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六卷▪P3

  ..續本文上一頁,唉啊!頭腦就清醒了,心地就清涼了。許多的煩惱自然就煙消雲散了。如果叁天不聞佛法,煩惱完全恢複。因此,我們這邊聞法的機緣,真正是所謂“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這就是我們退轉的原因。那麼,回過頭來看,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而且是二六時中,簡直是沒有間斷的。換一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再也不會有煩惱的薰習。一天到晚,念念當中,無有間斷,殊勝佛法的薰習;他怎麼會退轉呢?所以說,退轉的緣沒有了。第四講那一邊的善友,就是你的同伴,你所接觸的人,都是純諸菩薩。換一句話說,連個聲聞緣覺都沒有。前面所講的聲聞實在都是菩薩,純與菩薩盛會。這個裏頭,沒有惡人啊!我們這個社會,你容易退轉,就是有很多惡友。所謂惡友就是,有很多好朋友,他不信佛的,他常常要拉你去玩。你在這個地方聽經,他說,那個地方好玩,今天很難得嘛!我們一道去玩玩,把你拉回去了。你要往佛法上精進,這一些人把你拉到五欲六塵。有的時候,自己做不了主了;有的時候,爲了情面,唉呀!找多少次不能不應付,他一應付,又退轉了。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種情形,所以,那邊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沒有魔、沒有外道、沒有邪知邪見的人,外緣殊勝;內裏面沒有煩惱,念念生長智慧,這是不退轉的原因。最後這一條說,到那一邊去,壽命長久。壽命永劫,與阿彌陀佛一樣。生到那個地方果報就是無量壽。壽命長,佛法雖然無量無邊,你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學。這個也是你不退轉的原因之一。你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那麼,又如起信論上所講的,起信論上說:“生彼國者,常見佛故,終得不退。”這一點,我們也要記住。起信論是馬鳴菩薩造的。馬鳴菩薩,在大乘佛法裏面,他有很崇高的地位。那麼,這一位菩薩也是求生淨土的。起信論裏面說得清清楚楚;起信論這一部書,我在講習當中,在大專講座當中,特別爲大家介紹。因爲,在這一個時代,一般人所謂知識爆炸的時代,實際上,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邪思說法,如恒河沙。”的時代,衆生求知識的欲望,愈來愈大,愈來愈迫切。大乘的經論,數量很大。古人形容所謂是“浩如煙海”,我們怎麼能夠讀得盡呢?如果,要不涉獵,自己心理面,總免不了有遺憾的感覺。馬鳴菩薩早曉得,末法衆生人的心理,所以,他依據百部大乘經,就是重要的大經大論全都包含,像華嚴、法華、楞嚴、楞伽、般若,這些諸大乘經,叫百部大乘經。將經中的義理,把它濃縮成兩卷的論文。換一句話說,我們讀了這兩卷的起信論,你就讀了百部大乘經了。由此可知,這個兩卷的起信論,對于一個研究佛教教義的人來說,它是如何的重要。起信論的注解很多,曆代也有不少的人,在講這一部論典。但是一般的講演,總是受時間的限製,不能夠細講。那麼,我們華藏圖書館,這是沒有時間限製的一個道場。所以,我們有許多重要的經論都可以細說。像六祖壇經,我們就講九十四座,也就是九十四次,才把它講完。我們每一次是一個半小時,講了九十四次才圓滿。這一次起信論,我們預定講一百次,每一個星期講一次,也就是兩年圓滿。所以,我們可以細細地來討論這一部論典,作爲我們將來深入大乘經藏的一個基礎;將來,我們在這一個錄影室裏面,也要把這個部論典,當然,不能像在講堂那麼詳細,可是,也得要好好地把它講一遍。幫助供養諸位同修,修學大乘。那麼,這是這一段講的,往生皆登不退。

  底下一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補處菩薩很多,顯示出這個地方特別的莊嚴。請看經文。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只說。”

  這個數字太大太大了!其中,就是指這個叁種不退之中;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當中,多有一生補處菩薩。菩薩,稱之爲補處,換一句話說,菩薩的地位,它到了頭了。這個意思就是候補佛,那個地方佛出缺了,他就到那裏去成佛了。那麼,由此可知,補處菩薩與佛,只是有在位,不在位的差別,除這個之外,沒有差別。那麼,換一句話說,他的修證已經圓滿了。與佛實實在在沒有兩樣,那麼,這個稱之爲補處菩薩。像我們這個世界,候補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的內院。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候補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過去之後,在五十六億萬年以後,他降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這是爲賢劫第五尊佛。同樣地,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是候補佛,將來,阿彌陀佛入滅了,就是觀世音菩薩在那裏候補。那麼,這是講,這一生補處菩薩。

  候補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的內院;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候補佛。釋迦牟尼佛法運過去之後,再五十六億萬年以後,他降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這是爲賢劫第五尊佛。同樣的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是候補。將來,阿彌陀佛入滅了,就是觀世音菩薩,在那裏候補。那麼,這是講這一生補處菩薩。

  這個,佛在無量壽經裏面說過,他告訴彌勒菩薩說,他說,此世界中,就是指我們娑婆世界,是講一個大千世界。佛說,這個世界當中,有七百二十億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菩薩,每一位都曾經供養無量無邊佛,就像彌勒菩薩一樣。那麼,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一些菩薩衆無量無邊。我們如果真正覺悟了,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曉得,你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菩薩數目當中之一呢?你也是啊!就看你幾時覺悟。這個意思,到底下,我們要跟諸位來說明。

  在華嚴經裏面,有一段這個意思。我們讀華嚴經的時候,再看這個西方淨土,使我們深深感到一代時教。這個一代,我們就釋迦牟尼佛來講。釋迦牟尼佛在世,說法四十九年。連頭帶尾就是五十年,教化衆生,這叫一代時教。唯有華嚴經這一部經,說明一生圓滿成佛,這是講得最究竟、最圓滿的。那麼,這個就是指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代表華嚴經這個法門。初參文殊菩薩,得根本智,這是個基礎。沒有根本智,就沒有修行的本錢,也就沒有成佛的本錢。所以這是非常非常地重要。然後,五十二位善知識,他得的是差別智,也就是後得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差別智是無所不知。所以,我們在般若經裏面講,般若無知,是講根本智;無所不知,是講後得智;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那麼,這個就是他一生圓滿之因。一圓滿成佛,這是兩種智會啊!根本智,破煩惱障;差別智,破所知障。兩種智慧合起來,破無根本無明,所以一生圓滿成佛了。但是,他一生真正圓滿之因呢?是以,最後普賢菩薩,就是第五十叁位善知識,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才是真正圓滿成佛的。這是我們在華嚴裏面看到的。是以此淨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勸進華嚴海會一切聖衆。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到普賢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這個意思上來看,我們很容易看出,華嚴就是大彌陀經也。華嚴經就是大彌陀經嘛!而這個彌陀經呢?可以說,它是略華嚴經也,是個簡略的華嚴經。諸位在一切經裏面,那一個不是看中了華嚴呢?華嚴經太大了。我這個地方寫的一段,希望諸位要多看幾遍,你們想一想,是不是這個意思?如果是這個意思,諸位要是體會到了,你就把這個小本彌陀經,當作真寶了。爲什麼呢?它是華嚴經的略本。換一句話說,它是華嚴經的精華之所在。八十卷,再加上四十卷,除掉重複的,九十九卷,那麼長的經,真的,念一遍,都要花十幾天的功夫。你一天念八個鍾頭,你要把一部華嚴經念完,恐怕得要半個月到二十天,你才能夠把它念完。你要是一天念叁卷,那這一部念完九十九卷,正好一個月,一個月才念一遍。念前面,不知道後面,前面都忘光了。如何來受持呢?這個小本彌陀經,太好了。只有一卷,文字不多,便于受持。這一點是佛真正大慈大悲啊!我們有這一部彌陀經,什麼都夠了。

  或者,有人要問,這一個世界,候補佛只能有一位,如果這麼多了,那怎麼辦?像從前帝王時代,這一個國王皇帝,他的儲君,太子,就是候補他的位子的這個太子只能有一個啊!要是多了,那不是麻煩事情了嗎?那麼,諸位要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前面已經略說過了。候補阿彌陀佛的是觀世音菩薩;而後補觀世音菩薩的則是大勢至菩薩;其余的沒聽說有那麼多。諸位要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候補佛所以多,並不是單單它那個世界的候補佛;而是十方世界的這些候補菩薩,幾乎每一天都不離開阿彌陀佛,都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所以,它那個地方候補佛多了。你比如說,我們這一邊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就常常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彌勒是候補佛,但是,他不是西方世界的候補佛,他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候補佛。所以,有一些人,他大概過去世常常修彌勒的法門;對彌勒菩薩,有很深厚的感情;他不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發心求生彌勒淨土。希望將來,就是五十六億萬年之後,彌勒菩薩,降生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他也要參加一會,作彌勒菩薩的大弟子;像釋迦牟尼佛會下的舍利弗、目犍連一樣,幫助佛弘法利生。這個願未嘗不好。可是,往生彌勒淨土並不簡單,彌勒淨土距離我們雖然近,但是,它的條件很高。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所以,他的淨土,條件是要具備唯心識定。那麼換句話說,你要是沒有這個條件,你雖然對彌勒菩薩有很深的感情,彌勒菩薩也沒有法子幫助你。可是,你要真正想生彌勒內院,又沒有這麼深的定功,也沒有這麼大的智慧,去研究唯識。有一個辦法,希望你多想一想;咱們可以往生西方淨土,西方可以帶業往生,只要你生到西方淨土之後,你再轉頭過來,再到彌勒淨土,那是易如反掌啊!爲什麼?彌勒菩薩常常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大學,他到那兒上課,在那裏教唯識。你要遇到他了,“彌勒菩薩,我很想到你…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