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前言 概要▪P2

  ..續本文上一頁世界獨特,它的淨土很特別,阿彌陀佛有四土,但是四土在一起,所以一生一切生。

  “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一句是總贊,贊歎到了極處。“圓”是圓滿。在圓教裏面,這是極圓之教,超越了《華嚴》、《法華》。“極圓極頓”,“頓”是快速。禅宗是最頓的,它比禅還要快。密宗講即身成佛,它比密更密。禅與密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這法門是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我們真正要認識清楚,才有信、願。我們如果中了大獎,得幾億萬元的財産,死了,一文錢也帶不去。那個沒用處,你得到這個法門才是真正之寶,不是世間財富能相比的。爲什麼?真正了生死,真正出叁界。從今天起永脫輪回,成佛去了。世出世間,還有那一樁事能跟它相比?沒有能相比的。認識清楚之後要努力修學,不要空過這一生。

  同時還要把這樁事告訴我們的親戚、朋友、鄰裏、鄉黨。自己遇到,得到好處,必要告訴他們專精修持淨土法門,同生極樂。多生多劫以後,若是他還在六道輪回、受很多苦難,再碰到你時,他才不會怪你害他生死輪回,吃了很多苦頭。如果我們告訴他了,他不相信,將來再遇到你,他不會怪你。只要把這個法門告訴他,我們的責任就盡到了。信不信,修不修,是他自己的事。

  叁、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

  極圓、極頓,是圓到什麼程度,頓到什麼程度,這也不能含糊籠統說過。本經與小本《阿彌陀經》是屬同一部。無論是理論、方法、境界,都是相同的。只是這本說得詳細,經文長,稱爲大本;小本講得簡單,講得省略,稱作小本。這兩個本子都主張“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許多方法裏唯有“持名”最爲方便,不受任何限製,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裏都可以念阿彌陀佛。出聲念,不出聲,心裏默念皆可。所以這個法門是“圓滿直捷,方便究竟”。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佛的意義是什麼,都沒有搞清楚,修學就大有問題。“佛”是覺的意思。學佛就是學覺,覺而不迷就是學佛;學佛就是學正,正知正見,不是邪知邪見;學佛就是學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佛就是“覺、正、淨”。這叁個字是一而叁,叁而一,叁個字只要得到一個,其他兩個同時得到。叁個是一體的叁面,一個得到,叁個都得到了。這一體叁面,要從那一面下手最方便、最圓滿、最直捷?就是從“淨”。

  講席中曾經跟諸位說過很多次,禅宗是從“覺”入門;教下是從“正知正見”入門;淨宗(念佛法門)從“淨”入門。要是你選擇這一宗,就是學清淨心。是不是還需要博學多聞?要是你能得到清淨心,然後才可以博學多聞。如果博學多聞得不到清淨心,那就壞了。在我想像,博學多聞不容易得到清淨心。爲什麼?經典看多了,未解如來真實義,對釋迦牟尼佛都懷疑,會懷疑釋迦牟尼佛思想有問題。你看經上,一會兒佛講什麼都沒有,空了;一會兒他說不空,一切都是有的,釋迦牟尼佛講話前後矛盾。到底是空、是有?爲什麼釋迦牟尼佛說話會顛叁倒四?是因爲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對不同根器的人說法。實在說,釋迦牟尼佛一生一句經都沒講過。《金剛經》雲:“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佛實在沒有說法,佛一生無非是幫助人們破除執著而已。

  你執著空,佛就說有,破你執著空;你執著有,佛就說空,破你執著有。你書看多了,不知道佛這話是對誰說的。我們如果執著有,佛凡是講“有”的那些法門,我們都不能要。爲什麼?他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執著「有”,佛應該講“空”,破我執著有。如果我執著「空”,則佛所講“空”的一切經典,對我沒有用處。我們要念那一切講“有”的,破除我執空。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這才有意思。就好像你現在害病,看藥鋪裏那麼多藥,你全盤接受,都拿來吃,這一吃准是嗚呼哀哉。是不是大夫有過錯,還是藥店過錯?都沒有過錯,是你自己糊塗。佛法亦如是,看經典能隨便看嗎?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經典不能隨便看。如果不對症,就像藥一樣,隨便吃,沒有病會吃出毛病來。

  我們今天看許多學佛的人都學成精神病,思想言行都不正常。這不是經典的過失,不是佛菩薩的過失,是自己糊裏糊塗亂學一通,得到這樣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自古以來,佛在經典上教訓我們,亦複如是。如《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真正是入佛門的第一部重要經典。佛第一句話教我們,要依靠“明師”。這個“明”不是名氣很大的“名”,是心地光明的“明”。名氣大沒用,現代人很會製造知名度,所以知名度高並不代表他有修有學。往往真正有修有學的人,反而沒有人知道。

  找一位真正有修、有學、有正見的老師給你指路,就不會錯。你找到這位老師,必須真聽話才行。不聽話,對老師還要懷疑,懷疑老師修學教導的方法。這樣的態度,是自己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結果什麼也學不到。什麼叫做老師?所謂“師”就是他過去走過的路,吃了好多虧,上過很多當,他現在將他修學曆程的種種經驗傳授給你,使你在修學過程中不再犯同樣的過失,這就叫做師。

  後人記住前人的教訓,不犯前人的過失,後人比前人更高明。這樣的學生,一定會超過老師,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師道”。現代人福薄,不懂得事師之道。所謂“事師之道”,是記取老師過去走的冤枉路,我不走,這就是事師之道。老師走過的冤枉路,我還要再走,這是迷惑顛倒,這是真正愚笨,不是聰明人。

  現代科學技術發達,譬如學造飛機,試問你是要學現代最新式的飛機,還是要學一百多年前剛剛發明時的飛機?如果要學剛開始發明的飛機,這是笨,學了幾十年、一百多年,永遠追不上現代化。聰明人就學最新式的,還要研究改進,超越先進,這是“事師之道”。所以,前人走的冤枉路,告訴後人有直捷的道路,你不要走我的冤枉路。可是我把這些真心話告訴你,你並不相信。

  有人來問我:“法師,你是怎麼學的,能不能把你的經曆告訴我?”他想跟我學。我學佛叁十八年,我摸索這條路,走得好辛苦。你要聽我的話,我教你這條路,你就省了叁十八年;你要是照我的路去走,叁十八年未必有我的成就。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今天講這一段,你們才能體會。

  佛陀經過無量阿僧祇劫,路走得太辛苦、太冤枉了,吃了很多苦頭,到最後找到一條成佛的路。他找到了,把這一條路指示我們。我們不相信,還要走釋迦牟尼佛那個老路子,還要無量阿僧祇劫還找不到,你說這多愚笨、多可憐。一切諸佛成佛之道是什麼?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之後,找到的成佛之路也是“阿彌陀佛”。我們果能接受,這稱爲“師承、師道”。本師經過無量劫才發現的,我們當下就接受了,立刻就成功,就跟他的地位平等。他成佛,我們也成佛了。難!真正不容易,所以你要相信我。原理在那裏?原理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清淨心。經雲,“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典,全都是清淨心裏自然流露出來的。我們心清淨了,跟佛心是一樣的,一切經就像是我自性裏流出來的一樣,怎麼會不懂,怎麼會不明了呢!所以古人講“一經通,一切經通”。

  一經通,就是死心塌地學習一部經。我今天在全世界講經,就講這部《無量壽經》,其余的經,我都不講了。爲什麼?其余的都是二流、叁流、四流的。我今天講第一流的。過去講很多經是因爲沒有發現,不識貨,沒找到。現在找到了,才曉得連《華嚴》、《法華》都是二流的,其他叁流、四流的,我不要了。此經確實是諸佛如來自度化他的第一經!《彌陀經》跟這部經是同部,當然也是第一經。所以,我們現在所講的就是這兩種:《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兩種同時講,可收相輔相成之效。所以在圖書館,我們一星期兩天講《彌陀經疏鈔》,兩天講《無量壽經》。希望諸位真正能體會這個意思。你能體會這一點,就是“住真實慧”,你所得到的是“真實之利”。圓滿、直捷、方便、究竟的利益,你就會感覺到了。

  一超直入,最極圓頓。

  這八個字的含義極深極廣。我們要仔細體會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一超”,不但是超,還“直入”,不拐彎的。《華嚴》、《法華》都拐彎,唯獨這個法門是直捷入進去的。這是一切諸佛成佛的不二法門。

  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衆生之因心,以果爲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

  淨土法門之所以這麼殊勝,完全是以阿彌陀佛“一乘願海”。“一乘”是佛乘,是成佛。乘佛陀的大願,是遇到最好的老師,把他最後得到究竟圓滿的成果,貢獻給大衆。換句話說,我們不需要麻煩,不要再修因證果,修因證果之路很長,直接就在佛果上修。所以,他不是從因到果,他是從果上修。“果”就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加上“南無”就是六個字。

  “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諸位曉得,要把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講清楚,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因爲《無量壽經》也叫《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題目,而《無量壽經》就是六字名號的注解。又《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注解。《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全部的《大藏經》概要,而《大藏經》也就是《華嚴經》的注解。你要是把這個關系搞清楚,就發現原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整部《大藏經》,就是佛的一切教法。不單是釋迦牟尼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全包括了。因爲它是“果法”,不是因法,所以“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這不是方便果。

  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皆是方便果,乃至于藏、通、別都是方便果。究竟果是圓教的佛果,圓教佛果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老師將之貢獻給我們,作我們“衆生之因心”。所…

《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前言 概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