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慈云寺遇孔公,试数皆验。信生死荣辱、治乱兴衰,数皆前定。澹然无求。
了凡先生在慈云寺遇到孔先生,孔先生为他算命,断定他一生的吉凶祸福。“休咎”就是吉凶祸福。“试数皆验”,“验”是灵验、准确,屡次的试验都非常准确。所以算命、看相、占卜,不是没有道理的。真正有学问、有德行之人,就会算得很准确。一般江湖术士靠不住,他虽能说对几分,实际上那是全凭经验。因为他每天接触的人多,看的人多,就能揣摩一般众生的心理。看你的言行举止,就晓得你有什么困难,说些应付之辞,那个不准确。孔先生不属于江湖术士这类,他确实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
由于试数皆验,于是了凡先生深信不疑,知道一个人“生死”有命,“荣辱”也有命。“荣”是一生发达,功名富贵;“辱”是所希求的得不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非常困苦,这都是命里注定的。“生死荣辱”是讲自己的一生。“治乱兴衰”是讲家庭、社会,即佛家讲的依报环境,就是自己居住的环境。“治”是社会安定,“乱”是社会动乱。社会安定、动乱也有数,国家的兴衰、家庭的兴衰,乃至于自己事业的兴衰也都有数。这是根据术数来推算的,就是现在讲的数学,数学为科学之母。中国最古老的术数,就是《易经》。一个人的一生休咎,一个国家的国运,乃至于整个世界的种种演变,都可以从《易经》卦象中推算出来。“数皆前定”,人的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都按照定数过日子,很少人能够逃出定数。
了凡先生经过孔先生算定之后,知道自己一生吉凶祸福都是前世注定的,所以“澹然无求”。他的心定了,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毕竟是个聪明的读书人,知道求也没用,争也没用,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了凡先生确实是个标准凡夫,完全顺著命运过日子,但这也比一般人聪明。一般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天天虚妄祈求,这是妄念。不但求不到,还造作许多罪业,不懂修福、培福,反而把自己命中原有的福报都折损了,这是最愚痴之人。
立命之学:
分为两段:“云谷开示”与“实行功德”。
山中对坐三日无念。师奇相问,知为凡夫。
了凡先生闲暇之时,喜欢到寺庙访问高僧大德,遇到了云谷禅师。与禅师在禅堂对坐三日,心无妄念,这是相当好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做到了。云谷禅师非常赞叹,问他平常用什么功夫?了凡先生是个老实人,他说:“我没有什么功夫,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打妄想也没用,干脆就不打了。”云谷禅师一听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还是被命运所转。”被命运所转就是凡夫,能转命运才是圣人。云谷禅师就教导他,应当要转命运,不能随著命运转。了凡先生就怀疑了,命既然是定的,难道还能转吗?下面是云谷禅师对他开示的重点。
诗书: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禅师先“引证”。诗书是《四书五经》。命运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定的。一生吉凶祸福,是自己过去造作的因,这一生所受的是果报。佛家则讲,我们的身是业报身。诸佛菩萨应化世间是愿力身,是乘愿再来,不是业力,所以他的应化永远是自在的。我们被烦恼所缚,毫无自由,所以是业报身。业有两种:“引业”和“满业”。引业就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过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很好,这个力量就引导你到人道来投生。得人身,这一生当中的吉凶祸福,就是满业,这是另一个因。
你前生处事待人接物,所修的善业多,这一生就得福报。哪些是属于善业?布施供养。财富是命里有的,前生财布施是因,布施得愈多,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也愈多。命里有财,不管从事于哪个行业都会发财,工作的勤惰只是缘,过去生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这是前生修法布施,喜欢教导别人,这一生就得聪明智慧。如果修无畏布施,就得健康长寿。世间人希求的果报,总不外乎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类。这一生有财富、有聪明智慧、有健康长寿,是前生修得好。这一生生活很困苦,要觉悟、明白,现在亡羊补牢还不晚,只要懂得道理,认真努力去修因,修得非常殊胜,不需等到来世,这一生果报就现前。
绝不是说赚了钱储蓄起来,就会有钱,这靠不住!佛经上讲“财为五家共有”,世间财物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这两年,在新加坡的经济风暴中,有很多财产上亿、上千万的人,股票跌了,一文不值,最后走投无路,跳楼自杀。有一个同修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有上亿的财产,在这次经济风暴中,全部赔光了,只剩下三百多万,结果跳楼自杀。其实三百万也不少,也能过日子,何必要死!所以,财靠不住。倘若他在有钱时,拿这些钱来救济贫困,做社会福利工作,就不会受经济风暴的影响。在经济风暴的浪潮中,还是有人做生意会赚钱,我们同修当中就有一位。命里有财,肯布施,欢喜布施,经济风暴对他就毫无影响。所以财富是果,布施是因。
聪明智慧是果,法布施是因。法布施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印善书劝人为善是法布施,以自己的智慧与技术能力教导别人也是法布施。现在科技发达,制做讲经的录影带、录音带、CD,与人结缘,劝人修学佛法,都是法布施。只要认真努力帮助一切众生,自然就会有福报、有智慧。
健康长寿是果,无畏布施是因。所谓无畏布施,就是别人有恐惧,身心不安时,给予安慰、保护,让他离开一切恐怖。中国佛教徒选择素食,不吃众生肉,不伤害一切众生,这是属于无畏布施。
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报,这种果报称为“满业”。得人身是属于引业,修三种布施是属于满业。若过去生中没有修这三种布施,虽得人身,生活就非常艰难、困苦。世间有些人有富贵而没有智慧,有些人有智慧而没有富贵,既有福报又有智慧之人不多。既健康长寿,又有智慧,又有大福报,这才是真正圆满。
办老人院,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很多人的晚年生活很痛苦,尤其在现前社会,儿女不孝,父母老了就住进老人院。老人院固然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周到,可是精神生活上非常贫乏。我参观过世界各地许多老人院,澳洲黄金海岸有几个退休村,我也访问、参观过。老人福利事业,以澳洲办得最好,但仍缺乏精神生活的照顾。所以住在老人院,吃饱了没事做,一个人晒太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生活非常苦闷,等于坐吃等死。今天看到这个去世,明天又有一个,天天看这种情形,难免有恐惧感。所以,办老人院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照顾,要特别著重精神生活的照顾,宗教修学上的照顾。对于病苦的老人,年岁大的老人,要特别照顾。每天要有人去跟他谈话,一天两、三次,一次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劝导他们念佛,并将三世因果的道理,讲给他听,让他明了,让他不要对死亡产生恐怖,这是无畏布施。
生死只是一个转变,这个身坏了,再转一个身,再换一个生活环境。他果真明白,就不会贪生怕死。年岁大了,想到来生的生活环境,比这一生还要殊胜,自然就不会恐惧。用我们的精神、体力,照顾、帮助老人,这是内财布施,比外财还要殊胜;外财是身外之物。为他讲解因果道理,佛法的道理,劝导他念佛,这是法布施。他接受之后,心里很安慰,没有恐惧,这是无畏布施。老人院里,三种布施具足,纵使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果报必定非常殊胜,得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所以老人院是真正的道场,天天劝别人往生,自己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决定得生净土。
这几年,经济不景气,而居士林的收入却月月增加,原因无他,居士林依照佛的教诲修布施,愈施愈多。新加坡居士林的餐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免费供应饭菜,无论什么人,不学佛的,甚至毁谤佛法,都来者不拒。自助餐有十几道菜任你选择,还免费供应水果、咖啡、牛奶。每天来居士林吃饭的有一千多人,星期六、日约有四千人,非常兴旺。居士林从未买过米、菜、油盐,因为大家晓得此地是无条件供斋,所以自然有人送米、送菜、送油。送的东西吃不完,放久了会坏,所以每天用卡车转送给老人院、孤儿院。所以,真正发心做好事,必得三宝加持、龙天护法。
佛曰:有求必应,内外双得。
云谷禅师引用佛家所说的话。佛家讲“有求必应”,凡是有求而不得,都是有业障,能忏除业障,就能称心满愿。何谓业障?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业障,所求就没有感应。没有一点私心,完全为众生、为佛法,感应不可思议。“内外双得”,“内”是智慧、健康、长寿,“外”是财富、功名富贵,你统统得到。理论明白了,你就建立信心。从何处做起?
指归实学:
“实”是真实,实实在在,不是玄学、空谈。
断恶修善,广积阴功。
要想改造命运,就从这两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将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过来就是善。凡是为自己的都是不善。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就不善。念念为众生、为社会,这是善。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都是以此为标准。起心动念一切所为,帮助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奉献自己的身心;奉献就是“广积阴功”,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功德。何谓阴功?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因为别人晓得了,一称赞表扬,功德就报掉了。做好事不宣扬,这是阴德,此善德愈积愈厚,果报就不可思议。恶事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骂你,那个人指责你,恶就报掉了。所以恶不要隐瞒,要宣扬出去;善要藏起来,才积得厚。现在人没福,做一点好事唯恐人不晓得,大肆宣扬,立刻报光了;造的恶隐瞒,不让人知道,所以恶愈积愈厚,善没有积到,将来的果报都是恶报。这两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改过指入不二法门
不二就是平等。我们所有的过失,根源何在?就在不平等。我…
《了凡四训大意 —改造命运的秘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