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菩薩修持 第叁十▪P3

  ..續本文上一頁氣不好,找一輩子也找不到。縱然找到,他講的,你相不相信?要是不相信,也是枉然!遇到等于沒遇到。所以,善知識是緣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真心想學道,遇不到善知識,怎麼辦?常常有人來問我,要我介紹。現代人誰是善知識,我也不認識。但是我們想想,古人總是比較可靠。

  距離我們最近的印光大師是善知識,這幾乎是現代人公認的。我們依他爲老師,大概沒錯。印光大師已經往生,到那裏找他?印光大師《全集》在此,臺灣流通得很多。只要老老實實依靠《全集》修行,就是接受印光大師的教導,就沒錯,依他爲老師。

  可是要記住,以他爲老師,決定不能聽別人講經說法;要是再聽別人的,就不是尊師重道,就違背老師。只可以跟一個人學,不能跟兩個人學。跟兩個人學,是走兩條路;跟叁個人學,是走叁叉路;跟四個人學,就是十字街頭,結果無所適從,決定學不成功。所以,只能跟一個人學,一直學到自己成就。什麼成就?心清淨,智慧開,不被外境迷惑,不被外境動搖,自己心裏有主宰。智慧現前,此時什麼人講經都可以聽,什麼書都可以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聽就知道那個地方講得對,那個地方講得不對,不會盲目跟著走。有這個本事,就出師,畢業了,可以離開老師,到外面參學。沒有這個本事,就要老老實實跟著老師,一步也不能離開。我把方法說出來,誰肯去做?

  我又告訴他們,我沒有跟印光大師,我跟阿彌陀佛學。印光大師是祖師,我跟佛學。跟佛怎麼學法?就是依《無量壽經》修學。我們每天念《無量壽經》,就是聽佛對我們開示。有不少同修見到我說,“法師,請你給我開示。”我有什麼好開示的,念《無量壽經》、聽阿彌陀佛開示,多好,何必找我。

  念《無量壽經》,不但是聽阿彌陀佛的開示,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開示都在這本經上。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教訓修學,就是跟阿彌陀佛學。我們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當同學多麼好!這是“簡擇”。要是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怎麼會選擇。所以,在一切法門,無量的典籍裏,這個選擇是第一,沒有比這更殊勝的。《華嚴》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華嚴》的歸宿。所以,這部經是經中之經,沒有比這經更殊勝的。

  天眼通達。法眼清淨。

  “通”是沒有障礙。對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能明了而沒有障礙,這就是“通達”。“天眼”是講通達;“肉眼”是講簡擇。這個我們可以學。我們多聽、多念、多思惟、研究,能不能通達?不能。爲什麼不能?落到意識裏,就不能通達。禅家用功,標榜的是“離心意識參”。參禅,要離心意識;教下也不例外。教下若不離心意識,決定不能大開圓解。淨土念佛,若不離心意識,念佛決不能得理一心不亂,事一心可以得到,但是這裏面有差別。禅家要是不能明心見性,就不能出叁界,還是搞六道輪回。教下若不能大開圓解,也不能超越輪回。淨土最大的好處,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帶業往生。這是占大便宜,所以是其他法門不能爲比的。其他法門,的確要修到相當的標准。唯獨淨土法門,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不通達還能往生。這是念佛法門殊勝之處。法眼不是肉眼,“法眼”是清淨心。

  慧眼見真。

  “見真”就是明心見性,澈見宇宙人生依正莊嚴的真相。

  佛眼具足。

  這是得大圓滿,無所不見!

  覺了法性。

  盡虛空遍法界,諸法實相,沒有一樣不明了。這幾句經文明白標示我們修學的方法。我再補充幾句說明:學佛一定要修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通達,就是真實的智慧。所以,經的意義需不需要明了?當然要明了,但不是我們有意去求就能得到的。只要有一個求的心,就是障礙,就是妄想,就得不到《阿彌陀經》裏教我們的“一心不亂”。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怎麼到今天還沒得一心不亂?你念一輩子也不會得一心不亂。爲什麼得不到?心中有此“得一心不亂”是妄想。妄想夾雜在功夫裏,把我們的功夫破壞了,因此得不到。若一心專念,也不去想一心不亂,自然就得到。所以,不能有心去求,有心求,是求不到的;但也不能無心,若不求,也得不到。這事就很難,有心不行,無心也不行,究竟要怎麼辦?諸位自己去參吧!

  古德教我們“老實念”,這就對了。老實念,“念”不是有心,也不是無心,所以能圓滿達到目的,能達到功夫成片,能達到一心不亂。到功夫成片的時候,差不多一些事就逐漸通達。因爲通達、清淨、見真、具足,都是自己的本能。我們的本能喪失,就是被妄想、執著障礙住,不能現前。妄想就是“所知障”,就是“知見立知”。無明是“煩惱障”,就是是非人我、貪嗔癡慢,這些障礙了本能。我們的心逐漸清淨,這一句佛號念得功夫得力,是非人我淡了,貪嗔癡慢也遠離,妄想分別少了,本能逐漸恢複,運用在生活裏,自自然然就得“辯才總持,自在無礙”。如是,佛法即是自己的生活。

  辯才總持。自在無礙。

  智慧表現在言詞上就是“辯才”。清淨心表現在生活上就是“總持”。“總持”就是總綱領。世出世間一切法,能完全掌握;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明了,在生活中得大自在。世間人所說的幸福快樂,自在無礙就是幸福快樂,快樂無比!華嚴會上那些菩薩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種生活才美滿。我們世間人講美滿,講真善美慧,是有名無實。美滿人生只有佛法裏有,只有淨宗法門最殊勝,在生活中最能表現出美滿的生活。

  善解世間無邊方便。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善巧爲人解說,使人聽見,當下就得真實的利益。“善解”是沒有定法。有定法就不是善解。爲什麼無有定法?因每個人根性不同,每個人心理情結不同;遇到善知識,他能幫助自己把心結解開,就得受用。這就是善巧方便。

  所言誠谛。

  這句話是作人最基本的條件“不妄語”,對一切人、一切事要真誠。“谛”是實在。要誠實、要實在,沒有絲毫的虛僞。

  深入義味。

  “義”是義理。世出世間一切法深微的道理,他都見到,都明了。

  度諸有情。演說正法。

  這兩句是講“作用”。“諸有情”指一切有情衆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九法界有情衆生,西方世界彌陀弟子都有能力對他們說法。因爲彌陀弟子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的深度、廣度,遠遠超過一切菩薩,所以他有能力。我們要想達到這個境界,只有一個方法,依照《無量壽經》的教訓修學。只要真正認真修學,這一生必定能入這個境界。這是事實。不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不要說一生不行,就是十生、百生,可能連邊都摸不著。

  不是說那些大經大論不好,大經大論是好,我們不是那個根基,不是上根利智的人,往往被大經大論誤導。它引導的正確,是我們把它想歪了。這都是事實,必定要上根利智才不會被誤導。不要說經典,就是古人的注解,我們有的時候也把他的意思看錯。不要說注解,我在這裏講經,有些人也把我的意思聽錯。當面在這裏聽我講,都把意思聽錯了,何況注解,何況佛在經上說的。說、聽實在都難!

  我們回頭依這一部經。我想每位同修讀了之後,會同意這一部經比《華嚴》、《楞嚴》、《法華》都淺顯,很容易懂。將誤會、錯解的成分減少到最低的限度,這就是本經的殊勝之處。理論、方法、境界,決不在《華嚴》、《法華》之下,但能避免過失,使我們獲得正知見、善巧行法,那些大經決定比不上《無量壽經》。這是《無量壽經》何以受到一切諸佛贊歎、宣揚的道理。

  無相無爲。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

  前面說到極樂世界的菩薩,自利利他圓滿的功德相狀。這四句是接著前面而來的,義理比前面講的更深一層,是得真實的大自在,與如來果地無二無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五個“無”字。這個地方講的“無”不是什麼都沒有,不可當作“空無”講。事上有,理上無;相上有,性上無,要明白這一層道理。

  “無相”不是說沒有相。諸佛如來在世間應化,所現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怎麼說無相?如華嚴會上毗盧遮那如來,世尊也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怎麼說是無相。所以,一定要懂得此地“無”的真實義,才不至于産生誤會。

  “相有體無”,這是真的。“事有理無”,這是佛在一切經論裏都教我們不要著相,道理就在此。爲什麼不要著相?因爲相是假相,相是假有,相是暫有,不是真有,不是永恒的有。這個暫有到底是多久?假如這個暫有是十年、二十年,佛不會反對我們執取,不會反對我們執著。再短一點,相能不能保持叁年五載?也沒有!佛告訴我們,相是刹那生滅,真的是虛幻的。你想保持一分鍾、一秒鍾,都保持不住。佛舉例說(凡是舉例都是舉個仿佛,沒有辦法舉得恰到好處)一彈指。什麼人彈指?勇士,就是身體非常強壯勇猛的人,氣力很壯,彈得很快。如果身體衰弱的彈,慢慢地,彈不動。勇士彈指,彈得多快!“一彈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是“一刹那”。一刹那有九百次業果生滅相續的現象。現代科學家證明,實際上一刹那不止九百次生滅相續,而是億億次的生滅相續現象。可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不可執著。

  我們講暫時,暫時的概念我們都體會不到。我們以爲暫時總是短暫的時刻,那裏想到這麼快!我們凡夫見到這些現象,好像是真的,這是什麼現象?這是“相續相”,就是一個相、一個相,連續發生的。它不是前後同一個相,決定不是。就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畫面,我們曉得的確是一張一張的畫面放映出來的;不過它放得太快,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一個假相,欺騙了我們的視覺,誤以爲是真實的。一般電影一秒鍾鏡頭開關二十四次,就是二十四個生滅的連續。佛講一彈指,一秒鍾能彈幾次?…

《無量壽經講記 菩薩修持 第叁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