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解無分別的菩薩,就會認爲幫助乞丐最重要的就是給他東西的行爲,這樣的菩薩就會認爲,除非把世界上所有的乞丐都讓他不窮了,這樣才能成佛。只有當菩薩了解到,你認爲接受你幫助的對象,實際上也是你自己照射出來的錯誤的概念。當你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一個不了解無分別的菩薩,去幫助一個人,希望從幫助的行爲裏要得到一個什麼東西。比如有一個人是乞丐,他會認爲我救濟這個乞丐的行爲應該讓我成佛。如果一個人手上受傷,一個不了解無分別的菩薩,他會想去治療,給他塗很多的藥,結果那個人的傷越來越糟,這個人就會成爲自己很愚蠢的悲心的受害者。因爲他不知道這個對象,受傷的人,實際上也是自己的幻想,他的期待就會傷害自己。
舉例來說,假如這個人喝酒上瘾的,這個人是瘾先生,你希望要幫助他。十年你都想要他戒酒或者是20年,20年他還戒不掉,這個時候當然你也是很痛苦的。有的時候會怪自己,一定是因爲我不好,他才去喝酒。爲什麼呢?因爲這個人不了解無分別,也就是說他自我、自私。所以,這個太太幫助他的先生戒酒,幫助他很久,實際上他是期待這個先生從今開始不喝酒,以不喝酒來獎勵幫助他的太太,可是這不是菩薩的行爲,菩薩幫助就只是幫助,幫助以後自己離開,不管結果,不然他會看到很多悲心的受害者的。不過,你不要搞錯了,這也不表示說,無分別的菩薩,反正我已經盡力了,他要喝就喝了,並不是無分別,他就要這樣做。只是表示,這個菩薩既沒有希望,也沒有任何的期待。
現在還有更大的回報,當你知道無分別的時候,你的悲心更大。比如我們大家都在做夢,夢到我得了艾滋病。你突然間警覺到我在做夢,你自己醒過來了,知道自己在做夢,你跑來跑去告訴別人我在做夢,別人不知道。這個時候你就知道悲心有多大,你怎麼樣才能讓別人知道你在做夢呢?這個時候,你就會要拼命把人搖醒,告訴人家我在做夢。這個就是菩提心,要了解真正的意象、意念是什麼,這個就是菩提心。也就是讓你聽到你應該聽到的東西,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就是成佛的叁個因,所以這就是爲什麼這叁個因以這種順序安列的。
回答:這個問題很好,非常好的問題。因爲龍樹菩薩講過,現在我談中道,爲什麼?爲了跟你講話方便,如果你真正是一個對于“中”了解的學者的話,連“中”你都不應該提。
回答: 沒有生、住、滅,你找不到任何的非組合式。如果你真的有一個離于生、住、滅,就是我們說的非組合的現象。你可以找到一個東西說是非組合的?一定有這種的。
回答: 因爲現在教各位要建立見地,因爲要建立見地,所以先把現象分成組合、非組合,再慢慢談下去,才能談到別的。
回答: 昨天我們討論過,空給一個定義的時候,那個定義要怎麼樣定義。空,就是說所有的現象都包含的一種特質,在這邊可以在後面加一個空。像昨天講到苦,也可以加上空,因爲空是所有的東西都具有的特質。
第二,規定的時候,就講“悲性無佛廣大佛,初遊無佛長止水,常事先用若無佛,故我先有大悲心”,你可以把這一個頌自己讀一下。如果你沒有得金剛乘的病的話,你應該把第二個記誦念十萬遍,而不應該去念咒,而且這個可以到處吹噓很好的東西。好象一個佛教徒好不起印度教,我們老跟人家說,你們是什麼拜神的,我們不拜,但是我們拜佛。金剛乘的本尊甚至有很多讓人看了非常不舒服的。所以身爲一個佛教徒,就算我們不去對佛、菩薩頂禮,但是這個記誦裏面講了悲心。
但是這個歸敬頌可以告訴我們很多的東西。告訴我們菩薩是最高的、成佛的叁個因,第二個記誦告訴我們,叁者之中悲心是最重要的。爲什麼悲心是最重要的?
現在看任達娃的書,這邊有叁個例子或者是叁個分析。種子、水,最後就是它成熟。你種一朵花,最初種子最重要,因爲沒有種子,你就不可能有芽,也不可能會有結果。在中間,水很重要,因爲沒有水就活不下去。第叁,成熟很重要,因爲如果沒有成熟,我們就不會叫它花,而且沒有花,就不知道得到以後的種子,不可能有更多的花了。所以,同樣的悲心在開始、中間、後面,都是需要的。所以,種子是無二慧、大悲心以及一切佛的功德的種子。在中間,需要水,水不但使它繼續得以存活下去,而且能夠使成佛的各種功德逐漸逐漸增長。最後,爲了要能夠享受這種成佛的各種功德,我們也需要這個。所以,月稱來敬禮大悲心。
爲什麼說悲心像種子一樣?悲心是成佛的種子,因爲如果沒有悲心,就沒有相對的菩提心。現在,我們先談談什麼叫做悲心?因爲在我們現在談悲心,悲心不只說是同情,同情也是悲心,但是悲心並不只限製于只有同情。現在,爲了我們大家的了解,可以這樣講,悲心就是一種了解。因爲如果你定義說,悲心就是同情,這樣身爲一個哲學家,別人會批評你的。因爲如果你說悲心就是同情,這有很大的問題,因爲你可以找到一種完全不同情別人,依照你的定義,就是這個人完全沒有悲心,再往前推,這個人根本沒有辦法成佛。你也許碰到一個像希特勒那麼殘暴的人,他也許絲毫不同情,也許別人在那邊,開車的時候把別人的腳都壓過去,這都是可能的。聽到他的車輪碾到那個人腳骨頭碎的聲音,他也不會停下來叫救護車。但是他能夠了解這個狀況,也就是說,這個人能夠了解,他能夠有這種能力能夠了解,如果在那個被碾過去的人同樣的情況的話,他也會經曆同樣的痛苦。
所以,你如果了解到這一點,應該覺得很鼓舞。因爲很多的時候說我沒有什麼悲心,你的意思是說我的同情心不夠。但是,你一定有這種了解,你一定會了解火會燒,所以你會跟別人講,那邊有一堆火,小心。因爲你知道火會把這個人燒到。現在談的就是最基本的悲心。假如說我們再進一步講,好象說體會別人所體會的,這樣叫悲心,實際上這樣更好。有的人修悲心,他們平常怎麼做呢?他們怎麼修呢?就是前面有一堆很苦惱的衆生,自己對他放光,說你們這些人太悲哀了,這樣可以了,並不是說這樣不可以。但是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你看到外面的街上,你盡可能看街上每一個人,你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這包括每一個人,好象是換過去,你換在別人的位置上。
比如你在那邊等著叫計程車,你招了幾次,別人也招手,結果那個人叫了計程車了,你個時候,你可以體會一下他的情況怎麼樣。那時候你也急著,因爲七點要教授,你也想趕回去。你就想前面那個人大概太太快生了,或者你想這個人趕電影,電影快開演了,因爲對那些人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如果你看路上的人,你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有一些什麼事。你如果去問,他不會跟你講,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目的。(這樣講下去有點很感情化了,所以我們還是回來講這本書。)
悲心有點像是常識,你現在頭疼,你看到那個人頭疼,你大概就知道這個人的感覺。也許你知道塗一種藥,但是這個人並不知道這種藥。你跟他講,有一種藥,對你的頭疼會蠻好的,這個有點像放一個種子。身爲佛教徒,我們應該知道輪回裏面充滿了痛苦。對于其他的人來說,佛教徒了解什麼叫輪回、涅磐,他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有的問題他們全都有。我們知道修行的方法,也許我們不去修,但是對他們要有悲心。這種心逐漸增加,慢慢你就會有想要幫助別人,或者是想讓別人成佛的心。當你有這種決心的時候,這種決心就是相對的菩提心。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只有這個,但是你不了解無分別,幾乎是沒有辦法去讓衆生成佛,所以在那個時候你就發起了究竟的菩提心。這就是爲什麼悲心像一個種子。
在那個時候,您就知道說,只有這個,但是你不了解無分別,幾乎是沒有辦法去讓衆生成佛,所以在那個時候,你就發起了究竟的菩提心,這就是爲什麼悲心像一個種子。這很重要,我們現在談的就是成佛的第一個種子,也許可以從現在開始。如果以前有人沒有這個的話,可以從現在開始。可以簡單的像,有的人有頭疼,你想幫他,剛才那個是開始,慢慢你可以把這種情形提升起來,不只是要幫那個人止頭疼,他們情緒上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慢慢慢慢這樣做,你就可以體會到,真正的問題是無明,到那個時候,種子已經種下去了。這個時候,悲心跟水一樣,爲什麼呢?雖然一個人以悲心已經種了成佛的種子,如果你不繼續加進去悲心,就像是水一樣,不斷地加進去的話,如果你不經年累月種許多的劫裏積聚各種福德和智慧,不是爲你,是爲別人來積聚的話,沒有這個是不行的。
你如果修行了30年,連一個好夢都不做,如果有這一類的事,有的時候會讓你沒有勇氣的。你這時候覺得,我修了30年,沒有比以前好,可能還更壞了。所以這種情形,真的好象會消磨你的志氣、勇氣。因爲菩薩的路程非常長遠,喪失勇氣是最大的一個障礙,幾乎像從這邊要走路到加州一樣,中間有很多很多的障礙,可能會非常非常讓你沒有勇氣。怎麼來鼓勵你呢?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你看到成佛這些美妙的地方。但是,這個也很難,因爲成佛的好處,我們根本還沒接近到你看得到,所以平常我們認爲成佛的好處都是你自己憧憬的、癡心妄想的一些東西。所以說,有一些比較懦弱的菩薩,經過幾生的努力以後,覺得太困難了,還不如做聲聞緣覺快一點,因爲那種東西讓人不舒服。因爲聲聞緣覺不是不好,因爲那個東西一方面很快,二一方面,你所做的一切事情自己可以回收。所以,當這一類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只有悲心能夠讓你堅持要成佛的決心。好象一個母親看到他的孩子生了病一樣,即便這個母親要忍受多年的痛苦,他也絕對不會放棄,因爲他很愛這個孩子。
雖然在這個道上,也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去休息或者是輕松一下,他也不會繼續走下去。所以悲心能夠讓你繼續下去,只有悲心能夠這樣。想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尤其對…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