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他能證得涅磐。這個記誦講了很多的東西。
昨天,最後的時候,討論過一個修持者有困境或者是兩難的局面。修持的人在修持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修持的道、方法,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你必須認識你所修持的道總有一天是要完全抛棄掉的,這種態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了解到。雖然現在談這個的時間不是很對,但是我還要提一下。像我們在修持的時候,一般你修持的老師當然是帶學生,經過修持的道最後成佛。這個老師通常給你下面的建議,尤其當你修的不錯的時候。你修持的佛法的東西,在修持中無論有任何的經曆,都不要執著它,應該把這種經曆完完全全抛棄掉、忘掉。
修行大圓滿的老師講過,就像是磨刀一樣,你在石頭上磨刀,石頭就會磨掉,越磨越少,但是刀是金屬的,刀的金屬也會越磨越少。磨刀這個工作,只有當石頭和刀兩方面都減少的時候,才有可能發生。但是,上面這種講法講起來容易,其實做的時候非常難。不要說初地菩薩見到一百個佛,我們就算是看到一只佛的手都會非常執著,這種現象可以鼓勵我們,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這種現象也許的確是一種鼓舞,也不錯。但是問題發生在,如果你一旦把這種現象執著他,你因爲執著他,不再向前進,這樣的話就不好了。
,就是什麼東西是最初的問題,我們一直希望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什麼是最初的,什麼是最原發,什麼是原創的,這個問題是一切宗教都産生的問題。我們可以說,從什麼地方發生所謂的生,什麼叫做就近的生?但是當我們談到生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說很早很早以前的什麼生,我們不是講那個生,我們講的不只是那樣,我們講的可以說每一刻每一秒都有不斷的生,我們談的是這個生。這個生是哪裏來的?這種答案有很多,很多人想出各種不同的答案,有的人創造出神的概念,有的人說有業,因爲有業,所以有生。
我特別談到業力,因爲我知道,有很多的佛教徒非常驕傲地說,我們信佛的人是不信神的,是不相信上帝的。但是在同樣的立場,他們相信業,業推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這樣談的。但是如果你認爲業是一切東西的原創者,就有問題了。我對現代人怎麼樣來解釋業,是非常質疑、懷疑的。當我們看到某一個人一個什麼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佛教徒會說這是他的業。其實我覺得多半的佛教徒會錯了佛教哲學的意思。當我們說這是業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地接受業是一個獨立生起來的東西、獨立存在的東西。
當然,要完完全全正確地了解業,也不容易。我只是覺得,很多人對于業的觀念,並不認爲業是因緣所生的東西,多半人認爲業是固定不壞,不可能被任何人破壞,沒有辦法改變的東西。現在産生了這樣的結果,這個結果我們要毫無選擇地接受它。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了解,爲什麼是這樣的。我能夠了解爲什麼多半的佛教徒有上面的困難或者是問題?因爲業果是業所生的。就像煮蛋一樣,把一個生的蛋放在鍋裏煮,煮了很久了,蛋已經幾乎要煮熟,那個時候你突然起來說這個蛋可不可以不要熟,當然沒辦法,這個蛋已經熟了。這個事經曆了很多次,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狀況,因爲我們經曆了這個事,覺得這個業已經成熟了,沒有辦法,所以我們有這樣的觀念。
我想多談一下,尤其是對于在座的中國人或者是西藏人。因爲中國人和西藏人喜歡修各種各樣的法,比如有一個喇嘛說你活不久,修一個什麼法可以活得久一點。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如果你知道業力實際上是一個依他而生,一個因緣而生的現象,如果你了解這一點,遠比你認爲業是一個獨立體,更能夠幫助你修的法産生好的結果。業力如果是一個不依他而起,是一個獨立所生的東西的話,如果這是對的,你現在想要修法去改變它,你現在嘗試改變一個根本獨立不可改變的東西,這種行爲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惡行,是一件壞事。但是正因爲業力是依他而起,是一個可以改變的東西,所以我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改變它。
但是當然,爲什麼我們對這件事會不清楚,或者會有這樣的誤解,當然是非常明顯的。比如佛一再說,如果我們殺害其他的生命,這樣的結果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會有短命的報,但是我們吃了各種的魚蝦肉,我們天天吃,一天吃了好多條命,我們天天經常在做這種事,偶爾我們好久才來一次,修一個法,修一長壽法想要長壽。就好象一個人在家裏想要把蛋煮熟,鍋裏沒有放水什麼的,煮蛋煮到一半的時候,他做這個做那個,讓蛋煮不熟,好象這種情況發生在我們身上一樣。也許我低估大家了,我認爲大家不懂,也許大家懂。我認爲大家都跟我一樣,都不懂。我們學習佛法,尤其是學習中觀的人,我們既不信神,我想相信神是一個創作者的話,我們既不相信,但是我們也不說不是這樣的。但是在行爲上,通常我們不了解,在行爲上,我們通常認爲變成一個相信神的,要不然就是一個反對它,我們不了解一切的東西都是因緣所生的,就是依他而起。所以在我們來看,所謂的業力基本上就是一個神一樣的,一個上帝一樣的。
當我們聽到這個命題叫做依他而起,當你一聽到要談生,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月稱在這本書裏告訴你那個東西怎麼生出來,結果他不是這樣跟你談。他是跟你談人和法兩個現象怎麼樣無生,這是他跟你談的方式。在一開始,我們就會想,實際上所有我們宇宙裏面的星羅萬象,分起來只有兩大類,一個就是我,另外一個就是我所,跟我有關的東西。所以,這個就可以分成人和法。人和法,這裏的法當然指的是現象,人和法這兩方面,如果你去分析他們,都會發現這兩者沒有獨立的、永遠實存的本質在,沒有這個東西。中觀應成派是這樣的,因爲人和法這兩方面都沒有真實存在的本性,因爲是這樣的,所以沒有一個所謂真實的生起,生起也是沒有本性的,沒有真實的生起存在。
我們了解到前面這些,當我們去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時候,這些句子才有意思。否則的話,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的話,色還在那邊,色還是找你的麻煩。學習《心經》,當然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我的老師們教導我《心經》的時候,都是用要從因緣所生的觀點上看《心經》,這樣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到前面說的依他的觀點的話,我們就會産生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一個學習中觀的人會認爲,當我們修持空性,當我們證悟到空性的時候,空性會破壞一切的現象,會破壞諸法。學習中觀的人,一定要把一切的現象毀滅掉,剩下的才是空性,這是學習空性的中觀師最大的錯誤。我們不用擔心,因爲我們還談不到什麼空性不空性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學習中觀的人,把空性拿來否定一切的東西。但是,你沒有體會到時候躲在一直否定否定所有東西的後面,實際上有一個認爲是一定存在的東西。
了解了前面這一些,我希望能夠幫助你了解到,爲什麼大乘的修道是這樣安排的?舉例來說,有叁種神聖的東西,大乘一直建議他們的修行人要這叁樣東西。任何行爲的開始,即便是點一盞燈這樣的行爲,在開始的時候都要基于利于一切衆生的動機,這裏就有益他。如果我們不談說幫助衆生成佛,只利于自己,這種把自己和依他的觀念劃了一道鴻溝。當你實際上去點這盞燈的時候,當你行動的時候,你要知道點的動作,被點的燈或者是蠟燭,點燈的人,跟這個一切相關的現象,一切都是依他而起,在這個現象裏,你找不到一個實存的獨立的東西。
我們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在做這樣的行爲的時候,就不會執著在這個行爲上。比如如果我們有了這樣的了解,你就不會因爲別人比你點的燈多,你就嫉妒他,你跟他比較,這一切都不會的。既然一切都是依他而起,一切都是幻想,你點一盞燈和點一百盞燈,是一樣的,沒有差別的。如果你有這樣的了解,即便有一點點這樣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你自己點了十萬盞燈,你也不會有絲毫覺得驕傲的。但是,同樣如果你非常窮,只能點一盞燈,點一根蠟燭,你也會非常傲氣,就跟轉龍王一樣,把一百盞燈點起來。第叁步,你所得到的功德也會給衆生。當然我們前面說的依他、因緣而生就是這樣的。
現在談一下佛像海這麼大的功德裏面的一小滴。當秋天沒有雲的時候,月亮就會照耀。當像雲一樣的無名,當他在十地菩薩的階段完完全全除掉之後,像滿月一樣的佛的功德就顯現出來,這實際上就是菩薩不斷在追求的目標。他在哪裏能夠證得這樣的佛果,在那邊,佛證到究竟的功德。比如在我們的世界上有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瓶子、房子、盒子,這些東西裏面都有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和這些東西外面的虛空,實際上是沒有分別的。
同樣,一切的諸法、一切的現象,無論是色、受等等,他們雖然是千差萬別,但是他們的本性是空,這都是一樣的。以上說的這種情況,是佛在刹那間就能正得,這個叫做異位。這邊假定有一個跟我們討論的對手,這個對手反問我們一個問題。如果說一切的現象都是離于二邊的話,如果一切的現象,也就是諸法離于二邊,離開極端的現象的話,因爲前面月稱用這樣的例子,比如瓶子、房子、盒子裏面的空間,他的對手就用這個來反擊他,這個記誦在很多的地方被引用到。
有一個問題實際上非常好,而且很多人問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說,如果你說空性是諸法的本性,也就是說空性是離于二邊,離于各種極端的狀況,既然是離于極端的狀況,佛怎麼了解什麼都不是的空性呢?如果佛不知道這個空性是什麼的話,佛如何能叫全知呢?月稱菩薩說,你說得對,但是當我們說佛是全知,佛了解、正悟到一切,我們這樣講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跟你溝通。甚至我們平常講的,佛知道諸法的實相,或者是佛證悟諸法的實相,就算是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相對的真理。
我舉一個例子,當你看藍色的時候,藍色實際上是你的心。但是,這個藍色雖然是你的心,但是又能夠被你的心所能看到…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