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慈雲寺遇孔公,試數皆驗。信生死榮辱、治亂興衰,數皆前定。澹然無求。
了凡先生在慈雲寺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爲他算命,斷定他一生的吉凶禍福。“休咎”就是吉凶禍福。“試數皆驗”,“驗”是靈驗、准確,屢次的試驗都非常准確。所以算命、看相、占蔔,不是沒有道理的。真正有學問、有德行之人,就會算得很准確。一般江湖術士靠不住,他雖能說對幾分,實際上那是全憑經驗。因爲他每天接觸的人多,看的人多,就能揣摩一般衆生的心理。看你的言行舉止,就曉得你有什麼困難,說些應付之辭,那個不准確。孔先生不屬于江湖術士這類,他確實有學問、有修養、有道德。
由于試數皆驗,于是了凡先生深信不疑,知道一個人“生死”有命,“榮辱”也有命。“榮”是一生發達,功名富貴;“辱”是所希求的得不到,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非常困苦,這都是命裏注定的。“生死榮辱”是講自己的一生。“治亂興衰”是講家庭、社會,即佛家講的依報環境,就是自己居住的環境。“治”是社會安定,“亂”是社會動亂。社會安定、動亂也有數,國家的興衰、家庭的興衰,乃至于自己事業的興衰也都有數。這是根據術數來推算的,就是現在講的數學,數學爲科學之母。中國最古老的術數,就是《易經》。一個人的一生休咎,一個國家的國運,乃至于整個世界的種種演變,都可以從《易經》卦象中推算出來。“數皆前定”,人的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都按照定數過日子,很少人能夠逃出定數。
了凡先生經過孔先生算定之後,知道自己一生吉凶禍福都是前世注定的,所以“澹然無求”。他的心定了,真正做到“與人無爭,于世無求”。他畢竟是個聰明的讀書人,知道求也沒用,爭也沒用,正所謂“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了凡先生確實是個標准凡夫,完全順著命運過日子,但這也比一般人聰明。一般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天天虛妄祈求,這是妄念。不但求不到,還造作許多罪業,不懂修福、培福,反而把自己命中原有的福報都折損了,這是最愚癡之人。
立命之學:
分爲兩段:“雲谷開示”與“實行功德”。
山中對坐叁日無念。師奇相問,知爲凡夫。
了凡先生閑暇之時,喜歡到寺廟訪問高僧大德,遇到了雲谷禅師。與禅師在禅堂對坐叁日,心無妄念,這是相當好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做到了。雲谷禅師非常贊歎,問他平常用什麼功夫?了凡先生是個老實人,他說:“我沒有什麼功夫,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打妄想也沒用,幹脆就不打了。”雲谷禅師一聽哈哈大笑,“我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還是被命運所轉。”被命運所轉就是凡夫,能轉命運才是聖人。雲谷禅師就教導他,應當要轉命運,不能隨著命運轉。了凡先生就懷疑了,命既然是定的,難道還能轉嗎?下面是雲谷禅師對他開示的重點。
詩書: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禅師先“引證”。詩書是《四書五經》。命運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定的。一生吉凶禍福,是自己過去造作的因,這一生所受的是果報。佛家則講,我們的身是業報身。諸佛菩薩應化世間是願力身,是乘願再來,不是業力,所以他的應化永遠是自在的。我們被煩惱所縛,毫無自由,所以是業報身。業有兩種:“引業”和“滿業”。引業就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過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很好,這個力量就引導你到人道來投生。得人身,這一生當中的吉凶禍福,就是滿業,這是另一個因。
你前生處事待人接物,所修的善業多,這一生就得福報。哪些是屬于善業?布施供養。財富是命裏有的,前生財布施是因,布施得愈多,這一生所得的財富也愈多。命裏有財,不管從事于哪個行業都會發財,工作的勤惰只是緣,過去生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報,這是前生修法布施,喜歡教導別人,這一生就得聰明智慧。如果修無畏布施,就得健康長壽。世間人希求的果報,總不外乎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叁類。這一生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是前生修得好。這一生生活很困苦,要覺悟、明白,現在亡羊補牢還不晚,只要懂得道理,認真努力去修因,修得非常殊勝,不需等到來世,這一生果報就現前。
絕不是說賺了錢儲蓄起來,就會有錢,這靠不住!佛經上講“財爲五家共有”,世間財物爲王、賊、火、水、惡子等五家所共有。這兩年,在新加坡的經濟風暴中,有很多財産上億、上千萬的人,股票跌了,一文不值,最後走投無路,跳樓自殺。有一個同修告訴我:他的一個朋友,有上億的財産,在這次經濟風暴中,全部賠光了,只剩下叁百多萬,結果跳樓自殺。其實叁百萬也不少,也能過日子,何必要死!所以,財靠不住。倘若他在有錢時,拿這些錢來救濟貧困,做社會福利工作,就不會受經濟風暴的影響。在經濟風暴的浪潮中,還是有人做生意會賺錢,我們同修當中就有一位。命裏有財,肯布施,歡喜布施,經濟風暴對他就毫無影響。所以財富是果,布施是因。
聰明智慧是果,法布施是因。法布施包括的範圍很廣泛,印善書勸人爲善是法布施,以自己的智慧與技術能力教導別人也是法布施。現在科技發達,製做講經的錄影帶、錄音帶、CD,與人結緣,勸人修學佛法,都是法布施。只要認真努力幫助一切衆生,自然就會有福報、有智慧。
健康長壽是果,無畏布施是因。所謂無畏布施,就是別人有恐懼,身心不安時,給予安慰、保護,讓他離開一切恐怖。中國佛教徒選擇素食,不吃衆生肉,不傷害一切衆生,這是屬于無畏布施。
修什麼因,得什麼果報,這種果報稱爲“滿業”。得人身是屬于引業,修叁種布施是屬于滿業。若過去生中沒有修這叁種布施,雖得人身,生活就非常艱難、困苦。世間有些人有富貴而沒有智慧,有些人有智慧而沒有富貴,既有福報又有智慧之人不多。既健康長壽,又有智慧,又有大福報,這才是真正圓滿。
辦老人院,這是屬于無畏布施。很多人的晚年生活很痛苦,尤其在現前社會,兒女不孝,父母老了就住進老人院。老人院固然在物質生活上照顧周到,可是精神生活上非常貧乏。我參觀過世界各地許多老人院,澳洲黃金海岸有幾個退休村,我也訪問、參觀過。老人福利事業,以澳洲辦得最好,但仍缺乏精神生活的照顧。所以住在老人院,吃飽了沒事做,一個人曬太陽,連說話的人都沒有,生活非常苦悶,等于坐吃等死。今天看到這個去世,明天又有一個,天天看這種情形,難免有恐懼感。所以,辦老人院不僅是物質生活的照顧,要特別著重精神生活的照顧,宗教修學上的照顧。對于病苦的老人,年歲大的老人,要特別照顧。每天要有人去跟他談話,一天兩、叁次,一次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鍾。勸導他們念佛,並將叁世因果的道理,講給他聽,讓他明了,讓他不要對死亡産生恐怖,這是無畏布施。
生死只是一個轉變,這個身壞了,再轉一個身,再換一個生活環境。他果真明白,就不會貪生怕死。年歲大了,想到來生的生活環境,比這一生還要殊勝,自然就不會恐懼。用我們的精神、體力,照顧、幫助老人,這是內財布施,比外財還要殊勝;外財是身外之物。爲他講解因果道理,佛法的道理,勸導他念佛,這是法布施。他接受之後,心裏很安慰,沒有恐懼,這是無畏布施。老人院裏,叁種布施具足,縱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生的果報必定非常殊勝,得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所以老人院是真正的道場,天天勸別人往生,自己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淨土。
這幾年,經濟不景氣,而居士林的收入卻月月增加,原因無他,居士林依照佛的教誨修布施,愈施愈多。新加坡居士林的餐廳,一年叁百六十五天,天天免費供應飯菜,無論什麼人,不學佛的,甚至毀謗佛法,都來者不拒。自助餐有十幾道菜任你選擇,還免費供應水果、咖啡、牛奶。每天來居士林吃飯的有一千多人,星期六、日約有四千人,非常興旺。居士林從未買過米、菜、油鹽,因爲大家曉得此地是無條件供齋,所以自然有人送米、送菜、送油。送的東西吃不完,放久了會壞,所以每天用卡車轉送給老人院、孤兒院。所以,真正發心做好事,必得叁寶加持、龍天護法。
佛曰:有求必應,內外雙得。
雲谷禅師引用佛家所說的話。佛家講“有求必應”,凡是有求而不得,都是有業障,能忏除業障,就能稱心滿願。何謂業障?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是業障,所求就沒有感應。沒有一點私心,完全爲衆生、爲佛法,感應不可思議。“內外雙得”,“內”是智慧、健康、長壽,“外”是財富、功名富貴,你統統得到。理論明白了,你就建立信心。從何處做起?
指歸實學:
“實”是真實,實實在在,不是玄學、空談。
斷惡修善,廣積陰功。
要想改造命運,就從這兩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將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過來就是善。凡是爲自己的都是不善。我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這就不善。念念爲衆生、爲社會,這是善。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都是以此爲標准。起心動念一切所爲,幫助社會,幫助苦難的衆生,奉獻自己的身心;奉獻就是“廣積陰功”,爲一切衆生服務,這是功德。何謂陰功?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因爲別人曉得了,一稱贊表揚,功德就報掉了。做好事不宣揚,這是陰德,此善德愈積愈厚,果報就不可思議。惡事希望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罵你,那個人指責你,惡就報掉了。所以惡不要隱瞞,要宣揚出去;善要藏起來,才積得厚。現在人沒福,做一點好事唯恐人不曉得,大肆宣揚,立刻報光了;造的惡隱瞞,不讓人知道,所以惡愈積愈厚,善沒有積到,將來的果報都是惡報。這兩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改過指入不二法門
不二就是平等。我們所有的過失,根源何在?就在不平等。我…
《了凡四訓大意 —改造命運的秘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