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一生清除很多的惡業,這個船就比較輕了,比較輕了,最後就可以渡過河成佛,是不是這樣?
回答:
你這樣講,就爲我說了很多的話。自我不是一條船,修道才是你的船。就算在相對的層次上,所謂的自我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只是一個名字。當然,這個名字本身的力量很大的。也許我們應該說是一個標簽,這個標簽的力量很大。
提問:有一個記誦,“若見我所皆空,終瑜珈師得解脫”,我想得到明確的答案,只要了無我就會得解脫,還是說只要得所證戒才會得解脫?
回答:這兩個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東西。如果你真正能夠體驗到,即便是一刹那間體驗到記誦的這兩句,你就會正得菩薩初地。你要在一刹那之間面見一百個佛,就可以見到他們。如果那個時候,你想把自己的肢體肢解開去供養一切的衆生,你也可以那樣做。你記不記得,如果說你真的能夠正到這樣的話,就算古代功德具足的那些阿羅漢,但是他們一切的功德都還比不上,他們的光芒都會被你遮蓋過去。那個時候,當然你的智慧不能真正地超越,或者說讓你的光芒超越,並不完全是你的智慧。對一個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來說,如果說一個完完全全成佛的佛和一個證得初地菩薩的人在一起,一個凡夫分不出兩個的不同。不過這樣已經不錯了。
提問:如果月稱菩薩講,在相對的層次不應該分析它,我們接受那麼一個玩意兒叫車,在相對的世界,我們什麼時候要分析,分析在什麼時候用?
回答:這個問題很不錯。當我們的修持如果受到一些東西的影響,或者是被一些東西,尤其是被宗教式的理論帶著走的時候,當然在修持中,一個車的概念大概不會給我們惹什麼麻煩,我們用別理論的在這兒講。比如有人現在跟你講,這個人說我看到你的前生,你的前生可能什麼事情不對,像類似這樣的話,你會非常的害怕。這一類的事你不要認爲不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它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現在我給你另外一個好的例子。
比如你從香港跑來看我,你來的時候,你有期望,你認爲我可以幫助你解決某些問題,但是你不知道這實際上是你自己的期望。因爲,在這個時候,爲什麼呢?因爲你 認爲這一個拯救者是獨立實存的一個拯救者,所以你來的時候,你就來見我,我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些什麼,也許就拍拍你的肩膀。有兩件事可以發生,一個好事一個壞事,如果說我拍拍你的肩膀,你真的把問題解決了,其實是一個壞事。爲什麼呢?因爲這樣,可以說是確認了你原來就有的煩惱,你會說我老早就知道,我是刻意這樣做。也可以是好事,但是如果是好事,實際上就是要看你了。比如說你到我這兒來問我一個問題,我念了十萬遍的咒,給你一個灌頂,給你挂一個什麼東西,結果無效,你可能覺得很失望。如果你對于前面發生的,比如你來了,結果我做了一些什麼,但是做了什麼無效,這些本身是我說的好事,但是對于好事的處理,如果你覺得是無效,實際上這件好事沒有好好處理它,你就會覺得失望。但是,如果說經過前面這些東西,假如你的感覺,你覺得其實是我自己的期望,我的期望太高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從好事裏得到一些不錯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因爲這樣的話,我的責任就沒有這麼大了。
提問:我想提出一個反擊前面說車子的形狀的問題。也許從車子的形狀,你找不出車子的基礎,但是會有一個機會的可能性。當然永遠可能沒有辦法畫成一個完完全全最標准的正方形或者是圓形。但是我有可能性去畫,比如形成一個人是基因形成的,我也可以說這種基因有很多的可能性。
回答:對于這個的答案,這個問題在法國教這個《入中論》的時候,討論了很久,我認爲月稱菩薩仍然會說這是一個串習。在法國討論的時候,人家說在數學上,無論你怎麼說,2加2絕對不可能成爲5,就是4。月稱菩薩對于這個東西會這樣回答,你實際上看起來非常邏輯的答案,但是實際上就是你的串習,因爲你已經學了很久,2加2就是等于4,這就是你的串習。
提問:我其實上面的意思,比如我們說一個完美的圓形,沒有一個人畫得出來,也許我們的電腦可以畫得非常非常接近,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畫。但是不管我們畫不畫得出來完美的圓,但是完美的圓一定是有一個概念,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完美的圓。
回答:完美圓的概念應該是我們畫得不太完美的圓的基礎。月義菩薩不會這樣講,這一切是互因而起的。爲什麼你認爲有完美的圓,因爲你認爲有方形,所以您認爲會有圓。
第179個記誦,“無我爲度生,有人法分二,佛複依所化,分別說多種”。
第180個記誦,“如是廣宣所……一許十大聖”。佛當要講比較仔細的時候,就說16種空性,如果簡略地講,就是四種空性。
第181個記誦,“有本性爾故,眼由眼性空,如是耳鼻舌,身及意亦爾”。眼睛的本性空,並不是有什麼別的讓眼睛空,而是眼睛的本性是空的。這一句話,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很多人在修持空性的時候,我們都是去看,或者是認爲什麼東西消失掉的,或者是什麼東西沒有了,或者是什麼東西成爲空了,如果我們這樣去看、修持,我們所講的其實不是它的本性空,而是什麼東西不見了或者是什麼東西消失掉了。
第182個記誦,“非常非斷故,眼等內六法,所有無自性,是名爲內空”。因爲他們沒有什麼東西本質上是存在的,因爲生、住、滅這些東西,本性都是空的,所以一切的眼、鼻、耳等等這些本性是空的,這個稱爲內空。
第183、184個記誦,“由本性爾故,色由色性空,聲香味及觸,並諸法亦爾,色等無自性,是名爲外空,二分無自性,是名內外空”。色本身對于色而言,是空性的。其他的聲香味觸法,一切的法,這些對于它本身是空的。這種空,我們稱之爲外空。而一切的感官是空性,感官的對象也是空性的,這兩個被我們稱爲內外空。這些不同的空性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不同的衆生。對于某一些衆生,要先叫他外空,有一些可以反過來。
第185個記誦,“諸法無自性,智者說名空,複說此空性,由空自性空”。這個記誦是非常出名的一個,一再被人引用。諸法離于自性,以前有學問的人說這個是空性。但是,空性本身也是離于自性的,這是我們說的叫做空空或者是本性空。
第186個記誦,“空性之空性,既說名空空,爲除執法者,執空故宣說”。當有的人學習到空性之後,又會把空性再當作是一種現象,當做是一種法。爲了要除去這種執著,所以佛說空空,就是自性空。這個空,實際上經常別人談論到的空,就是講的這個空。
第187、188個記誦,“由能遍一切,情器世間故,無量喻無邊,故方名爲大。由是十方處,由十方恒空,是名爲大空,爲除大執說”。在任何方向,實際上都是無邊無際的,任何一個方向,都有無數無量的衆生,而這些衆生,對他們而言,又有不同的方向。在各個方向,東南西北等等,這十方,每一個方向的本性都是空的,沒有一個究竟的東方,究竟的南方。在我們這個相對的世界,當然最大的東西就是方向,所以說這種空被稱爲大空,也許可以叫偉大的空或者是方向的空。
第189、190個記誦,“由是勝所爲,涅磐名勝義,彼由彼性空,是名勝義空。爲除執法者,執涅磐實有,故知勝義者,宣說勝義空”。涅磐是所有跟隨叁乘修行者最近的目標。但是,就算是涅磐或者我們說成佛解脫,本身也是空性的。這是我們說的勝義空或者是究竟空。
之所以說佛要教授這種空,是因爲避免有人把涅磐或者把成佛解脫也當作是一個實存的現象,而執著涅磐是實存的。對于這種弟子,佛就教育勝義空。第190個記誦,第叁句,月稱菩薩特別強調,是誰教導勝義空?是已經證到佛果的人教導的,他說成佛或者是涅磐這件事本性是空的。
第191個記誦,“叁界從緣生,故說名有爲,彼由彼性空,說名有爲空”。叁界是由一切因緣産生的,所以,他們都是組合的現象,是有爲。而一切組合的現象,一切的有爲的本性是空的。這就是我們說的一切組合的現象本性空,也就是有爲空。
第192個記誦,“若無生住滅,是法名無爲,由彼彼性空,是爲畢竟空”。如果沒有生、住、滅這些的話,這個現象就是非組合的或者是無爲。因爲我們有這個習慣,當我們談到有爲法,也就是說組合的現象的時候,一個人很自然地想到跟他相對的一定是非組合的現象,就是無爲法。非組合,本身就是空性。
第193個記誦,“若法無究竟,說名爲畢竟,由彼彼性空,是爲畢竟空”。這種空性,如果用比較平常的話講無邊即空,沒有邊際,沒有界限的空。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裏,我們沒有體驗什麼叫無邊際,也許我們可以想象在某一個方向一直下去是無邊際,天空是無邊際,但是實際上我們沒有體驗過什麼叫無邊際。但是無邊際實際上是報身佛所有的一項財富。比如我們說無量光,無量的化身,實際上我們說阿彌陀佛就無量光,長壽佛就是無量佛的化身。但是無邊際本身是空性的,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稱的無邊際空,或者是書上講的畢竟空。這個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教授,因爲有個人執著于保身佛無量的功德,如果是這樣的話,全部都沒有了。
第194、195個記誦,“由無初後際,故說此生死,名無初後際,叁有無去來。如夢自性離,故大論說彼,名爲無粗及,及無後際空”。這個空叫做無始無終空,這邊你要非常注意,開始鍾表是空的。因爲一般的大乘經常會這樣講,輪回是無始無終,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所以有人會把無始無終本身當做一種現象,所有的無始無終本身也是空性。越程菩薩說輪回是無始無終的,也沒有所謂的來去,就像做夢一樣,沒有辦法說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就像你在夢中夢到一個茶杯,並不是說打破了或者是被人拿走了,茶杯沒有…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