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性就是成佛。菩薩用真心,跟佛沒有兩樣的。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的境界是真的,是實報莊嚴土。真心若沒有現前,土就不是真實的。妄心變現的妄土,真心變現的真土。實報莊嚴土是真實的。我們今天居住的國土不真實,想去找一個真實的實報土,決定找不到的。心真實了,土就真實,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成佛,煩惱斷盡了、無明斷盡了,證得的是圓滿的淨土。法身圓滿,報土圓滿。
(叁)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以親聞佛訓故,無退轉故,壽命無量故,故必于此一生,圓斷諸惑,圓淨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叁土,故曰圓生四土。
這一段文非常重要,與我們有很密切的關系。因爲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很多,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乃至于十方刹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往生的人數都是不可思議。像我們業障、習氣非常深重的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狀況,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事。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了很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機緣,就是天天跟佛見面,天天聽佛說法。
世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最可貴的就是能聞佛法,可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因爲佛不住世,佛法也不普及。何況許多講佛法的人把佛法講歪了,佛法就變質了。能聞到正法的機會不多,所以顯得格外可貴。
西方極樂世界緣勝,每一個往生的人都不離開阿彌陀佛。我們在本經以及《觀無量壽佛經》上看得很清楚,西方叁聖有無量無邊的分身,因此我們有緣分天天跟佛在一起,聽佛說法,聽佛開示。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
第二個無比的殊勝就是“不退轉”。十方世界修行,都是有進有退,像我們這個世界,進得少,退得多。爲什麼會退轉?聞法的機緣中斷了,于是就退轉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爲什麼一定要跟著佛?就是不敢中斷聞法。離開佛兩、叁天,煩惱就起現行。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情形就如此,何況佛滅度之後。五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之後,也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金剛經》講的“鬥爭堅固”。你看現在世界上,那個地方不鬥爭呢?佛說這是鬥爭堅固的時代。
我們離開佛法,必定退轉。要怎樣不離佛、不離法?我告訴諸位同修,每天不能不瞻仰佛像,佛像多看幾遍,憶念在心就沒離開佛!每天不可不讀經,讀經就是聽佛教訓。這樣就可保住自己不退轉。所以有時間,《無量壽經》每天最好念一遍,這是至少的。如果時間多的話,念兩遍是最好的,早上念一遍,晚上念一遍。念得愈多愈好,沒離開佛,才能不退轉。念了之後要依教奉行,要依照佛的教誨去做。
第叁個無比的殊勝就是“壽命無量故”。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跟阿彌陀佛相同。一個念佛人,雖然還沒有往生,只要真正發心念佛,壽命現前就是無量。不要等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就證“無量壽”,這也是其他法門裏沒有的。怎麼說現在就證“無量壽”?現在有把握決定往生,這不就是“無量壽”了嗎!無量壽現在就得到。我們因爲有業障,現在還不能去。業障消除了,就隨時可以去。用什麼方法消業障?用信、願、持名的方法消業障。
前清慈雲灌頂法師說:“消除業障最有效、最有力量的,無過于念佛。”這是真話。他是再來人。種種法門,種種忏法都不如這一句阿彌陀佛。古大德,過來人明了,真正澈悟。念佛是接引上上根人。誦經、禮忏是接下根人。修禅定、止觀是接中根人。我們往往把念佛看錯了,認爲我們比不上參禅的人,比不上拜忏的人。
有這叁種殊勝,所以必定“于此一生,圓斷諸惑”。“圓”在此地很重要。“圓”是什麼?一斷一切斷。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先斷見思,再破塵沙、無明。西方極樂世界是同時斷的,見思、塵沙、無明同時都斷。這不可思議。
“圓淨四土”。生到那個地方,一生一切生,四土在一起,沒有障礙、沒有隔閡。所以,凡聖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能跟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的等覺菩薩天天在一起,正是《華嚴經》所講的“四無礙法界”。“無礙”,用現代術語來說,是“無限度的空間”,在佛門裏是“無障礙的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就是無限次元的空間。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生活的是叁度空間,但不知道四度空間的事,當然更不知道五度、六度空間的事。但是科學家證實有四度、五度,現在已經證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是我們無法理解。西方世界是無限度的空間,是一真法界,所以“生同居,亦即生上叁土,故曰圓生四土”。
這是說明往生之殊勝。知道事實真相,不能不往生。不往生就大錯特錯了。十方諸佛世界修行很不容易,很難修成。說實話,我們在座的同修,那一個不是過去生中無量劫裏,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到今天,有什麼樣的成就?每一個人心裏都明了,這是“難”!如果我們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早就成佛了,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以,生生世世修行,錯就錯在輕視淨土,不肯發願往生。這是大錯。這一生中,有幸又遇到淨土法門,不要再犯錯誤,才能一生圓滿成就。下面細說“無退轉故”。
(四)極樂勝于十方者,首在帶業凡夫,一生彼國,便不退轉。
“勝”是超勝。十方諸佛世界不能跟它相比,因爲十方諸佛世界,帶業凡夫沒有一個不退轉的,而且退到地獄去了。這多麻煩!所以我們生生世世修行都是在六道,從地獄到非想非非想天,這麼輪轉。二十八層天,我們都去過;地獄、餓鬼、畜生,我們也住過,而且絕對是在叁惡道的時間長,在叁善道的時間短。從什麼地方曉得?從我們平常思想、觀念、習氣上知道。我們貪、嗔、癡這樣重。貪嗔癡是叁惡道的習氣。善的習氣是倫理、道德,像天人十善、四無量心、禅定。我們這些習氣少,這就說明了我們過去生中,在叁惡道的時間太長了。所以,這些惡習常常現前,來生又到叁惡道。這是非常可怕。
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會退轉,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沒有地方退。不但沒有六道,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聲聞、緣覺,是純一普賢菩薩法界。進進退退都是菩薩,不可能退到二乘,退到六道。何況西方世界的緣勝,保證你不會退轉,只有往前進。進步快慢,各人不同,總歸是進步,不會退轉的。下面給我們說明不退轉的境界:
不退有叁:1、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夫。
不退有叁種境界。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夫”。佛法裏講進退,退是有底限的,像我們帶業凡夫的底限是阿鼻地獄,是退到底了。位不退的底限是小乘須陀洹果,不會再退下去了。在大乘圓教裏就是初信位的菩薩,不管怎麼退,不會退到初信位以下,這就叫“位不退”。這是證果的位次,他不會退到凡夫。凡夫就是六道衆生。這就是“入聖流”,小乘初果,圓教初信。
由此可知,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的修行,從來沒有證得須陀洹果,從來沒有登上初信位菩薩的寶座,所以就會退到阿鼻地獄。由此可知,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多難,不要說高位,就是小乘初果的位子,我們都達不到。初果要斷叁界八十八品見惑。見惑就是錯誤的見解。八十八品見惑,把它歸納成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
身見就是以爲“身是我”。身見沒有破,小乘初果沒指望。換句話說,是凡夫,不是聖人。聖人決定不執著「身是我”;身外之物,他當然不會執著,不會計較了,他的心才真正得清淨。我們今天修行,爲什麼不能得定,念佛,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因爲第一個念頭起來,就是“我”。這個事情麻煩!有“我”,附帶的就有“我所”,我所有的。這是六道生死輪回的根本,障礙修行證果。道理就在此。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應當放下,就證須陀洹果。像《無量壽經》是究竟一乘圓教,若能信受奉行,所證的就是初信位菩薩的果位,就證得位不退。縱然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會墮落在六道叁途,因爲它是底限,不會再退下去。這是“位不退”。
“我”、“我所”害得我們生生世世生死輪回,障礙我們道業的成就。古大德、真正覺悟的人,會把這個舍得幹幹淨淨。唐代龐居士那麼富有,他爲什麼舍棄掉,每天生活靠編織幾雙草鞋,賣幾文錢度日,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是大慈大悲表演給我們看,教我們要舍得幹幹淨淨。心裏清淨,什麼都沒有,才能契入聖果。
我初出家受戒的時候,道源老和尚爲大衆講故事,是他小時候親眼看見的。他是河南人,但是他講的是江蘇的事情。在江北,有一個討飯的乞丐,白天討飯,晚上隨便找個破廟去睡覺。可是他的兒子經商發大財,家裏非常富有。那時倫理觀念比我們現在要重視得多,有很多人就罵他兒子不孝:“你家這麼有錢,你家的老太爺在外面討飯!”這兒子被人家說得面子過不去,到處派人去把他老爸找回家。回家之後,給他做新衣服,來供養他。沒過一個月,老先生趁家人沒注意的時候,又跑出去,又去討飯了。人家問他:“你有福爲什麼不享,爲什麼喜歡乞討?”他說:“討飯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挂,天天遊山玩水,到處有得吃,有地方住,消遙自在,沒有拘束。”回去被家裏的兒子供養得很不自在,樣樣不自由。像這一位乞丐先生就真放下了,徹底放下了,所以他的乞討生活,有他真實的樂趣。這是一般人無法體會到的。
我們想想,龐居士那麼多財産肯丟掉,每天編幾雙草鞋,賣幾文錢討生活,這又何苦來?他的樂趣沒有人知道,就跟那位乞丐一樣,他有他的樂趣。換句話說,在他心目中,貧、富觀念沒有了,苦、樂也沒有了。世人以爲有錢是樂,窮得那個樣子是苦。貴、賤沒有了。貴是有地位,討飯是沒有社會地位,賤到極處了。他生活在清淨平等中,他得大自在。這是聖人,不是凡夫。普通乞食的人,感覺苦。他不覺得苦,他完全平等了。這是本經經題上講的“平等、覺”。他已經入了平等覺了。在…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叁 一經宗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