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九卷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九卷

  淨空法師講述

  請看經文“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這一節經文,是就所受用而說,”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依報國度。佛經裏面有許多地方,它是表法用的,那麼這個地方當然也不例外,我們看到這個欄楯、羅網、行樹都說是七重。“七”就是表法,它代表是圓滿的意思,像這個圖裏頭所說的,東、南、西、北、上、下、當中,這個“七”是這樣表法的,所以它表圓滿,換句話說,它表如意,你自己喜歡是個什麼樣子,它正適合你的意思,這才是圓滿。

  華嚴經裏面用十來表圓滿的意思是相同的,所以華嚴經裏面講的都是用十來表法,彌陀經裏都是用七,數字雖然是不一樣,可是意思相同,也可說“十”等于此地所講的“七”;彌陀經裏面講的“七”,等于華嚴經的“十”,它是同樣代表圓滿。欄楯是莊嚴界線,羅網是莊嚴虛空,行樹是莊嚴大地,皆是寶成,諸位要特別注意這個地方“同居土中,居處如是。”

  那麼在此地,要跟諸位解釋一下,這個西方世界,同居土中,人天的習氣沒有斷,這是叫什麼?帶業往生啊!換句話說,帶業往生,業並沒有斷,業就是習氣,那麼在我們世間人的習氣,不管是中國人是外國人,是古人還是現在的人,你看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都要用圍牆,這個圍牆是什麼呢?就是我這一家跟鄰居當中的界線。那麼一個都市與一個都市也有界線,一個國家與一個國家也有界線。此地所說的是居住的界線,我住的人家,居住的這一家,這是我的家。另外,那是別人,是我的鄰居。那麼我們家與家的界線,用什麼呢?用欄楯不用圍牆。用欄杆,非常美觀的欄杆,以這個來爲界線。

  那麼講到羅網,這是有很多現在的年輕朋友沒有見過的。這個羅網在日本寺院裏頭還有。我前些年到日本參觀,看到規模大的佛教寺院裏頭還有,都是用銅絲編織的。那麼這是在我們中國古代宮廷裏面、寺院裏面都有這些設施。那麼它的意思是有兩種,一種是代表,就是保護建築物,因爲梁棟都是用很精細的工去雕刻而成的,雕梁畫棟啊!這是高度的藝術品,既然是一個高度的藝術品了,那麼諸位想想,它一定要維護。如果不維護,很短的時間當中就會毀壞掉,所以這個羅網是保護的。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小鳥,我們曉得有很多的小鳥,它就找這些地方就做窩,特別是大家曉得的燕子,燕子都會跑到人家裏面去做窩,那麼我們不反對也不討厭它,尤其這燕子在家裏蓄窩,常常看看也是很好的一樁事情。但是如果雕梁畫棟這高級的藝術品要是蓄了個窩,必定要損壞。那麼這就用這些羅網;羅網多半是用銅絲製的,所以它透明,你可以欣賞,但是又保持一個距離,所以這是一種莊嚴具。

  那麼在極樂世界,它這個羅網在什麼地方呢?都是在行樹上。庭院裏面如果要是沒有樹木,這個庭院就顯得沒有生氣,尤其是廣大的庭院,一定種了很多的樹木、花草,這個庭院才足以供人欣賞,怡情悅性。那麼西方世界對于這種生活的享受也很講求。七重行樹,美不勝收。行樹上面都用大型的羅網,莊嚴空中。而且這些欄楯、羅網跟行樹都是四寶所成的。四寶這個“四”,當然是表法的意思,實際上不只四寶。在大經裏面講無量雜寶而立。那麼這是我們信得過的,因爲它在理上面能夠講得通。

  那麼剛才特別跟大家提到的就是,此地所講的是凡聖同居土,是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居住的環境就這樣地美好,環境都這麼殊勝了,那正報更不必說了。爲什麼呢?經論裏頭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那麼看到這麼美好的環境,我們就能想像到,這個地方的主人必定是有財富、有道德、有地位、有學問,因爲這種住處才能配得上他。也因爲他具足這些條件,所以他才有這樣的環境,才有這種布置、陳設。所以說不僅僅完全是財富,裏面有藝術啊!這就是學問啊!世間有一句類似,暴發戶,忽然得了很多錢了,他也去搞一個大的庭面,他在裏面布了花草。花的錢很多,可是一進去感覺俗不可耐,俗不可耐就表示他雖有財富,沒有學問,沒有高水准的藝術眼光,因此他東西雖然是很多很名貴,他的陳設不恰當,所謂是,“不能登大雅之堂”,道理在此地。

  那麼在這裏我們看蕅益大師有一段話給我們說明經文裏頭表法的意思,他說七重是代表七科道品,本經下面就要說到代表七科道品,也就是叁十六道品,叁十六道品分爲七大類,稱爲七科道品。這個四寶代表的是常、樂、我、淨這四種德行。這四種都是性德,常、樂、我、淨。法身裏面具足常、樂、我、淨,報身同樣也具足,乃至于應化身也具足。不但叁身具足,叁德還具足。法身有,般若裏頭也有,解脫裏頭也有,這個是真正的性德。

  “周匝圍繞”,是表“佛菩薩等無量住處”譬如說我們自己住在極樂世界這個環境裏面,這個四周許多諸佛菩薩都住在這個範圍之內,都給你來作鄰居,你這個鄰居都是諸上善人,上善之人,那麼這個四寶是表“自功德深”,自己有甚深的功德,這個居住的環境自然感四寶現前。

  “周匝環繞,則他賢聖遍”賢人是指菩薩,或者是我們講叁賢菩薩,聖人是講諸佛,或者我們講地上菩薩。叁賢十聖圍繞著我們自己居住的所在,給我們自己作鄰居,這是“極樂世界真因緣也”。蕅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他老人家這一段的解釋有經論作依據的,不是他自己在這裏胡造謠言,我們要能夠信得過。

  “同居土中,人人實具四德。”“實”是真實的,決定不是假的,就是常、樂、我、淨這四件德。“常—同佛光壽”這個真正是不可思議,見思煩惱沒斷,塵沙、無明沒斷;智慧光明,壽命福報就能夠與佛相同,享受等于佛,這真正是難信之法啦!可是這是佛給我們講的,決定不是妄語,決定不是假設的,這個意思蕅益大師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樂—但受諸樂”前面給諸位講過了同居土裏面沒有叁苦八苦,他所受的是光明,是長壽。我們世間人講納福啊!享福啊!這個地方人真正是在享福。“我”是自在的意思,那個世界是無障礙的世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正是得大自在啊!“淨—清淨莊嚴”。

  有些人讀到淨土的經論,看到經論上說的這一些事相,不免産生了疑惑,以爲這是釋迦牟尼佛用的善巧方便,誘導一切衆生一心念佛,這個是完全用自己的凡夫知見來測度聖人的境界,這是錯誤的。所以曆代的祖師菩薩給我們講解的時候,都特別提醒這一點。這種疑惑,不但現代人有,自古以來就有,所以我們自己要把它認識清楚。不但說自古以來就有,古來有許多大善知識也懷疑,有的人的確是真信切願,可是也有不少人懷疑,那麼我們到底是從真信還是從懷疑呢?用懷疑的態度來念佛,有的時候也能夠往生淨土,但是生在西方極樂世界,經典裏面告訴我們,有一個特別的處所叫疑城,在這裏要住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真正地進入到西方世界,我們要不要去受這個苦難?要不要在疑城裏頭待那麼長的時間?這個法門在中國,從遠公以來,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我們在前面給諸位介紹過唐朝的張善和,清朝末年恒州的王打鐵,還有許多在本省,我們親自見到的這些境界,那要不相信,那還有什麼辦法!

  所以這個法門,第一個就是你要信得過啊!你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如果你要是信不過,那真是當面錯過,未免太可惜了!你要問什麼原因你錯過呢?都是自以爲聰明,正是如古人所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啊!那麼說到這個地方,同居土,他究竟是什麼樣的因果而成就的?如果我們能夠明了了,我們這個疑心就可以去掉了,自己也曉得怎麼個修法。

  我們再來看看蕅益大師給我們開示這個問題。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乃至于寂光土,這個四土個個的因果都應當要明了;明了斷除我們的疑惑,生起清淨信心。同居土的業因有兩類:一類是“增上善業所感,”另外一類,“圓五品觀所感。”諸位請看這邊,第一個是增上善業所感,第二個是圓五品觀所感。同居土的果報是“以緣生勝妙五塵爲體。”那麼什麼是增上善業?什麼是圓教的五品觀行?我這裏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增上善業,簡單的講就是上善,都是指的持名念佛。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前面跟諸位說得很清楚,念佛的時候一定要全心即佛,全佛即心,這樣念才有感應,才有效果。“念念即佛”就是念就是佛,佛就是念。佛念不二,心佛不二,這是“親因緣”。念佛的人以阿彌陀佛的名號爲我們所緣的境界,這個就是“所緣緣”,念佛人不以別的作境界,就是以佛號爲自己所緣的境界。第叁,“淨念相繼”這個念裏頭只有佛號,佛號是最極清淨啊!沒有任何的雜念,而且這個念是念念相續不斷的,無有中斷的,這就是“無間緣”。再加上增上的善業,這就是“增上緣”。你看四種緣全都具足了,那怎麼不往生呢?四種緣全具足了。而增上善業也說的是念佛法門,也講的是這個念佛。實際上這個裏頭包括的是相當之多;當然第一個包括了你遇到了善友,真正的善知識教給你這個法門。那麼你對于這個法門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全都是你的增上緣。那麼這是講一般往生的,往生這個凡聖同居土的,他必須要具足這個四緣。那麼他的品位高下,當然凡聖同居裏面也有叁輩九品,品位高下就在他念佛功夫的淺深。

  還有一種因就是“圓教五品觀行位”這個五品就是指的這個五樁事情,底下這個五樁事情,那麼這是觀行位,六即佛裏頭觀行即佛。那麼這個五品裏頭,第一個是“隨喜”,行願品裏面教給我們隨喜功德。看到別人有善事、有好事,我們心裏歡喜,我們盡心盡力幫助他完成,這叫隨喜。第二種,“讀誦”每一天有一定的時間,也就是有一定的功課讀誦大乘經典。第叁,是“解說”,解說就是爲別人講解經典裏面的道理以及修學的方法。這是爲他人講解,那麼…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九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