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時候,我們必須要建立這種見地,這種見地是非常重要的。像中觀自續派會說,五蘊是一個客體,當我們面對或者是看著五蘊的時候,我們就會産生一個所謂我的概念。中觀自續派會這樣講,被你標識的客體,客體是實際上存在的,或者我們假如用比較現代的話,就是有一個物質性的存在,但是標識它的動作,不是物質性的存在的。這種講法,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如果我問你,你在哪裏,你很容易拍著自己的胸膛,我在這邊。那個時候,你所指的是你的色蘊,你的感覺,也許是指著你的腳趾,你在這邊說這是我。
但是,中觀應成派當你講我的時候,五蘊實際上並不是直接的,實際上是間接的自我。直接被你執著的對象是什麼呢?下面這一段就比較複雜了。中觀應成派說,當你看著五蘊的時候,製造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一個我,然後執著在那個我上,那個被你製造出來完全沒有基礎的我,那是你真正的客體。舉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從很遠的地方看見一個稻草人,你看到的是稻草人,但是你覺得那是一個人,那是一個真人。然後你執著在自己的概念,那邊有一個人,爲了要讓你除掉這是一個人的概念,你要知道那不是一個人。爲了知道這一點,你不必把稻草人整個撕開才知道,依照別的學派來說,幾乎可以這樣講,你必須把稻草人整個撕開撕碎以後,才說這個不是人,因爲稻草人就不是人。你認爲那是一個人,這個概念實際上是你第一個錯誤。然後你又執著在自己的錯誤的概念上,你說那邊有一個人,你就向那個人走過去,這是你後面的錯誤。
中觀應成派講,當你逐漸走向你所看到的東西的時候,那個時候,你認爲那邊有一個人,這個人的概念自然就消失了,你會看到的那是稻草人,並不是人的概念自然會被打破,你會看到那是一個稻草人。並不是你有一個概念,你覺得那個稻草人是人,當你走近的時候,那個人走了以後,你才會知道那是一個稻草人。當你走近的時候,你認爲你看到的稻草人的概念是錯誤的,你才會發現那是一個稻草人。剛才所講的概念,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深的概念,因爲如果你不了解這個概念,當我們討論下面人無我的時候,就會變成好象你必須把一個活人宰掉,才會了解人無我,並不是這樣的。
所以,這一點和前面講的中觀自續派有很大的不一樣。中觀應成派不但認爲我們去標識客體的動作是一個完全沒有實質的標識動作之外,實際上客體本身也是毫無實質,客體本身也是一種標識。
提問:如果說像前面講的,在中觀應成派認爲,不斷去標識的動作,標識的客體本身也是一個標識本身,這樣會不會使我們的語言變成有實質的東西?
回答:不是的,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標識。
提問:標識和名字是不是一樣的?
回答:是的。同樣,語言也是。這個講起來很容易講錯。
第120個記誦,開始人無我的第一個記誦,“慧見煩惱諸過患”。月稱菩薩說,人類一切的煩惱,就是生老病死,都來自于執著五蘊爲我。下面兩句非常重要,毫無基礎,但是被我們認爲是我的概念,當成我們的一個客體,而不是我們把五蘊當成了客體。下面這一句更重要,瑜珈師又是一個修行的人,他並不是去消滅五蘊,他是消滅毫無基礎以五蘊爲我的概念。很多以前很偉大的修行人也講同樣的,如果你要除去自我,你要先找出什麼叫做自我,這個記誦的後兩句講的非常,我們把什麼當成自我,講的非常好。
什麼是自我呢?依照月稱菩薩來說,你面對五蘊,然後你製造出來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我的概念,第叁代的概念,然後你執著在前面這個概念,認爲那個叫做我。如果說有其他的大師,像清辯,就是中觀自續派的大師,他會說你所看到的五蘊本身就是我。
第121個記誦,我們的對手是印度教很偉大的數論師,數論師這個時候製造出有關于我的很多的屬性。如果當你問一個數論師,你說當一個人想到說我的時候,這個我的對象是什麼?數論師就有這個記誦所講的,這一些他所捏造出來的東西,他說這個是我們說的我。“外計受者常法我……諸外道類成多派”。這個記誦的第一句,這個我是一個能夠享受的,他能夠享受東西的。假如我們不說享受的話,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個經驗者,他現在正在體驗一些什麼。他體驗的是什麼呢?他體驗的是你前生的一些善惡業。這些是印度的佛教講的。
我的第二個特征,叫常,就是一直、永遠是這樣的。在這個觀念來講,這一點也許包括基督教,基督教認爲靈魂,靈魂是常,不變的,所以靈魂要上天堂。他們所談的自我並不是一個創造者,只是一個經驗者或者是一個受者。因爲他們相信,不是我,我以外有另外一個創造者或者是造物者。第二句前兩個字,“無德”,沒有任何的品質,這也很重要。因爲這個我是沒有任何屬性的。是哪叁種屬性呢?印度教講了叁種屬性:第一種,可以說是力量。第二種,可以說是靈性的力量。第叁,是一種繼續、常、慣性。當他們談到能量的時候,能量有的時候指的是貪。第二種可以說是一種勇氣,但是它負面來講,可以被認爲是慣性、常,被視爲愚癡。這些想法是很有意思的。
我們所說的我,是沒有行爲的,沒有做。當我們體驗到六道的各種各樣的狀況的時候,這個是什麼呢?在他們的解釋,這個就像是一場大夢一樣,你哪裏也沒去,但是你在夢裏到了很多的地方。我很簡短地講一下,因爲講起來,對他們不太公平。我們只能很簡短地介紹一下印度教的見地、定義。如果要深入討論,實際上非常困難,我們也沒有這樣的時間。總而言之,他們定義出來的這個東西叫做我。
介紹兩個概念,一個是超越的,也許可以叫做神我,另外一個叫做人。人在這邊可以當成自我,一個是神我,一個是自我。神我有很多的化現,最主要的數論師說有25種化現。印度教不同的派別,實際上對我們剛才講的這些,有一些略微不同的解釋或者是表達的方式,所以形成了印度的數論師等等其他外道不同的派別。
第122、123個記誦,前面講的概念,月秤菩薩很簡短地來駁斥它。所謂的自我,根本不可能成爲我,因爲自我如果要成爲一個不改變的話,就不能成爲任何一個東西的客體。因爲一個東西如果成爲某一個主體的客體,就會因爲主體的狀況而改變,不會不變,這個根本不是我裏面的常,根本不能有常的狀況,所以根本不可能成爲自我。我們正在駁斥印度教的概念。
第124個記誦,“是故離蘊無異我,……不了亦起我見故”。月稱菩薩用講法無我同樣的概念來駁斥,因爲數論師把五蘊和我分開兩個東西,五蘊是我,自我是自我,是兩個東西。在所有的佛教派別裏,我們說五蘊是會改變的,數論師也承認身體,比如五蘊之中的身體是會損壞的,但是他們認爲自我是恒常不變,所以這兩者根本是互相矛盾的,月稱完全不能接受離開五蘊之外有一個我。,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的自我,如果說是離開五蘊而有的話,那一個瓶子或者是一朵花,當我們看到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産生自我的概念,因爲他們本來是分離開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
第125個記誦,“有生傍生經多劫,彼亦未見常不生……”。比如我們有很多的衆生出生爲動物,有很多很多生,但是做了很多生的動物,他們還是執著于有一個自我。但是剛才講的轉生爲動物的衆生,他們並沒有看到前面說的叁個能量、恒常、慣性等等,他們並沒有看到。所以,離開五蘊之外,並沒有一個獨立的我。現在聽起來非常難,但是一開始講,一定要把大家拉到裏面來,等你進來了,就比較容易了。
提問:如果我們看到稻草人,我們不認爲是人,我們認爲是別的東西,怎麼樣?
回答:不管是什麼東西,反正是貼的標簽。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離稻草人很遠,你現在看著那個稻草人,你認爲你看到的是一個人,這個時候,你原來走丟了路,你想找到你的方向。你看到那邊有一個人,你心裏放心多了,你就向那個人走去。當你走到那邊的時候,你看到這個反而有問題了。現在應成中觀派會問你一個問題,當你走到那邊的時候,你看到一個東西,那邊那個都是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到底是一個稻草人,還是應該被稱爲人不見了?各位如果走到那邊一看,你會覺得這是什麼呢?你怎麼說?那個人回答說,那個東西叫做人不見了,是嗎?
提問者:我認爲是這樣的。
回答:這個問題很重要。當時因爲你看到有一個人,你才走過去的,你看到的到底是人不見了,還是你看到的是一個稻草人?
提問者:兩個都不是。我們看到了那邊有一個人的概念。
回答:你從很遠的地方走過去,爲什麼呢?等到走到那邊,你沒有看到你認爲的人在那邊。月稱菩薩的概念,當你看到遠處的稻草人,你認爲它是一個人,稻草人是什麼做的,是一堆草,外面加了一件破衣服,這堆草和破衣服,是不是你認爲這個人的客體呢?並不是。客體是什麼呢?客體是你很久以來的串習,你認爲人應該是有一件衣服,那個串習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人,你執著的對象就是你的串習。當你發現那邊實際上沒有人的時候,你並不必要得到這樣的結果,那邊也沒有稻草,也沒有那件破衣服。所以月秤菩薩講,實際上讓你從很遠的地方走來的,並不是那個稻草以及上面挂的破衣服。實際上,真正讓你走了這麼久的問題,是在于你認爲一件稻草和一件破衣服代表了一個人的概念,讓你跑了這麼遠。
當然,永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永遠可以反駁,如果那邊沒有一堆稻草和破衣服,我也不會認爲是人,也不會跑那麼遠。但是月稱菩薩說稻草和衣服是間接被我們當作人的對象,但是對象是我們自己的串習,那堆稻草和破衣服是被當做人的概念,這是我們真正産生問題的地方。如果各位在修持的時候,如果你真的去修一下無我,你會非常非常感謝月稱菩薩,因爲他講的話會讓你如釋重負。對我們來說,爲什麼我們不…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