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还是一样的。心要像佛,愿要像佛,解要像佛,行要像佛,这才行。所以,读经、念佛、依教修行,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如是修行,自自然然开智慧。智慧开了,看一切经,意义皆能自见,这是我教给大家真实的方法。不要去看注解,注解没什么意思,充其量,给自己做个参考而已,绝对不能照那个讲,照那个讲就错了。就好像大夫给病人开药方,药方先开好,那有这种道理?药方没错,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你们到外边去讲经,先把讲稿预备好,就等于大夫先把药方开好,再去为大家治病一样。
佛无有定法可说,讲台上也无有定法可说。话从那里来的?看看你们的眼睛、动态,话就引出来了,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无量寿经》我讲过很多遍,遍遍不一样。讲完之后,你们问我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不是假的。我这次在讲堂讲经,他们录音前面漏了十分钟,简居士要我补出前十分钟那一段,放在我这里一个多月了,我没有办法补,我不知道我讲的是什么。他今天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一位同修带了录音机,那一段他那里有。好吧!拿来给我听听,看我讲些什么,我再补出来。你要不给我听一下,我确实不知道讲什么。我讲东西,从来没有准备,也没有笔记,什么都没有。
学习的方法,我跟大家都说过了,要精!注意“精”。精就是进,杂乱不是“进”,退步不是进,所以进步上面一定要加精纯,才是真正进步。今天世间法里,科技进步也是精纯,不是杂乱。世出世法没有两样。
精进而后才能得禅定,心就定了,正是所谓理得心安。心定了,自然就开智慧。所以,不管是在顺境、逆境,心里都要清净。定就是绝对不会被外境动摇,不会被外境所转。不为外境所动,就有智慧。世间法讲理智,不再感情用事,处世、待人、接物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清净的,不是染污的,这就是智慧。
“波罗蜜”是梵语,译成中文是“圆满”的意思。也就是上面讲的六条纲领,每条都做到圆满,就是波罗蜜。如果做得不圆满, ,即不是波罗蜜。佛举出这六大纲领,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依此六条来过日子,依此六个原则处世待人接物,这就是菩萨行。前面发菩提心,是菩萨心、菩萨愿;这六条是菩萨行。要坚固不退才行!
修行之因殊胜,果报就殊胜。这一愿是因,后面一愿是果。修因证果,果报是往生不退成佛,所以一心专注,绝不攀缘。诚敬,才是一心,这才是修诸功德。可见念佛法门,并不是叫我们把日常生活一切世缘都舍弃,不是的。而是在一切境缘中,活用此六条纲领,以广大心、清净心去做,就是修净业,就是修无上的菩萨法门。在具体行持中,菩提心、修诸功德、六度万行,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所以,这句名号是提醒我们,佛在经典上所讲的一切教训,念这一句佛号就完全相应,真正有功德。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一段是第二十“临终接引愿”。看了这一段,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心就安了,丝毫疑惑忧虑都没有。虚空这么大,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此事不必我们操心,到时候阿弥陀佛来带你去!说老实话,方向都不必辨认,佛带你去,佛来接你,大可以安心,不要再胡思乱想,要紧的是一心念佛。
佛在经上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是深到极处,不但凡夫没有法子体会得到,就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彻底明了。事相的繁杂,跟理之深广是相同的,所以虚空里面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事物,也不是我们能搞得清楚。我们不要谈别的星球,就是这个地球,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动物,能不能搞得清楚?现在科学家还是搞不清楚,可见不容易。大海里的生物究竟有多少种?再说得贴近一点,一个人身上有多少细胞?我们头上有多少根头发?可见万事万法广大无边,跟理一样的深广无边。一定要把烦恼障碍都断尽,本性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才能明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就是他的业障,所以他不能究竟明了,就是有这个障碍。到如来果地,这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才能究竟明了。
因此,凡是经论上跟我们说这些事理,我们知道就好,不能去想像,不可思议。你去想,想是思;你去说,说是议。告诉你不可思不可议,你偏偏要去想,偏偏要去议。想是胡思乱想,议是胡说八道,这怎么可能是事实?不可能与事实相应。可是这些事,我们非明白不可。明白了,就是作佛,就成佛。为什么要学佛成佛?就是要彻底明了事实真相。怎么成佛?这一段经文明白的教我们,“发菩提心”、“十念必生”。菩提心最要紧的就是“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此是蕅益大师所说的“无上菩提心”,没有比这更上、更殊胜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样样圆满。在这一愿里,我们看到佛教我们怎么样求往生。前面是发菩提心念佛,具足信愿;这一愿的前一半是讲修行。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什么是善根,不可以不知道。因为佛在经上一再跟我们说“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有善根的男子女人,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大家不可疏忽。你要是把这一句话疏忽了,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什么是善根?佛在大小乘经典里常常跟我们说,世间法三善根必须要具足,三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贪、不嗔、不痴,这才具足三善根。
在《观无量寿佛经》里,佛为我们开示修净业的基础是“三福”。《观经》讲的三福,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后面的三条,意善就是无贪、无嗔、无痴,就是三善根。所以,三善根也在三福中,你就知道很重要。没有三善根,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就没有分。可见这个重要,一定要认真的修学。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于一切逆境决定没有嗔恚心。对于一切事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不愚痴,不会被人蒙骗。被人蒙骗是愚痴。清楚而不贪不嗔,顺境里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嗔恚。顺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一心念佛,就对了。这是世间的善根。
出世间法的善根只有一条,在三福里的第三条,讲大乘菩萨的善根,是“精进”。佛教我们,菩萨福有四句,“发菩提心(第十九愿),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精进”。“三福”就涵盖世出世间的善根,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个善根而生,换句话说,都从三福而生。世出世间的福报,就是这十一句,我们把它做到,福报就现前,所以称为“三福”。
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想想看多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如果我们疏忽了,念佛念得再好,就像蕅益大师讲的,念到如铜墙铁壁一般,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只能说跟西方世界结一个缘而已,这一生不能往生。就像盖房子,没有打地基,你盖不上去,它会垮掉,会倒掉,不能成功的。所以,三福要特别认真的修学。实在讲,这部经论所说的就是十一句的展开而已;归纳起来,不会超过这十一句。
“愿生我国”,“我”是阿弥陀佛自称,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
“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两句是指持名念佛。念佛要紧的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心无二念。心里若有一个杂念,就不是一心。一心是专志,心不缘任何事,这才是一心。心里绝对不攀缘其他的事,只缘这一句佛号,只缘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换句话说,你想,想阿弥陀佛;你念,念阿弥陀佛;你拜,拜阿弥陀佛,才称“一心称念”。就依照这个方法,先从事修。我们讲的浅显一点,念佛人心要清净,清净到什么程度?“不怀疑,不夹杂”。从早到晚要保持清净心,这当然不是一桩容易事。要晓得这是从凡夫一生作佛,那有那么简单,那么容易?但比起其他法门,念佛法门最容易,实在也不是很容易。难与易,在乎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决心,果然认识清楚,下定决心,事情就不难,所谓“万修万人去”。
如果还常常被外境动摇,那真的要忏悔,要在佛菩萨面前痛哭流涕,磕头求忏悔。为什么还会被境界所转?顺境起了贪心,起贪爱;逆境生嫉妒,生嗔恚,这就是心被外面境界转。有这样的现象,自己就要知道,是自己业障太重,决定障碍这一生往生。你要是不往生的话,业障决定牵引你堕三途。现在是人身,再过几年就要到三恶道去,你说这多可怜!所以要把这个事实真相认清楚,真正提高警觉,这就是开悟。果然觉悟了,不再搞贪嗔痴,不再造三途六道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念佛功德才真正能消业障。
“昼夜不断”就是“不间断”。为什么教你昼夜不断?因为一断,你就夹杂,一断就会胡思乱想。换句话说,佛号断了就造业,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真实的问题。我们自己冷静去想一想,佛号断了是不是胡思乱想,是不是又去搞贪嗔痴慢?搞贪嗔痴慢就是造三恶道业,造三途业。如何教我们从今之后不再造三途业?只有一个方法,佛号不间断。
我们这一生,究竟是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去作饿鬼、变畜生、堕地狱?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由我们自己选择。如果要选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这一句佛号就不能间断。
诸位要晓得,打佛七是日夜念一句佛号不间断。绝对不是白天念佛,晚上可以睡觉,一支香下来之后可以聊聊天,杂心闲话,这没有用。印光大师在灵岩山的道场,是一支香接著一支香念佛,当中没有休息的。不像我们现在念一支香,休息二十分钟,让你去造三途业。佛七当中,佛号日夜不间断的。念累了,只能在旁边坐著休息一下,衣袍不能脱掉,稍微休息一下,精神振作起来,赶紧接著念。大家轮流休息,使念佛堂佛号不间断,是这么念佛的。
真正念佛堂,这一句佛号…
《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