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禮供聽法 第二六▪P2

  ..續本文上一頁文是講感應道交。“應時無量尊”。“無量尊”就是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菩薩拜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微笑現金容”。“微笑”表示歡迎。菩薩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來,阿彌陀佛見到他們說,來得很好,來得太好!非常歡迎。

  佛在沒有說法之前先放光,“光明從口出”,放光是加持這些菩薩。“光”表智慧。顯示大智之言,還是從口裏說出來的。“遍照十方國,回光還繞佛,叁匝從頂入”,與彌陀本願相應。彌陀本願是成佛之後,他的光明遍照法界。果然沒錯,佛光確實遍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土。當然也包括我們住的世間。

  爲什麼權小、凡夫見不到佛光?因爲這些衆生本身有業障。記住,“業”就是障,就是現代人所講的“活動”。心裏的妄想、執著是心的業障。口裏的言語是口的業障。身體一切造作是身的業障。換言之,只要心不清淨,身、語都成爲障礙。怎樣消除業障?修清淨心,把心裏的業障消除,身語都清淨。雖然講叁業,要緊的還是意業。怎麼樣修清淨心,是我們當前非常重要的課題。心清淨就能見到佛光,所以佛與大菩薩們能見到彌陀光明遍照。

  佛放光,也是爲大衆授記。依照密法講,這也屬于灌頂,所以有灌頂授記之意。光明是從口中放出來,遍照十方之後,再回來繞佛叁匝,從佛頂入。這是表法身之極頂。“頂”代表至高無上的大法,就是密宗無上灌頂之法。

  若問能不能將佛的光明具體說明?可以的。佛光能變現一切萬法。這一本《無量壽經》就是彌陀光明的記載,光明就成了這一部經。這一部經就是佛光,是彌陀口中說出的,頂上所入的。前面我跟同修們說過,《無量壽經》從始至終念一遍,不但是彌陀爲我們灌頂一次,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同時爲我們灌頂一次,這種加持的力量有多大!不信的人,懷疑的人就得不到。這是自己有障礙。要真正相信,絲毫沒有懷疑,一定會感受得到。諸佛威神加持,自己能感覺得到,確實跟一般法門不一樣。我們在一般法門修學,或者讀誦其他經典,沒有這樣深的感受。讀這一部經,感受的力量強,似乎諸佛就在我們的頭頂,就在我們的身邊,能有這樣的感受。

  “菩薩見此光”,這句敘說大衆振奮起來,也是大衆根熟。根要是不成熟,見不到光。根熟能見到了,“即證不退位”。諸位要記住,根熟的衆生見佛光,跟見到這部經典是相同的。見到這部經典之後愛不釋手,必定發願專修專弘。光明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佛光。“即證不退位”是講菩薩證果,圓證叁不退。叁不退,到西方極樂世界必定得到。這是講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能不能證得?現前就可以證得。這樣無比殊勝的利益到那裏找!以堅定清淨之心,決定相信,絲毫懷疑都沒有,依教修行,立刻就證不退位。沒有堅定清淨的信心,在講堂聽了點頭,不錯!聽完之後,離開講堂就忘了,就退轉。

  真正有堅定清淨的信心,聽了之後確實永遠不退,今生這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尤其是經念熟了,不必看經本,行住坐臥心裏都在默念,在背誦。不是默念經文,就是稱揚名號,這就是憶佛念佛,心開意解,即證不退位。有工作的時候就把功夫放下,專心辦事;事情辦完,佛號立刻提起,不礙事,決定沒有妄想雜念。所以,“不退位”是現前可以證得的。

  “時會一切衆,互慶生歡喜”。十方來與會的菩薩們,個個都圓證叁不退;自己非常慶幸,也彼此慶幸,生大歡喜心。

  佛語梵雷震。八音暢妙聲。

  世尊贊歎彌陀說法,佛佛互贊,此處特別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這個世界,俗話常說“同行是冤家”,彼此相輕,誰也瞧不起誰,每個人都以爲自己很了不起。這是煩惱,是業障。見不到佛光,不能證不退位,道理就在這裏。我們看看諸佛菩薩,他們沒有這個現象。《華嚴經》五十叁參,每一位菩薩都是自己謙虛,尊重別人。在此地我們看到佛佛互贊,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

  “佛語梵雷震”。“佛”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說法的梵音如同雷震。“梵”是清淨的意思,形容彌陀說法清淨無染。不但世間法不染,出世間一切法也不染著,這才是梵音。“雷震”比喻打雷。雷的音聲很響,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比喻十方世界都能聽得到彌陀說法。當然要耳根沒有障礙,彌陀在十萬億佛國土那邊講經說法;我們這邊像收音機一樣聽得很清楚,沒有障礙。

  剛才說過,所有一切障礙都是心不清淨産生的。心若清淨,六根就沒有障礙,眼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耳能聽到西方世界,鼻可以聞到西方世界的寶香,確實就如同在面前。非常可惜,我們的心地染汙太嚴重。現在每天還在加速的染汙,這多可怕。爲什麼去不掉染汙?佛說因爲兩種執著:我執、法執。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只想到自己,是染汙的大根大本。只要有“我執”,想把染汙去掉,就非常困難。念佛法門的殊勝,就是染汙還存在,用一句佛號把染汙控製住,像石頭壓草一樣。染汙的根還在,不讓它起作用,這樣就能往生,這是其他法門裏沒有的。

  一切法門,我執不破,決定不能出叁界。法執不斷,決定不能見性。念佛法門方便,不須斷妄想執著,只要把它控製住就行。用什麼方法控製?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名號上,二六時中,不是誦經就是稱名。口頭上不念沒有關系,心裏憶念決定不能中斷,因爲一中斷,妄想、執著就起現行。這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也很難。難,還是要做;不做就不能出叁界。我們要警覺,難行還是要行。怎麼行法?只要努力去行,生煩惱,不要害怕。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煩惱,不要緊,只要努力用功。佛號愈念愈多,經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裏常常想著經訓,想佛的名號,就不會再想別的。在生活中,要認真鍛煉。練到妄想雜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有這種能力就決定往生。

  功夫成片也有叁輩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怎樣走,就可以怎樣走,隨心所欲。想坐著走就坐著走;想站著走就站著走,隨心所欲。中、上等的功夫成片就可以,由此可知,不須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念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熟,無須再說。一個人能自在往生,還會生病嗎?生病就是自己對于生理不能控製,主宰不了,要不然誰願意生病。一個人對于自己身體能主宰,不想生病就不生病;想生個病,可以生幾天病。這很自在,是什麼力量控製生理?心性的能力。

  大乘法常說“一切無有心真實”,心是真實的,它主宰一切萬法。“心”主宰我們的身體,主宰環境,主宰宇宙。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由此可知清淨心多重要!整個佛法,無量的經論,無量的法門,修的都是清淨心。心地絲毫染著都沒有,就成佛。這是說業障、習氣皆消除,六根的能力恢複,即可以聽到彌陀說法,如同雷震。“雷震”有兩個意思:一是聲音很響亮;一是警覺。驚動我們的心思,使我們有高度的警覺。

  “八音暢妙聲”,此是贊佛。通常弟子贊歎本師,此處是本師贊歎彌陀。“八音”是:

  第一、“最好音”。世出世間所有一切音聲,都不能跟佛的音聲相比。究竟好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形容。音聲如果很好,好到我們聽不懂,就不算好。要很容易明了,這才真好。爲什麼?不講十方世界,單講我們地球,地球現在有四十多億人口。如果佛講經說法,講得很深、很玄、很妙,有幾個人能聽懂,幾個人能開悟,效果就達不到。佛的目標是希望一切衆生,人人覺悟,人人成佛,他的本願才真正實現。因此,最殊勝的法門就是最容易明了的法門。

  事實的確如此,《無量壽經》展現在我們面前,跟其他一切經比較一下,它真的容易懂,容易明了,能讓一切人接觸就能接受。程度深的人看得深;程度淺的就看得淺,人人都覺得很滿足,這就是最殊勝的妙法。我們必須記住,不要以爲很高深的就好,我們看也看不懂,想也想不透的,大概是最殊勝的法;那個法一點用處都沒有。現代世界,要想人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就一定要建立在和睦、互敬、互助的基礎上。和睦、互敬、互助要靠什麼方法達成?“教學”,特別是大乘佛法的教學。我們講《無量壽經》,此經的教義,可以深說,可以淺說。淺淺的說,讓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一聽就懂,一聽就歡喜。可以用最淺顯的詞彙解釋。

  我在美國,跟美國人解釋阿彌陀佛,就用叁個詞彙,他們聽了很歡喜,很受用。這叁個詞彙:第一是“長壽”。無量壽,極長的壽命,他聽了歡喜,因爲他要長壽。第二是“快樂”。第叁是“清淨”。他說這叁樣他們都要。要,就是要阿彌陀佛。要不要阿彌陀佛?要!很喜歡,就這樣簡單的介紹。所以,像這本《無量壽經》,兩個小時或四個小時,從頭到尾就講完了。深講,一天講兩個小時,一年也講不完。經文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可深可淺,它真正有能力度一切衆生,使一切衆生平等成佛。不要認爲解得淺的,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大概地位就低一點;深入一點的,地位高一點。不見得,品位與理解深淺沒有關系,與心地清淨有關系。經教什麼都不懂,單單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心地念清淨,也能圓成佛道。關鍵不在經義的淺深;關鍵在心地的清淨。這很要緊,所以愈是殊勝、究竟、圓滿的大法,定是非常容易明了,容易講,也容易聽,這才是最好音。

  第二、“調和音”。經教的大用,能調和我們的性情,也就是情緒。情緒就是業障,就是煩惱,很麻煩。自古以來,中國的教育跟印度佛法的教育都著重調心、調身。用什麼方法調?佛法用“梵呗”調心,用“戒律”調身。儒家用“禮”節製身語,動作要守規矩。“禮”是調身的;用“樂”調心。中國古代聖賢用什麼方法統治國家,治理老百姓?以“禮樂”治天下。再看看今天用什麼治天下?用武力治天下,用軍隊,用警察治天下。西洋人用法律治天下,已經…

《無量壽經講記 禮供聽法 第二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