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國界嚴淨 第十一

  國界嚴淨第十一

  這一品介紹西方世界依報的清淨莊嚴,就是介紹物質生活環境。也是四十八願的第一願“國無惡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以及第叁十九願“莊嚴無盡”。現在世尊爲我們介紹,他的願確實兌現。

  在此要特別注意,西方世界沒有惡的果報。有果必有因,一定沒有惡因,才沒有惡果。我們這個世間有惡的果報,有叁途、有六道,因爲人心有善惡。一念善心感應叁善道,一念惡心感叁惡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裏只有“阿彌陀佛”,皆是“淨業”。他們心裏不思善、不思惡,所以心地清淨。我們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不重視這一點。

  因此,我極力勸勉同學,對現前世間一切善惡念頭不要有,不要去想這些;要想彌陀本願功德,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求淨業,決定不要想是非人我,不要想世間善惡。你想善,生叁善道;想惡,墮叁惡道。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的。你心裏想什麼,就變現什麼,邪念非常可怕。所以,起心動念不可以不謹慎,就念阿彌陀佛、這一部經就夠了。一定要相信,古來多少祖師大德,一生一部經,他就圓滿成就。還有許多大成就的人,連一部經都不要,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倓虛法師在佛七中講的錄音帶,我曾經跟同學們介紹很多次。他講一個故事,是真的事。民國初年谛閑老法師有一個徒弟,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做粗活,生活苦得不得了。以後跟谛閑法師出家,谛閑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因爲他太笨,什麼都不會,就教他這六個字。對他講,你就老實念,一天到晚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了叁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了叁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死了以後站叁天,沒聽說過,希有!

  我們一般看著人家站著往生,也不過是一、二個小時,馬上就給他處理後事了。他站了叁天,就依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連經都沒有念過,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教我們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能站叁天,不是上上品也是上中品,不會在這以下。他一個字不認識,出了家,五堂功課不會,笨到這個樣子,不能看不起他。他的善根深厚,就是經上講的“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以他對老師的話能相信,他真正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

  我們這些人業障深重。業障深重從那裏看?就是懷疑、間斷、夾雜。所以我們跟他比,差太多了。人家這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在美國的黃永仁居士告訴我,他聽到我講這個事的時候,非常感動,一句佛號都能上上品往生,何況受持一部《無量壽經》,那有不能成就的道理!不能再搞多、搞亂、搞雜,那是最可怕的。所以這一生,我們依一部經修行,以一個法門,死心塌地,決定成就。這一部經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介紹理事、性相、因果,樣樣具足。你只要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教訓去做,這一生當中上品往生,確實不難。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做。有很多人問我,學佛要從那裏學起?尤其是初學的人,佛教的宗派這麼多,法門這麼多,我們如何抉擇?

  選擇法門,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根性,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修學起來方便,不會感覺到困難,要選擇這一種法門。選擇容易修學的法門,你才會成就。這是選擇的時候,應該要曉得的一些條件。抉擇之後,像我們現在選擇《無量壽經》,選擇念佛法門,要怎麼樣修法?先要讀誦,要把它念熟。

  一個人在世間,一天到晚所接觸的,歸納起來不外乎對人、對事、對物。面對境界,應該用什麼心,應該怎麼作法?馬上就想到,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所以,經要“熟讀”。不熟,你怎麼想得起來?一定先要把它念熟,隨時隨地能想起佛教我們怎麼作法。我要依教奉行,那些是佛教我要做,那些佛教我不應該做,這就是我們修學的標准。所以,第一要“熟”。

  第二要“解義”。佛在經典上講的話都要明了,要真正懂得,要會活用。同樣是一句經文,我在對人、對事、對物,就有叁種不同的作法,所以要圓解,不能死在句子裏。古人常說“依文解義,叁世佛冤”,一切諸佛都喊冤枉,你把經義解錯了。佛經的意義是活的,這是很難懂的。最不容易的,它是教你要開智慧,知道對什麼樣的人、對什麼樣的事,該如何處理會處理得圓圓滿滿,這是佛法。

  第叁要“行”。要把經典的道理教訓,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爲,就是《無量壽經》,就是無量壽佛。《無量壽經》就是自己見解、思想、心行的說明書,這是“依教奉行”。

  真正依教奉行,是彌陀弟子,才是佛的好學生。這樣的人,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如果我們口是心非,背師叛道,那是阿彌陀佛的冒牌學生。冒充的學生,有罪過。世間人冒牌,警察都要抓去判罪。你冒阿彌陀佛的招牌,罪過就大,那個罪就判得重,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我們今天皈依阿彌陀佛,皈依佛是皈依阿彌陀佛。皈依法,是皈依《無量壽經》。皈依僧,是皈依觀音、勢至、普賢、彌勒菩薩;這些人都是專修淨土的、專弘淨土的,特別是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在盡虛空遍法界提倡專修、專弘,他是第一人。所以,夏蓮居居士稱他爲淨宗初祖,是法界初祖。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初祖。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第一部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提倡淨宗的第一人,是娑婆初祖。

  佛教傳到中國,《無量壽經》傳到中國,是在東晉鸠摩羅什大師那個時代,中國廬山東林慧遠大師,就是依《無量壽經》。那時,《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無量壽經》最早到中國,最早翻譯。他就依這部經創辦東林念佛堂,專修淨業。他是我們中國淨宗的初祖。

  我們皈依僧,要皈依這叁位初祖,他們是我們的最佳榜樣。所以,學這個法門,叁皈依都落實了。有了真實的依靠,那有不成就的!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永無衆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

  這些問題在我們當前的社會,可以說是每一位同修都能感受的苦難。“衆苦”,所謂八苦煎熬。生老病死,任何一個人不能免除,沒有一個人能逃避。可是諸位要曉得,只有真正念佛修淨土的人,沒有老苦、死苦與病苦;生苦已經過去,現在都忘了。我們要想不老、不病、不死,就老實念佛。真正老實念佛的人,心清淨。日常生活中斷惡修善屬于事修,心裏不但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你說多清淨!心淨,身就清淨,沒有疾病。心裏常常胡思亂想的人一定有病,雖然現在他還健康,再過幾年他的病苦就現出來了。爲什麼?心理不健康,身體怎麼會健康。今天很多醫生都懂得心理衛生比生理重要,所以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身體縱然有病苦,恢複很快、很容易。心理不健康,有很多憂慮、煩惱,不容易治,醫藥沒有辦法治這種病。

  沈大夫講的話很有道理。他說,“藥”都是毒藥,藥怎麼能治病,病不是藥治好的。我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這個人很有善根,很了不起,聽到我講經的錄音帶,他現在什麼都放下。他說,他要老實念經,念二年以後再來看我,再來聽經。這是我教他的方法,要先念,要把它念熟。他就依教奉行,真難得,一點都不懷疑。這許多年跟我接觸的人中,我還沒有見到一個。我勸他們,他們不相信;這位醫生,我沒有勸他,他相信。他現在什麼都放下,認真的把這部經去念兩年。這是有善根的人,一聽就懂,就明了,就能接受。所以,他說藥都是毒藥,藥不能治病,這不是普通醫生能說得出來的。什麼東西能治病?“信心”能治百病,“願心”能治病。你只要真正具足信、願,什麼病都沒有,才能消除業障,才能免衆苦。

  我在每一個地方常常講,我講的是真話,只有真正念佛的人不老、不病、不死;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沒有病苦,不生病。我們看到這麼多人都不生病,清清楚楚,像李濟華,講一個半鍾點的開示才走,多自在,多潇灑!是活著走的,不是死著走的,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跟他去的,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確實“永無衆苦”,我們現在就做到,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更不必說了,“諸難”,一切的災難都能避免。“衆苦”,剛才只講生、老、病、死,可以免除。

  其次有“求不得苦”。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一心念佛,什麼都不求,這個苦沒有了。我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都不求;明天沒飯吃,我也不求。爲什麼?老實念一天佛;叁天沒得吃,念叁天;七天沒得吃,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求什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什麼都不求。你要有這種決心,“求不得苦”,我們丟掉,放下了。

  “怨憎會苦”,能不能避免?能避免。冤家對頭來整我,來陷害我,來障礙我;只能障礙形體,不能障礙內心。你打我也好,罵我也好,我心裏念阿彌陀佛,我心裏的佛號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我的功夫沒有間斷。所以“怨憎會苦”也障礙不了你。假如別人一障礙你,你就生氣,那就上當了。你要曉得,“障礙”是魔障。魔來擾你,自己的功夫愈要堅定,愈要清淨,不要受他的幹擾。我們功夫道業能成就,自然有護法神去對治魔王。我們不要起嗔恨心、不要起分別心、不要起執著心,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他有他的果報,我有我的果報。我的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果報在叁途地獄,我們走的路不同,不能勉強。你能把事實真相真正明白,魔也害不了你,你怕什麼?衆難可以避免!

  “惡趣”是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的業因很複雜,歸納起來,總不外乎貪、嗔、癡、慢,四種惡業。一切的罪惡都是從貪、嗔、癡、慢發生的。我們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于這個世間一切順境…

《無量壽經講記 國界嚴淨 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