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畏)不曉得積累了多少世,才能感得這麼大的福報。那個時代,中國在全世界是第一等強國,沒有比它更盛的。現在我們所有的,是當時清朝的版圖四分之一都不到。當年的版圖,西面到裏海,北面到西伯利亞,南面到南洋,爪哇、新加坡都是中國領土,盛極一時。看看曆史地圖,就曉得清朝最盛的時候,是乾隆時代的版圖。
這些是怎麼來的?就是修福。你要肯修,你要相信佛的話,認真的去修學。不要怕!認真的去修這叁種布施。叁種布施是修福,“忍辱”能保持。如果不能忍辱,雖然修福,這個福報很難在人天裏享受。大多數到阿修羅道去享受。阿修羅也不錯,福報也挺大的。阿修羅死了以後,叁惡道就等著他,每況愈下!《金剛經》是純粹菩薩法,六度當中特別強調“布施”、“忍辱”;布施、忍辱說得最多。“忍”能保持你的福報。“施”是造福,“忍”是持久。所以六度裏面,這兩條非常的重要。
“轉輪聖帝”,在我們現代曆史中還沒有出現,只是佛在經典裏說過。“轉輪聖王”有四種,最大的是金輪聖王。金輪聖王統轄的區域稱一四天下。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一個太陽系。一個太陽系的王,在我們曆史上還沒有,因爲現在太陽系的行星與行星當中連絡的困難,我們的科技尚未能解決。但是有的,不是沒有。只是我們地球上這一階段裏沒有這樣大福報的人。從前我們讀經,讀到“輪王”,很難理解。
輪王名稱是怎麼來的?因爲他有一種特殊的珍寶“輪寶”。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統領這麼多星球,沒有武力不行。輪王也是以武力征服,他的武器就是“輪寶”—是星系中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就像我們今天講的飛機一樣,飛機是交通工具。在現代戰爭中,你看空軍威力有多強大!輪寶是什麼?在我想像中,是外太空人的“飛碟”。它的形狀不就是個輪嗎?大概飛碟來到地球的時候,就是轉輪聖王來此巡視、觀察的。因爲我們在太陽系之內。整個太陽系是他的勢力範圍,不一定到那個星球去轉轉、去看看。
我不曉得同修有沒有見過飛碟?我見過,就在臺北市見到。民國四十一、二年,大概下午四、五點鍾,看到空中,有一個發亮圓圓的球,停在那裏不動,至少有五分鍾。當時我都看呆了。旁邊還有一些朋友,我就指出給他們看,他們告訴我是信號彈。很像信號彈,圓圓的,光是綠色的。看了差不多七、八分鍾之後,它就移動。開始的時候移動很緩慢,愈來愈快,一下子就不見了。第二天報紙也刊登此事。不是我一個人看到的;有很多人看到。那時稱爲不明的太空飛行物體。速度之快,非常驚人,很短暫的時間就沒有了。但是它在空中,停了好幾分鍾,決定不像信號彈。信號彈在天空,不會停留那麼久,而且它一定是動的—不是往上升,就是往下降。它不會停止在那個地方。所以,這種飛行物體比我們世間的科技,進步太多。我們今天的飛行工具,還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已經進步到這種能力。這樣快的速度,佛經上講,一天十二個小時(就是太陽出山到下山,以我們來講是十二個小時),他就把整個太陽系巡察,每個地方他都看到,有這樣快的速度,所以稱他做輪王。
同樣是輪王,也有大小。佛經分金、銀、銅、鐵四種—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就是統轄一整個太陽系。佛經上講,太陽圍繞須彌山而轉的。須彌山頂是忉利天,須彌山的四邊是四天王天。這就分成爲四天下。金輪聖王,就是整個範圍都是他統轄。銀輪王的勢力範圍是叁天下;換言之,一個太陽系的四分之叁是他的範圍,還有四分之一,他的勢力達不到。銅輪王是一半;鐵輪王的勢力範圍是四分之一。
我們這個地球有曆史以來,還沒有一個這麼大福報的人。從那裏曉得?因爲沒有聽說曆史上有記載,發現過這樣的飛行工具。一定要發展到這樣的飛行工具,他才能控製,才能統禦星系。福報之大,從這些地方來觀察。佛經裏面講的科技,非常高明。我們現前科技,還達不到佛經所說的。輪王還是人,不是天,是我們講的外太空人,還不是真正的天人。福若再大,就生到天道上升天界。
“或爲六欲天主”,這是欲界六層天。欲界有六層天。四王天、忉利天,是欲界最下面的二層。再往上面去,是空居天,不在地面。空居天,很難講。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空間,以我們人類生活的範圍,是叁維空間;四維空間的事,我們就不曉得。還有五維、六維,往上數去,有無限次維的空間,可能這就是佛法講的諸天,跟我們的空間不相同,每往上升一層,境界完全不一樣。他並不在我們這個世界,或者說我們生活在不同次維的時空。
忉利天往上就是夜摩天。夜摩天再往上去,就是兜率天。彌勒菩薩就在兜率天。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它分內、外。外院是凡夫;內院是彌勒菩薩、大菩薩們修行的場所。兜率天再上去是化樂天;他們一切受用,是自己變化所做,不需要經營,不需要求人。再往上去,福報就更大,稱爲他化自在天,自己所受用的不需要自己變化。自己一動念頭,第五天化樂天的天人就變化來供養。這是欲界。欲界還沒有離開五欲—財、色、名、食、睡,但是愈往上面去,欲的念頭愈淡。如果五欲六塵的念頭從心裏斷掉,他就超越欲界到色界天。
色界天是有形象的,沒有欲念,完全沒有這些念頭。色界有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稱“四禅天”。每一層裏面細分又有叁種,四禅天很特別,第四禅有九天,所以四禅天總共十八層天。如果講十八層天,是單講四禅天。初禅叁天;二禅叁天;叁禅叁天;四禅九天,總共十八層天,決定沒有欲念。也許諸位要問,如果沒有欲念,不就成佛了?他沒有欲念,是欲念不起現行,並沒有斷。怎麼不起現行?定功伏住,猶如石頭壓草,沒有除根。這樣才能升到色界天。我們把這一樁事情搞清楚,才曉得學禅難,太難了。
要問問自己,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動不動念頭?若還動念,你決定在欲界,色界沒分。“禅”你修得再好,初禅天去不了。因爲初禅天,欲念沒有了,真能伏住。你還伏不住,你還在欲界。色界都達不到,這才知道真難,真正不容易。所以,不肯念佛求生淨土,真是愚癡、狂妄!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除此一門沒有第二條路能超越六道輪回。因爲這一條路是帶業往生,妄念不斷也行,能去得了,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
修禅縱然得禅定,到四禅天。甚至更深的禅定,生到四空天,還是出不了叁界。你就知道出叁界有多難。到了四空天,還要再不斷的用功,成就第九定。四禅八定,都屬于世間,沒有超越六道輪回。到了第九定,才超越了。什麼人證得的?阿羅漢證得的,他超越叁界。雖超越叁界,沒有見性。阿羅漢得禅定,得九次第定,證得叁昧,沒有開智慧。他們只是煩惱障斷了,所知障沒斷。我執雖破;法執猶存。法執沒破,所以他的成就,只得半個解脫(“解脫”就是自在),並不是圓滿的自在,爲什麼?他沒有智慧,沒有證得法身。這是非常的困難。
“梵王”是四禅天頂,也就是娑婆世界的國王,統領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的國王,我們都不認識他。好比一個小鄉村裏的村民,你問他,誰是總統、皇帝?他不認識,只是聽說而已。確實是如此。梵王是整個大宇宙的主宰,我們的確是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但是不認識他。好像跟他沒有關系,其實跟他有很密切的關系,在他的領土範圍之內。在叁界六道裏,福報最大的就是大梵天王。
這是講的正報,是隨著自己修學的福報,所得到的。我們今天得到這個身,“身”是果。一生所受用的是報,你一生所有的財物,都是自己過去生中修的。大概四十歲以後的福報,與這一生所修的有密切關系。四十歲之前所享受的,多半是過去生中修的。諸位看《了凡四訓》就知道,過去修的少,不要緊。如果明白這個事實,努力修積,晚年的福報就大。一個人晚年的福報,確實是今生修的。少年的福報,多是前世修的;晚年完全是這一世修的;中年時的福報,有這一世修的,有前一世修的。
所以,看到別人享福不要羨慕;要好好的修積,要積功累德,前途一片光明。不知道修積,前途是黑暗的,渺渺茫茫。由此可知,我們的幸福,乃至于家庭的美滿,事業的成敗,都操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你自己怎麼想,怎麼做。經文所說的,是修大善因緣,得的大善果報。善人必定有善的習氣,好善好德,不是學來的,自自然然的。從惡道中來的,他自然帶有惡的習氣;他也不是故意的,他自己控製不住,就會顯露在外表上。惡道來的帶惡習氣;善道來的帶善習氣。純善之人,他帶的是善習氣。
“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就是善習氣。他對于諸佛菩薩,對于聖賢人,自然生仰慕之心,喜歡親近,喜歡接觸,喜歡聽聞。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是人教他的嗎?不是的,是自然的,就是前面講的“自然發應”。也是我們俗話講的,某人有善根!這個善根就是過去生中的余習,他有這個善習。他對于諸佛菩薩、對于叁寶、對于善人,能尊重、能供養,福報愈積愈大。我們知道,諸佛菩薩是世間第一福田。我們講種福田是比喻,田裏能長出五谷雜糧,我們種子種下去,它就會生長,就有收成。福也有個田,能生福的。衆生的福到那兒去種?到叁寶門中去種福。
從前的叁寶,真的多,假的少。現在的叁寶是假的多,真的少。這話怎麼說?讀《楞嚴經》就曉得。《楞嚴經》裏說得很清楚:“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恒河沙就多。所以,末法時期,諸位要謹慎,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清楚,到底是真的叁寶,還是假的叁寶?不能感情用事,要用理性去觀察、去分析,我們種的福,才會成熟,才會生長。如果種錯,不但福得不到,連種子也會爛掉,可惜了。所以真正想修福,還是要有福慧之人,才能修福;沒有福慧,想修福也修不上。所謂“種子種在沙…
《無量壽經講記 積功累德 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