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講記 發大誓願 第六▪P14

  ..續本文上一頁,你到這兒來幹什麼?你是到這兒來成佛的,還是到這兒來准備墮地獄的,先要搞清楚。

  同修多了,龍蛇混雜。真修的人多,福報大,只有少數害群之馬,多數還不會受大傷害。如果真修的人少,問題就嚴重。這種脆弱的道場,一定會被擾亂,被破壞,罪過就無量無邊!所以我跟道場同修們說,我們道場很小,有時候有人想到我們這裏來挂單住幾天,住兩叁天還可以,如果是住一個星期、兩個星期,萬萬不可。原因在那裏?他在外面帶了這些習氣,時間久了,我們這邊信心不堅固的同修會受他影響;信心堅定的同修,不會受他影響。這絕對不是不慈悲,是要保護大衆的清淨心。

  古時候的道場,每一處都有他的學風、道風,就是專修專學。如果你跟他們不是志同道合,決定不能入他們的道場,入他們道場是破壞道場。譬如,這裏是念佛道場,你是學禅的、學密的,你要進來,在這裏勸人學禅,又勸人學密,這就不得了。

  我們圖書館在前些年,男衆有好幾位。忏雲法師有一個徒弟也在此地,以後廣定法師送了一個徒弟來。廣定法師是學密的,他把這個徒弟送來,叫他來跟我學顯教,十年之後再回去學密。有這麼多年輕人來了,而且都相當優秀,所以館長就發心,計劃辦個小型佛學院來成就他們。那曉得廣定法師的徒弟來了之後,不到一個星期,勸大家念咒,勸大家參禅,一下子把我們道場就搞亂了,我們很爲難。大概是護法龍天顯聖,不到一個星期,叁個人都走了。

  正法道場必蒙諸佛護念,龍天保佑。你只要在這裏起一個惡念,想破壞道場,自然有護法神遷單,這是真的。護法神遷單,你在這裏住不下去,你住在這個地方渾身不舒服。叁個都走了,道場恢複太平。所以,每一個道場有它獨特的道風與學風。

  我們加入一個道場,一定是我們的目標相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志願相同,弘揚淨宗,勸人念佛,幫助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是和合僧團。我們中國古來的祖師大德勉勵出家人,內養五德,外修六和。內是個人要修五德,這是自身的莊嚴;外面是跟大衆相處,要修六和敬。這個僧團才是福田,才有護法神保佑,諸佛菩薩護念。這樣的道場非常希有,非常難得。因爲難得,所以黃念老就告訴我們,同修貴精不貴多。精是真正志同道合,兩叁個人、五六個人不少!覺明妙行菩薩的道場只有十二人,慧遠初祖的道場也只有一百二十叁人。

  四個人在一起,就成爲一個僧團,不要多!絕對不可以讓與我們的見解、思想、願望、修行目標不相同的人加入,決定不能共處。他修禅的,找幾個參禅的同修,我們盡心盡力財供養、法供養布施給他,幫助他,但是決定不能在一起共修。幫他建立道場,是很大的功德。他修密,我們幫助他建密宗的道場,因爲所有宗派都是佛說的,都是正法,都不是邪法。我們彼此互相贊歎,互相幫助,可是修行一定是幾個人共同修學一個法門,決定不能擾亂。就像一所學校,有許多科系,都是一個學校的學生,科系不相同。你在這個科系念書,決定不可能舍棄這個科系,去聽別的科系的課程,這是不許可的,決定是擾亂,決定不能成就。你是學土木工程,他是學醫,你勸他不要學醫,也學土木,這成什麼話,這就把學校搞亂。世間法尚且不許,何況佛法?

  佛法修學的要領沒有別的,不管你依那一部經、依那一部論、依那個宗派法門,要專,要精,這就對了,你才會有成就,這才真正值得贊歎。這些都是“植衆德本”,衆是衆多。這是總結,應有這樣的心態、行持來修西方淨土,決定成就。

  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爲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刹。

  我們這一生所造的,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是“宿惡”。從這一段文,我們能看到名號滅罪功德不可思議。

  清朝乾隆時候,有一位慈雲灌頂大師,著作很多,收在《卍續藏經》裏。他有《觀無量壽佛經》的注解,題爲《觀經直指》。民國初年也有一位慈雲法師,這一幅對聯就是印光大師送慈雲法師的,上款落的有名字。是不是那位慈雲又來了,我們不曉得。慈雲灌頂大師在《觀經直指》裏明白的開示我們,“所有一切經法消滅不了的業障,這一句名號悉能消除”。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聞我名字,即自悔過”,注意“即”。換句話說,什麼是忏悔、悔過?念佛就是忏悔。不必在佛菩薩面前禱告,我過去做了什麼壞事,什麼錯事。你禱告一遍,就又作一遍,阿賴耶識裏又落印象,又造一次。不要再造了,念佛就好。所以,過去所造一切罪業,不要去想它,“想佛”、“念佛”,“即自悔過”。念佛就是悔過,不要再搞別的。這個道理很圓滿,因爲一切法從心想生,唯心所造。大乘佛法決定不主張後悔,後悔一次就又造一次,再悔一次又造一次,這怎麼得了。你何必再去造,你造阿彌陀佛多好。念念想阿彌陀佛,念念作阿彌陀佛,這樣好!所有一切業障都消除掉,這個法門妙不可言。這就是念佛滅罪,念佛消災,念佛是真忏悔。實在講,知道的人也不多。

  從今之後,“爲道作善”。“爲道”,就是自行化他;“作善”是幫助一切衆生學佛,幫助夠條件的同修弘法。這人想發心出家,我們看看他確實因地很純正,有條件,我們要幫助他。看看他沒有條件,他出家會害佛門,害團體,我們就勸他不必出家,在家好好的修行。這都是作善,所以要有智慧觀機,恰如其分。出家之後,當然以弘法利生爲我們一生的事業,可是不見得人人有這個條件。沒有這個條件的就退下來,做好內護,幫助道場。我們這個團體有一、兩個講經說法的,就成功了。大家護持他,幫助他。如果人人都想出來弘法利生,結果一個都不能成功。爲什麼不能成功?弘揚佛法,講經說法要有上講臺練習的機會,每個人都把時間占去了。他雖有條件,因爲沒有時間學習、沒有時間練習,有條件的人不能成就;沒有條件的,怎麼練也練不出來,結果這個道場一個人才都出不來。所以,自己應該怎麼做,心裏要明白。明白就是覺而不迷,不能迷惑顛倒。

  講臺上講經跟臺下服務,功德完全相等,這是平等法。所以,護持的人對于講經的同學不嫉妒;講經的同學對于護持的同學絕不傲慢,絕不敢輕視。這種傲慢、嫉妒是人之常情,這是大煩惱,沒有法子避免的。真正明理,心開意解,才能把這個煩惱伏住。我們看《六祖壇經》,五祖傳法給六祖,寺裏的大衆沒有一個心服的,要想方法把衣缽搶回來,把惠能害死。嫉妒障礙,人之常情!我們生在這樣一個時代當中,說實在話,大衆在一塊兒相處,沒有嫉妒,到那裏去找,找不到!決定有嫉妒,決定有妨礙。這就是天天要講經,天天說法,天天勸導,使他自己明了,覺悟,知道嫉妒障礙是墮地獄的業因,不要在這個道場住了幾年,最後往生到地獄去了。

  如果我不講清楚,不講明白,將來你墮地獄會埋怨我,你爲什麼當時不講清楚,搞得現在這個樣子。我今天都講清楚了,你將來縱然墮到地獄,你對我沒話可說。我說清楚了,你沒有聽,沒有做,不能怪我。我樣樣講清楚,講明白,甚至于再叁的講。我們道場同修發心護持的,對于發心講經的人,要看作自己的兒女,用這樣的心態去照顧他。發心講經的人,對于護持的常住工作人員,看作父兄,要尊敬。這個團體才能和睦,才能成就,才是六和敬的僧團。

  “爲道作善”,我們只有一個目標,自己求生西方世界,團體弘法利生,把念佛法門、“淨土五經”發揚光大。縱然在這個道場裏燒飯、掃地、抹桌子,也是這一個目標,所以功德是相同的。在講臺上講的也是同一個目標,同一個方向,這才是道場。如其不然,這個地方就不是道場。諸位同修們要知道,要記住!

  “便持經戒”,就是讀誦勸進。天天要念經,念經有兩個目的:一是戒定慧叁學一次完成。讀經不求解義,只是一句接一句的念,使妄想、分別、執著滲透不進來,就是把妄想、執著念掉,跟念佛號目標完全相同。爲什麼對初學者提倡念經?因爲你一打妄想,經就念錯,馬上就把妄想找出來。念佛號不容易,一面念佛號一面打妄想,你的佛號不得力。所以叫你先念經,念到心地清淨,念到功夫成片,才專念佛號。那個時候念佛號,一念相應一念佛。所以,這是過渡時期接引的方法。念經第二個目標是依教修行。我們對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作法,到底那些是善的,那些是惡的,經典爲我們說出來。經上講那些是善法,勸我們要做;那些是惡法,勸我們不能做。經念得很熟,一遇到事情,你就能立刻判斷是善是惡。是善就做,是惡就止,這就是修行的依靠。

  修行在那裏?在起心動念之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經教要是不熟,你依什麼修行?依自己的妄想修行,靠不住!你以爲是善的,說不定是惡;你以爲是惡的,說不定是善。你把是非善惡都搞顛倒了,所以要依經典上的教訓,來修正我們的見解、思想、行持。讀經是這兩個目標。這是“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所以“便持經戒”一句,包括叁福末後的兩句。

  命終不複更叁惡道。即生我國。

  這一句是這一願的主旨,命終之後,絕對不會再墮叁惡道。這話必須加以解釋,因爲前面曾說“願生我刹”,他已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再墮叁惡道?這是說,通常一個罪業深重之人,必定墮惡道;因爲他念佛,依照《無量壽經》的方法來修行,發願求生淨土,雖然造很重的罪業,照《觀經》上講,造五逆十惡這樣重的罪,都不墮叁惡道,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前面第十八願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主要的一句是在“誹謗正法”。你對這個法門不相信,當然要墮。如果你對這個法門深信不疑,再重的罪業,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定要在修學的過程中,徹底了解明白,知道自己要怎樣修,這才是真正要緊之處。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如果這一願不能圓滿的話,阿…

《無量壽經講記 發大誓願 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