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十八卷
淨空法師講述
經文講到,若一日至若七日。“若”是不一定的意思。那麼,從一天到七天,這是說克期取證,由于衆生發心修行,容易懈怠。在前面,也跟諸位談到這個問題。這個懈怠,是我們修學最大的障礙,也是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礙。但是,這個最大的障礙,雖說是不容易克服,我們必須得克服。爲什麼呢?因爲,不克服,我們就沒有成功的一天,什麼時候克服了,什麼時候我們就成就了。克服的方法,有許許多多種,這個必須自己要研求對治自己懈怠的方法。因爲,這個毛病的斷除,也是每一個人不相同的。所以,沒有辦法說,某一種方法能夠對治一切人懈怠的毛病。那麼,經文裏面,講的這個七天,當然這個“七”,還是表法的意思。但是,如果說它是事實,也並不是不可能。因爲,自古以來的修學,有一天到七天證得一心不亂的人,的確是有,並不是不可能。但是,達到一心不亂,就是圓滿的意思。所以這個“七”也是代表圓滿。那麼,我們在此地,給諸位作一個簡單地說明,這就是一日到七日,若一日至若七日,是克期取證,是定了這個期限,我們要證果;這個證果就是證得一心不亂。本經講七天;大本,就是無量壽經,它定的是十天;所以說,“十”也是代表圓滿。“七”代表圓滿,“十”也是代表圓滿。
那麼這地方有幾句話,諸位要特別把它記住,否則的話,這個七天,或者是十天,你得不到圓滿。第一個齋戒清淨,一心常念;著重在一心。常念,十晝夜不絕;十晝夜,這個就是大本經裏面講的,它講的就是十天。命終必生我刹,這是阿彌陀佛在經上自己說的。我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什麼叫做齋戒?心地清淨就叫做齋戒。當然這最著重在心;心清淨,那麼身也清淨,你的身心都清淨,這個就叫做齋戒。念呢?得要一心;常呢?是不間斷;你看十晝夜,就是二十四時當中,這個佛號不間斷。我們平常講,打佛七,又有所謂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七天,這個七天,諸位要記住,七天的佛號,不能間斷,這個事情,不容易。念七天佛,是個普通事情;七天佛號是一句接一句,而不中斷的,這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個精進佛七;那七天睡覺呢?精進佛七,沒有睡覺的。爲什麼呢?睡覺是昏沈,是懈怠;功夫提不起來,所以,這個事情是睡不得覺的。就是要拼上命念上七天七夜!那要是依大本經,十天十夜。前面這個兩句話,比什麼都重要—齋戒清淨,一心常念啊!斷斷續續的念,不行!一心念,這是精純而一直念,裏面沒有摻雜妄想,沒有摻雜望念了。念佛當中如果起一個妄念了,那就不叫一心了。可是,初學的同修,一定會感覺到很困難。我們念佛,念一個鍾點,都會起幾個妄念,那這怎麼辦呢?你要真果然念上七天七夜,這當中不知道起多少妄念。這個事情怎麼辦?初學的同修們,古來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妄念起來的時候,你不要去理會它,你不要生煩惱,不要去想,唉唷!我的妄念怎麼這麼多;我罪業深重,我妄念又起來了。你愈是這樣想,豈不是增長妄念嗎?妄念起來了,不要去理會,把這個注意力量集中在佛號上,這時候的妄念,自然的它就沒有了。沒有了你也不要歡喜。我現在妄念沒有了,那又是個妄念。總歸是一切念頭起滅,一概不與理會;把你的念頭集中在佛號上,這個才叫真正提起啊!提起精神,集中力量,在一句佛號上,這個叫做一心專念、一心常念。目的能夠教我們達到身心清淨。身心清淨,佛土就清淨,與淨土就起感應道交的效用。所以,佛說,你能夠這樣地去念,這個十晝夜,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再看下面,這個講根,根性有利鈍不相同。說利根的人,什麼叫利根?就是煩惱比較輕的人,他一兩天,他就能夠得到一心了。所謂得到一心,他這個心裏頭,不起雜念了。我們首先求的就求這個。你也不要問,一心功夫的深淺,不必去顧這個。就是你二十四小時念佛當中,不起雜念。完全是一片佛號,這叫功夫成片;雖然不是真正的一心,那麼,與這個一心相應了,這是講根利的人。根鈍呢?這是煩惱障重的人;根鈍的人,那也許要叁天、也許要四天,乃至于七天或者十天,才能夠得到一心。他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根愈利,時間愈短;根愈鈍,時間愈長。這個的一心,入于叁昧。叁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正定,也就是本經所講的一心不亂。那麼,你就得到一心不亂。所以,念佛人,要以一心不亂,爲我們的目標,爲我們的這個目的。我這個地方,所寫的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不是重要的我就不會費這麼多時間把它寫出來;希望大家要聽清楚,要看清楚。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這一樁事情,純粹是屬于自己的事情,千萬不要去理會別人。我念佛的時候,問問別的同修,你功夫怎麼樣了?有沒有得到一心了?你起這個念頭,就叫起妄念,你就障礙自己得一心了。別人,一天得也好、兩天得也好、七天得也好、不得也好,一概不去理會。爲什麼呢?求自家的一心不亂嘛!你去理會別人,不但你自己一心不亂得不到,破壞了;你還打別人的閑岔,人家已經得一心,你跑去問,你怎麼樣了?人家又得來應付你了,你不是叫打閑岔嗎?障礙自己不算,你還障礙別人;這個在同參道友上來講的時候,我們如何能對得起別人?那麼,這個是常常也有這麼一類的人,他就專門喜歡打聽別人的境界;實在講,這個都叫打閑岔。于自于他都不利。這個在真正念佛道場,特別是在佛七道場上決定不許可;不但在佛堂裏面不許可,離開佛堂也不許可。爲什麼不許可呢?不是跟你講了嗎?七天七夜或者是十天十夜,叫你全神灌注。現在,我們有些地方得佛七,我也參加過幾次,那麼,有些請我在佛七當中講開示。講完之後了,在過堂吃飯的時候,于是乎,這個時候問題來了,有些人嫌這個敲的法器,敲得不對;有些人吃飯的時候,飯太硬了,菜不合口胃了。諸位想一想,這是不是雜念?這樣七天怎麼能得一心?怎麼能得感應?這是我們真正用功的人,必須要明白的;不但是道場裏面,七天七夜,這是一心不亂,就是莊嚴道場;不但,沒有這一些閑雜的言語;根本就不起第二個念頭。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一心常念。那麼,我們在家庭裏面,家庭也是道場,二六時中,也要學這個方法。那麼,也許說,家庭瑣碎事情多啊!不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家裏面有事情的時候,我們應付事情,把一切事情照顧得周周到到。可是,事情一放下來了,正念就提起來了。正念就是佛號。一切家務事情處理完了,這一句佛號立刻現前,這就是好功夫。有事去辦事;事情辦完了,自然佛號就現前,決定沒有其他的妄想雜念。如果,你的功夫到這種境界,這叫功夫成片;換一句話說,你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決定有把握。這個境界叫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功夫好的人,就是在這個境界裏預知時至。再好一點點,可以生死自在;那換一句話說,他喜歡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他就多住幾年;願意現在走,他現在就走得了。喜歡什麼方式走,就用什麼方式走,太自在了。那麼,這是希望大家要留意的,要記取的。
在這個鼓音王經裏面,也是講的十天。經文裏面說,如果是受持彼佛號,這個就是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能夠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亂,必得見彼阿彌陀佛。這個鼓音王經裏,也定了十天。大集經裏面定四十九天,七個七,七七四十九天,那麼,這個也是圓滿的數字。經文上說,假如有人專心念一方佛,這個是泛指無論是那一尊佛的名號,你只要能夠專心去憶念,或是行、或者是坐,你念到七七四十九天,這個時候必定有感應,感應到現身見佛,即得往生。這個是佛在大集經裏面,給我們講的。實際上是暗示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專念西方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他老人家這個願力特別地宏深;與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特別有緣份。那麼,換一句話說,感應也就特別地顯著。在般舟叁昧經裏面,是定的九十天,也就是九個十天。大本經裏面是講的十天。鼓音王經裏面,也是講的十天。九個十天,這就是講般舟叁昧;古人有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的。那麼,經文裏面講,如果有一個人自己發願,他發的這個誓願,九十天,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叁昧中,得見阿彌陀佛。那麼,這是講的般舟叁昧,這個方法比較上,是不容易修啊!爲什麼呢?你比如講,在這四十九天當中,他有坐,他可以走動,可以站在那裏,可以坐在那個地方念。可是,般舟叁昧經裏頭不准坐的,這個時間是九十天。九十天,只可以走動,只可以站著,不能坐下來。諸位要想想,七天、十天,那個不睡覺,也許還能熬得過去;這個九十天,叁個月不睡覺,你一坐下去就會打瞌睡,你一躺下去,那就呼呼大睡。所以,般舟叁昧是決定不許你坐在那裏,不許你躺下來,這個期限是九十天,專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求一心不亂。這初學的人,是很難做得到的,必須得有一點定力,得有一點定力的時候,可以能夠做到,換一句話說,有一點禅定的功夫。在文殊般若經裏面也講九十天,經文裏面講,九十天當中,它跟般舟叁昧有點不一樣;般舟叁昧很辛苦,不能坐;這個九十天,可以坐;但是怎麼樣?你站著也好,走著也好,坐著也好,面一定要向西方,求感應;一定要向西方。也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才能夠達到一心不亂。那麼,由此可知,念佛必念佛功深,功夫深,淨業方成。你的淨業不成;淨業就是一心不亂;我們把它分上、中、下叁等;上等的是理一心不亂;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亂;下等的就是功夫成片,我前面跟諸位講的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算是念佛功深。爲什麼呢?決定往生。當然,到這個境界,我們並不希望你止于這個境界。你比如,我們已經達到功夫成片了;這個功夫成片,很…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