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六卷▪P2

  ..续本文上一页慈悲、平等。那么,这二十三种比喻,末后有一个总结。如果要是广说,是百千万劫都不能够穷尽。那么,由此可知,这诸菩萨的功德,实在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不但是我们讲,我们是无法尽说,就是诸佛如来也都是说之不尽。

  请看下面经文,那么,这也是结由佛的力量。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文,与前面完全相同。但是,意思与前面不一样。因为,前面所讲的是成就,依报庄严。此地所说的、所指的是成就正报庄严。阿弥陀佛是以光寿无量为庄严,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了。那么,他老人家的那些学生,是以数量众多,无法计算为庄严。那么,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一点意思。法会的殊胜,一定要人众多,才显得它的殊胜。可是,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更难得的是一乘了义的大乘佛法,真正如古人所谓“曲高和寡”。换一句话说,在人众众多这样庄严的场面,在今天真是愈来愈少了。这也就是说明,我们的社会,从科技上来讲,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从道德上来说,现在整个世界,道德观念,一天比一天低落;在学问的水准上来说,一般我们讲民众的知识,一般知识不错。今天的社会那是相当的普遍;而在高深的哲理,确实不如以往。佛法,在以往由于国家的护持,国王大臣的拥护。所以,法师讲经,会场上有几千人,有几万人,这种场面出现。的确是非常地庄严。这样的盛会在今天已经是不多见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种殊胜的法会,庄严的场面,真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那么,这个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行力所成的。行愿是能成就;光寿无量,声闻菩萨无量无边,这是所成就。与阿弥陀佛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完全相符合。由此可知,愿力不可思议。这是几句要紧的,我写在此地,希望诸位能够记住。阿弥陀佛愿是讲他的四十八愿;行是讲他累劫修行。才能成就佛自己光寿无量;他的学生们就是化伴,这学生无数,这是所庄严的。

  请看下面经文。依正庄严都说过了。这个后面要紧的,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的。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那么,我们把这个阿鞞跋致,给诸位作一个简单的解释。这是梵语,中国文的意思叫“不退转地”;里面包含著有三个意思,就是三不退:位、行、念。前面的经文给我们说过,极乐世界的环境、极乐世界的人事,种种庄严。实在讲,这个经上讲得太简单了。认真的讲,说不尽!这些话的目的,是教我们生起信心,应当有信心发弘愿,求生净土。在一切行门里面,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一种殊胜超绝,不可思议的法门,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是最为稀有,也最为难闻。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福慧,你怎么能够闻到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你果然相信了,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就能够圆证三种不退转。那么,这个就是阿鞞跋致的意思。

  这个第一种叫位不退:意思是说,只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在那边,最低限度也相等于声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阿罗汉了。换一句话说,到那边去之后,最低限度,这个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就断掉了,不会再生起。所以,我们说地位不会退转。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修行人总是进进退退。一般进得少,退得多。所以,这个修行很难有成就。这个,不退堕到凡夫地的太少太少了。我们每一个同修,你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修行,今天还是在凡夫地,原因在那里呢?就是退得太厉害了。第二种叫行不退:行是讲他在度化众生。就度化众生这一点来说,他不会退到二乘的地位上去。这个度众生是很难的事情。你很热心的把佛法送给他,劝他来修学。有的时候,不但他不接受,他还要毁谤、还要侮辱。那么,你难不难过?你想,唉呀!众生难度,算了!我还是当小乘去吧!不找这个麻烦了。这个就是容易退堕的原因。那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天天在十方世界,帮助佛度化众生,遇到种种障难,你也不会退堕。第三讲念不退:这个“念”意思是说,自自然然你这个功夫增长,精进不懈,一直趋向如来地,这是最难最难,在西方极乐世界都得到了。不退到凡夫,不退到小乘。在大乘里面,不退转。这种三不退,唯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圆满的证得。

  那么,还有三个意思。这个也是佛经里面常讲的,这三种不退:第一种叫大乘不退;第二种叫已得不退;第三种叫未得不退。这个要跟诸位来谈一谈。那么,什么叫大乘不退呢?这个大乘不退与前面三不退里面的行不退、念不退很接近。他不会退到小乘,换句话说,他决定不会退到自了汉,这个叫大乘不退;已得不退,这一点,在我们这个世界很难保持。譬如说,我们已经得到的“定”退掉;我们已经得到的这个开悟,有时候会退转,又迷失了;我们证得的果位,也会退掉,也会退转,很不容易保持住。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所证得的,决定不退转。譬如说,在菩萨位子上,五十二个地位,一步一步的,只有往上升,没有退转的道理。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诸如华严经的这个例子。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已经看,初住以上的,才有地位,为什么呢?位才不退 初住以上的位才不退。十信位的菩萨,经上为什么不说?原因就是,进进退退。十信位是进进退退啊!这一种情形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了。所以,你所证得的,决定不退。那么,这是讲已得不退,实在是难得。你比如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能够有这样殊胜的功德,那我们很喜欢,凡是我们所学过的东西都不会忘掉,忘掉就退转了嘛!那么,诸位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保持住?保持不住,会忘掉,会退失掉。这是我们学东西很难成就的一个障碍啊!你要是愿意博学多闻,愿意一闻永远不忘,那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你听一遍永远不会忘掉。的确,在那边是一闻千悟啊!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后面这个未得不退。你没有得到也不退。这个意思是说,只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所没有得到的,为什么讲不退呢?因为它没有任何障碍会阻碍你精进。像前面所讲的不退,非独指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老参、那些老学生,就是刚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得到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正如同经里面所说“五逆十恶”,如果在临命终的时候,他能够猛然回头,十念就可以往生。这个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虽然是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得三不退。这是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加持这一些业障深重的众生。也是持名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才有这样殊胜的好相。那么,这一段经文,确实是难信当中的难信之法。

  那么,我们晓得有这种不退转的好处。也许有人要问,是什么原因,教出生到西方世界的人,都能够圆证三不退?古大德引用经论里面,给我们简单的解答这一个疑问。第一个是三种不思议的因缘。第一个是讲心性极致,这是讲三要—“心要”,意思是说,心性平等一相。名字、相状、皆位,皆称性缘起。完全从礼上来说的,他那里不退。第二就是讲境,境界;持名奇功,非常之奇特,这个功用。讲到这个境要,他是以一句佛号为他的境界,所缘的境界;这一句佛号是所缘的境界。执持名号,这个“持”,就是智慧照了;在般若经里面讲的,观照般若。因此,它的果报不可思议。那么,我们想想,我们念佛,这个口里念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观照般若?如果是观照般若,那你这个念佛,就相应了,那就真正有相当的功夫。第三是讲这一个法门。弥陀大愿,显示出这是法门要。导师—阿弥陀佛,他在因地当中所发的四十八愿。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生皆不退;只要往生,个个人都能够证到不退转。那么,这是古德从理论上,给我们说明心要、境要、法门要。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人人都证三种不退。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殊胜。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都见到了。

  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引这个十疑论,给我们讲,有五种因缘。这个五种因缘,我在此先念一念,然后,我们再来给诸位作一个简单地介绍。

  第一个是:弥陀大悲愿力摄持。

  第二个是:佛光常照故。

  第三个是: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演法音。

  第四个是:纯诸菩萨,以为胜友。

  第五个是: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

  因为有这五个殊胜条件,所以,他们证这个三种不退转。那么,这个五段,我给诸位略略的说说。这个名目,希望大家要好好地把它记住。所谓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就像大本四十八愿里面所说。阿弥陀佛讲,我要作佛的时候,凡是闻到我的名号,归依精进,就能够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这个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寂灭忍,与诸佛法永不退转;那么,他有这么一个愿力在。所以,我们晓得这是阿弥陀佛愿力摄持的。他今天成佛了,凡是生到他那个地方,必证三不退。那么,这是讲它的因。缘呢?它也特别殊胜。第二佛光常照:佛,前面说过,有智慧光、有身光。佛的智光、身光常照你,于是,你自己的菩提心念念增进,所以,绝不会退转。如同大本经里面所讲,见佛光明的人,必定生清净、平等、慈悲心。那么,凡是念佛之人,只要这个念与佛相应,凡是相应这个念,佛放光明,摄受这一个人。纵然,这一个人在险难之处,他也可以避免,他也不会堕落。这个是佛光常照。换一句话说,他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他念念觉而不迷。诸位要晓得,念念觉而不迷,这个就是佛光常照的殊胜功德利益。若不是佛光常照,我们六根摄六尘境界,是很容易被外境所迷惑的。所以,佛菩萨真的保佑我们,我们自己要能够觉察得到。那么,第三就像前面经文,我们所读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六尘说法,这个是不退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人容易退转,那就是,我们闻法的机会太少了。学佛的人,自己都有这种经验,一听佛法…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