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决定不间断。常年累月怎么念?分班,有值班的。值班的要出声;不值班的,看你的精神体力,如果精神体力好,跟著大家一齐念。夜晚也是分班。所以,念佛堂无论什么时候,一年到头,一句佛号不中断地。现在真正修行的道场没有了,真正修行的人也没有了。绝对不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修行人,那靠不住。只可以说,是修行的样子,是不是真修行?不一定。装模作样有人!真修行,要断贪嗔痴;真修行,这句佛号日夜不断,这是精进。于世出世间法还有一丝毫贪念,就不是真正修行人。这是把念佛的要领为我们说出来了。
当然在初学的时候有难关,念著念著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头昏脑胀,身体支持不下去,就是业障。业障现前,怎么办?要拼命,要克服过去。克服过去就得自在,精神就振作起来。大概每一位念佛同修都会遇到这种障碍。障碍现前,一定要克服,不能因循,不能妥协。累了,我就躺一下,休息一下,这样你的业障不容易克服。一定要拼命,要抱定决心,要突破困境,前面就是一片光明。
前天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他有一个朋友也是念佛的,很精进、很用功,念了没多久,中风非常严重。家人、朋友都叫他去看医生,他不肯,坚持拼命念,决定不看医生。念了一两个星期,病完全好了,这是不可思议的感应。就怕你不肯拼命,你真拼命就有感应,不肯拼命就妥协。所以,难关一定有,无始劫来我们造作的罪业太多,怎么没有障碍?有障碍不要害怕,对于这句佛号要有坚定的信心。我得了重病,我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要看医生,也不要吃药,我不想病好,只想早日往生净土。要有这样的决心、毅力,这个人才能成功。不贪生怕死,不贪图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只有求生西方一念,愈早愈好,愈快愈好。要有这个心,才是真正发愿,愿生彼国。
“临寿终时”。临终时佛来接引,你不必忧虑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那里。西方那么大,到底那一个星球是极乐世界?你这样一怀疑,问题就来了,你就去不了。你有怀疑、有夹杂,功夫间断,就去不了!决定不要怀疑,念到水到渠成,佛自然现前,佛来接引你去。
“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那些菩萨?当然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一定会来。因为你常常念他,你常常想他,他跟你有缘。除他们之外,还有不少菩萨跟三圣一起来迎接你。一起来的菩萨与你都有关系的,与你没有关系、没有缘分,他不会来的。是什么关系?皆是多生多劫中你的同修、你的眷属。他们早就往生了,现在看到你念佛缘熟,他们很欢喜,跟著阿弥陀佛一道来接引。
诸位要晓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寂寞,熟人很多。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同参道友,他们精进念佛成功,已经往生了。我们不肯精进,还打闲岔,堕落到现在这个样子。今天缘熟,他们会跟佛一道来。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前面所说的,天眼、天耳、宿命、他心通,能力都恢复了。于是一看就晓得,从前在那个世界、那一生、那一劫,我们是好朋友。老同参见面叙旧,你说西方极乐世界多殊胜,多热闹,不寂寞。换句话说,离开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孤单寂寞,一轮回一转世,因为你没有神通,你的家亲眷属都记不得,面对面都不认识。所以,你要知道什么人孤单寂寞?六道里孤单寂寞!往生西方世界,不孤单、不寂寞。
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初祖慧远大师往生的记载。他往生时候,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还有莲社先往生的那些人,都跟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他。他只说出莲社已经往生的,都见面,都来了。多生多劫以前的就不必说,说了我们也不知道。
“经须臾间,即生我刹”,这是讲往生速度之快。不要认为当中距离遥远,十万亿个大千世界,其实只须一刹那,一念之间就到了。底下这句话重要,这是四十八愿里说的,这种殊胜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到了,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阿”译作无,“惟越致”译作退转,无退转就是“不退转”。“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的菩萨,圆教初住就证得了,但是不称“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的通称。换句话说,我们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居然跟七地以上的菩萨平等,这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
一般研教的大德们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那有这样的人,什么功夫也没有,平平白白一下就升到七地,这还得了!这是圆教。你想想看,七地之下,十信、十住、十行,三十个位次,初地、二地、三地,一下到七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下就超过这么高,怎么能令人相信、令人心服?所以教下的人不但不相信,也不服气。他们修行要修到这个境界,按照佛经一般讲,要修两个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修到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祇劫只能修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八、九、十地三个位次,是第三个阿僧祇劫才修满。所以,阶位愈往上就愈难修。
往生西方,就等于超越修满两个阿僧祇劫,进入第三个阿僧祇劫,这个品位可真高,所以念佛法门才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没有比这个更快的,更稳当的,更容易的,也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一生圆满成佛。
蕅益大师赞叹,称之为“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勋是功勋,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议),“弥陀之大愿”。这三个力量,使你一下就超到七地。这三个条件,只有第一个是自己的,自己真诚的本性。是用真心来发愿持名,不是妄心,是至诚心,所以超越得这么高、这么快。念佛绝对不是儿戏,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虚妄分别,不可以搞是非人我,更不能搞贪嗔痴慢,那是不能往生的。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出这样殊胜成就的三个原因。另外两个原因是属于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本愿不可思议。
弥陀的本愿就是这一愿。他发此大愿,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愿文并没有说上上品才作阿惟越致菩萨,中下品没有分,不是这样的。既然没有这些字样,则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实在讲,这桩事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世界第一殊胜。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这一段在整个愿文里承先启后,可以看作是第十二愿到第二十愿的总结,特别增强我们的信愿。“十方众生”,自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闻我名号”是信解,“系念我国”是愿行。
我们在前面曾经跟各位谈过,念佛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名号功德知道的人不多。要怎样才知道名号功德?这一本《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名号功德的注解,你把这一部经彻底明了了,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对于持名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才真正有信心,所以信是从解来的。如果没有解就信,这是迷信。因为对于事理完全不知道,就相信,但是迷信里也附带条件—佛不妄语。我相信佛的人格,佛说话我相信,这样的信是有条件,还不算迷。
虽然理事不知道,我相信佛的人格,佛教我们不妄语,他一定不欺骗我们,这样的信是“正信”。正信是信佛,但是理事还没清楚。理事搞清楚之后,即是“真信”,比正信还要进一步,真的相信。如果在行持里真正体验到这个境界,那是真正的真信,是证明了佛所说的。由此可知,三福里“读诵大乘”多么重要,不能轻视。
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何必还要读经,何必还要听讲?如果不听经,不听讲,你学老太婆、老阿公那种方式,死心塌地念到底,那是正信,没有问题,能成就。如果做不到,你还有怀疑,还有业障,还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换句话说,非读诵大乘不可。
不需要读诵大乘的,佛法里讲,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上上根人不需要,因为他们闻佛说法,就大澈大悟,一点问题都没有。一种是下愚,他不想理解,佛说的他相信,绝对不怀疑,他不需要听道理,他不要麻烦,简简单单一句弥陀念到底就好。这两种人决定成就。难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这种人难办,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为这种人。上智跟下愚好度,几句话就解决了,他们就成就了。佛讲千经万论都是为中根人说的,这就说明读诵大乘非常重要,你才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唯有理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发愿念佛,这才是“系念我国”。现代人讲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把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很难相信,很难接受。
我自己本人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我算是很幸运,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我搞了三十多年才搞清楚,真不容易。还有许多人搞一生都没有把事实搞清楚,换句话说,对念佛半信半疑,这一生就很可惜。
“发菩提心,坚固不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除求生净土之外,决定没有第二念,这才是坚固不退。“植众德本”,德本是什么?就是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是万德之本。种植是比喻,就是前面所讲的昼夜不断。“一心念我,昼夜不断”,就是植众德本。“至心回向”,这是真心,真诚之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欲生极乐,无不遂者”,没有一个不满愿,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要用这样的心态来修行,才是万修万人去,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是用这样的心态念佛,就不能去。你可不能怪佛,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能把他的意思曲解了。
因此,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定要明了,我们要成就自己,要成就大众,这就是无量功德。决定不可存一个念头,破坏自己,又破坏别人,你存这样的心,决定堕阿鼻地狱。这是个念佛道场,净宗道场…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