只搭著勝義谛,兩個都要健全。這些離于龍樹菩薩所指出來的道而去修的人呢,他們在世俗谛跟勝義谛兩方面,都不合格了。他們怎麼樣失于勝義谛呢?他們說,這個大海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些波浪不真實存在。換句話來說,他們認爲依他起的性是實質存在,而其它的外境,其它的東西,全部沒有真實存在,這就破壞他們的勝義谛。
因爲這個因他起跟所有的世俗谛裏頭的外境全部都是沒分別。因爲,這個依他起,他獨立于世俗谛的一切現象。這個因跟果的聯系,也不能成立。基于以上所說的原因呢,這些就是唯識宗跟其它的學派,他們的理論也是在世俗谛上,也是不完全的。
由名言谛爲方便,勝義谛是方便生,不知分別此二谛,由邪分別入歧途。我們平常的這個所謂世俗谛或者名言谛是方法,勝義谛是我們的目標或者是我。所以,在世俗谛的時候,我們應該皈依,我們應該積聚功德等等,爲了要達到勝義谛,不能夠分別這兩個谛,就是世俗跟勝義谛的人,他們就會落到不對的,就是誤途去。這是對其它的這個學派的一個,他其實是在說他們,說他們,因爲他們離于世俗谛。
因爲,這些其它的學派,都輕視世俗谛,而他們特別重視勝義谛,所以他說這個是不對的。現在唯識宗的論師就問月稱說,您相信不相信解脫成佛。您相不相信積聚功德。然後慢慢的達到成佛呢。如果,您相信成佛的話,那您不是需要相信有一個什麼東西可以把我們所有的善行,把它用在過去的嗎。月稱菩薩的回答是說,你們這個唯識宗所說的依他起這個信,不單指在勝義谛裏,我不能接受,在世俗谛裏,我也是不能接受的。但是,爲了要讓我們能夠了解人無我,法無我,爲了要達到這種種,那我們也承認是說世俗谛。
爲了這樣,我就接受禅修,積聚功德這些,在不經分析的情況之下,我接受他們,把他們當做幻影一樣的接受,他們如幻影般存在。當我說這些菩薩,各地菩薩存在,地域存在等等,我並不是說出于我自心自願說他們存在的。我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說他們存在。我這麼說,是因爲一般人喜歡這麼聽。
如汝所計依他事,我不許有彼世俗,果故此等雖非有,我依世間說爲有。
對不起,剛剛應該下面一個記誦,如斷諸蘊入寂滅,諸阿羅漢皆非有,則我依世說爲有。當這些阿羅漢,他們進入涅磐的時候,他們的一切五蘊已經不在了。因爲那個時候,他們在經曆勝義谛,所以他們不再有五蘊存在。而我月稱知道那是勝義谛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如果一般人,普通的人都是像阿羅漢一樣,他們都知道這個五蘊是不存在的,那我月稱也不會說他一定存在。
若世于汝無妨害,當待世間而破此,汝可先與世間诤,後有力者我當依。我月稱要來勸告你們,告誡你們唯識宗的論者。你們在一般人之間會有問題的。如果您對普通的大衆說,只有心是實存呢,你會發生問題,問題會産生的。如果你還是繼續說,唯有心是實有的,繼續這樣對普通人說,一直說堅持是這樣的話,出去到街上看到每一個衆生,你都跟他們辯論,跟他們說,看這個桌子不存在,只有我們的心存在。如果哪一方面辯論的結果,哪一方面贏了呢,我月稱就會跟從那個贏方,因爲在月稱菩薩的心中,他說普通的大衆是不會接受只有心存在。所以,他真的就是很名言的在這裏說,我反正就依賴哪一個是強者,哪一位贏的,我就會依賴他,就會跟從他。
因爲,月稱菩薩本身沒有這個問題。在世俗谛上,在相對的層次上,他不分析。他不會跑去破壞普通人的想法說,看這個不存在,只有這個存在。
換句話來說,他是不主張人到外頭去改變別人的看法,就是說你自己相信某種東西,然後出去要改變人的看法,要別人依從你的看法。他甯願相信普遍大衆人所相信的東西。唯識宗就反擊說你如果是懼怕這些一…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